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用这两个问题把纯粹的核对问题化,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学生自由发言,因为课堂探究学习课文时候已经有落实了,即使部分学生讲不全,但基础好的学生能把他们补完整文中有涉及到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学生对此不是很了解,这个需要老师作为课外知识延伸做个简单说明,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把这个额外知识点落实到笔记中去明确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思想核心“仁”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关于孔子思想核心“仁”无需对学生讲太多,只要学生能了解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就足够了,对初一学生讲太多反而掌握不了)
(四)重点语句在这里老师给学生一个示范,这个示范是对文中虚词“而”的归纳,虚词对初一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由老师归纳文中实词“知”则由学生自己归纳,因为在落实重点字词的时候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学而时习之然后,表示承接人不知而不愠却,但是;表示转折而温故而知新从而,表示承接学而不思则罔却,但是;表示转折思而不学则殆却,但是;表示转折这是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文中有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请同学们自己找找看,并把它归纳分类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很重要的,要重点掌握的,本文就三个通假字,让学生明确一下“说”通“悦”,“有”通“又其他重点词句,在课堂学习中有落实的,这个得根据学生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摘入笔记,就不做统一核对,学生课后小组交流
(五)疑难点每个学生对课文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同,所以疑难点自然也就不同,这个也不做统一核对,而是把它放入下个课时答疑环节中再稍微展开一下,主要还是在学生课余问老师或同学【作业布置】.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好几个,请任选其中的5个成语,把它写进一段话中,不少于100字.背诵课文并默写课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2篇】《论语》十二章教案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阪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限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芸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赘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郛、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
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孔子的思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归纳学习文言文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能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吧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人不知而不愠yun学而不思则罔wdng思而不学则殆dai不亦说yu4乎传chuan不习乎知之者不如好hao之者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教师泛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2、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J《为政》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J子日“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J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第三阶段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局修养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第九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第十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第四阶段小结试背全文,比比看谁背得最准确背诵过程中要注意停顿,不抢不拖,不加字,不吞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导入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它
2、准确翻译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第二阶段自主才果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开课文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结合多媒体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孔子(前55广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赘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乎吾身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三阶段合作探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救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
1、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2、影响《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第四阶段检测小结检查课文的背诵和全文的翻译、注释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净、牢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3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了解有关《论语》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通过自学,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意思,熟记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能根据材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惑教学过程(温馨提示以下楷体文字可通过纸质讲义或PPT屏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论语》十二章》离我们两千多年的《论语》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那里有我们取之不尽的知识和文化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以自学为主,请大家认真完成讲义中的这些学习任务,然后在小组或班级内交流一\基础过关.知常识根据课文有关注释,整理文学常识关于《论语》和孔子,你一定还知道不少,请把你知道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读准音翻开课文,先大声朗读一遍全文;再借助注释和词典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检查自己是否完全读对了;并把这些音注到课文上;再次朗读全文,要求准确流利.析字义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通译全文,把重要的注释注到课文上;然后合上书,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能不能正确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最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解释.找成语下列各句中均有出自《论语》的成语,请一一找出来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看看它和原文中的意思是否相同设计意图“基础过关”主要是解决文学常识、字词读音和字词释义翻开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论语》十二章》文下的注释已经非常详尽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疏通文意所以,第一轮的字词教学主要是通过自学和交流的形式进行当然,字不离篇,我们接下去还会把字词教学不动声色地融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
