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春秋笔法,从名字本身推敲,我们很容易看出,“春秋”二字的来源,正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一部具有历史性质的史书《春秋》《春秋》这本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它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这一时期的历史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春、秋两个季节是各国的诸侯前往京都行礼朝会的时节此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了一年的轮回,因为一年必须经过春、秋两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国家一年或者几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因此“春秋”两字便成了史书的一个专有的代名词根据史料我们能够考证,《春秋》这本书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后,就已经失传,而现在比较流行的各种版本,大部分是由《左传》《毅梁传》这三部史书拼接融合而成的孔子是曲笔隐讳手法的首创者和秉笔直书手法的继承者,《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之高,已是定论,但是从内容和写作手法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中隐隐约约藏着明显的批评倾向,所以孔子在记叙历史时所运用的这种暗含褒贬的写作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统治之后,在思想上采取“焚书坑儒”等一系列文化高压政策,从而使儒家的典籍几乎被焚烧殆尽,儒家的思想几乎消亡然而秦王朝的短命使得儒家思想有了再度发展的机会,汉朝在建立初期,一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道家思想,儒家思想虽未被国家立为正统思想,但是汉王朝也未对其采取打压的政策,从而使得儒家思想有了十分迅速的传播与发展儒家思想的发展必然也带动着春秋笔法这一历史叙述手法的新生与发展“春秋笔法”在史学作品中的运用比比皆是《晋语》中记载“蒸于武公,公称疾不与,使奚齐莅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能称得上大事的大概就只有两件事件是祭祀,另外一件便是战争然而对于祭祀武公这样的国家大事,晋献公身为国王,却不亲自主持,而是让一位普通的公子奚齐代替他本人出席,这完全是无视太子储君的存在,很明显,晋献公是喜欢奚齐而讨厌太子申生,我们从这样的国家大事的安排上,完全可以看出来晋献公想要换掉申生的太子之位,而让奚齐来继承,只不过没有直接说明罢了从古到今,凡是王朝的王位更替,废嫡立庶便是取乱之道,所以晋献公的做法为以后的悲剧下场留下了伏笔,语言只是一两句话,但是所要表达的内涵十分丰富,这也就是春秋笔法“微而显”这一原则的高明之处,从而达到既让恶行得以彰显,又对他们的恶行予以隐隐约约地讽刺这里详细写了太子申生的行为,步步符合礼法,敬君而且孝父,然而晋献公却要废黜贤明的申生,改立奚齐,这便鲜明地反衬出晋献公的恶行,褒贬善恶不言而喻春秋笔法在帝王谥号中也有所体现古代君王在去世之后,后世一般会为其拟定一个谥号,比如说汉文帝、汉武帝、唐玄宗等,其实谥号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定的,一个字可以说是对其一生功过的定论,一个字而定其一生,这也正是春秋笔法的体现而且,谥号也可以对后世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从而规劝后世君主以前人为鉴,规范自身所以古代对谥号的定立也有了一套章法“经天纬地日文;威强睿德曰武;圣善闻周日宣;圣闻周达日昭;行义悦民日元;希纲治纪日平;辟土服远日桓;温柔好乐日康;希义行刚日景(摘编自张谦《论春秋笔法及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应用》)材料二为恰切地显示自己的“微意”,司马迁有时会把不同的人放在一段之中,而对比之意蕴含其中如萧何与韩信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特殊关系,曹参则是因与韩信一起才能建立诸多战功司马迁在评论萧何、曹参之时,看似自然地提到韩信,其实暗合对比,让人看到战功赫赫者与文职刀笔吏、功高震主者与战绩平平者得到的不同待遇,以生者的绚烂来显示死者的冤屈与黯淡这样,司马迁对萧何、曹参的定位与评价、对韩信等遭杀戮的情感倾向、对刘邦处置功臣的看法都蕴涵在这对比的笔墨之中,使文章含意深远,达到“微而显”的艺术效果司马迁还常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以达到“微而显”的表达效果,例子很多,如《伯夷列传》后的“太史公曰则有一系列的反问,司马迁对天道不公的诘问似乎隐含着一层相对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叙述要有一种与天道、与历史抗争的批判性,也许这才是他所说的发愤著书的真义所在司马迁对自己笔下的历史人物和同时代人物是有自己的爱憎好恶的,《李将军列传》中则体现了司马迁对李将军这一历史人物的偏爱,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的叙述中离开了一般意义上的实录,转而从自己的情感态度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选择、剪裁和组织《史记》一出,李广遂成千古悲剧英雄后人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慨叹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