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推存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1篇】
一、说教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的4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结合诗歌及本单元的课文和搜集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比师掌声!(生鼓掌)她发现了臧克家用分号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除此之外呢?生有些句子后面用了感叹号,有些句子后面用了句号,也是一种对比比如“我多伟大”后面的感叹号就让人觉得他想自己很有名,但是“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后面用了句号,给人一种默默无闻的感觉师掌声!(生鼓掌)这首诗有两处用了感叹号,说明情感比较强烈,朗读的时候要突出这个感情还有吗?生我对这个感叹号还有另外的理解“骑在人民头上”这句是感叹号,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后面是句号,体现出默默无闻前面一句是虽然想流芳千古,却遗臭万年,而想默默无闻的,人们对他的情感却很深很深师掌声!(生鼓掌)他发现句子虽然用了感叹号,但是表达的却是嘲讽的情感这就是不一样,你太了不起了!师有一点同学们可能都会忽略你们是否发现有几行诗没有标点这是为什么?读诗时我们要去注意这些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生我认为没有标点的句子和它后面的句子应该是一^话,但是这一句太长了,所以就分开写了而且这样做有一种强调的作用师没有掌声就太可惜了!(生鼓掌)我猜他应该是我们班语文科的学霸,具有非常强的语感的确是这样,因为诗歌是分行的,分行本身就是一种停顿其他地方都用了标点而这几个句子没有,说明上下句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里的停顿比有标点处停顿的时间要短所以我们发现诗歌一行有一个停顿,有标点是一个停顿,没有标点也是一个停顿在这里,上下句的关系要把它读出来我请同学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把它读出来标点是用来停顿的、表达情感的,把标点的停顿读出来(生自由读)师老师请两位同学朗读看看能不能通过他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地方的标点符号有信心的举手,大家注意听她的标点停顿节奏(指名读)师有没有读出来生我认为有些表示感叹的地方没有读出来师那我们请学霸给我们读一下,大家认真听(生读)师这种朗读就是最高的境界,对不对?一听我们就知道诗句与诗句之间的联系,情感表达张弛有度诗歌最适合于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不管是臧克家的,还是别人的诗歌,我们一定要关注诗人的标点使用刚才他的朗读还有一处很妙,妙在哪里?生他读得有快有慢,错落有致,给听的人一种美的感受
四、着眼词句停顿——体会诗歌的内涵师掌声给会欣赏的孩子!(生鼓掌)错落有致,给听者一种美的享受这种朗读就是一种最高的境界标点的停顿是外在的,我们可以看到的还有一种隐藏的停顿,在哪里呢?生我觉得这种隐藏的停顿就是作者的情绪,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师我觉得他说得有点玄其实就是句子内部之间的节奏,就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停顿请大家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诗歌节奏划分)刘老师是这样标诗歌的节奏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总之,我们要知道一句诗歌除了有标点的停顿、段落的停顿之外,还有内部词语结构的停顿你也可以尝试着把诗歌内部的节奏划分出来可以跟刘老师标记的一样,也可以跟刘老师的不一样,但一定得把适合内部的节奏感找出来,轻轻地读,边读边画,画好以后再来读一读,看看感觉是不是不一样(生划分节奏)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仔细听,看看你们划分的节奏是否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就要注意了是你的节奏更好,还是他的节奏更好(生读)师先别坐,有没有节奏?你划分的节奏对你的朗读有没有帮助?生有帮助师其他听的同学,你有没有哪句话的节奏和他是不一样的?生最后一句,他是在“群众把他抬举得”的后面断,我是在“群众”后面断师有没有感受到两个人的停顿可以是不一样的?完全可以还有不一样的吗?生他是“他/已经死了”,我的是“他已经/死了”师哦,他的节奏是突出了“他“,而你的节奏是突出了“死了”可不可以呢?完全可以这种诗歌当你要突出某一个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种节奏读出来大家听一听刘老师的节奏划分好不好,我来读给大家听一遍,看看刘老师能不能把这种节奏感读出来(范读)师诗歌以这样的节奏和停顿读起来,就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震撼请同学们大声地把你划分出来的节奏读一遍,放开声音读(生自由读)
五、理清诗歌结构——体会诗人的含蓄表达师好,大家已经读完了臧克家这首诗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这首诗好在哪里?想一想,把话说完整生我认为他写作的方式很独特,第1节,他写的一部分是不好的人,一部分是好的人做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更能感受到他想表达的内容师掌声!(生鼓掌)他发现了臧克家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对比两种人,一种人是活着他已经死了,一种人是死了他还活着两种人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从头到尾,贯穿始终很好生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鲁迅先生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品质一直活在每个人的心中师你读了这首诗知道了鲁迅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对鲁迅有了新的理解还有一个特点,整首诗中有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没有可是我们一读就知道写的哪一种人是鲁迅,这是诗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含蓄从头到尾纪念鲁迅,却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这就是含蓄的表达这是第二个特点生这里前面四节是写“有的人”的状态,后面三节是写不同的人的举动和做法师说不下去了,老师接着帮他往下说一说,他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前四节是两种人的行为表现,后三节是讲这两种人的结果、结局前面四节是一个部分,后面三节是一个部分,对不对?他对诗歌的结构进行了划分他能读懂诗歌的节奏和诗歌的表达内容生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第1节应该是总起前面一部分写的是虽然活着但生命毫无意义的人;后面一部分写的是已经死了,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的人后面第2~4节是对比两种人不同的做法第5~7节写的是两种人的结局师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他把诗歌分成了三个部分,尤其可贵的是,他把第1节给拎出来了,作为整首诗的总起大家一起把第1节读一遍(生读)师这样思考,对学习交流非常有帮助,你看我们一读就能读出来很多很多的信息但是,到目前为止,刘老师告诉大家,这首诗最大的一个特点,或者最妙的一个地方,你们还没有发现有没有同学能够发现?生第2节和第3节最后写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被火烧,这里使用了鲁迅的典故,第一个用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第二个引用的是《野草》,来赞颂鲁迅师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我找的就是这两个地方,掌声!