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学习目标】.以“法律与教化”为主题,建构思维导图,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说出各国在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表现.回归课本,扎实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史实.交流分享疑惑,举例说明中西方国家制度的多样性,并能够解读不同时期中西方制度的内涵【体系建构】【重点问题过关】动口动手动脑,在问题下面的空白处边写关键词边强化记忆过关的问题,标注
(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渊源?德治与法治斗争的背景、表现、实质、结果及原因?(课本p44)渊源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周朝礼制秩序崩溃
②诸侯国君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文化领域诸子百家争鸣实质先秦时期的儒法之争,即“德治”和“法治”之争,其实质是国家治理方式之争德治即注重教化,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反对暴政,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法治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稳定社会秩序,从根本上讲目的是一致的(理解)
(2)子产“铸刑书”改革的意义?子产的“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使民众有法可依,是中国法制史的一大进步;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郑国稳定社会秩序;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晋国等其他诸侯国的改革.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发展历程?(课本P45-46)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的原因、特点?(课本P46)原因
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注意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称“引经决狱”或“春秋决狱”,法律儒家化的开始)
②魏明帝设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特点律令进一步儒家化,“以经入律”或“礼法结合”;量刑原则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3)归纳《唐律疏议》的背景、特点、影响?背景
(1)政治上统治阶级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2)经济(社会)上封建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占主流
(3)思想上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继承汉晋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特点
(1)立法思想“以礼入法”(礼法并用、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礼(儒家伦理道德)高于法
(2)法律内容以刑法为主(刑事立法,围绕刑法内容展开)
(3)司法原则“理不可疑”(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或判案讲求证据)
(4)重视孝道,孝道与法律高度结合,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影响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的发展历程、
(2)从宋朝到清朝,乡约形式和内容有何变化?(课本p47)变化
①内容宋以道德教化为主,使乡人相亲,不具备强制约束力;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目的是使民众遵守律例,乡约与法律合流,具有强制性;
②形式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3)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法律出于皇权,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人治色彩浓厚;司法从属于行政,无独立审判权;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礼刑并用;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法律以刑为主,重刑轻民
(二)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注意看《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民法大全》)和发展历程?(课本p49-50).罗马法的影响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体系,在罗马法基础上,英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当时积极:在缓和社会矛盾、维系帝国统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局限(实质)实质保护奴隶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后世对近代西方:
①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等
②自然法思想影响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天赋人权、权利平等对亚洲罗马法的影响还远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民法,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它的影响许多制度原则被后世借鉴: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等.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课本P50-51)4•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异同(记住课本P50历史纵横)
5.对新教的评价?(课本P52)积极基督教奠定着西方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维护当时社会的安定有积极作用;通过道德教化,发扬济助弱者的美德;宗教伦理成为基督教控制人们思想的手段局限仍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麻醉人们思想;排他性新教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宗教冲突;专断性迫害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异端”
(三)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L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课本P54-55)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每个阶段的背景、历程(内容)、意义?(课本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