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山东省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联合调考语文试卷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与自觉服膺,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秉持的一种坚定信念和强烈信心,是对民族文化怀有的一种深挚情感和浓郁情结从文化哲学角度看,文化自信有两重含义一是文化主体应当尊崇本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持有一种敬畏、敬仰、敬重之心,在此基础上,以开放胸襟、包容心态审视和对待一切外来文化,在共存共生中提振民族文化骨气、底气;二是对文化客体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既能在演化进程中不断传承麝续,又能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不被同化和异化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最原初的精神源泉、最基本的精神品格和最根本的精神归宿文艺作为文化的窗口和结晶,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高度的文化自信可以催生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的文艺精品更能提升文化自信尽管我国文艺形成了态势强健的文化表达力、审美表现力和艺术传播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下我国文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有数量、然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特别是一种超越历史、国家、民族的所谓绝对文艺标准仍然在迷惑一些人,这种文化上的不自信和不自重导致文艺创作在某些范围、某些时段失范失序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唯物史观,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鲜活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摹写和展示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才能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在文艺创作中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把个人、民族和时代结合起来,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把尊重历史事实和坚持文艺规律融汇起来,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引领文艺事业走向自强一是要坚定正确的文艺方向坚定文化自信,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任何时侯都离不开文艺,而文艺发挥其特殊作用的根本在于坚持正确的方向二是要坚决掌控中国文艺理论的话语权“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文艺理论研究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着力激活转化中国古典文论资源,木匕衡、王祥等琅郡王氏更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
②“王与马、共天下”,将临沂的地脉灵气演绎到极致临沂的红色文化也令人荡气回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市是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军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等党政军机关驻地,留下了
③的革命遗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事迹
④;闻名中外的孟良岗战役采取“猛虎掏心”战法,一举扭转华东战局;歌曲《沂蒙山小调》和《跟着共产党走》从这里唱响全国;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影响深远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框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B.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静电是一种因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等引发的自然物理现象,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人们平时感觉到“啪”一下的触电感觉,或是在晚上看到电火花,就是静电的放电过程冬天天气干燥,容易造成静电积累,
①释放就会更强烈有人认为,静电就是闪个火花或是手指麻一下的小事,不会产生太大危害实际上,在一些特殊环境中,
②一些地方曾发生过因衣服起静电导致加油站起火、汽修店内因移动塑料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车间因静电火花引发火灾等案例另外,
③尤其是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对于老年人、心脏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来说有很大威胁如果人体长期受静电干扰,还可能引发脸部红斑、色素沉着、心率异常、心脏期前收缩等情况或疾病
23、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文中“啪”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喝冷饮会把寒气带入体内B.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下,一些网络平台,综艺节目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C.直播带货“翻车”,主播该担何责?D.掩着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法子太“巧妙”了
2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梁启超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个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思成所当自策厉者,惧不能为我国美术界作李、杜耳”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当下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B项,“文化自信和文艺创作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高度的文化自信可以催生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的文艺精品更能提升文化自信”的信息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文艺创作都能提升文化自信,只限于“文艺精品”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章论证结构和方法的能力C项“材料一和材料二均采取总一分一总结构”分析不当材料一中,先阐释文化自信的内涵,再论证文化自信的作用,最后提出如何在文艺创作中坚定文化自信,层层递进这不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材料二先点出“敦煌石窟艺术是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吸纳并融合了来自印度、中亚、西亚等外来文化艺术的精髓”,再运用例论法,最后总结这属于总一分一总结构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B项属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没有体现“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的内容,故B项不当A项,”《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选取的内容都是中华文化,因为有了文化自信,才会选择这些内容并将其创作好,这当然属于以文化自信作为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C项,从反面证明了文化自信对于文学的作用,可以证明“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的观点;D项,表明了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方能搞好文艺创作的信心,可用来证明“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的观点
