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一《新唐书》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冯元常,相州安阳人,其先盖长乐信都著姓曾祖子琮,北齐右仆射叔祖慈明,有文辞,仕隋为内史舍人奉诏讨李密,为密将所缚,身数创,密厚礼之,情谓曰“东都危爱,我欲率四方贤豪建功业,幸公同之慈明日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生至仝复国反唯何况蜜典之俄为翟护所杀武德初,赠吏部尚书,谥壮武元常举明经及第,调浚仪尉高宗时,摧累监察御史、剑南道巡察使,兴利除害,蜀人顺赖历尚书左丞人密谏帝中宫权重,宜少抑,帝虽置其计,而内然之由是为武后所恶元常在职脩举,识塞澄远,帝姿遇特厚及不徐,诏平章百司奏事武后擅朝,君阳令樊文进瑞石,后暴石朝堂示百官元常奏石妄伪,不可以示群臣后怒,出为陇州刺史会天下岳牧集乾陵,后不欲元常得会,故道徒眉州刺史剑南有光火盗,夜掠人,昼伏山谷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贼平,转广州都督,诏便驿走官安南酋领李朝仙杀都护刘延祐,劫州县,诏元常讨之率士卒航海,驰檄先示祸福,贼党多降,元常纵兵斩首恶而还虽有功,犹以拂旨见怨,不录功凡三徒,终不得至京师,卒为酷吏周兴所陷,追赴都,下狱死元常闺门雍睦,有礼法,虽小功丧不御私室神龙中,旌其累,大暑曰“忠臣之门天下高其节凡名族皆愿通婚从弟元淑,及后时,历清漳、浚仪、始平三县令,右善去恶,人称为神明与奴仆日一食,马日一秣,所至不率妻子,斥奉余以给贫穷或讥其近名,元淑日“吾性也,不为苦”中宗降玺书劳勉,付状史官元淑约洁过于元常,然刚直不及也终祠部郎中(节选自《新唐书・冯元常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慈明日/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B.慈明日/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忙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C.慈明日/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D.慈明日/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赠”表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与“谥壮武”中的“谥”字含义相同B.“徙”表官职调动,与“转徙于江湖间”(《琵琶行》)中的“徙”字含义不相同C.“见”表示被动,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中的“见”字含义不相同D.“挈”表示携、带领,与“挈妇将雏鬓有丝”(《无题》)中的“挈”字含义相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元常出身望族,他的叔祖父冯慈明正直刚烈,面对李密的优厚待遇和诱惑,痛斥李密恩将仇报,最终被李密囚禁杀害B.冯元常为人正直,敢于进谏,但也因此触怒武后,最后又遭酷吏周兴构陷,奉诏回京领罪,终被下狱害死C.冯元常有勇有谋,多次立下功劳在眉州时,冯元常施以恩德信义,不费一兵一卒便平定了剑南的山贼叛乱D.冯元常忠心为国,深得皇帝器重高宗生病时,命百官奏事都先交与冯元常评处后再奏闻.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密谏帝中宫权重,宜少抑,帝虽置其计,而内然之2神龙中,旌其家,大署曰“忠臣之门”,天下高其节.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冯元常“有功而不录”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安诛杀摄挣器有之不为于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证上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燃煌公拘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第疥,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日“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日“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金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日“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教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发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日“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日“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媚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已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日“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B.