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双体系建设培训学习教材-
11、安全双体系的概念;.本公司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与管控方法;.山东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验收标准一.什么是安全双体系为确保安全规范性生产,山东省安监部门印发了《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指南(试行)》通知通常把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简称安全双体系即安全生产中,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二.双体系作业指导
(一)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基本步骤风险点识别f危险源辨识一风险评价f风险分级一制定控制措施f划分管控责任一分级管控实施.风险点的区域划分本企业按安生产流程与车间划分原材料区域,总装车间,机加工车间,仓库,配电室,办公楼.风险点/源的排查与确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作业活动清单》,各班组长组织按照岗位列出人的主要作业动作,报车间后汇总成表;制定岗位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记录作业活动清单与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记录定期汇总上报到安环科.评价记录及通过工作危害分析和检查表,填写《工作危害分析(川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管控清单根据风险管控要求与风险评价,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管控措施把工程控制、管理(行政)控制、个体防护控制、应急控制等管控措施落到实处,防护物品到到们位;应急要成立应急小组,编制预案,应急制度,应急培训,应急演练等做到有紧急情况发生时,能稳定有序应对,不至于慌乱无章注风险点台账,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风险各类评价记录,遇到相同设备可合并二隐患排查治理作业指导.基本步骤分析隐患类型一制定排查要求一确认组织级别一确定排查项目一确定排查周期一排查与排查结果记录f隐患信息整理一隐患整改通知一隐患治理验收.制定排查计划建立基础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和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根据隐患排查流程,各级各部门认真细致地对所属区域按排查周期定期排查,做好排查记录发现隐患时,对于一般隐患,能够立即整改的,应立即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并保存整改记录对于重大隐患,按照治理通知书和治理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必要时停止有关设备的运行,确保隐患治理到位,一次清除.隐患排查1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节假日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事故类比隐患排查等.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易燃易爆等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主要是指根据行业特点对机械伤害、有限空间作业、粉尘污染、等作业环境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或者对特种设备、电气设施等进行的专业排查,各企业根据行业特点确定;.专项或季节性排查是指连续生产装置开、停车前、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时段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以及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一春季以防雷、防火、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一夏季以防雷暴、防气体高温、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一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为重点;一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滑、防静电为重点.节假日隐患排查主要是指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特别对节日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专家诊断性检查是指技术力量不足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欠缺的企业委托安全生产专家排查隐患;.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2)排查要求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隐患排查的结果与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挂钩.组织级别.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岗位级;.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专业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级,按照专业类别划分;.装置开、停车、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等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级、车间级,按照类别划分;.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时期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级、车间级,按照职责分工;.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级、车间级;.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确定排查项目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确定具体排查项目,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形成各种排查类型的隐患排查清单,由各组织级别按照排查计划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排查周期
①.操作人员每天对所属岗位设备设施检查一次;现场巡检间隔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针对风险较大的设备设施,巡检间隔一般不得大于4小时,关键设备宜采用不定时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
②车间直接管理人员(主任、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等专业人员每周至少一次进行相关检查;
③班组车间对所属岗位设备设施及人员行为每周检查一次,公司每月对所有岗位设备设施及人员行为至少检查一次
④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应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⑤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专业性隐患排查,公司级综合性隐患排查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
⑥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⑦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排查结果记录各相关层级的组织部门和单位对照确定的排查项目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并记录,排查结果以公司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报安全环保科留存整改完成后书面回执,复查签字
4.隐患治理.隐患治理建议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对于当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隐患排查组织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按照管控层级下发至隐患所在位置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员进行整改,一般应包含一针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分析隐患形成原因、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一经排查评估后,进行分级,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估算整改资金;一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隐患治理要求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治理有效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隐患治理流程隐患治理流程隐患信息f隐患整改通知一实施隐患治理一治理情况反馈、验收—通报隐患信息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通报方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一一下发隐患整改通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通过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将治理建议传达给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隐患整改通知单的格式应能体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的“五落实”要求和闭环管理;—实施隐患治理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参考治理建议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并落实;一一治理情况反馈隐患存在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治理情况反馈至隐患整改通知单下发部门验收,未能及时整改完成的应说明原因与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协同解决;—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一般隐患治理由各级公司、部门、车间、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重大隐患治理隐患评估判定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治理方案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治理实施按照治理通知书和治理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治理资金从安全费用支出,治理时,应当采取严密的防范、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前或者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生产安全的应当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6.隐患治理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政府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三.管控制度与要求.建设双体系的目的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指导文件DB37/T2882—2016风险管控通则,DB37/T2883—2016隐患排查通则,细则,实施指南等.管控的总体要求以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以风险点为关注点,对风险点及所包含的危险源进行分级管控体系,建立以风险点、危险源为核心的隐患分级排查和分级治理的安全管控模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立体综合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隐患、杜绝和减少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之目的.管控的目标以有效遏制各类较大及以上事故为目标,结合纺织企业特点,全面分析、预想、排查、研判、管控各类安全风险点,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问题,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从根本上防范各类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管控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本着“复杂的程序简单化、简单的工作精细化”原则,在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扎实隐患排查治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弥补各类安全漏洞.风险分级管控中部门职责企业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机构,成员包括分管领导、班组(科室)单位负责人领导机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各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结合企业实际,成立体系建立各级工作小组,负责本区域的体系建设的实施基层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岗位员工、工会组织等全面参与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等活动,确保风险识别、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风险识别全面、定位准确、评价得当.风险分级管控中部门分工
(1)企业成立的领导机构和各专业工作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2)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管控过程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
(3)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各专业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监督管理
(5)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并及时更新
(6)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活动时,由牵头或组织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工作8风险管控要求:不同的风险等级会有相应的管控要求,按照四级风险,管控要求如下表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建立最终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发布.重大风险确定原则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一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一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一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一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一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分级管控要求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文件管理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分级管控的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①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新增管控措施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②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③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专人监护制度;
④员工对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⑤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⑥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15持续改进1评审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2更新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①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②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③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④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⑤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3沟通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相关方面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四.职业健康与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管理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培训企业卫生管理人员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和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公司培训白素华为企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计划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求;.针对职业病危害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要求;.职工的合理要求2目标及指标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本年度无新发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标准;.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低于5%.3工作内容
①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②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③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④建立或完善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措施;
⑤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及报警装置;
⑥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治实施措施1严格遵守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公司广大职工健康及权益提供最坚强的保护伞2我公司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和人员,加强全体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患意识,提高面对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的能力3我公司提供专门的职业病防治的专项资金每月劳保每月按时做计划,按时采购,按时领取发放,保证一线工人劳保用品的及时穿戴;公司制定防护设施维修与保养的相应制度,保证各种防护设施的维修与保养资金和人员的及时到位与更换风险等级危险程度管控要求红色\1级极其危险(不可容许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橙色\2级高度危险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部、生产技术部、等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有旨开始或继续工作黄色\3级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生产技术部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部门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蓝色\4级轻度危险车间(部门)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部门)、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