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303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上面的文字,完成『5题出料一:妙夺天工而又不露人巧地反映生活,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罕见贡献正是这个特色,使我们在《红楼梦》里几乎看不见虚构和夸张,好像一切都是“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下来的实际上,艺术总是离不开虚构和夸张〃饰穷其要〃的夸张,不仅不排斥作品的真实性,反而是更加有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由于《红楼梦》是以所谓“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而又经过艺术上的反复锤炼,所以它能把夸张、虚构这些为创作所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天衣无缝的境地,以至只见它的自然逼真,而不见人工斧凿之痕像《红楼梦》这样自然逼真到去尽夸饰的作品,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譬如《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成就,但它常常是采取特异的行动和令人惊奇的情节来加强故事性或传奇性夸张,成为它的一个主要艺术手法,即使在许多细节描写上也莫不如此如关羽使的那把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不仅于史无据,事实上这样重的刀也不适于作战,违背了古代兵器锋利轻便的要求但是,《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艺术上的夸张,生动地渲染出关羽的勇武绝伦的性格然而,夸张的手法,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度,又容易使读者感到那是“小说家言”了而《红楼梦》却绝少令人产生“小说家言”的感觉相反地,它却使一些“红学家”以为那是一部“实录自传”,甚至是一部真人真事、按年按月的记录还有人编成“年表”或“世系表”,把曹家和贾府逐一对照坐实,并以此显示考证之〃新〃至于去猜迷详梦、此附史事的新索隐,更是不乏其例这里,倒是提出一个引人思索的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一部小说像《红楼梦》那样引起人们的“考据癖”呢?虽然,作者在书中一开始就声明那不过是“假语村言”;可是那些“假语村言”竟好像比生活本身还要真实,还要有迹可循它不仅经得住细细咀嚼,反复推敲,而且当推敲得愈深愈细的时候,就愈是感到合乎〃事体情理〃;无论是人物的活动还是情节的发展,都有它可以经得起深究的生活根据,都是所谓〃不敢稍加穿凿〃地写下来的仿佛一切都已经在生活中安排好了,作家只不过是随手拈来,照实地记录下来无怪,“红学家”们在这种极为严密的现实主义笔力底下感到眩惑了,以致煞费苦心地去寻访故址,调查事实,有意无意地尽力取消这部小说在文学创作上的伟大价值,而使之成为一部家谱式的私家故事,或是历史上某一真人真事的影射其实,《红楼梦》虽然来自他所〃亲睹亲闻〃的现实生活,也完全有可能采取了某个生活原型;但从生活的素材到艺术的成品,这中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过程这段过程不是速记员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艺术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总之,表现的真实自然,像生活本身那样的真实自然,这是《红楼梦》艺术上的大特色、大成就(摘编自蒋和森《红楼梦论稿》)材料二怎样理解《红楼梦》中这个“真”“假”观念的内涵呢?在红学史上,历来是聚讼纷纭的焦点在“旧红学”盛行的一百多年间,居于主要地位的“索隐派无论是陈康祺的“纳兰成德家事说,王梦阮的“清世祖(顺治)与董鄂妃说,还是蔡元培的“康熙朝政治状态说「虽都被胡适斥为“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但他们不也是着眼于〃真事隐去〃,而努力在索隐抉微,找出那隐去的“真事”吗?只不过他们眼中有各种各样的“阐证本事”的政治寓意,却独独没有《红楼梦》中那色彩缤纷的生活与艺术的真境界而胡适以来的“新红学”,他们在旧红学之推倒,新红学之建立的“五四”以后的几十年间,本该可以更走近客观的真理,因为他们以确当无疑的考证,找到了《红楼梦》的真作者曹雪芹及其家世遭际,可惜的是,他们把作者据以创作小说的背景与模特儿,完全看成〃真事〃的模写,〃贾政即是曹额”,“贾宝玉即是曹雪芹”,于是,《红楼梦》乃曹雪芹之“自叙传”也因而《红楼梦》中反映着复杂的社会关系的艺术境界,在他们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曹氏家族“树倒湖狮散”的“平淡无奇”的“自然主义”的实录而新时期的红学家则认为曹雪芹“将真事隐去”,就是在作品中不按照现实生活的时间、地点、人物,作真人真事的实录,而是将生活大量的事实经过集中、概括、典型化的过程,重新创造出生活的图画作为现实主义伟大杰作的《红楼梦》,不仅没有违背艺术规律,而且最完美地显示了艺术创造的真实(摘编自李希凡《红楼梦艺术世界》).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逼真自然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作品“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不见人工斧凿之痕B.《红楼梦》妙夺天工而又不露人巧,绝少令人产生“小说家言”的感觉,是因为小说真实到了“去尽夸饰”的地步C.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一部小说像《红楼梦》那样引起人们的“考据癖”,这恰恰说明了《红楼梦》的“逼真”D.《红楼梦》的内容像生活本身那样的真实自然,甚至被认为是一部真人真事的〃实录自传〃因为经过了曹雪芹的提炼、加工和创造.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的“真”,是指曹雪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却不拘泥于生活原型,创造出艺术的真实.