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诗词曲阅读复习40首(八上)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含答案)中考诗词曲阅读复习40首(八上)十三黄鹤楼文学常识崔颖,盛唐诗人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崔颖站在黄鹤楼上,暮色渐浓,看着眼前滔滔东去的长江,看着烟霭笼罩的鹦鹉洲,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想着自己多年未归的故乡,崔颗的满怀愁绪顿时化作五十六个字从嘴里喷涌而出原文易错字及理解默写A原文易错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B理解默写唐代诗人崔颖在《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写出人物楼空,物是人非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颖在《黄鹤楼》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十六饮酒(其五)
1、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有《陶渊明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原文易错字及理解默写A原文易错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B理解默写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重点词义结庐建造房屋尔这样何能尔怎么能这样?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日夕黄昏之时相与共同,一起真意指人生真正的意义辨,通“辩”辩解分说重点句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在闲适淡泊中无意间看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愈发美好,一群群飞鸟结伴而还
5、诗句分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其幽静特点,隐含着作者弃绝人世喧嚣、心情恬淡的喜悦“庐”的意思是“房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代表着古人的一种安贫乐道的品格和志趣“庐”作为意象,也代表了“隐逸”“田园”的精神风标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显得偏僻安静,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揭开上句的悬念,解释诗人超然物外的原因:因为心情舒畅,心志高远,所以居住的地方显得偏僻安静既强调了个人生活情趣的重要性,又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一悠然忘我的境界,与全诗闲远散淡的氛围吻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美好和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以哲理句结尾,含蓄的表现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
6、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优美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7、问题探究“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悠然见南山”中“见”换成“望”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见”字用得极妙,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望山,而山与目遇,境与意合,南山的美景映入诗人的眼帘,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如果换成“望”字,便是有意看山,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诗所呈现的画面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十七春望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就是人们所说的大小“李杜”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解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一《春望》原文易错字及理解默写A原文易错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B理解默写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重点词义1)国国都.2)城这里指长安3)深草木茂盛4)时时局、形势5)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6)书信7)抵:值8)搔:抓9)短少10)浑简直11)胜承受
5、诗句理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虽然山河依旧在,但是国都已经沦陷,春天长安城内草木凄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时局,连花都落泪了;痛恨离别,鸟都感到心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连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值得上万两黄金啊!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我的白发越挠越短,简直要连簪子也插不上了诗句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比、反衬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眼前却杂草丛生既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沧桑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对偶将花、鸟拟人化,赋予了花、鸟以人的情感,花感伤时局而落泪,鸟痛恨离别而伤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感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也感到心惊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情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夸张,“连三月”写出了战祸之久,“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渴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少的无法梳髻插簪赏析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含蓄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思想感情诗人借对春天国都萧条破败景象的描写,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之情.重点问题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2分)
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塑造了一位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忧心如焚、衰老忧愁的诗人形象诗贵“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认为“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其实花并非真在溅泪,鸟并非真在惊心诗人借物之情写人之情表达了自己感伤国事,怅恨离别之意十八雁门太守行文学常识解题“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二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弓I》等名篇著有《昌谷集》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李贺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讨伐叛军最激烈的年代这首诗写的就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表现了边城将士苦战报国之意原文易错字及理解默写A原文易错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B理解默写.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重点词义摧毁坏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战场上的血迹临抵达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置千金,以招揽人才提携提起
5、重点句意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敌军来势汹汹,犹如黑云压城,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军中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云霄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着红旗的援军赶赴易水凝重的霜浸湿了鼓皮,鼓声低沉响不起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了报答君王的恩遇,手提宝剑也要战死沙场!
6、诗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画面敌军犹如乌云,滚滚而来,黑压压的一片,几乎要摧毁城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烁着金光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将士们在阳光下发光的铠甲比作金麟,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式,表现了我军严阵以待的气势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摧”字,形象写出了危城欲破的危急形式,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开”字,形象地描绘出守军将土井然有序,次第排开的画面,表现了守军严阵以待的气势,衬托了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夸张,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为下文写友军的救援作铺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典借代,“玉龙”代指“宝剑”,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将士们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突显了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报国的忠诚和慷慨赴难的大无畏精神
7、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8、重点问题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一)画面描绘敌军犹如乌云,滚滚而来,黑压压的一片,几乎要摧毁城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烁着金光
(二)修辞手法“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用比喻修辞,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三)炼字角度“压”指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完全地揭示出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时间从傍晚到深夜,官军夜袭敌军阵地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点明主旨,歌颂了守崔颖《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重点词义去离开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
5、重点句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天里,汉阳一带原野上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方,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诗句分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首联扣题,诗人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给黄鹤楼增添一种神秘色彩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不复返”一语双关,既指黄鹤不再回来,更暗含岁月一去不复返的感慨“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诗人对世事难料的嗟吁叹喟“千载”表示时间的漫长,“空悠悠”表示空间的广袤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十九赤壁文学常识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写作背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原文易错字及理解默写A原文易错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B理解默写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重点词义将拿不与不给重点句意一把折断了的兵器沉没在泥沙之中还没有腐烂销尽,捡起来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上的战火和刀光剑影倘若当年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周瑜怎么能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恐怕就连大乔和小乔两位东吴美女也将被曹操深锁铜雀楼,春恨无限了
6、诗句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借物起兴,从戟说起,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引出对古人和古事的感慨,为后文两句的论史抒怀做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用典,借用东风铜雀台的典故,以二乔的命运,以小见大,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的非常含蓄,反映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志气