4、答案
①敦煌石窟艺术吸纳并融合了来自印度、中亚、西亚等外来文化艺术,体现了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
②敦煌石窟艺术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逐渐把佛教与中国传统道家、儒家思想相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且不断融会贯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敦煌石窟艺术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及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的信息在材料二第
二、三段,对
二、三段内容分析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
①要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高度认同与自觉服膺,坚定文化自信
②要坚定正确的文艺方向,以各种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去反映和表现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讲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探究问题的能力先找出材料一中有关文学创作与文化自信的相关信息,如“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最原初的精神源泉、最基本的精神品格和最根本的精神归宿”等,然后阐明自己的主张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只有有二伯说的是正确的”理解不当,根据文中“有二伯说的也许有点对”可知,有二伯说的也是猜想,并不一定就正确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歌声给他们带来希望”分析错误根据“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可知,这里的比喻主要是为了反衬出悲凉的意味,而不是给予希望
8、答案
①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透过“我”(“孩子视角”)的眼光来看待和解说周围的人和事物,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②没有主角人物,淡化故事情节,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③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如“一刮起风来,这房子就喳喳的山响”等描写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叙事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可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小说的叙述方式、叙事线索等角度入手如由原文“我家是荒凉的”可知,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9、答案
(1)凄婉
①从人物自身看,无论是房顶上的蘑菇还是在草房居住,都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艰苦
②从周围人看,无论是关于蘑菇的对话还是对草房的议论,都写出了周围人没有同情心,并不理解,甚至有嘲讽,令人心酸
(2)歌谣本文是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剥去了世俗的杂质,显得单纯而美丽,便有了歌谣般美好的感觉,与凄婉的内在形成强烈反差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写作特色的能力先找出小说中与“凄婉”有关的叙述,如“孤伶伶的,歪歪斜斜的站在那里”等,然后围绕“凄婉”,分析其表达效果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
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的“所以意思是“……的原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是“用来……的”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秦国的大臣们都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说法错误,原文“群臣之不相信”的意思是君臣之间早已互不信任
13、答案1秦国就引诱诸侯进入秦国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嵯山以东百万军队败逃崩溃2先王知道堵塞蒙蔽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并设立刑罚,因而天下得到治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
14、答案以古鉴今,把握兴盛衰亡的道理懂得谋略和形势,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是实写眼前之景,并非“想象送别友人的情景”,从首联“微风逆上船”可知是诗人登船后眼见实旦O
16、答案
①尾联写罗浮山远在南斗星之外,黔州府更不知在何方
②以夸张、疑问的手法道出苏、黄被贬之地的偏僻、遥远
③借道路之僻远、相见之难委婉地表达了对苏、黄的思念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表达技巧从修辞、写作手法角度入手,“南斗外”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黔府若何边”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结合手法分析情感表达即可
17、答案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解析
18、答案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解析
19、答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解析
20、答案
①交相辉映;
②名门望族;
③数不胜数;
④感天动地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填写成语应从语境角度入手,如第
①处,从上文“天上的繁星、两岸高楼的灯光与五彩斑斓的倒影”语境入手,因此对应成语应为“交相辉映”
21、答案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孙膑是两个人且各有兵书传世的千古之谜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随着”造成了句子无主语,“掀起”与“千古之谜”搭配不当
2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是比喻A项是夸张;B项是拟人;C项与画框的句子都是比喻;D项是借代
