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景、人、情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意象和意境的含义
2、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情怀
3、技能目标学会通过意象的赏析来鉴赏古诗的意境美教学重点
1、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日常的情感积累,考察“意”与“境”是如何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的
2、通过对作者、写作风格、写作背景的了解来把握诗歌的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
1、通过把握意象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美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
2、讲读教学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问题解疑
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景
五、课文主题《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抒发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观沧海》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是
一、学生结合画面表达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表达得很概括,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画面这使得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一一先想象,再构思,后表达的思维不到位这一点与学生们的积累、语感、想象思维的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学生们对古诗歌的认识还很粗浅,甚至是基本的律诗、绝句的格式都不知晓致使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诗歌的内容这一点也和学生们刚刚接触到诗歌有很大的关系
三、这节教学实践活动中,还表现出学生们对诗歌的朗读不够深入学生们的个性化朗读与朗读体验表现得不好,没有良好的语感、节奏、韵律对于理解诗句和对联都要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诗歌教学活动中还应更多的去培养学生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为学生们打开一扇思维的窗,去走近诗人的‘心田;还应该多朗诵,多学习诗歌的基础知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导学案【第3篇】
一、教材分析《观沧海》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古体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山望海所看到和想到的景象,大海吞吐日月,其气势雄伟,尤为壮观诗人以此来展示自己阔大的胸襟和豪迈乐观地进取精神,抒发自己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诗人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乐观、勇往直前地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展示了他博大的胸襟而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隐藏在对景物地描写之中托物言志、写景杼情,把眼前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学习本诗,重在朗读背诵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所以这堂课我注重把握以下两点
1、力求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锻炼能力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曹操,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运用“首字背诵法”背诵古诗
三、学习重点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盛夏早已过去,寒冬即将来临沐浴着冬天这亮丽的阳光,让我们绽放出学习的热情,走进碣石山,跨越的千年时空跟随诗人一起去观赏沧茫的大海!(根据天气状况设计导语,使语文生活化、诗意化,激发学习兴趣)〈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简要评析我想这样让学生读诗,既是走进文本,感知大意,也是检查字音
2、检查字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谯郡毫州乌桓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宜选择主要的,与本诗有关的内容扼要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任丞相,封为魏王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其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是他从不消极,总是积极进取,把统一中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最大追求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优秀的诗篇,其诗歌以“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而留名于后世写作背?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兵讨伐乌桓;八月即大获全胜;九月,班师凯旋归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山观海,看到了雄伟壮观的沧海景象,触景生情,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佳作《观沧海》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乐观、勇往直前地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展示了他胸襟博大、气吞山河的气魄今天,我们学习《观沧海》来认识了解曹操,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学习他这种豪迈乐观、勇往直前地进取精神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选自《乐府诗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在检查复习中积累文学常识)〈三〉指导朗读课文学习诗歌重在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
2、读出语气,读出情感教师要范读,把时间给学生教师的指导要跟上去!放到最后一个环节也可以,“读出感情”必然是建立在理解了文本的基础之上的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心情自然是豪情万丈,激动万分此时登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更是触景生情,坚定了他建功立业,统一中国,要做一番大事的人生信念所以,要用“激动、豪迈、乐观、激昂”的语气,读出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四〉疏通诗文大意注重自学,很好!七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指导,和九年级不一样
1、学生根据资料、小字注释及老师提供的资料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2、订正诗文大意(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这样记忆深刻,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合作探究,解答问题
1、作者登上碣石山之后看到了那些景物?明确浩荡的海水、耸立的山岛、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深秋的日月)海水荡漾是动景,山岛耸立是静景,相互映衬之中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草木丛生是静景,洪波涌起是动景,动静之间展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2、这些景物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思想触动?明确山岛的繁茂,激发了他的昂扬斗志,自己应该像深秋之草木那样仍然焕发人生的活力;海水浩荡,给他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动荡的局面应该有人稳定大局;沧海吞吐日月,拓展了他博大的胸襟,一个人有了博大的胸襟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或思想感情?明确诗人通过描写沧海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示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抒发了他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六〉巩固练习练习题有点简单公开课可以不要这一环节
1、这是一首()诗,选自()作者是(),他是()时期著名的()、()、()其诗歌的艺术风格是()o
2、诗人观赏沧海的立足点在哪里?诗中那一个字能够统领下文?
3、哪些诗句是描写的想象之景?你认为诗中哪些诗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4、诗歌的抒情方式大致有三种写景抒情、叙事抒情、议论抒情本诗属于哪一种抒情方式?