二、探究闯关.找朋友下列五句“论语”分别跟课文中哪些章节所讲的意思相近?请思考后全班交流.辨词义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各家《论语》注疏有不同的理解,请你说说以下两种解释,你支持哪种?并在小组内陈述理由◎何晏邢禺《论语注疏》:◎杨树达《论语注疏》:.识人物阅读下面几章论语,探究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和他的关系如何?设计意图在“探究闯关”这一环节中,教师试图打通教材内外,打开更广的《论语》天地,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辩证思维和探究能力如在“识人物”活动中,选取了《论语》中众多有关颜回的材料,来培养学生联系材料,辩证地立体地评价一个人的能力
三、所思所惑.谈感触在十二章论语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章(或哪一句)?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体验,和同学们谈谈你对这一章(或这一句)论语的所思所感.说困惑在自主学习《V论语》十二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难?请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们交流设计意图本课时的学习整体而言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而“所思所感”这一环节则是了解学生在自学《V论语》十二章》过程中的思考和疑惑,以便在下一课时中进一步有效地开展《V论语》十二章》的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断句读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一定规律来整理材料的意识.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论语》的言语形式之美,体会《论语》内涵的博大精深,激发阅读《论语》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论语》《论语》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那里,能找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文化底色有一个名叫程颐的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OPPT屏显“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北宋)程颐师上完今天这节课之后,同学们就可以按照程颐所说的对号入座了,老师希望大家不是那种读了之后还“全然无事者: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三个学习活动来打开《论语》的一扇小窗
二、课内学习活动活动一加标点.加标点古代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的,但是,读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停顿,这种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读后人为了方便现在的读者学习古文,就给加了标点接下来,请大家合上课文,老师发给大家没有标点的几章论语,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标点教师当堂发材料,学生合上课文给几则“论语”加标点.说差异对照原文,看看你所加的标点和原文是否一致?并说说你认为谁标的标点更合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内容、情感和形式).谈发现在加标点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方法?或者说你是根据《论语》语言的哪些特点来加标点的?(引导学生关注《论语》的语言形式之美)断句读方法归纳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工整)断句读,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语言形式之美分析语言形式单纯而丰富“单纯”在于形式上大量地采用了对话体,就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非常直截了当;“丰富”在于对话过程中的思维之美、形式之美、言语问答之美比如,“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辩证式的思维“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反复式,是传记笔法,微言大义,几笔传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层层推进,渐入佳境.表演读明确句读之后,我们就要拿起书好好读一读了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韵味尽量能摇头晃脑地读先自由读,后齐读小结几千年来,中国的文人们都是这样读《论语》的,读着读着,其义自现了;读着读着,下笔如有神了;读着读着,就修身养性了设计意图“加标点”的学习活动有多重作用第一,通过“加标点”的操练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读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些知识是动态的可操作的程序性语文知识第二,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论语》单纯而丰富的语言形式之美活动二理章序本文节选的是《论语》的其中十二章请大家关注一个细节,编者在安排这十二章的前后顺序时,他的编排依据是什么?你还可以根据哪些依据来对这十二章论语重新进行排序?学生小组讨论,确定重新排序的各种方法排序方法归纳根据内容排序,根据出处排序,根据说话者排序,根据首字音序排序以“按照内容分类”的编排顺序一起朗读十二章“论语”小结材料的整理编排是一门学问,目的是让原本凌乱的材料呈现得更加清晰,更加有序,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动脑筋设计意图“理章序”的学习活动则暗含着三大学习目标第一,是教学内容从“言”到“文”的过渡,重排章序的过程其实也是初步了解《〈论语》十二章》内容的过程,只是把对十二章内容的了解不动声响地融入了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开放性大,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其内容的兴趣;第二,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十二章“论语”的出处,并且关注到《论语》是不同人的语录;第三,希望通过这一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理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活动三起名字PPT屏显“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北宋)程颐师北宋程颐曾还说过这么一句话“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确实,《论语》的丰富内涵使得她一直来成为了我们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宝典,现在不光咱中国人,全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读课文
(一)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二)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学生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在朗读环节上了)老师仔细听学生的朗读,看有没有读错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时给予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明确的,一般学生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
四、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百统百胜》和课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课文意思,并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住第一点关于学习的,对于修养做人这一点学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对此老师不做具体的明确,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把这个问题落实下去如果学生能答出两点那就最好不过了就此引导学生先来看关于着重于讲学习的这六则