语道破李广的人品同时也暗含着对李广命运不佳的扼腕之叹其实,只要细读了《李将军列传》中的史料部分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虽然李广骁勇善战,但就其一生而言,基本上没有打过多少重要的胜仗《史记》采用了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曲笔叙述李广的故事,突出了他一生事迹中的传奇和善良色彩,如死里逃生、临危不惧、箭能穿石、宽【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沿山路拾级而上,桃花山牌坊、菊圃、集贤祠等古建筑,如画轴舒展般渐次呈现”运用比喻,比喻词是“如,本体是“古建筑”,喻体是“画轴舒展般”;“画轴舒展般渐次呈现”刻画桃花山上“牌坊,菊圃,集贤祠”等古建筑依次出现的情态,使抽象性的“古建筑之美”转化成具体可感“画轴之美”,使之生动形象,既有层次感又有美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数字藏品与传统藏品不同,它利用区块链技术,以唯一数字凭证对应特定的作品,在线上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数字藏品虽然在线上,不可摸不可碰,但也具有稀缺性特征,也是收藏品—
①前者锁在保险柜里,后者则在网络账号里,具有可追溯、难以篡改等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品,都是实物形态的,珠玉宝器、简牍书卷,无论如何得有一个可触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提供一种占有感—
②它是虚拟的、超物理形态的,说是一个藏品,其实只是收藏了一段代码当然,―
③一,一个技术性的变化,可能就会导致藏品消失小说《三体》里未来人类选择留下文明的形式依然是石刻,这是个有启发意义的假设所谓藏诸名山、纸寿千年,恐怕没有哪个数字载体可以超过物质留存,人们怎么可能指望千变万化的互联网出现“海枯石烂”的故事?2L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根据材料内容,给“数字藏品”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个字【答案】
21.
①传统藏品和数字藏品相比
②数字藏品就不是这样了
③这不代表数字藏品就更耐久.数字藏品,指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实现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具有可追溯,难以篡改等特点的藏品【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下句“前者锁在保险柜里,后者则在网络账号里,具有可追溯、难以篡改等特点”可知,“在保险柜里”指的是“传统藏品”,“在网络账号里”指的是“数字藏品”,这里是在对二者进行比较,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传统臧品和数字藏品相比”第二空,结合下句“它是虚拟的、超物理形态的,说是一个藏品,其实只是收藏了一段代码”可知,讲的是数字藏品的特点,再结合上句“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品,都是实物形态的,珠玉宝器、简牍书卷,无论如何得有一个可触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提供一种占有感”可知,讲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品的特点,此处为转折,讲数字藏品就不是这样了,所以应该填写“数字藏品就不是这样了”第三空,结合下句“一个技术性的变化,可能就会导致藏品消失”可知,说明数字藏品并不一定更耐久,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这不代表数字藏品就更耐久”o【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基本模式,“被定义概念二种差+邻近属概念”,一般表述为“……是……的……”模式其次浏览语段,找到邻近属概念结合材料“数字藏品与传统藏品不同,……也是收藏品”可知,“数字藏品”的属概念是“藏品”;然后筛选种差,结合“它利用区块链技术,以唯一数字凭证对应特定的作品”可得种差”指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结合“在线上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可得种差“实现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结合“前者锁在保险柜里,后者则在网络账号里,具有可追溯、难以篡改等特点”可得种差“具有可追溯,难以篡改等特点的藏品”根据以上几点,在下定义的基本模式框架下,结合字数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语法规范组合成一个单句数字藏品,指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实现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具有可追溯,难以篡改等特点的藏品
七、材料作文(共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从干遂那里得到了一把宝剑回来的路上渡过长江,船到江中心时,有两条蛟龙缠住了他乘坐的船次非就对撑船的人说“你曾经看见过两条蛟龙缠住船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吗?”船夫说“没有见到过”次非挽起衣袖,撩起衣服,拔出了宝剑,说“我最糟不过成为江中的腐朽骨肉罢了!如果失掉宝剑能够保全自己,我为什么舍不得宝剑呢?”于是就跳进江中去刺杀蛟龙,杀死蛟龙后又回到船上,船上的人就全都活了下来楚王听说这件事后,封他执圭的爵位(译自《吕氏春秋》)复兴中学高二