《红楼梦》的〃假〃,是指艺术创作中的虚构和夸张而〃饰穷其要〃的夸张,却有助于突出事^勿质0C.将现E生活集中、概括、典型化,重新创造出逼真的生活图画,《红楼梦》遵循了这一艺术创造规律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论述了《红楼梦》的“真”与“假”,论述的角度是相同的,但论述的重心是不同的.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纪传体史书,真实记录了我国三千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包身工》是作家夏衍创作的报告文学,真实记录了旧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为了创作,夏衍曾偷偷混入工厂体验生活C.《白毛女》是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歌剧,真实记录了旧社会地主对喜儿的迫害,扮演地主的演员有几次差点被愤怒的观众打了I).《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创作的通讯,真实记录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战斗生活,从此,军人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5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介绍红学流派〃旧红学〃与〃新红学〃(4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一个永恒的范仲淹梁衡
①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②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刘,距今已四百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和点画笔意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宇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就被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从此,人们在这里男耕女织,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范仲淹曾来这里为官,李清照曾在这里隐居,衡王在这里治自己的小天地人们在这石山上摩崖刻字,凿窟造像,喊喊嚓嚓,忙忙碌碌唯有这山默默无言
③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并,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九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粥,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千竿翠竹,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救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至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皇枯三年
(一五一)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优国优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利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任人官宦
④春凤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我在院中徘徊,而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伸淹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诚实的牺牲还不行,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能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
⑤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路边闪过两个高大的石碑楼,突兀地在寒风中寂寞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碑楼和山上的寿字遥望云山,雾霭中翠柏披拂,奇峰做立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推动历史车轮的人(有删改)文本二梁衡提出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这标志着梁衡开始形成自己的散文理论体系所谓散文的三层次美,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黄海飞《试论作为散文文体家的梁衡》)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州衡王虽然已被风吹雨打去,但他创造的奇迹一巨大的“寿”字,却具有艺术价值,让作者惊叹不已B.范仲淹在青州为政多年做过一番事业,有着很好的政绩官声;人们为纪念他修建的范公祠,千年香火不绝C.文章第
③段中引述宋人的诗句,是借当时宋人之口来赞美范仲淹勤政爱民的高尚品格就像井水样清澈如镜D.“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这两句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范仲淹卓越的军事才能.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先写青州的悠久历史,顺势引出青州吸引人的地方,既明确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文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范仲淹当作诸葛亮一类的政治家来写,突出了他鞠躬尽瘁勇于实践的一面C.文章第