2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段中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A项表示引用,B项表示着重强调,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反语讽刺
24、答案
①静电积累越多;
②静电的危害非常大;
③静电对人体也有一定伤害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补写句子应注意前后语境,如第
②处,根据后文“因衣服起静电导致加油站起火、汽修店内因移动塑料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车间因静电火花引发火灾等案例”进行推断,所填句子是对后文的概括
25、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梁启超在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中,通过对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于国家贡献孰多的分析来引导儿子明白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也不是要人人都不做姚、宋,关键的是“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由此可见,试题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造福于国家的人写作时,要先从材料中找到核心立意,即后半部分所说的每个人都要审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将之服务社会、造福祖国写作时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特长”和“国家需要”的相互关系可先说我们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如果考虑到了“国家需要”,自己也选择了能够促进国家发展的专业,但通过实践,发现自身条件并不适合这一专业,而转为国家需要的其他专业,也是无可厚非的写作时,需以青年学子的身份,充分结合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写好这篇作文判性地吸纳西方文论中的积极因子,才能不断净化完善文艺理论生态,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与美学话语体系三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表现为中华文明的精神体系和风格气象,具有启迪思想、温润心灵、砥砺斗志、陶冶人生的功能文艺工作者只有以各种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去反映和表现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讲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才能为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立场四是要切实打造文艺精品O(摘编自刘金祥《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材料二敦煌石窟艺术是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吸纳并融合了来自印度、中亚、西亚等外来文化艺术的精髓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延续1000多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在不断地兴修重建中产生着新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并创造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石窟艺术与文化敦煌石窟艺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敦煌石窟北朝的中心塔柱窟的形制借鉴了印度支提窟,同时把印度支提窟的穹隆顶前部改成了人字披顶,人字披顶是中国木结构房屋最具特色的形式雕塑艺术是敦煌石窟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窟内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无论是“曹衣出水”还是“瘦骨清像”式造像特点,都受到中原艺术风格的影响壁画在敦煌石窟中有着极为丰富的题材和内容,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人物、山水、花鸟都成为其表现的对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人物画在外来凹凸晕染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技法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宗教人物形象,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方式敦煌石窟艺术的发展尽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最终被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改变和融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敦煌石窟艺术在不断地新修重建中,逐渐把佛教与中国传统道家、儒家思想相融合,而后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摘编自李甜《敦煌石窟艺术中的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念与信心以及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情结是文化自信的表现B.文化自信和文艺创作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动力,后者对前者也有提升作用C.我国文艺理论的建设不能套用西方理论,但西方文化的积极因子对其建设有一定作用D.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雕塑艺术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中原艺术风格影响了其造像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一段从文化主体和客体方面阐释了文化自信的两重含义,为下文论证进行张本B.材料一第二段用当下我国文艺创作中的不良现象指出了文化不自信和不自重导致的后果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采取总一分一总结构,结构清晰,并且在论证时都采取了例证法和引证法D.材料二末段指出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改变和融合了外来文化,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3、下列选项,不能支撑“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观点的一项是()A.中国国家话剧院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挖掘传统文化,推出了《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等优秀电视文化节目,赢得人们赞誉B.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C.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但不可能发展文学事业,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D.文艺创作只有对民族文化心存谦恭,秉持信心,才能生发出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认同、审美认同,获得精神高度和美学高度