(1)班“中华传世经典的现代观照”校本选修课上,同学们正围绕“次非刺蛟”这则经典寓言故事展开研读、讨论请你根据对这则寓言故事的感悟与思考,并联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参与座谈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呈现“次非刺蛟”的寓言故事,故事中的次非在面临蛟龙时,在对结果进行最坏的估计后,决定用宝剑进行斗争他重视自己的生命,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生命看的比宝剑更重要,在危难关头能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选择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终取得胜利,保卫一船人的安全这正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大敌当前,灾难临头,这是对人们的严峻考验畏缩退却、贪生怕死只能加速自己的失败和灭亡;头脑清晰、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才是转危为安、夺取胜利的唯一出路题目设置的写作情景是在“中华传世经典的现代观照”校本选修课上,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研读、讨论,写作的重点是“次非刺蛟”这个故事的“现代关照”,即“次非刺蛟”对当今时代的启发和思考写作时当结合当下时代情况展开,比如,当今时代,我们会面临诸多“蛟龙”,比如疫情挑战、人工智能挑战、国际局势动荡、经济压力过大等等,我们应当如何去应对这些“蛟龙”?应当像次非一样,勇敢地拿起宝剑,与蛟龙搏斗,才能化险为夷,于己于国有利写作时要注意发言稿格式,有标题、称呼、开头问候等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直面“蛟龙”威胁,传承次非英雄气概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
一、传承次非头脑清醒,明晰利害的智慧英雄气
二、传承次非不畏强暴,直面“蛟龙”的勇毅英雄气
三、传承次非拼死一搏、为国为民的担当英雄气立意.始终坚持敢于斗争.不畏强暴,剑斩蛟龙.传承次非英雄气,铸就责任担当魂厚待人等,却有意无意地使读者忽略了李广的另一面,那就是他的大多数传奇故事都是发生在失败的背景下的他的治军不严、冒险轻敌以致“将兵数困辱”等问题被淡化了结果给读者的印象是,李广不得封侯不是由于他不善将兵、没有重大战功,而成了历史的不公平(摘编自金英娥《<史记》对春秋笔法的继承》).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一年必经的两个季节,代表着一年的轮回,因此孔子用“春秋”二字命名史书B.与《公羊传》《毂保传》相比较,《左传》运用“春秋笔法”更为成熟,对孔子的影响更大C.谥号可以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并且蕴含了后世对该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D.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真正意义,就是要在书中表现出一种与天道、与历史抗争的批判性.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一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既有秉笔直书手法的传承,又有曲笔隐讳手法的运用B.从秦王朝建立到汉朝初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重视,“春秋笔法”同样也未得到发展C.《晋语》中关于祭祀武公的记载,通过短短数语,就可以体现出晋献公的行为是取乱之道D.司马迁叙写《史记》,有时会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对读者认识历史会造成一定的偏差.下列选项都是对李广的评价,其中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慨叹相同的一项是()A.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B.《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C.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D.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司马迁是如何在史书中做到显“微意”的.“春秋笔法”在史学作品中运用较多,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中魏惠王问孟子有关周武王讨伐商纣的事情,孟子回答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孟子的回答中,“诛”“弑”二字彰显T“春秋笔法”的叙事方式,请简要分析【答案】
1.C
2.B
3.A.
①以多种修辞手法来传达“微意”如运用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达到“微而显”的表达效果
