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兼葭教学目标.通过朗读和分析关键意象寻找诗歌中“伊人”之美.从多角度分析“伊人”的内涵教学重难点探求诗歌中“伊人”之美,体会“伊人”的多重内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文字线索题导入根据以下线索,猜一部书名
1、它被称为是“先民的歌唱
2、被儒家奉为经典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出自该书中
4、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答案揭晓《诗经》【设计意图】仿照《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文字线索题的环节,以猜谜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速引出课题教师小结《诗经》的时代,是一个想象力的时代,可以说,爱有多远,想象力就有多远;《诗经》的时代,也是一个勇敢的时代,爱有多深,勇敢就有多大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溯游而上”,去追寻那美丽的“伊人”,在水一方
二、诗非读不能品也
1.全班配乐齐读《兼葭》作为《诗经》里最美的一首诗,值得我们用美美的声音去呈现请同学们跟着配乐读出它的音韵美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走进第一小节这幅画中,你依次看到了什么?(预设兼葭、水、白露、伊人).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她的特点吗?(预设伊人一一美).你们对美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朗诵配乐,可以创设古诗文情境,渲染课堂古朴典雅的气氛,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诗歌的意境同时通过提问孩子们对美的评判标准,顺势引出《卫风・硕人》中对美女的描绘,引出下个环节
三、寻“伊人”之美
(一)发现朦胧美.观看微课,了解《诗经》里《卫风・硕人》中对美女的描写,与文中“伊人”的美进行比较屏显:“手如柔手(田),肤如凝脂,领如蜡蟒(qiuqi)齿如瓠犀(h(ixl)蟒(qi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J一—《国风•卫风•硕人》(意思是:她的手指像茅草的嫩芽一样柔软,皮肤像凝冻的脂膏一样平滑.嫩白的脖子像赠蟒一样细长,她的牙齿像瓠瓜子一样洁白整齐.方正的额头,弯弯的眉毛,轻巧的笑流动在嘴角眼睛黑白分明多么美好)提问这位女子和伊人有什么不同?(预设一个是具体美,一个是朦胧美).诗歌中的哪个字体现了朦胧之意?(预设“宛”)正是这个“宛”字写出了伊人若隐若现、若明若暗、又若即若离之感【设计意图】通过联读,有助于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运用对比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发现“伊人”的美是朦胧的
(二)感受清冷美•这样一位神秘的女子,她的出场以什么相伴呢?(预设兼葭、白露、水).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预设通过“兼葭”等景物,营造了清冷的氛围,正如曹植所写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小结在兼葭、水、白露的映衬下,伊人在朦胧之余,更增清冷之风韵一一清冷美【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有关“兼葭”“水”“白露”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其清冷的氛围
(三)品味求而不得之美(过渡即便她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但依旧无法阻挡人们心中对美的追求,毕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可是追寻者求到了吗?)L从哪里看出追求者的艰辛?(预设“溯涧从之”“溯游从之”“道阻且长”等看出来追求之路艰辛)【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追寻者追寻过程的艰辛,让学生悟出追寻者是一个执着坚定的形象(过渡还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追寻的过程中,虽历经千难万阻,但从未放弃,可文中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结局).老师改写《兼葭》结局,你更喜欢哪一则?为什么?教师小结心想事成是美好愿望,但事与愿违也是生活的常态,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也应该向追求者一样执着坚定,所以与其说“伊人”美在其朦胧和清冷本身,我倒认为是追寻者成就了她的美,每追求一次,她的美便叠加一分,这种美我们把它叫做“求而不得”之美【设计思路】通过改写结局,以联读对比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悟出本诗中追寻者在求而不得之后依旧坚定的态度,顺理成章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引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3•现实生活中,你们有过“求而不得”的经历吗?【设计思路】用这个问题来引出同学们对“伊人”多种内涵的思考,避免理解的肤浅化,从而水到渠成解决本课的难点
四、悟“伊人”是谁?(预设是一个目标、一种理想、一份信念、一种自由……)教师小结现实生活中,面对这些你追求的东西,我们都是追寻者,而你追寻的“目标、理想、自由等”就是诗歌中的伊人这条追寻之路也许是蜿蜒曲折不知去向,甚至会经历挫折,但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失败后依旧坚定前行的姿态板书设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寻《蓊葭》中“伊人之美朦胧美伊人美冷清美求而不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