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不同于辛弃疾以往的诗词风格,这首词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反映了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纯朴的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上阙的第
一、二句写景,词人用白描的手法,把由茅檐、小溪、青草三种景物组成的清丽宁静的画面勾勒出来
三、四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然自得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老年夫妻温暖、惬意的幸福生活下阙写三个儿子在田间地头的活动场景,特别是“最喜”和“卧”两个词,写出了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二、教学目标.通过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小老师提醒等方式认读“翁”“剥”“亡赖”等生字.通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表现的画面.通过古诗词学习,体会农村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教学重难点.通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表现的画面.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自读自悟法.小组合作法课堂教学创新点.将《清平乐•村居》置放在乡村生活的大背景下.将《清平乐•村居》置放在一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大观念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课堂主体,以及我所安排的学生活动和我给学生搭建的学习支架都是支撑、落实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将《清平乐•村居》置放在古诗词的大文化语境中
三、教学过程
(一)、对比识词,走进村居.出示“村居二孩子们,看到“村居”两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读题,了解词牌.对比识词【设计意图采用比较的方式,感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诗和词比较,帮助学生发现词有词牌,一般分上下阙,字数长短不一的特点】
(二)、初读感知,朗读传韵.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子呢?结合注释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O.你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字需要提醒大家呢.自己再读读,读的时候注意同学们提醒的字词读词和读诗一样不仅要读准确,还要读出节奏(师生对读,生齐读).孩子们,这里的村居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设计意图结合注释,自主正音主动发现难读字音,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动起来的课堂中加深记忆】
(三)、聚焦词句,体悟情感.带着这初次见面的情感,让我们走进村居去做客,拍照,你能拍到哪些画面呢?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词,说一说.交流中生成教学预设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清澈的溪水倒映着两岸青草的样子,远远看去仿佛给溪水镶嵌了一条天然的绿色丝带一幅画把三个儿子都拍进去,试着讲清楚大儿子(锄豆在豆田里除草)夸夸他诵诗《锄禾》二儿子赞一赞(心灵手巧、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小儿子(出示荷花、莲蓬、莲子拓展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聚焦“卧”(仰卧、俯卧、侧卧、打滚……)练习说话顽皮可爱的小儿子,时而……时而……时而……,真是……
(3)想象过程中还有哪句话不好理解,需要拿出来讨论一下预设“醉里吴音相媚好哪个词不好理解?“媚”(出示甲骨文、今文)(“媚”在古代是喜欢的意思“相媚”就是互相喜欢)在这里写的是什么?老年夫妇会说些什么?引读老夫妇俩喝着小酒,哼着小曲,聊着家常,过着幸福的小日子,这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们还可以想象,诗人沿着小溪往前走,看到这样美好的场景,情不自禁的赞叹,“醉里吴音相媚好二孩子们,你听,除了看到的,还能听到什么?(插入溪流声)小溪多动听呀!词语积累你听,溪水一潺潺,溪水一淙淙,溪水一哗哗……【设计意图借助景物想象画面学习时通过意境的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四)、回到村居,整体升华L情境引读(读出恬静的基调)乡村生活是优美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乡村生活是温馨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乡村生活是忙碌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乡村生活是有趣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乡村生活就是这样“美好宁静,安居乐业”.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呢?.诗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的情感呢?(小组讨论、汇报)【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帮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抓住“醉”,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体会作者对宁静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再通过朗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五)、延伸拓展,走向课外.拓展视频辛弃疾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闲居长达20年之久,写了大量的田园诗歌,然而“醉”于乡间并不是真正的他(视频)想要了解更多,下去读读他的诗作,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辛弃疾.总结引申孩子们,无论何时,请不要忘记给我们的内心留一处“清平乐村居”给我们的生活留一份“美好宁静,安居乐业二【设计意图走出课本,延伸课外悬念展示不同的辛弃疾,吸引孩子课后探索更多辛弃疾的作品】
(六)作业建议课后可以从居住环境,老两口聊天,大儿、二儿劳动,小儿剥莲蓬四个画面中,任选一个写一写或画一画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读一读辛弃疾的《破阵子》感受辛弃疾不同的作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