②通过材料的取舍来彰显“微意”,司马迁会从自己的情感态度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选择,剪裁和组织.在孟子的回答中,“诛”是指因为正义而诛杀有罪之人,“弑”则指下级杀上级孟子认为周武王诛杀纣王这一行为,并不是弑君之举而是出于正义所为,孟子对“诛”与“弑”的不同认识,暗含了其对武王伐纣的情感态度既体现了对周武王伐纣的认可与赞许,又表现出对纣王的厌恶与不满,孟子的回答彰显了“春秋笔法”的叙事方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春、秋’是一年必经的两个季节,代表着一年的轮回,因此孔子用‘春秋’二字命名史书”错原因不全面,不只是这一个原因材料一第一段“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春、秋两个季节是各国的诸侯前往京都行礼朝会的时节此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了一年的轮回,因为一年必须经过春、秋两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国家一年或者几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因此‘春秋两字便成了史书的一个专有的代名词”“与《公羊传》《毂保传》相比较,《左传》运用‘春秋笔法’更为成熟,对孔子的影响更大”错,属于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一段“根据史料我们能够考证,《春秋》这本书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后,就已经失传,而现在比较流行的各种版本,大部分是由《左传》《毅梁传》这三部史书拼接融合而成的”,并未有《左传》运用“春秋笔法”更为成熟的相关内容D.“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真止意义,就是要在书中表现出一种与大道、与历史抗争的批判性”错,表述绝对化材料二第二段“司马迁还常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以达到微而显的表达效果,……司马迁对天道不公的诘问似乎隐含着一层相对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叙述要有一种与天道、与历史抗争的批判性,也许这才是他所说的发愤著书的真义所在”,据此看出是一种推断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春秋笔法’同样也未得到发展”错,材料一第三段“然而秦王朝的短命使得儒家思想有了再度发展的机会,……从而使得儒家思想有了十分迅速的传播与发展儒家思想的发展必然也带动着春秋笔法这一历史叙述手法的新生与发展”,意思是儒家思想在汉初是有发展的,而儒家思想的发展必然也带动着春秋笔法这一历史叙述原则的新生与发展故选B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意思是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意思是慨叹李广生不逢时,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其身正,不令而行”,表现出李广为人端正,具有高尚的品格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慨叹不同“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说的是李广受士兵爱戴,士兵愿与之同生死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慨叹不同“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表现出李广的骁勇善战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慨叹不同故选A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材料二第一段”为恰切地显示自己的‘微意,司马迁有时会把不同的人放在一段之中,而对比之意蕴含其中如萧何与韩信……这样,司马迁对萧何、曹参的定位与评价、对韩信等遭杀戮的情感倾向、对刘邦处置功臣的看法都蕴涵在这对比的笔墨之中,使文章含意深远,达到微而显的艺术效果”,第二段“司马迁还常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以达到‘微而显的表达效果,例子很多,如《伯夷列传》后的‘太史公日’则有一系列的反问”据此分析出,以多种修辞手法来传达“微意”如运用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达到“微而显”的表达效果
②材料二第三段“司马迁对自己笔下的历史人物和同时代人物是有自己的爱憎好恶的,《李将军列传》中则体现了司马迁对李将军这一历史人物的偏爱,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的叙述中离开了一般意义上的实录,转而从自己的情感态度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选择、剪裁和组织”据此分析出,通过材料的取舍来彰显“微意”,司马迁会从自己的情感态度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选择,剪裁和组织【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诛”“弑”二字彰显了“春秋笔法”的叙事方式首先要准确理解材料中“春秋笔法”的含义,材料一第二段“写作思路中隐隐约约藏着明显的批评倾向,所以孔子在记叙历史时所运用的这种暗含褒贬的写作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然后运用这个观点分析题干中孟子的话题干指明着重点是“诛”“弑”二字,应围绕这两个字展开分析在孟子的回答中,“诛”是指因为正义而诛杀有罪之人,“弑”则指下级杀上级孟子认为周武王诛杀纣王这一行为,并不是弑君之举而是出于正义所为,孟子对“诛”与“弑”的不同认识,暗含了其对武王伐纣的情感态度既体现了对周武王伐纣的认可与赞许,又表现出对纣王的厌恶与不满,所以孟子的回答彰显了“春秋笔法”的叙事方式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悲寺外(节选)老舍黄先生已死去二十多年了这些年中,只要我在北平,我总忘不了去祭他的墓自然我不能永远在北平;别处的秋风使我倍加悲苦祭黄先生的时节是重阳的前后,他是那时候死的去祭他是我自己加在身上的责任;他是我最钦佩敬爱的一位老师,虽然他待我未必与待别的同学有什么分别;他爱我们全体的学生可是,我年年愿看他的矮墓,在一株红叶的枫树下,离大悲寺不远已经三年没去了,生命不由自主地东奔西走,三年中的北平只在我的梦中!