(生鼓掌)你是第一个得到我的作品的同学,上来可以选刘老师的一本书和刘老师写的两幅书法作品,书法作品内容一样,就是你刚才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六、走进诗歌的内核——体悟鲁迅的精神师这个同学太了不起了!我自以为很厉害,但是六年级的同学就比我更厉害我读了很长很长时间才发现这个秘密,但他读了几遍就发现了这个秘密臧克家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隐含着鲁迅的两个作品一个是他的散文集《野草》,另一个就是他的一首诗,就是刚才这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首诗悄悄地隐含了鲁迅的两个经典作品,在诗歌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用典,非常巧妙因为他要纪念鲁迅,又不能出现鲁迅的名字,出现了鲁迅这个名字就太直白了那怎么办呢?作者就把鲁迅的作品隐含在这首诗歌中其中一个作品叫《野草》,鲁迅的散文集大家读过吗?光看题目,你觉得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内容?生我觉得这本书大概写了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精神师掌声(生鼓掌)结合诗歌标题猜测,可能写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野草的生命力生我认为野草其实就是鲁迅在黑暗的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他说他爱野草,但是他憎恶野草装饰的地面,这个地面应该指的就是当时整个社会环境这个时候,他和其他革命文人就像野草一样非常顽强师所以你认为就是顽强,请你把顽强写到黑板上大家看一下《野草》中有一句“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我们是不是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你去翻阅整部《野草》你会发现鲁迅并没有写一棵野草但像《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雪》《好的故事》这类散文诗,你一看题目就会非常想去看看这本书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来自鲁迅的《无题》,大家也可以去读一读这里还有一首诗,我觉得用来赞美鲁迅先生很合适(出示)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爱把自己隐匿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却发现了你师这首诗是泰戈尔写的《某人》这首是刘老师写的(出示)读鲁迅作品有感刘发建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呼吸着你的呼吸走着你未走完的路何时才能去掉这一身的奴气做一回独立自由的人师这是刘老师这些年读鲁迅作品的感慨,所以我们纪念鲁迅最好的方式,就是读鲁迅的作品他的作品能唤起我们的人性,大家可以去读《朝花夕拾》,也可以去读他的《呐喊》《彷徨》在读这些鲁迅原著之前,建议读一读刘老师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这是一座通往鲁迅的桥,叫作——鲁迅桥走过鲁迅桥,成为鲁迅一样的人下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3篇】教学目标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根据以上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将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真切感悟做人的真谛,结合诗歌及本单元的课文和搜集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真切感悟做人的真谛,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作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讨论法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的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同学交流,享受自学成功的喜悦诵读法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诗歌要用感情去读通过诵读,学生在大脑中能产生意向的联想,进而加深对诗歌的体验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方位、多形式去读,同时教师也注意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意和诗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以前面学习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进行回顾导入,将学生再次带入到鲁迅逝世的场景中,感受人们对他的爱戴.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
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交流puXuewaNG.com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坏教师引导朗读2前后对照前面
2、
3、4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接下来的
5、
6、7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行了对照——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系引导理解“生”与“死”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进行交流,顺势拓展【课件4】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出鲁迅的诗《自嘲》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鲁迅,比如““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着他,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出示【课件5】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叶圣陶)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老舍)生(齐读叶圣陶和老舍的评价):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锋……).齐读全诗
五、布置作业.过渡我们读了这首诗后深有感触,请同学们模仿着写几句.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有很多,自己上网搜索一下,选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认真读一读板书内容
27.有的人虽死犹生(歌颂)虽生犹死(批判)课后反思《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适时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奠定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为学生理解内容做好铺垫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倾听,练习朗读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本首诗学生读通顺是没问题的,但这首诗歌感情色彩强烈,爱憎分明,重点是要读出感情因此播放音频朗读,一是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诗人的强烈感情,二是仿照练习,读好节奏、声调等,帮助在理解诗歌后更好地感情朗读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对比和反复的特点,找出具体的对比内容,为后面的理解学习做好准备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自由读第一节,质疑探究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节诗,读中质疑,提出问题探究根据学生的质疑,相机引导理解“活”“死”的深刻含义课前做好预设,设计好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
