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蜀相【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
2、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屈原、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三个诗人在屈原的作品中,最能体现爱国精神的,当然是他的代表作《离骚》《湘夫人》等篇与屈原爰国的关系,王逸有一些牵强附会之说但完成加以否认,也不合理《湘夫人》寄寓了屈原的爱国情感,折身出屈原的身世悲剧,这是客观存在,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在中国诗歌史上,杜甫是集大成者所谓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比如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与屈原有许多不同,但两人表现在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是一致的陆游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爰国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爰国主题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历程,成为他的诗歌的灵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蜀相》杜甫(712-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生于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经磨难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X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泰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三、写作背景《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的春天759年底,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风庸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并巩固蜀汉政权”功盖三分国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与刘备君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当然都使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杜甫心潮起伏、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