去年,也不记得为了什么事,我跑回去一次,只住了三天虽然才过了中秋,可是我不能不上西山去;谁知道什么时候才再有机会回去呢自然上西山是专为看黄先生的墓为这件事,旁的事都可以搁在一边;说真的,谁在北平三天能不想办一万样事呢这种祭墓是极简单的只是我自己到了那里而已,没有纸钱,也没有香与酒黄先生不是个迷信的人,我也没见他饮过酒从城里到山上的途中,黄先生的一切显现在我的心上在我有口气的时候,他是永生的真的;停在我心中,他是在死里活着每逢遇上个穿灰布大褂,胖胖的人,我总要细细看一眼是的,胖胖的而穿灰布大衫,因黄先生而成了对我个人的一种什么象征甚至于有的时候与同学们聚餐,“黄先生呢?”常在我的舌尖上;我总以为他是还活着还不是这么说,我应当说我总以为他不会死,不应该死,即使我知道他确是死了他为什么作学监呢?胖胖的,老穿着灰布大衫!他作什么不比当学监强呢?可是,他竟自作了我们的学监;似乎是天命,不作学监他怎能在四十多岁便死了呢!胖胖的,脑后折着三道肉印;我常想,理发师一定要费不少的事,才能把那三道弯上的短发推净脸像个大肉葫芦,就是我这样敬爱他,也就没法否认他的脸不是招笑的可是,那双眼!上眼皮受着“胖”的影响,松松的下垂,把原是一对大眼睛变成了俩螳螂卵包似的,留个极小的缝儿射出无限度的黑亮好像这两道黑光,假如你单单的看着它们,把“胖”的一切注脚全勾销了那是一个胖人射给一个快乐的世界的两道神光他看着你的时候,这一点点黑珠就像是钉在你的心灵上,而后把你像条上了钩的小白鱼,钓起在他自己发射出的慈祥宽厚光朗的空气中然后他笑了,极天真的一笑,你落在他的怀中,失去了你自己那件松松裹着胖黄先生的灰布大衫,在这时节,变成了一件仙衣在你没看见这双眼之前,假如你看他从远处来了,他不过是团蠕蠕而动的灰色什么东西无论是哪个同学想出去玩玩,而造个不十二分有伤于诚实的谎,去到黄先生那里请假,黄先生先那么一笑,不等你说完你的谎——好像唯恐你自己说漏了似的——便极用心的用苏字给填好“准假证”但是,你必须去请假私自离校是绝对不行的凡关乎人情的,以人情的办法办;凡关乎校规的,校规是校规;这个胖胖的学监!他没有什么学问,虽然他每晚必和学生们一同在自修室读书;他读的都是大本的书,他的笔记本也是庞大的,大概他的胖手指是不肯甘心伤损小巧精致的书页他读起书来,无论冬夏,头上永远冒着热汗,他决不是聪明人有时我偷眼看看他,他的眉,眼,嘴,好像都被书的神秘给迷住;看得出,他的牙是咬得很紧,因为他的腮上与太阳穴全微微的动弹,微微的,可是紧张忽然,他那么天真的一笑,叹一口气,用块像小床单似的白手绢抹抹头上的汗到了我们有了什么学生们的小困难——在我们看是大而不易解决的——黄先生是第一个来安慰我们,假如他不帮助我们;自然,他能帮忙的地方便在来安慰之前已经自动的作了二十多年前的中学学监也不过是挣六十块钱,他每月是拿出三分之一来,预备着帮助同学,即使我们都没有经济上的困难,他这三分之一的薪水也不会剩下假如我们生了病,黄先生不但是殷勤看顾,而且必拿来些水果,点心,或是小说,几乎是偷偷的放在病学生的床上但是,这位困苦中的天使也是平安中的君王——他管束我们宿舍不清洁,课后不去运动……都要挨他的雷,虽然他的雷是伴着以泪作的雨点世界上,不,就说一个学校吧,哪能都是明白人呢我们的同学里很有些个厌恶黄先生的这并不因为他的爱心不普遍,也不是被谁看出他是不真诚,而是伟大与渺小的相触,结果总是伟大的失败,好似不如此不足以成其伟大这些同学们一样的受过他的好处,知道他的伟大,但是他们不能爱他他们受了他十样的好处后而被他申斥了一阵,黄先生便变成顶可恶的我一点也没有因此而轻视他们的意思,我不过是说世上确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并不是不晓得好歹,而是他们的爱只限于爱自己;爱自己是溺爱,他们不肯受任何的责备设若你救了他的命,而同时责劝了他几句,他从此便永远记着你的责备——为是恨你——而忘了救命的恩惠黄先生的大错处是根本不应来作学监,不负责的学监是有的,可是黄先生与不负责永远不能联结在一处看见了黄先生的坟,也想起自己在过去二十年中的苦痛坟头更矮了些,那么些土上还长着点野花,“美”使悲酸的味儿更强烈了些太阳已斜挂在大悲寺的竹林上,我只想不起动身深愿黄先生,胖胖的,穿着灰布大衫,来与我谈一谈(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我”为黄先生祭墓为开始,又以“我”为黄先生祭墓为结束,使小说结构完整B.黄先生的墓在大悲寺外,“我”只要在北平就必去祭黄先生的墓,这已成为“我”的责任C.有的同学以怨报德,他们曾受过黄先生的好处,但乂因被黄先生责备过而对黄先生不敬爱D.小说末尾的景物描写寓意深刻,黄先生坟头开着的“野花”象征着“我”对黄先生美好的祝愿.文中关于黄先生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先生是“我”的一名老师,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离开人世,在“我”的印象中他不喝酒,也不迷信,“我”在给他祭墓时没有带香与酒.黄先生死后,“胖胖的而穿灰布大衫”的人总能勾起“我”对黄先生的思念,黄先生“胖胖的而穿灰布大衫”的象在“我”心中已形成固定印象“脸像个大肉葫芦”“一对大眼睛变成了俩螳螂卵包似的”,这样的用语生动有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先生的外在形象鲜明地刻画了出来“我”认为黄先生既是“天使”,又是“君王”,这可以看出“我”对黄先生的情感是复杂的,“我”对黄先生有过不满,但最终还是理解了他.老舍笔下的“我”从未间断过对已经离世的胖学监黄先生的思念,那么黄先生的哪些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分析.老舍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色,这篇小说的语言俗白而又风趣,充满感染力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
6.D
7.D.
