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教学重难点重占•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难点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初读课文预习与交流.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次停留,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风正风顺悬挂残夜夜将尽未尽.作者简介氛,有韵味的深秋图景也正是在这样一幅深秋的图景中,作者生出了浓浓的乡愁,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你看,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了,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而诗人却还在寒冷、萧瑟的西风中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在山中的羊肠古道上独行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多希望眼前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难怪会悲痛欲断肠了3小结这首小令的作者马致远是著名的散曲作家,早年热衷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正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元曲中的“绝唱”,被誉为“秋思之祖”,如今人们说到“乡愁”自然就会想到这篇佳作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再次感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四,拓展练习1当堂背诵两首诗歌2课后选择相同主题的诗词曲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在阅读中体会不同的作品所创设的不同意境,及所体现出的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写下鉴赏文章,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五,投影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第3篇】教学目标.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
(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二)朗读明义.学生自由朗读.听老师范读.作朗读指导并齐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E司,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串讲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地拜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译文]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三)感悟抒情.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4、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5、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6、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讨论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4、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产生浓重乡愁的原因(略)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5、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参考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人”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人”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
(四)拓展达理.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我们语文七年级下册里,还推荐了这样一首诗,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诗人笔下的乡愁吧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有了电话、网络,我们的神州五号也顺利“上天”了,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思乡情感又怎样呢?有还是没有?多还是少?淡还是浓?现在我想让大家先欣赏一首著名诗人于光中先生写的现代诗,题目叫做《乡愁》乡愁于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
(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三)精读
(一)诗歌朗读.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交流点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结合注释解读诗意【交流点拨】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现的不是缠绵怫恻,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如果没有四个精练的物象,我们难以感受到乡愁的存在;如果没有“距离”我们便无法体味到“乡愁”的真谛《乡愁》诗美,《乡愁》中的“距离”使得“乡愁”更美讨论信息社会中的我们还拥有乡愁吗?教师的理解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放大一点,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再放大一点,它同人类的家园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作为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乡愁依然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只不过不像古代那样,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单纯、狭窄和浓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员,我觉得应该要树立“大家乡”意识,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人类意识,甚至树立宇宙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教师小结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ah”/出O
(五)背诵体味自由朗读背诵
(六)拓展作业到图书馆找一首表现思乡主题的诗,并把它背下来浣溪沙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他一生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官至宰相,喜好文学,一生富足,死后谥元献,世称晏元献体会《浣溪沙》这首词的艺术魅力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末句“小园香径独徘徊”以平淡的语言传达了深深的惆怅,体现了作者性格内敛含蓄的一面,也使全词更显意犹未尽的魅力名句鉴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其对仗工整而不露痕迹,句中夹杂着无限的眷恋、怅惘、恬淡、幽婉,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问题.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交流点拨】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闾”“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交流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四)研读深层探究.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交流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交流点拨】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五)小结通过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诗歌教本练习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第2篇】教案教学内容《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1背诵两首诗歌2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两首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小学时候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吧?(请同学齐声背诵该诗)诗歌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思乡之情)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而乡愁也成为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关于乡愁的诗词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一)简单介绍作者王湾,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王湾“词翰早著”,《全唐诗》存诗十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思乡愁绪
(二)听名家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三)学生自由朗诵诗歌
(四)理解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提示次,停泊的意思,诗题即停泊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中,诗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五)理解诗歌主题,品味诗歌语言(该环节由老师边读诗边讲解,并与学生互动学习)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提示“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章法上引出尾联“乡书何处达”,表达自己羁旅思乡的感情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一种迫切的行舟心情O)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到江南,雪消雨降,因而江水上涨,高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线也就开阔了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这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风正”呢?(这里的“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包含着一种温和的意思,是说风从正面吹过来,而且很平正,很快速风不是很猛烈,很温顺,所以帆便端直高挂了)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东方碧空与海水相接处“生”了出来,在旧年还未消尽之时,春意的闯入,必将赶走严冬这句诗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提示
①这一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语言上炼字炼句)
②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散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拓展诗句与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精神态度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拓展简述“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在这里,诗人为什么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心中十分惆怅正好此时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于是诗人触景生情,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了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在此,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乡之情得到了最好的升华)六小结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又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其中包含着自然的理趣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品味同样是写乡愁的诗词,《次北固山下》写得明朗而又深沉,那《天净沙秋思》带给我们的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滋味呢?我们进入诗歌来品味品味O三,学习《天净沙秋思》1解题“天净沙秋思”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小令“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2老师泛读,划分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请同学自由朗诵,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2、小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共同明确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作者将这些意象并列叠加在一起,并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作者没有使用一个动词或关联词,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