上无功德/妄诛杀/搜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C.上无功/德妄诛杀/撰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D.上无功德/妄诛杀/搜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搅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答案
1、D句意冯慈明说“你们家事奉先帝,名列王室,却挟持杨玄感举兵,逃亡到今天,还企图恩将仇报,为什么呢?”李密将他囚禁起来“公家”为主语,“事”为谓语,“先帝”为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中间不能断开,前后断句,排除AB;“至今,是“亡命”的具体时间,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AA.“与,谥壮武,中的,谥,字含义相同”错误,“赠”和“谥”不同“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句意追赠吏部尚书/溢号为壮武B.正确“转徙于江湖间”中的“徙”的意思是“迁徙%句意在江湖中辗转迁徙C.正确“君既若见录”中的“见”的意思是“我%句意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D.正确句意髯发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A最终被李密囚禁杀害”错误,张冠李戴结合“俄为翟护所杀”可知,杀害冯慈明的是翟让,而不是“李密”
(1)冯元常曾私下劝谏高宗说皇后武则天的权力过大,应该稍加抑制,高宗虽将他的提议搁置不用,心里却深表赞同
(2)神龙年间,(唐中宗下旨)赐匾表彰冯家,题上“忠臣之门”的大字,当时天下人都崇敬(赞赏)冯元常的气节
①冯元常劝谏高宗抑制皇后武则天的权力,因而遭到武则天憎恨;
②嵩阳县令樊文进献瑞石讨好武则天,冯元常上奏说石头是伪造的,触怒了武则天参考译文冯元常,是相州安阳人,他的祖先是长乐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有声望的族姓曾祖冯子琮,是北齐尚书右仆射叔祖父冯慈明,擅长文辞,在隋朝任内史舍人冯慈明接受皇帝的命令讨伐李密,被李密的部将捉住,冯慈明身受多处创伤,李密用优厚的礼节对待他,诚心地对他说“东都危急困迫,我想率领四方的俊贤豪杰建立功业,希望您能和我一起”冯慈明说“你们家事奉先帝,名列王室,却挟持杨玄感举兵,逃亡到今天,还企图恩将仇报,为什么呢?”李密将他囚禁起来不久被翟让杀死唐高祖武德初年,追赠吏部尚书,谥号为壮武(唐贞观年间)冯元常应试明经科及第,调任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县尉唐高宗即位后,经多次提拔任监察御史、剑南道巡察使,兴利除害,蜀地百姓顺服依赖他后来升为尚书左丞冯元常曾私下劝谏高宗说皇后武则天的权力过大,应该稍加抑制,高宗虽将他的提议搁置不用,心里却深表赞同(冯元常)因此被武则天憎恨冯元常在职时事务处理及时、得当,见识超群,高宗十分信任和器重他等到高宗晚年生病,命百官奏事都先交与冯元常评处后再奏闻(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专擅朝政,嵩阳县令樊文进献了一块吉祥的石头,武则天命人将其摆放在朝堂上给百官观赏冯元常上奏说石头是伪造的,不可以给百官观赏武则天大怒,将他贬为陇州刺史恰逢天下刺史聚会于乾陵,武则天不想让冯元常参与祭拜,便半路改任其为眉州刺史剑南有明火执仗的强盗,夜里抢掠百姓,白天藏在山谷冯元常用恩惠和诚信告诫他们,要求他们悔过自新,贼人相继脱掉铠甲,反绑双手投降贼人平定之后,又转任广州都督,武则天命令他从驿路赴任安南的首领李嗣仙杀了都护刘延祐,劫掠附近州县,武则天下诏命令冯元常讨伐他冯元常率领士卒渡海前去,发撤文先告诫他们祸福,贼人大多投降,冯元常率兵斩杀贼人的首领之后回军冯元常虽然有功劳,还是因为违逆旨意触怒武则天被憎恨,功劳没有被登记冯元常总共三次被调动官职,始终不能回到京城,酸后又遭酷吏周兴构陷,追召他赶赴京城,关入狱中而死冯元常内室和睦,遵守礼法,即便是小功丧期间也不进内室神龙年间,(唐中宗下旨)赐匾旌表冯家,匾上大字为“忠臣之门”当时天下人对冯元常的气节都大为赞赏凡名门望族皆愿与冯氏通婚冯元常的堂弟冯元淑,在武后时,历任清漳、浚仪、始平三县的县令,扬善惩恶,被当地百姓称为“神明”冯元淑每天有一餐与奴仆们共食,亲自给马喂一顿草料,到任职的地方不携带妻子儿女,拿出多余的俸禄来周济穷人有人嘲讽他太在乎名声(而让自己这么苦),冯元淑回答道“我天性就是如此,并不觉得苦”唐中宗下诏慰劳勉励他,又让史官把他的事迹记录下来冯元淑为官简朴廉洁,超过了其兄冯元常,但是却不如冯元常刚毅忠直官位终于祠部年中