①既重规矩,又讲人情黄先生凡关乎校规的,必须按照校规来行事,但在重规矩的过程中又和同学们讲人情,显得慈祥宽厚
②好学不厌,认真专注黄先生虽不敏,但勤奋好学,他常沉浸在书中,对有疑惑的地方专注思考,一丝不苟
③关爱学生,天性淳厚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黄先生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学生
④责任心强,而又温和真诚黄先生负责学生自修,宿舍的清洁,课后的运动……对犯错的学生,他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小说使用俗白的语言,如“他是那时候死的”“胖胖的,老穿着灰布大衫”等;小说使用风趣的语气,如“留个极小的缝儿射出无限度的黑亮”等自然风趣的语言,使读者读之倍感亲切,同时又饱含着“我”对黄先生的深情怀念,字里行间如诉真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D.“黄先生坟头开着的‘野花’象征着我对黄先生美好的祝愿”文中没有相关内容,原文“看见了黄先生的坟,也想起自己在过去二十年中的苦痛坟头更矮了些,那么些土上还长着点野花,美使悲酸的味儿更强烈了些”只是解说自己的苦痛,选项属于过度解读文本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D.“我对黄先生有过不满,但最终还是理解了他”,原文“这位困苦中的天使也是平安中的君王”,并没有表现出“我”对黄先生有过不满,“但最终还是理解了他”更是于文无据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根据原文第八段“无论是哪个同学想出去玩玩,而造个不十二分有伤于诚实的谎,去到黄先生那里请假,黄先生先那么一笑,不等你说完你的谎一一好像唯恐你自己说漏了似的一一便极用心的用苏字给填好“准假证”但是,你必须去请假私自离校是绝对不行的凡关乎人情的,以人情的办法办;凡关乎校规的,校规是校规”可知,黄先生凡关乎校规的,必须按照校规来行事,但在重规矩的过程中又和同学们讲人情,显得慈祥宽厚可得出黄先生既重规矩,又讲人情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根据原文第九段“他没有什么学问,虽然他每晚必和学生们一同在自修室读书;他读的都是大本的书,他的笔记本也是庞大的,大概他的胖手指是不肯甘心伤损小巧精致的书页他读起书来,无论冬夏,头上永远冒着热汗,他决不是聪明人有时我偷眼看看他,他的眉,眼,嘴,好像都被书的神秘给迷住”可知,黄先生虽不敏,但勤奋好学,他常沉浸在书中,对有疑惑的地方专注思考,一丝不苟可得出黄先生好学不厌,认真专注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根据原文第十段“到了我们有了什么学生们的小困难一一在我们看是大而不易解决的一一黄先生是第一个来安慰我们,假如他不帮助我们;自然,他能帮忙的地方便在来安慰之前已经自动的作了”“二十多年前的中学学监也不过是挣六十块钱,他每月是拿出三分之一来,预备着帮助同学”“假如我们生了病,黄先生不但是殷勤看顾,而且必拿来些水果,点心,或是小说,几乎是偷偷的放在病学生的床上”可知,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黄先生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学生可得出黄先生关爱学生,天性淳厚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根据原文第十一段“宿舍不清洁,课后不去运动……都要挨他的雷,虽然他的雷是伴着以泪作的雨点”可知,黄先生负责学生自修,宿舍的清洁,课后的运动……对犯错的学生,他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得出黄先生责任心强,而又温和真诚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原文“祭黄先生的时节是重阳的前后,他是那时候死的”;“胖胖的,老穿着灰布大衫”“胖胖的,脑后折着三道肉印”等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读起来给读者一种亲切感,体现了小说俗白的语言风格;原文“我常想,理发师一定要费不少的事,才能把那三道弯上的短发推净”“脸像个大肉葫芦”“把原是一对大眼睛变成了俩螳螂卵包似的,留个极小的缝儿射出无限度的黑亮”“留个极小的缝儿射出无限度的黑亮”等语言自然风趣,使文章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体现了小说了风趣的语气通俗易懂,自然风趣的语言,使读者读之倍感亲切,使读者能感受到黄先生的长相幽默,感受到黄先生平易近人,同时又饱含着“我”对黄先生的深情怀念,朴实幽默的字里行间如诉真情,使读者百读不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自新传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髯哉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挎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枚,辄止之,日“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保,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资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答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侍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
①轻便轻薄浮滑
②归子作者自称
