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附件2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供参考)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带动其他城市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制定本大纲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基础特征简述本市地形地貌、山水格局、水文地质、气候特征等
(二)城市建设有关情况简述本市经济社会、人口、用地情况,以及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等情况
二、已开展的工作和成效从以下方面简述已经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机构或协调机制建立情况
(二)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相关地方标准制定情况
(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文件制定和实施情况,包括规划建设管控制度、设计施工、工程质量控制、验收管理、运行维护、投融资等方面
(四)城市内涝治理、防洪达标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已开展工作及成效
(五)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融资情况包括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引入、建立收费制度等
(六)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机制建立情况,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七)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相关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和效果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剖析本城市在水方面的问题,从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防洪减灾能力、治理黑臭水体及防止返黑返臭、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污染物收集效能、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工作思路
(一)工作目标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统领,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城市内涝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收集效能提升,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宜居性包容度、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等角度,提出到示范期末拟实现的目标
(二)指标体系因地制宜将工作目标分解形成内涝防治、防洪达标提升、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化利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海绵城市建设满意度等方面的量化指标,以及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定性指标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考附1的指标项确定
(三)技术路线提出系统化全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的技术路线包括,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等,可以用流程图形式表达
五、建设内容在流域区域、城市、设施、社区等不同层级进行系统研究统筹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工作,在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实施方案应遵循简约适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坚决避免“大引大排”、“大拆大建”等铺张浪费情况可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参考以下方面,突出重点和特色
(一)流域区域从流域区域尺度着眼,识别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体的空间分布,分析本城市的生态本底、自然地理条件禀赋保护流域区域现有雨洪调蓄空间,扩展城市建成区外的自然调蓄空间针对沿河、沿海及有山洪入城风险城市,提出防洪(潮)工程等方案
(二)城市新建城区应提出规划建设管控方案,统筹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工作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并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效衔接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针对积水内涝、防洪不达标、水体黑臭、公共空间品质不高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河湖沟道、排水管网、雨水泵站、调蓄设施等排水防涝设施的改造建设,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建设信息化平台,对城市降雨、防洪、排涝、蓄水、用水等信息进行综合采集、实时监测和系统分析等
(三)设施体系建设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在各类建设项目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保证安全基础上,更多利用生态绿色的措施,整体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建立“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结合城市更新“增绿留白”,在城市绿地、建筑、道路、广场等新建改建项目中,因地制宜建设屋顶绿化、透水铺装、植草沟、干湿塘、湿地、旱溪、下沉式绿地、地下调蓄池等设施,整体提升城市对雨水的蓄滞、净化能力加强城市河道堤防和拓浚治理恢复城市内外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增强水的畅通度和流动性,因地制宜恢复因历史原因封盖、填埋的天然排水沟、河道等,有条件的河道应改造“三面光”、恢复生态自然的岸线形态
六、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依据有关财务规定,提出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充分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水利、生态环保等方面资金综合效益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在财政承受能力、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将相关项目纳入本省当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需求清单建立公共基础设施收费制度,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及收缴机制
七、建设任务和项目清单按照轻重缓急,逐年列出3年建设任务,明确任务主要内容、工程量、资金需求、时序安排、责任部门等,编制项目清单(样式见附2)
八、长效机制建设
(一)工作机制已建立的机制,应在示范期内通过立法、建立规章等方式予以明确;尚未建立的机制,可先通过行政规范性文件予以明确,并在示范期完成立法或建立规章.工作组织方面如,海绵城市建设组织领导、法规制度保障、督查考核、资金投入保障等方面的机制.统筹推进方面如,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机制,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协调配合、合作共赢的机制,各类工程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优化安排机制,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和反馈机制等.制度创新方面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方面的机制.运营模式方面如,“厂网河(湖)一体”专业化运营机制、“绩效考核、按效付费”等.其他有利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机制
(二)保障措施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组织保障包括组织领导、管理体制、监督考核等.制度保障包括责任落实、规划建设、维护管理、资金、用地、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等.宣传培训包括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宣传培训等.其他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其他措施
九、项目清单可参考附2样式
十、附件将已发布文件、各类支撑材料和佐证材料作为附件
(一)专项规划类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防洪、排水防涝等相关规划
(二)政策文件类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文件
(三)技术标准类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方标准、图集、导则等
(四)其他能够反映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情况的资料、视频等附1第三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指标体系附2—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清单2023—2025年第三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指标体系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1产出绩效内涝防治内涝防治标准定量2易涝点消除比例定量3城市防洪标准定量4天然水域面积比例定量5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定量6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雨水资源化利用定量7再生水利用定量8污水收集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定量9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B0D平均浓度(不得低于100mg/L)定量10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定量11管理绩效立法及长效机制拟完成的立法或长效机制数量(附文件名清单)定量12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或系统化方案充分体现问题导向,技术措施有效实现“绿灰结合、蓝绿融合”,生态设施和人工设施并重定性13海绵城市建设的全域性项目安排围绕问题突出的区域,近远结合、新老城区均有安排;制度机制安排覆盖城市建设区域内各类相关的新改扩建项目,持续有效定性14规划建设管控制度拟建立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制度(附文件名清单)定性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15绩效考核制度市政府对各区、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附文件名清单)定性16投融资机制拟制定的投融资机制(附文件名清单)定性17培训拟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培训次数,包括技术人员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定量18宣传及公众参与.多层次开展宣传包括主动通过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示范城市宣传、对公众的科普宣传等;.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电子地图,标明各类海绵城市设施点位及功能,开展各类科普活动,鼓励公众监督和参与定性19资金绩效资金下达及时性中央奖补资金及时下达到项目定量20资金的协同性地方按方案筹集资金,充分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定性21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中央资金合规使用,有力支撑项目建设定性22满意度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满意度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