5、你认为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七〉朗读背诵
1、个性朗读自由选用速读、变换节奏读、方言读、唱读等方式进行特色朗读(目的是多角度识记诗词,增加趣味性)
2、“首字背诵法”背诵全诗观沧海曹操东以O水——山O树百O秋洪O日,若星,若幸歌O〈八〉拓展运用课后古诗词背诵,完成以下任务划分节奏,名句赏析,抒情方式、首字背诵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才历,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里要有对名句的简要赏析最好从一两个角度进行比较阅读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主题老当益壮,积极进取)〈九〉布置作业搜集有关曹操的资料板书设计观沧海曹操乌桓浩荡的海水节奏XX/XX耸立的山岛感情基调激昂碣石山“观”繁茂的草木写作特点虚实结合掀起的洪波动静结合(深秋的日月)写景抒情许都托物言志(许昌)谯郡(毫州)
一、导入通过学生背诵所学过的古诗,引出对诗歌赏析的.三个层面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同时通过骆宾王的《咏鹅》来讲解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出示《咏鹅》)o个体整体意象意境情景交融的景和物整首诗的意象构成的境界和氛围
二、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把握诗的意境
1、播放录音(听朗读谈感受)
2、学生集体朗读,找出诗中意象以及象征意义高耸的山,辽阔的沧海,动荡的水波,耸立的山岛,丛生的树木,茂盛的花草,洪波海浪,秋风,日月作者对这些意象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思呢这些意象的组合能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自信乐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更加强列.风格在继承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缘情”的文学主张他们以质朴刚健、清新自然的语言、比兴的手法真实地再现现实,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精神形成了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后人称这种文风为“建安风骨”(出示板书)自信乐观雄心勃勃背景打完胜仗登高望海雄浑阔大,气势不凡意境风格慷慨悲凉质朴刚健充满生机,气吞万里意象大海高山草木日月他的雄心勃勃正与大海的气吞万里的磅礴气势相契合,他的奋发乐观正与草木的生机勃勃相吻合,情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三、检验对意境、意象和主观感情的把握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答舟、烟渚、客、旷野、低树、江、月
2、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答孤寂、悲凉等
四、总结通过观沧海的学习,我们知道要鉴赏古诗词的意境美,我们应该从意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或者诗眼的角度去分析,其中意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意境[教学反思]上完《观沧海》这一课后,我觉得自己收获颇多,在反复的修改调整中,我就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总结出如下规律
1、讲解知识要从形象到抽象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柩念,同时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一开始我是从抽象到形象来讲授这一知识点的,结果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知道记笔记,后来在大家的建议下我改动原有方式,授课的效果就大大提高
2、要把握好时间在上完课后,我感觉这次课最不尽任意的地方就是有点头重脚轻前松后紧,前半部分花的时间太多,结果到最后该解决的问题没完成,只能放到课后完成
3、备课要充分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观沧海》这首古诗,从传统的观点看,认为都是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但是我在备课时,在翻阅背景材料时,感觉这种说法有点偏颇,不过我想可能学生不会提到,也没仔细考究,结果在上课时思维活跃的同学却想到了,此时我凭借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给了这位学生适当的合理的引导
4、要激发学生积极性说的激发学生积极性,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在实际中怎么做,做得如何等等,就又另当别论了此次开完课后我对这一问题起先也没考虑,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学气乎乎的跑到我办公室,跟我说那次上课打击了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当时我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天他准备好了问题我没问他,由此事情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上课的时候我的眼光应该跟同学进行不时的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及时的收集反馈学生的信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练习要有针对性每一节课都有固定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一目标要有可检测性,此次开课中我也设置了一些小练习,但是在上完课后,我才发现我的练习与目标有点距离,练习稍稍高于目标,练习中涉及的内容过宽过多,结果却使的目标有点淡化,在教学中出现了第二个难度高峰此外,整个教学过程还应该讲究结构的完整,重点的突出,难点的强调,内容的连贯只有这样才能将一节课上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导学案【第2篇】教学设想初一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这篇课文有多种诗的体式,节奏型各不相同,用来进行这种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诵诗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如“东临偶石,以观/沧海”(四言句)“客路/青山/外”(五言句)“常记/溪亭/日暮(七言句)“旧时/茅店/社林/边”(六言句)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建议每一首教师都应领读两三遍,或者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几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读讲讲问问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现在来看诗的正文读两遍后,指导学生划分层次要先提出问题
①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②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③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归纳如下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问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虚景和实景配合得好,有实景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虚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三、总结古人说“诗言志”这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阔大的胸襟,他怎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可惜的是,第二年他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从此中国就进入了“天下三分”的局面《观沧海》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
(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以观沧海以,来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洪波巨大的波涛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若好像其代词,代大海星汉银河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