③傅人伴侣,朋友.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输A纳B无C所D出E每F岁G终H官I府J催K科L摺M掠N无O完P肤.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紫本为古时公卿的官服(古代按官职品级高低对官服颜色有规定),借指高官显贵“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吾妻归宁”(《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宁”字含义不同“未尝视人颜色”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颜色”一词含义不同“殊不为意”与“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殊”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自新自幼聪明,他背诵古代经书的内容,过目不忘,同时,他不修边幅也遭到嘲笑;他家庭生活困难,母亲想让他中断学业,他没有接受B.张自新对吴中轻浮讲究穿戴的学生视而不见,他谈论古今,意气慷慨;学官向张自新索要礼金,他拿不出钱来,遭受辱骂,郁郁不乐,不久得病而终C.本文歌颂了张自新的高尚品格,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件,其中几个细节很感人,如用灯槃投掷睡着的同窗、涕泣长跪求母亲、为兄代过受责等D.这篇人物传记,通过作者的描写,一个正气凛然、自信满满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文章最后,表达了作者对张自新怀才不遇的痛惜之情.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
(2)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这一句写张自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张自新的文章的什么特点?【答案】
10.EHL
11.D
12.A.
(1)每年回家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食
(2)我和自新交往最长久,看见他当面批评别人的过错,使人无地自容.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表现了张自新的文章“博雅而有奇气”的特点【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租税没地方来每年年底,官府催交租税,把他哥哥拷打得体无完肤“所出”做“无”的宾语,其后断句;“官府”是主语,“催”是谓语,“科”是宾语,句子结构齐全,前后断句故选EHL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怎么能;(已经出嫁的女子)回家问安,探望父母句意再说我怎么能因为衣食而使母亲忧愁呢?/我的妻子回娘家看望父母C.脸色;容貌句意不曾看人家的脸色/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D.“两句中的殊字含义相同”错误前者为“很”,后者为“不同”句意他也很不放在心上/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他背诵古代经书的内容,过目不忘”错误由原文“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可知,应是张自新对古代五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的一样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省”,探亲;“敝”,破;“具”,准备“游”,交往;“面”当面;“无所容”,无地自容【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能力“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的意思是纯甫喜欢奖掖读书人,然而其中受到他赞许的,不过一两个人,却唯独称赞自新写纯甫对自新的称赞,属于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结合“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可知,表现了张自新的文章“博雅而有奇气”的特点参考译文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开始读书,非常聪明古代五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的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装扮粉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耻笑他的,把他看作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着了,自新用灯台掷过去,油污溅满书桌,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像老师一样幼年丧父,家庭生活不能维持,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如捕风捉影,期望做大宫,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为什么还去读书呢?”自新流着泪长跪,说“父亲用这来嘱咐我,他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记呢?再说我怎么能因为衣食而使母亲忧愁呢?”他的兄长是里长,村里很多人逃亡到外地,租税没地方来每年年底,官府催交租税,把他哥哥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替哥哥,而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惊奇他的义气,正要打时,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二十岁,自新到别的地方读书每年回家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食,兄弟欢畅,大家很开心自新对那些有权势的大人物,蔑视而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浮,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相会聚集时,用下流话戏笑作乐,自新对这一切都不理会人家和他搭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时,他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下又怎么样呢?”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发,像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急,自新实在拿不出,多次遭受鞭打辱骂,心里怏怏不乐,想要离开,不久得病而死自新写的文章,渊博高雅而有奇伟气概,没有人能知道我曾把他的文章拿给吴纯甫看,纯甫喜欢奖掖读书人,然而其中受到他赞许的,不过一两个人,却唯独称赞自新自新死后,纯甫买来棺材安葬了他归有光说我和自新交往最长久,看见他当面批评别人的过错,使人无地自容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他被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木樨
