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
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
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文本探究
(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明确】
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语录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以学致用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诵读、讨论等
四、教学用具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介绍对孔子了解情况,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相关资料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强调读音和节奏【教师巡回指导,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等,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文言实词“单”变“双如学一学习,乐一快乐,温一温习,师一老师,思一思考,知一知道等【三】再读课文,疏通文义.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于我如浮云(像);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并列,而且);三十而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但);切问而近思(连词,表递进,并且);为为人谋而不思乎(替、给);可以为师矣(估攵)【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重点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五】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④子曰“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六】总结课文,感悟蕴含哲理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稳固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七】体验反思,拓展延伸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八】课堂练习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九】作业背诵并默写《论语》十二章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
一、相辅相成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贯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留下终身遗憾.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它们是君子的基本品质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
(二)请结合现实说说学习选文得到的启示【提示】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个人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餐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跳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三、整理总结
四、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检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2篇】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导入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
二、检测预习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丽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大声读文章
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在书上标出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J
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提示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
4、学生展示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章进行展示
四、疏通文章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前六章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检测学习成果要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五、反思拓展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科目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单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
六、课堂小结不知面对这些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怀了呢?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的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
七、结束语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好下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体会蕴含的深刻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