7、思想感情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二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文学常识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原文易错字及理解默写A原文易错字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B理解默写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瘦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李清照的《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重点词义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星河,银河,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殷勤热情而又有诚意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空徒然举高飞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重点句意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飘移,天快亮了,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迷迷糊糊中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我回报天帝说,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长空九万里,大鹏乘风而起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重点诗句分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接”“连”二字把下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的景象”“舞”“转”二字化动为静,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的描绘了星的流转,也传神的写出了诗人魂魄的昂扬飞动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个“归”字,好像诗人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还听到天帝对她讲话,关心的问她想要回到那里去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个‘嗟字,生动的传达出了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引典,化用《庄子》的话,含蓄的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美好境界的追求思想感情通过写词人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所抒写了词人晚年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的思想感情二H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文学常识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的代表写作背景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然后迟暮落寞的感伤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原文易错字及理解默写A原文易错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B理解默写.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8.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4、重点词义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香径指散发着落花香味的小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5、重点句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中弥漫着花香的小径上我独自徘徊
6、诗句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对比新词旧景对比,产生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慨叹,抒发了作者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夕阳西下几时回?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惆怅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对比“去”“来”形成对比,表现词人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对偶对仗工整,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蕴含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独”字写词人孤身一人,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徘徊”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伤感、孤独和寂寞
7、思想感情本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等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难再、世事苍茫的空幻感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自己漂泊在外,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十分茂盛,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铺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在自问自答中以“愁”字结束,表达出游子思乡急切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思想感情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和思乡之情十四使至塞上文学常识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是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的唐朝三大诗人之一,有“诗佛”之称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
(736)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破吐蕃军王维奉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诗人单车问边,虽有孤寂之感,但更多的是凌云之气原文易错字及理解默写A原文易错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B理解默写《使至塞上》理解性默写王维《使至塞上》中“单车欲问边”一句交代了诗人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关,“都护在燕然”一句交代了诗人没有遇到前线统帅的具体原因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交代自己身为监察御史此番塞上之行的目的是“单车欲问边”,而途中遇侦查骑兵后,他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可见边关战事紧急,戍边将士辛劳无比《使至塞上》中王维感觉自己就像飘飞的蓬草离开了汉塞,像北飞的归雁进入了胡地的直接原因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二交代诗人出使原委的一联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二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叙述的方式写出“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两句,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和到达的地点在《使至塞上》中“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诗中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的两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激愤、抑郁心情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中以物自况,叙事写景,体现了诗人飘零之感、去国怀乡的孤寂伤感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古人提及蓬草,大多自叹身世,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就借此意象表达了去国离乡的飘零之感本诗在叙事写景中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蓬”“雁”自比,暗写出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的两句诗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二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人用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王维在写作《使至塞上》时名为出使,实则是被排挤出朝廷,他在诗中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激愤与抑郁王维《使至塞上》不仅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王维《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远征塞外的情景《使至塞上》中的既言事,又写景的两个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二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用比喻修辞表达自己漂泊在外的惆怅心情王维《使至塞上》中,不仅展现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地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二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飘零之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重点词义欲想要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胡天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住的地方长河指黄河重点句意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诗句赏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交代了出使边塞的目的(慰问边疆的将土)和经过的地方,为下面的写景做铺垫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借喻,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直”字,写出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流露出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孤寂抑郁之情思想感情这首诗描绘了塞外雄浑、苍凉、荒寂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抑郁孤寂心情,以及面对大漠雄浑景色时的慷慨悲壮十五钱塘湖春行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写作背景《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在任杭州刺史时,白居易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原文易错字及理解默写A原文易错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B理解默写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重点词义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初刚云脚这里指低垂的云暖树向阳的树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渐逐渐、慢慢地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没(md)隐没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重点句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几处早飞来的黄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刚飞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草刚刚没过马蹄诗句赏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炼字“初平”写春水初生,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作用交代诗人观景的处所和时令,勾勒出早春轮廓“水面初平”和“云脚低”是早春时的特有景象,紧扣“春二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包含有位置的移动,照应了“行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A、“争”,拟人修辞手法,生动的写出西湖早春黄莺争向暖树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B、“争”、“啄”两个动词,写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筑巢动态场景,生动的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现了诗人喜悦之情C、“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西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情感流露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A、“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乱”贬义褒用,极言花多花艳;“浅”写草低矮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B、“渐欲”写出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写出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C、“乱”、“浅”、“渐欲”、“才能”写出花草的欣欣向荣,突出春的生机勃勃D、暗含游西湖的人之多,骑马踏春的陶醉感(颔联和颈联是全诗的核心,是描写西湖风光的点睛之笔写的是近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最爱”直接抒发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行不足”即“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湖水、云、早莺、新燕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问题探究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早春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几处”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家家”,为什么?不能因为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也不是家家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的描绘出来了,使人想象出,过不多久,娓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之“早”的特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首诗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很精妙,请找出来并说说这两个动词精妙在何处两个动词争、啄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表现的画面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呢衔草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