①陈与义黄衫相倚,基葆层层底八月江南风日美,弄影山腰水尾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②无住
③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注】
①木樨桂花绍兴五年,词人不愿置身纷乱的党派斗争,急流勇退,安居僧舍
②《离骚》遗恨屈原《离骚》中没有写到木樨
③无住湖州青墩僧舍之名,词人曾寓居于此.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咏桂树之繁茂,“黄衫相倚翠葆层层底”描摹了桂花盛开的情状,借景抒情,对这一自然美景进行了赞叹“八月江南风日美弄影山腰水尾”写八月的江南风景优美,桂花在山上和水中摇曳,而江南有桂花的点缀更加美丽“楚人未识孤妍”中的“妍”指桂花,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花美草“江离”“芷”“秋兰”等自喻,而桂花未被列入“《离骚》遗恨千年”一句中“遗恨”是双关一是桂花未被列入的遗恨,二是屈原的《离骚》千百年来未被赏识.词的最后一句“一枝唤起幽禅”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
15.D
16.第一问词人寓所的一枝桂花,纵不被赏识,依然忘我地散发幽香唤起了赏花人心中的禅悟第二问词的最后一句借花写人观赏桂花时,词人感觉自己就是这一枝在官场上孤傲幽独的桂花远离官场的纷争,放下愤恨,摆脱忧愁,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屈原的《离骚》千百年来未被赏识”错,“遗恨”的另一个意思可以理解为屈原的政治理想不得实现,或屈原忧国忧民的忠心未被赏识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第一问根据“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可知,词人寓居无住庵中,发现一枝桂花,此桂花纵不被赏识,但它的幽香唤起了赏花人心中的禅悟第二问这是以花喻人的写法,结合注释“词人不愿置身纷乱的党派斗争,急流勇退,安居僧舍”可知,词人作为党争的牺牲品,他的无奈和孤愤无法发泄,只能以禅宗思想调适自己,在僧舍中感受生活的乐趣词的最后一句,以词人的处境作结,用一个“幽”字把桂花和禅趣联系了起来,写花也写人而以禅开解,跳脱俗世,进入达观之境
五、情景默写共4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陈情表》中,引用《左传》中的典故,表达报恩之情的两句是“,2杜甫《蜀相》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杰出的才干、忠诚的德行的称赞3柳永《望海潮》中,具体表现杭州的富庶的两句是“”【答案】
1.臣生当陨首
2.死当结草
3.三顾频烦天下计
4.两朝开济老臣心
5.市列珠矶.户盈罗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陨”“烦”“矶”“盈”“绮”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六、简答题组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00多年前,东晋诗人陶渊明或许
①他写下的《桃花源记》,竟会让一种退想穿越时光,迤翅千年桃花源,是空幻?是理想?还是尘世净土?1600多年后的初夏,带着一卷诗书和千年情思,沿沅江而行,寻访“桃花源”从长沙出发,丰沿着长张、常吉高速疾驰,两个多小时便到了藏于青山碧水间的“福地洞天”——湖南常德桃花源以前到访这个隐秘之境,须乘船走沅江、入水溪,或沿山林曲折绕行,寻访者“遂迷,不复得路”便不足为奇了便捷的久逗让曾经难至更难觅的桃花源,随时可以抵达的闹市田园脑中思绪纷飞,脚下已到“夹岸数百步”的桃林我们比古人更有眼福,当年的一方桃林已绵延万亩,每到春季,近百个品种、十多种花色的桃花便争相绽放,姿彩各异在桃花源,去得最多的是桃花山沿山路拾级而上,桃花山牌坊、菊圃、集贤祠等古建筑,如画轴舒展般渐次呈现这些胜景,无缘纳入陶渊明笔下,却与其有着—
②—的联系——因为一部《桃花源记》,孟浩然、王维、李白等文人雅士—
③—留下墨宝;官府则不断修筑亭台楼阁,栽种桃花,更添桃花源亭阁寺观之盛、诗文碑刻之丰、人文积淀之厚.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
18.
①难以预料
②千丝万缕
③纷至沓来.示例便捷的交通,让曾经难觅更难至的桃花源,成了随时可以抵达的闹市田园.“画轴舒展般渐次呈现”刻画桃花山上“牌坊,菊圃,集贤祠”等古建筑依次出现的情态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桃花山上的景物之美,既有层次感又有美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
①处,此处语境指陶渊明没料到自己的文章《桃花源记》竟然能流传千年,可以填“难以预料”“难以预料”,指很难预先想到第
②处,前文提到的胜景与陶渊明有紧密的联系,可以填“千丝万缕”“千丝万缕”,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第
③处,根据前后文提示,很多名人慕名而来,可以填“纷至沓来”“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难觅”与“难至”语序不当,“难觅”与“难至”互换位置;二是成分残缺,“随时可以抵达的闹市田园”缺少谓语,“随时”前加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