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统编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土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诗的后两句以成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情景交融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古诗学习的方法步骤,能通过查找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古诗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学生还存在理解古诗所传递出的情感不够深入,缺乏深度等问题,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教学目标.读准字音,能够字正腔圆、有节奏地朗读古诗.通过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戍边环境的恶劣,感受战士壮志报国的决心.通过朗读体会、品析关键词句等方法,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戍边环境的恶劣,感受战士壮志报国的决心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导学卡教学过程
一、图文导入,揭示诗题.读古诗,谈发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一王维•使至塞上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一王之涣•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一王勃•凉州词.这几句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或是对边塞风光的描写,或是蕴涵着将士征战沙场的艰难、强烈的思乡,以及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大家说说这类诗都属于什么诗?(预设边塞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一首边塞诗一一王昌龄的《从军行》(齐读课题).学习古诗词方法最重要,谁来说一说学习古诗词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预设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从军行》其实是王昌龄写的一组边塞诗,一共有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我们先来说一说诗题《从军行》是什么意思?(预设从军参军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吟唱、歌颂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简介诗人(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汇报对王昌龄的了解)(王昌龄(一756年?),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曾任江宁丞,天宝初贬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其诗多边塞军旅、宫怨国情之作,尤擅七绝,号称“七绝圣手〃代表作《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设计意图从描写边塞环境的边塞诗入手,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初识边塞诗特点,感受边塞诗中雄浑壮阔的环境描写,随即揭示题目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诗词积累,还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七绝圣手王昌龄这一首《从军行》,仅仅用了28个字就表达出了千年以前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情怀,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指名读,以检查或纠正字音.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节奏,教师评价.教师范读,学生模仿练读,出示竖版、隶书版、草书版《从军行》,指名读,学生互评.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谁还记得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理解诗句的意思?(预设结合注释、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学生再次默读诗句,之后根据预习成果,结合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再与同伴交流,梳理诗意(预设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决不返乡)【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体验读书乐趣】
三、品读诗句,悟景悟情
(一)聚焦环境,感受从军之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抓关键词,品悟诗情前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预设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这些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预设:从〃暗〃字,感受到边塞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环境恶劣〈读出沉重压抑〉;从“暗〃字,还感受到战士们心情暗淡,思念亲人、久居边关的孤独〈读出战士的孤寂思乡〉;从“孤〃字,孤零零的一座城,感受到边地人烟稀少,荒凉等〈读出萧索、荒凉之感》;从“孤〃字,感受到戍边战士孤独,想念亲人,思念家乡〈读出孤独、低落的感情〉从遥〃字,感受到战士们远离家乡的辛酸〈读出战士的辛酸凄凉〉).补充资料,了解背景出示唐朝地图,初步感受当时边防线的辽阔(“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出示青海湖、祁连山、玉门关的图片,感受环境恶劣青海湖、祁连山、玉门关幅员辽阔,是大自然的壮丽画面可是在古代,这里却是自然环境恶劣,物资稀缺,人迹罕至如果你是一名将土,让你常年驻守这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常年驻守这里,不仅要承受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战士压力还要忍受大漠风沙以及孤独寂寥的思乡心情).再读课文,真情流露边塞环境恶劣,将士们远离故土,内心孤单,而战争遥遥无期,肩负戍国重任,有家想回又不能回,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前两句诗,尝试背诵
(二)聚焦战斗,感受意志之坚山之巍巍水之汤汤.自读课文,合作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戍边战士经历了什么?又有怎样的决心呢?请自读后两句从这两句诗,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现在小组合作,尝试用刚才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在抓住关键词,感悟诗情(预设“黄沙〃,我看到了边塞一望无际的黄沙大漠,遍地黄沙让我感觉到边塞环境恶劣(读出边塞环境的恶劣〉;“百战〃,我知道了他们已经在这艰苦的条件下打了很多次仗(读出战士们的艰苦〉;穿〃,我看到了战士们身上破烂的盔甲我感受到戍边时间长、战事频繁、战争残酷〈读出战争的残酷》;我听到了战士们的誓言一不破楼兰终不还,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读出战士们的爱国情怀>).悟后再读,感受豪情面对残酷的战场,面对凄凉的环境,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配乐引读他们愿守壮丽河山,护国泰民安一于是喊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他们想保卫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一-于是喊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他们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唐之繁华一于是喊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同学们,在国家利益面前,我们的战士从来就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心中装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战士们说吗?(预设你们是真正的英雄,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你们辛苦了你们这种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不破楼兰终不还〃多么令人佩服的报国之志!齐读后两句,再读,尝试背诵让我们跟随音乐,带着对戍边战士的敬佩之情,再齐读这首诗!(配乐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圈划古诗中的景物,补充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感受边塞环境艰苦、战士孤寂思乡,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聚焦边塞环境的恶劣,感受将士从军之难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出探究议题,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碰撞】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孩子们,像这样的家国情怀,它不仅仅存在于唐诗中如果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书卷,你会发现,我们听得见太多太多爱国的声音看得见太多太多爱国的身影.课件展示,拓展理解这是两千年前两汉时期才子曹植笔下的报国之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一千年前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绝笔之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三百年前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抗美援朝时,前仆后继的志愿军战士.视频播放,情感升华(播放《长津湖》片断)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从古至今,军人从来就是这样保家卫国如果说王昌龄讲述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前世传奇,那我们后人又何尝不是在谱写它的今世故事?孩子们,我们不是军人,但我们也可以是战士,我们也有自己的战场,在生活中或是在学习上,我们难免会遇见了困难、挫折,希望从今天,从此刻,再面对它们时,希望你都能用王昌龄的这句千古名句鼓励自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运用迁移,关注情感,对话文本,由古及今,品读经典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落实课标要求,注重核心素养】
五、作业设计,以文引文.搜集王昌龄的《从军行》另外六首,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搜集其他诗人的边塞诗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彖放之气(至少完成一项)板书设计从军行(唐)王昌龄边塞景青海长云雪山从军之苦孤城玉门关诗人情百战穿决心之坚不破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