④段写〃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嫩绿的叶片”,既照应上文,也暗含时间流逝,而范仲淹却永存之意D.文章整体以游踪为线索,以空间转换为顺序,从“我”的视角,围绕自我感悟来选材组材,结构严谨,文脉清晰.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请赏析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的“意境之美〃(4分)文本一一标题是“一个永恒的范仲淹”,而文中为什么又叙写到衡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iVr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中国音乐中有一种“大分野”,而且具有明显的“中国性”这种“大分野”就是古琴音乐从其他音乐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特别的音乐正如高罗佩在《琴道》中开宗明义指出“古琴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音乐,与所有其他种类的中国音乐都非常不同就它的品格与在文人阶层的生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来说,它都是卓尔不群的”琴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之间的断裂,也完全可以称得上“大分野”,不过这是一种非常不同的“大分野”戈尔和基维所谓的那种“大分野”,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断裂,是历时的;琴乐与其他音乐的“大分野”,是雅乐与俗乐之间的断裂,是共时的历时的“大分野”发生之后,现代就取代了传统;共时的“大分野”发生之后,雅乐并没有取代俗乐,二者可以同时存在,相安无事在高罗佩看来,中国音乐中的这种共时的“大分野”是古已有之,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高罗佩提到了几个具体的时间一个是儒家思想确立的时期,一个是汉代,还有一个是魏晋这与高罗佩对琴乐意识形态的来源的理解有关在高罗佩看来,琴乐意识形态的建构,受到儒道释三方面的影响,儒家提供了它的社会品格,道家提供了它的宗教品格,佛家提供了它的心理品格在琴乐意识形态的构成和发展中,尽管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但是在高罗佩看来,儒道释三种因素“必须被认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将儒道释的影响都纳入进来,有助于揭示琴乐意识形态的丰富性,但也有可能模糊它的独特性在所谓琴乐意识形态的起源和构成上,欧阳霄不同意高罗佩的看法在起源上,欧阳霄认为,琴作为众乐之统的时间没有高罗佩所说的那么早琴从众多乐器中脱离出来的时间大约在晚唐,经过宋明理学的洗礼,差不多在明代确立了琴作为士人阶层的文化专属在思想构成或者来源上,欧阳霄认为,琴乐意识形态的来源主要是儒家,之所以能够看出道家和佛家的影响,是因为宋明理学本身就综合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成就,儒家作为琴一一圣人之乐圣人之器’的合法继承者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琴乐艺术中,释家琴乐实践参与和琴乐美学旨趣都不足以与儒家抗衡正派旁流’名分既定,在理学主导时代精神、国家意识形态的17世纪中叶,琴乐艺术实践的主导地位、权威琴论的话语权只可能属于儒家J(摘编自彭锋《中国音乐有“大分野”吗?》,有删改)材料二学古琴首先要敬己,用孔子的话讲,就是“修己以敬”你的初心、你的未被污染的心就是你产生道德感、羞耻感的基础,是决定你行为的基础所谓“修已以敬”,只有修养自己才能达到这个“敬”字很多人认为古琴音量太小是它的缺点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古琴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决定了这件乐器的特性,——它是直接和你的心交流的乐器它是最个人的乐器它根本就不是为了让你和大众交流为娱乐大众而产生的古人给古琴赋予了很多内容,如“琴者,禁也”,弹琴是为了约束自己当然后来明代的李贽说“琴者,心也“心和“禁”虽然不同,但都很重要所以古琴是世界上所有乐器中最私密性的乐器古琴的音乐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是个人而不是众人的,这是古琴的一个重要特质;而且“琴者,禁也更凸显了文人重视它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件乐器,同时还是礼器,是修身养性的工具光尊敬自己不行,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儒家讲“仁者爱人”从敬己到敬人,是一个君子道德养成的必然规律和必然取向有许许多多古琴文化、古琴精神反映了“敬人”的思想大家都知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这个平淡的故事中有一种震人心魄的东西知音死了,他把琴摔了,今生再不弹琴!如此的决绝,如此的激烈,为什么?这就是古琴的精神一一敬人,对知音的、对朋友的、对别人的一种最高的尊敬和珍惜我所讲的第二个“敬”字,是对别人的尊敬这种彼此的尊重,是一种内在的、深刻的、超越了世俗观念的尊重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天人合一”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道家、儒家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精神,同时也是古琴重要的精神一张典型古琴的基本长度是3尺6寸5分,代表一年的365天;琴身上有13个取音的徽位,代表着12个月和一个闰月;琴身由两张木板相合而成,面板圆,底板平,一阴一阳,象征“天圆地方”;琴有琴额、琴项、琴肩……象征着人身;一琴之中,天、地、人三才具足琴的两个出音孔一方一圆,各叫“龙池”“凤沼”;琴首垫弦的隆起叫“岳山”,琴底拴弦的短柱叫“雁足”;琴有七根弦,除了宫、商、角、徵、羽这五音各与“五行”相对应外,另有两根弦一“文”一“武”小小的一张琴,仅从其形制上就包含着中国古人对自然、对宇宙、对人生的精辟理解与高度