6、B句意皇上本无功德,妄自诛杀大臣,夺取帝位而据为己有,又不替子孙做长远打算,混淆嫡庶之位,竞崇奢侈之俗,相互倾轧争吵,最终必会内部自相诛灭“上无功德”,是独立完整的句子,“功德”是并列词语作“无”(没有)的宾语,“德”后断开,排除AC;“嫡庶”是固定的词语,是指嫡子与庶子,之间不可断开;“竞侈僭”“相倾阅”是并列结构,内容各自独立,结构上相互照应据以上分析排除D.B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错误,不包括“君王”.A“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错误文中有“会伐辽,留守京师*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①这个人机敏有学识,是应当委以重任的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
②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并且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第一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功绩,第二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才能,由此可见唐太宗对房玄龄的器重和信任参考译文房玄龄,临淄县人开皇年间,人人都认为隋朝将会长治久安,玄龄暗自告诉父亲说“皇上本无功德,妄自诛杀大臣,夺取帝位而据为己有,又不替子孙做长远打算,混淆嫡庶之位,竞崇奢侈之俗,相互倾轧争吵,最终必会内部自相诛灭”十八岁那年,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善于了解人而知名,说“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了,没有见过像这个人的,必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唐太宗凭着墩煌公的身份奉命率军攻略渭北,房玄龄骑马到军营门前拜见太宗,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您作为秦王,征战各方我未晏不跟随,众人都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房玄龄我只招纳人才到我的帐中,和众位大将私下里偷偷地诚心畅谈结为友好关系,人人都愿意为您竭尽全力房玄龄在秦王府任职十年,下达军令发布文书,有时驻马立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并不需要先打草稿高祖说“这人深识机宜,应当委以重任每次为我儿陈述事情,千里之外如同对面讲话一样”隐太子将要发动叛乱时,秦王征召房玄龄穿上方士服装潜入王府,深夜议事事平之后,按照顺序论功行赏,功居第一,蜴予食邑一千三百户淮安王李神通说“义军初起时,臣领兵最先到达,如今玄龄等人凭着文字功居第一,我不明白原因?”太宗说“叔父兵马确实先到,但未曾亲历军阵中如今房玄龄等人有决胜于军帐中的谋略并立下安定国家之功,如同汉代萧何论功行赏要先于诸将一样”居宰相之位达十五年之久,自认为权力恩宠到达极点,多次上表请求辞职,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让位确实是美德但国家靠您辅治已久,一旦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膀右臂,不要谦让了!”恰逢讨伐辽,命玄龄留守京师下诏说“有您担当萧何的责任,我就没有西顾之忧了”玄龄多次上书劝谏太宗,希望不要轻敌深入,长久讨伐外族晚年多病,玄龄便对孩子们说“当今天下之事无不合适的,惟有讨伐高丽不止,皇上听我的劝告很是不满心意坚决,群臣无人敢直言劝说,我如知而不言,就会抱憾九泉了!”便上疏太宗接到表疏,说“此人生命垂危还在为我国事担忧啊!”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农寐,恭勤自强,一心为公,尽心竭力,不愿使一物失所他为人无嫉妒之心,闻人有善,如同己有熟悉精通吏事,审议规定法令,他一心追求宽容公平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任用人才不求全责备,虽卑贱之人也能发挥他所能”玄龄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凭借势位欺凌旁人,因而汇集古今圣贤家戒,书写于屏风之上,命其子各取一个,对他们说“在这些方面用心,就能保全自身了!汉代袁氏累世忠诚节义,为我心所崇尚,你们应当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