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望道》观影有感革命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有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这是我看完电影《望道》后,脑海中浮现的一句话正因为革命道路上荆棘密布,望道先生及众多革命志士的初心不改、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愈发难能可贵电影以望道先生追求真理,寻求社会改革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为线索,不仅讲述了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组织工人运动等事迹对共产主义革命的伟大贡献,更突出了一批又一批被《共产党宣言》唤醒的革命志士坚守真理、不忘初心、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伟大革命精神透过电影,我仿佛经历了那个灰暗又惊心动魄的年代我感叹于曾经被压迫的他们的生活之艰难,我感叹于曾经的他们奋起抵抗、顽强斗争的英勇,我感叹于他们坚守真理、忠于信仰的无畏……我深深的敬佩他们我明白了今天党的伟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不懈奋斗、来之不易的成果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肩负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伟大使命也许我们个人现在所作的和能做的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无数个“微小”必定可以汇聚成“伟大”杨阿龙的精神有儿子杨逢林传承,这是影片中的一个细节我想他们更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缩影革命烈士、革命前辈们坚守真理、坚守初心、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必将有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传承共产党人的信仰不会倒,革命的精神永不灭!《望道》观后感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的桌前,一个小伙子在奋笔疾书,妈妈说“你吃粽子要沾糖,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结果老太太转身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妈妈说“甜吗?”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他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译本翻译者陈望道,也是“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缘起陈望道,原名陈参一,“望道”是他为自己改的名字,意即“追望大道,追望真理大道,守望信仰大道”,表达自己展望新的革命道路的志向望道先生一生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影响并带领着一群有志青年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奋斗着《望道》以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为线索,书写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它不是一部人物传记,是20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群像百年前,他们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让我们当代年轻人从百年前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望道先生在译完《共产党宣言》后担任《新青年》主编,由于种种原因,《新青年》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不满,提出要改变刊物性质甚至停办,但望道先生毫不妥协,坚持和捍卫《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办刊方向他和其他先进知识分子有力地回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望道先生不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他支持学生办新报纸,演进步话剧;他开办平民女校以及职工补习夜校,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发动工人运动向工人发表关于劳工神圣和劳工联合的演说;他创办“新闻馆”,希望有志于新闻事业的青年能学以致用报道事实真相他在人们心中植入了信仰的火种,他让人们尝到了真理的味道,为了信仰,为了真理,四•一二事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像杨阿龙一样慷慨就义;为了信仰,为了真理,新闻馆众学子血染左臂纵观望道先生的一生,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电影讲的是望道,激励的是更多“望道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守望大道、砥砺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回望初心,仰望先贤,心有所信方能远行观影《望道》心得体会周末我去看了电影《望道》电影详细讲述了百年前陈望道先生首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过程,展现了青年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艰难探索这是一个既关乎信仰,也关于青春的热血故事1920年4月初,青年陈望道一头扎进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房,翻译来自西方的思想典籍《共产党宣言》他废寝忘食地思索、推敲,聚精会神地进行着翻译工作,以至于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着墨汁吃了都浑然不觉“手沾墨水口来尝,信仰味道终觉甜”的故事就源自于此电影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追寻真理为主线,在所呈示的30年的时间线索中,讲述了陈望道先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的人生经历,也展现了他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陈望道先生勇往直前、献身革命,在学术上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他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怀念电影名“望道”所指的,不仅是陈望道,还有一群同时代的“望道者”o在那个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非常年代无数的中华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亡的道路,出生入死,追寻革命的真理电影展现的共产党人望真理、守大道的生动史实,令人肃然起敬我们要学习陈望道先生对信仰的坚持和对事业的执着,坚定信念,认真学习,踏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