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古琴精神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一敬天地,敬自然古琴文化里讲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有很多故事据说伯牙跟成连学琴三年不成,后来,伯牙独自面对大海与山林,终日倾听“澎湃之音”,终于悟得琴道,创作了琴曲《水仙操》,成为一代大家敬天地、敬自然,把自然当成最高的老师,把与自然契合作为音乐的最高境界,甚至把“自然”“不自然”作为衡量艺术家艺术、技艺的重要标准,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古琴的精神(摘编自田青《古琴艺术与非遗保护》,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琴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之间的“分野”源自古琴的品格与在文人阶层的生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B.古琴音乐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中国性”,必然与其他形式的音乐产生断裂C.人赋予古琴很多内容,古琴是乐器,也是礼器,还是修身养性的工具,弹琴是为了约束自己D.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结局震人心魄,古琴的精神如此决绝激烈,超越了世俗观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都涉及了琴乐意识形态的丰富性和独特性B.材料二中的具体论述可看作是“圣人之乐”“圣人之器”内涵的阐述C.古琴是世界上所有乐器中最私密性的乐器,古琴的音量小是它的优点D.把自然当成老师,还把自然当作是衡量艺术家艺术、技艺的重要标准3下列《红楼梦》中林黛玉论琴的话,与“修己以敬”的琴乐精神无关的一句是()(3分)A.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B.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C.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薨,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D.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关于琴乐意识形态的特性和中国音乐大分野时间,欧阳霄和高罗佩的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4分).如果你擅长古琴演奏,当地社区邀请你参加广场综艺表演大赛,你会向对方介绍古琴的哪些知识来婉拒相邀?(4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虫鸣铺满草原草原上最先醒来的不是人,不是牛羊,是小虫早晨五点多,天还是黑的,只有一弯白生生的上弦月孤悬在东方的半空,无边的草原已经遍地虫鸣了什么都看不真切繁密的叫声在黑暗里层层涌起,如清露,升到草尖尖上,又层层落下弯腰把手伸向草丛,就能掬起满满一捧叫声不同的小虫,叫声不同圆的,扁的,长的短的,锐的,钝的,粗的,细的,软的,硬的,交织在一起,难分彼此有一种小虫,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像是乐队中的领唱,浮在众声之上它是草原晨曲的统领虫鸣像一只只柔软的小手,把夜的黑一点点轻轻抹去,天渐渐亮起来六点半,虫声依旧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小虫,没有一只因为疲惫而停止鸣叫,广袤的草原喧腾不已冰片似的弯月不见了,东方翻滚着一大片浓重的黑云,几团毛绒绒的黄云混杂其中云彩下,与草原相接处澄明一片而其他三面的山巅,则被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那雾突然打开栅栏的白马群一样俯冲而下,在低处的草原上散开来东方的黑云越来越重,不停变换着各种奇异的景象,似在孕育什么果然,十几分钟后,黑云再也包裹不住,奇迹般的,明晃晃的太阳一跃而出,草原瞬间被照亮天空蓝澈清透,像是刚刚诞生虫鸣更稠密了,与露珠一样多,似乎每一株垂着露珠的草尖花尖上,都顶着一声虫鸣这一片草原平时定是少有人来,花草高而密,没了腿脚,要躺啦喇啦蹿着走浓重的露水,很快就把衣裤濡湿了,贴在身上凉冰冰的我迎着太阳走迎着满草原的露珠走天只管蓝,云只管白,草只管绿,花只管开,虫只管在看不见的泥土里欢叫,牛羊只管慢慢吃草万物都是自己想要的样子我采了一把野花,高高举起来,像举着一束鲜花的火炬这一刻,我知道,我举起了自己理想中的一小段生活这一刻的我怀抱巨大的无法言说的安宁与喜悦,像草原上亘古就有的一个自在生命,正是我想要的那个我生之艰,活之难,有这一刻在世间曾经真切存在过,一个微小的个体,生命总算丰盈过这样的时刻充满了弹性,它会在以后漫漫岁月中,在无数次的回忆中,无限拉长不知什么花开了,香气弥漫那香味飘得不高,刚好到人俯下身子靠近大地的距离美好的事物,有时会向人索要一种谦卑的姿态从泥土里升起的鸟鸣,花朵一样铺了一层草原里有两道深深的车辙,裸露着土地,像两道长长的伤疤有两道花草被人以碾压的方式驱赶出了草原,再也回不来了这个夏天,它们再也听不到本该属于它们的虫鸣了以后的夏天也不会一个早晨,我都在草原上走我到哪里,哪里露珠摇落;我到哪里,哪里虫声涌动;我到哪里,哪里花草吐香我深陷露珠、花香与虫鸣,深陷明澈、清香与欢愉八点阳光热起来,照在哪里哪里热烘烘的一切大白于天下,秘密再也无处藏身我手握花束走向住的帐篷,走进另一种生活(有删改).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虫鸣铺满草原”中“铺”的妙用.