五、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一)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世界都掀起了《论语》热,孔子还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上节课,同学们谈了自己初读《<论语》十二章》之后的收获如此博大精深的《论语》,她不仅教育着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她还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那么,今天,让我们也试着用《〈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来给大家未来的孩子取名并阐述取名理由学生独立取名,全班交流并阐述理由师加大难度,现有一个网友,他的妻子即将生三胞胎了,他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征名请求PPT屏显师现在,让我们用《<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帮他的三胞胎孩子取名吧三胞胎名字之间要有关联性学生小组讨论,给三胞胎取名名字示例时习、习之、时习之、莫愠、有朋、亦乐、悦乐、日省、三省、忠信、择善、改之、弘毅、任重、寒松、程恕、温故、知新、学思、思学、思齐、思贤……小结仅十二章《论语》,我们便挖掘到了如此多的宝藏,那么,一部共有492章的《论语》,又该蕴藏着如何丰富的内涵呢?程颐还有一句话“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4旦觉意味深长”如果同学们能经常去翻翻《论语》,那么,读之愈久,一定会受益愈深PPT屏显“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北宋)程颐设计意图“起名字”的学习活动是整个教学的高潮,是教学内容从“内容”到“内涵”的过渡,起名的过程其实是对《论语》内涵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这一学习活动打通了几千年前的《论语》和当代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体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反思,切身体会到了《论语》的博大精深并且学以致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把教师空洞而没有说服力的“教”转化成了学生丰富而立体的“学
二三、课外学习活动查出处请从《论语》中找出以下这些名人名字的出处,并解说其寓意(男生负责左边,女生负责右边)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孔子而进而,然后时按时习温习之代词,它亦也说通“悦”愉快乎语气词,吗朋志同道合的人自从乐快乐知了解而但是愠愤恨、恼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吾身我自己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就学做学问立独立做事不惑通达事理知懂得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而然后知领悟以凭为做矣语气词,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却则就罔迷惑无所得殆有害.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贤高尚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陋巷简陋的住所堪忍受(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下去)
(二)精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让学生结合重点字词的解释,仔细回顾课文,落实自己的缺漏,并思考一个问题这六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在方法上课文强调的是什么?学习态度上课文又强调了什么?在意思明确了后,学生找句子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如何说明理由理由只要学生能讲出个大柩所以然来,就可以了,老师不做很硬性的规范,每个学生有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在理由上做了规范后,容易打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学生交流后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六、课堂小结在课堂小结中,把“分类式学习笔记法即“理读法”落实给学生这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也就是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的培养先和学生共同回顾这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了孔子和《论语》的大概情况,还附带赠送了“四书五经”这个知识点,合作探究学习了课文的前六章,落实了这六章的字词在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点后,我们该如何把我们凌乱的笔迹整理出来呢?下面老师就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大家一个“分类式学习笔记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整理好笔记,以后复习的时候又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以本文为例,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先猜一下本文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的,把它列出来如作家作品(如果课文的作家作品不是很重要的,可以省略不记),重点语句(本文中的重点语句就是关于学习和修养做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出自本文的成语),疑难点(这个点完全是根据自己口味来的,你觉得我这个点掌握的还不是很好的,就把它摘录出来,课后问老师,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像本课的话你还可以摘录一些自己没弄懂的重难点字词)【作业布置】.背诵教过的六章《论语》并尝试默写.预习下节课内容后六章【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一)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六章,全班齐背和学生分则抽背
(二)重点词句翻译抽查学而时(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愉快)乎?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信诚实)乎?传(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抽查个别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一来检查他上节课掌握情况,二来可以加强他们对这些重点实词的记忆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让他把不会的词语记录到笔记中去,并叫其他同学补充
二、探究学习后六章
(一)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J.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J三虚数,几个行走焉于之,在其中善者长处、优点从:学习不善者短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J(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到位)
(二)文言文翻译原则小结落实完字词翻译后,给学生小结一下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并稍微解释一下何为信达雅(多媒体显示“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精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让学生结合重点字词的解释,仔细回顾课文,落实自己的缺漏,并思考全文里哪些句子是讲修身做人的?在这五则中还有哪些也是讲学习方面的?学生明确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样的处世之道的看法(每个人对这句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不做任何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课堂小结
(一)文化常识关于孔子和《论语》的介绍,这里特别要向学生强调的是《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关于孔子和《论语》课文注解里有现成的,无需多讲只要学生的笔记中有这两个知识点就可以了,再补充一个“四书五经”的文化常识知识点
(二)成语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好几个,你们找到了几个?让学生就自己找的全班交流一下,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把关看哪些不是成语的也找进来了最后师生共同明确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惑之年、随心所欲、择善而从、箪食瓢饮、富贵浮云、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匹夫不可夺志对这些成语,不在课堂上做具体的解释,在作业中布置学生选用这些个成语写一段话,言语积累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以运用来检测学生对成语的掌握
(三)名言警句用两个讨论题来建构这个环节你从文中吸取了哪些有利于学习的信息?你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