2、5节.学习
2、5节根据前面对比写法的体会,直接以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学习领会诗歌内容结合词句的理解,指导读出感情配合泾渭分明的课件展示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两种人的做法和下场,激起学生的感情师生合作朗读,加强感情表达.自主学习
3、6节,
4、7节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组,练习朗读,读出理解和感情,展示朗读男女生分别领读,带读学生汇报读评议,生评,师评在师生的评议中,自然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对感情的把握并通过朗读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引导提炼中心,加深对“有的人”的理解分列板书“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学生把“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写在对应的词语下此处设计一来丰富学生对“有的人”内涵的理解,二来丰富学生的积累,锻炼学生的表达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将诗歌变序,师生再次合作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歌表达的对鲁迅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怀念,深化对鲁迅的认识让学生结合单元学习及搜集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立足在单元整体上,串起单元的主题,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鲁迅延伸到千千万万的为革命事业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牺牲的烈士们,以及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们,让学生从这首诗展开去,仿照教师变序的诗,朗读、歌颂心中这样的英雄
(五)课堂总结本课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哲理诗,全诗共七节,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列举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
五、说板书设计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仿照课文的对比手法,摘录诗歌中重点词句,分列两种人不同的态度和下场,表现了对压迫人民的反动统治的无情鞭挞,对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的崇高赞扬有的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2篇】
一、课前谈话——聊聊我所认识的鲁迅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大家预习过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师对,我们要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一下鲁迅的这张照片(出示鲁迅照片)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他是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作家师他是一个作家(板书作家)生他生于1905年,在2004年去世,活了99岁师活了99岁呀,这个鲁迅我不太认识(其他学生是臧克家)哦,这是臧克家呀鲁迅先生活了多少岁啊?(其他学生55岁)对,55岁生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家,是中国革命的先锋师作家、革命家(板书革命家)还有吗?生我知道他为什么当一个作家,因为他认为当作家可以用语言让中国人觉醒,推翻旧制度师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当作家,是为了推翻旧制度还有吗?生他在作家群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逝世后很多作家都发文来纪念他师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作家、革命家今天我们就借助臧克家的这首诗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板书鲁迅)师为了让大家能把课上好,刘老师下午还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是我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如果你今天课堂上的发言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刘老师这本签名的书就送给你,好不好?想要的举手(生踊跃举手)书只有一本,希望同学们一会儿踊跃发言
二、教学铺垫——聊聊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背景师臧克家写了《有的人》这首诗纪念鲁迅,有谁能把臧克家写这首诗的背景给我们介绍一下?生臧克家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师还有吗?继续补充生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是鲁迅逝世13周年,臧克家写了这首诗师好,掌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的10月19日,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作家臧克家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他参观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回去以后有感而发写了《有的人》这首诗来纪念鲁迅
三、抓住标点差异——体会诗歌节奏和情感师大家课前预习的时候读过这首诗了吗?刘老师想听一听你们谁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谁读得比较好诗歌是要用来读的一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都要听,不要把书竖起来,要平放在桌面上一手拿着笔做笔记,看到好句子,请你用波浪线微波粼粼地把它们标记出来;如果你听到他有读错的地方,请你用一个圆圈把它标记出来;如果有什么疑惑,你打上问号做一个简单的批注开始(一生读)师读得真好!(一生举手)你举手,你发现了什么?生我觉得他读得都很好,就是快了一点,每行中间再慢一点就更好了师停顿再多一点,时间要长一点,是不是?好,你能不能读一遍给我们示范一下?大家听听他读得怎么样比较一下,同样的方法,用笔记(生读)师读得怎么样?也应该有掌声是不是?他读得的确比刚才那位同学慢了一点,那慢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呢?生一些关键词的意思都给读出来了师掌声!(生鼓掌)读一些纪念性诗歌的时候,语速要稍微慢一点,不能太快师大家看屏幕所有的标点刘老师用了红色刘老师想请大家看一看臧克家在写这首诗时,他的标点使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我注意到诗歌几乎每一小节都用分号隔开,于是我就仔细读了分号前后的句子,发现他写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把两种不同的人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