第3段是怎样描写“虫鸣”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第5段划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全文围绕“虫鸣”进行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第303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A【解析】A项错在“作品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原文是“好像一切都是‘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下来的”“《红楼梦》是以所谓‘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红楼梦》的〃逼真自然〃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D【解析】D项错在“论述的角度是相同的,但论述的重心是不同的”,应该是“论述的角度是不同的,但论述的重心是相同的〃,材料一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论述的,材料二是从“红学史”的角度论述的.C【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红楼梦》逼真自然而又不露人巧,是艺术的真实A项的《史记》是史书,展现的是历史的真实B项的《包身工》是报告文学,虽具有文学性但更多的是新闻性D项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通讯,虽有议论抒情,但真实是第一位的这三项都是确有其人,确有其事,都是生活的真实C项的《白毛女》是歌剧,是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达到了艺术的真实,真实得已经让人忘记它是艺术作品了,所以才有“扮演地主的演员有几次差点被愤怒的观众打了〃与《红楼梦》引发〃红学家〃考证索隐,有异曲同工之妙.示例
①开头直接点题,指出《红楼梦》艺术上的逼真自然,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
②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文中以《三国演义》的夸张与《红楼梦》的“去尽夸饰”形成对比,以一些“红学家”的考证、索隐,证明《红楼梦》逼真到了极致(每点2分,共4分,能结合材料从论证方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答出任意两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旧红学,居于主要地位的是〃索隐派〃,猜迷详梦,比附史事,认为《红楼梦》中的人和事是历史上某一真人真事的影射(2分,意思对即可)新红学,即〃考证派〃,把曹家和贾府逐一对照坐实,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是曹氏家族的家谱实录(2分,意思对即可)现代文阅读II.B(“范仲淹在青州为政多年”错误).B(“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应为“类比”).
①通过形象生动的记叙、描写再现了范仲淹在院中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思万千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分)
②让人透过画面感受到范仲淹忧乐天下的高尚情怀,也领悟到作者对范仲淹的认同与赞美之情(2分).
①以衡王和范仲淹对比,突出了范仲淹的精神永存(2分);
②表达了人不能靠刻字、盖高楼求得永存,而要创造一种精神,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思想的哲理;(2分)
③选材上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拓展了文章思路,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分)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LB(“必然断裂”的说法于文无据,而且断裂的原因同“中国性”没有关系)C(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说音量小是优点)B(这一句体现的是琴乐精神中的“敬天地”方面).(4分)
①两人看法不同
②欧阳霄认为琴乐意识形态的来源主要是儒家,这比高罗佩认为琴乐意识形态受儒道释三方面的影响,更能抓住琴乐意识形态的独特性
③欧阳霄指出宋明理学对于琴乐意识形态的影响,解释了琴乐意识形态中有儒道释三家影响的丰富性的原因和形成机制
④由于欧阳霄对琴乐意识形态特性的认识进了一步,他对中国音乐大分野的时间判断要比高罗佩的更加集中和清晰(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4分)
①古琴音量小,不适合在广场上演奏;
②古琴演奏非常讲究选择场地,热闹的环境不适宜;
③琴乐是雅乐,与面向大众的综艺表演风格不统一;
④琴乐是小众文化,给多数人设置了比较高的欣赏门槛;
⑤古琴是一种礼器,对听众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要求;
⑥琴艺是用于修身养性的,不适合比赛;
⑦古琴艺术以自然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不能有竞争取胜的比赛心理(一点1分,答出4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现代文阅读II.化虚为实,生动形象鸣声是听觉,作者却用表现视觉效果的“铺”字来表现只能听见的虫鸣到处都是的特点,把无形的虫鸣化为有形,形象地突出了虫鸣繁多的特点,也衬托出草原的静寂,充满生机与活力.运用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把虫鸣比喻成柔软的“小手”,写黎明在虫鸣声中到来,却说是虫鸣抹去了黑夜,赋予虫鸣独特的力量运用夸张手法,写虫鸣让草原“喧腾不已”,突出虫鸣声密集、响亮,充满生命力的特点运用衬托手法,把黎明时万物复苏的景象写得朝气蓬勃,衬托出虫鸣声强大的力量.采用排比句式,情感重重叠加,自然推出人的情感;写景条理分明,从上到下,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符合人的一般认知规律,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反复使用“只管”二字,突出自然万物的自在由心,不为外界打扰的特点,从而衬托出作者自由、安宁、喜悦的心情.作者写草原之游的感受,别出心裁地从虫鸣着手,抓住草虫的密切关系,以及虫鸣早、密、繁的特点,赋予虫鸣以唤醒黎明、亲昵花草的独特性灵,从而自然而然地铺展描写了草原的风光、牛羊的自在以及作者的安宁喜悦心情,独特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