4、季羡林为什么说“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5、某市拟举办文艺工作者创作座谈会,假如你是一名与会者,请结合材料一罗列两条发言纲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呼兰河传》(节选)萧红我家是荒凉的一进大门,靠着大门洞子的东壁是三间破房子,靠着大门洞子的西壁仍是三间破房子再加上一个大门洞,看起来是七间连着串,外表上似乎是很威武的,房子都很高大,架着很粗的木头的房架都一律是瓦房盖,房脊上还有透窿的用瓦做的花,迎着太阳看去,是很好看的房脊的两梢上,一边有一个鸽子,大概也是瓦做的终年不动,停在那里这房子的外表,似乎不坏但我看它内容空虚西边的三间,自家用装粮食的,粮食没有多少,耗子可是成群了窗子坏了,用板钉起来,门也坏了,一开就颤抖抖的靠着门洞子西壁的三间房,是租给一家养猪的除了这一连串的七间房子之外,还有六间破房子,三间破草房,三间碾磨房三间碾磨房一起租给那家养猪的了三间破草房是在院子的西南角上,这房子它单独跑得那么远,孤伶伶的,歪歪斜斜的站在那里房顶的草上长着青苔,远看去,一片绿,很是好看下了雨,房顶上就出蘑菇,人们就上房采蘑菇这样出蘑菇的房顶实在是很少有,我家其余的房子都不会出蘑菇,所以住在那房里的人一上房去采蘑菇,全院子的人没有不美慕的,都说“这蘑菇是新鲜的,若是杀一个小鸡炒上,那真好吃极了”“蘑菇炒豆腐,暧,真鲜!”“吃了这蘑菇,不忘了姓才怪的”“你不要小看了这蘑菇,这是意外之财!”同院住的那些羡慕的人,都恨自己为什么不住在那草房里于是感慨唏嘘,相叹不已再说站在房间上正在采着的,在多少只眼目之中,真是一种光荣的工作于是也就慢慢的采,本来一袋烟的工夫就可以采完,但是要延长到半顿饭的工夫同时故意选了几个大的,从房顶上骄傲的抛下来,同时说“你们看吧,你们见过这样干净的蘑菇吗?除了是这个房顶,哪个房顶能够长出这样的好蘑菇来”这房顶虽然产蘑菇,但是不能够避雨,一下起雨来,全屋就像小水罐似的这粉房里的人吃蘑菇,总是蘑菇和粉配在一道,蘑菇炒粉,蘑菇炖粉,蘑菇煮粉他们做好了,常常端一大碗来送给祖父送蘑菇粉的那歪鼻瞪眼的孩子一走,祖父就说“这吃不得,若吃到有毒的就吃死了”但那粉房里的人,从来没吃死过,天天里边唱着歌粉房的门前搭了几丈高的架子,亮晶晶的白粉,好像瀑布似的挂在上边他们一边挂着粉,也是一边唱着的;等粉条晒干了,他们一边收着粉,也是一边唱着的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正月十五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人家的丈夫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长城那草房实在是不行了,每下一次大雨,那草房北头就要多加一只支柱,那支柱已经有七八只之多了,但是房子还是天天的往北边歪,我一看就害怕窗子本来是四方的,都歪斜得变成菱形的了门也歪斜得关不上了房脊上的正梁一天一天的往北走,已经拔了桦一刮起风来,这房子就喳喳的山响,大枪响,马梁响,门框、窗框响一下了雨,又是喳喳的响不刮风,不下雨,夜里也是会响的,因为夜深人静了,万物齐鸣,何况这本来就会响的房子,哪能不响呢响声把睡在这房子里的人叫醒被叫醒了的人,翻了一个身说“房子又走了”房子都要搬场了,为什么睡在里边的人还不起来住在这里边的人,对于房子就要倒的这事,毫不加戒心,好像他们已经有了血族的关系,是非常信靠的这些人的过度的自信,不知从哪里来的若不然为什么这么勇敢?生死不怕若说他们是生死不怕,那也是不对的,比方那晒粉条的人,从杆子上往下摘粉条的时侯,那杆子掉下来了,就吓他一哆嗦他把那杆子扶了上去,远远的看着,捉摸着,越捉摸越觉得可怕他们过河的时候,抛两个铜板到河里去,传说河是馋的,常常淹死人的,把铜板一摆到河里,河神高兴了,就不会把他们淹死了这证明住在这嚓嚓响着的草房里的他们,也是很胆小的,也和一般人一样是颤颤惊惊的活在这世界上那么这房子既然要塌了,他们为什么不怕呢?据卖馒头的老赵头说“他们要的就是这个要倒的么!”据粉房里的那个歪鼻瞪眼的孩子说“这是住房子啊,也不是娶媳妇要她周周正正”据同院住的周家的两位少年绅士说“这房子对于他们那等粗人,就再合适也没据我家的有二伯说“是他们贪图便宜,为啥他们不搬家呢?好房子人家要房钱的呀,不像是咱们家这房子,等于白住”有二伯说的也许有点对祖父早就想拆了那座房子的,是因为他们几次的全体挽留才留下来的至于这个房子将来倒兴不倒,或是发生什么幸与不幸,大家都以为这太远了,不必想了(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我家是荒凉的”一句简短有力,既引出对破房子的描绘,又为下文奠定悲凉的情感基调B.文中用拟人修辞写破草房“歪歪斜斜的站在那里”,突出其位置,引出长蘑菇之事,推动了情节发展C.小说多次对“我家的破房子”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突出其破旧的特征,为故事提供了典型场景D.人们对草房快塌了但住在里面的人不怕的原因进行了猜想,各不相同,只有有二伯说的是正确的
7、关于文中画横线处所写粉房里的歌声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寥寥几句就对粉房里的人天天唱着歌的情形进行了刻画,十分到位B.文中用两个“也是一边唱着的”强调了粉房里的人苦中作乐的生活状态C.文中将“歌声”比作“红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歌声给他们带来希望D.文中引用了粉房里的人所唱的歌词,以孟姜女的故事强化了其悲剧意蕴
8、分析小说在叙述上的特征
9、茅盾曾说《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请结合小说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过秦论(下)贾谊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寒,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横行天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假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㈤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储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支采亲其下未附名日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I案土息民以待其敞,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秦王足已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下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五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有删改)[注]缪公秦穆公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B.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C.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D.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等为雍王、塞王、翟王,合称二案OB.宗庙,帝王或诸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宗庙之事在古代是国家大事“不患不得意于海内”与“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两句中“患”字含义不同“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所以”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诸侯并起,秦国派章邯率兵东征,然而章邯图谋不轨,秦国的大臣们都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B.秦始皇之前的二十多个国君并不是每一个都贤明,但经常在诸侯中称雄,这是因为地势优越C.子婴面对危急的局势,既孤弱无亲,又无人辅佐,加上之前两代君王的暴政,根本就无力挽救秦国D.面对即将覆亡的局面,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秦国出现了忠臣不敢进谏、智士不敢出谋的局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
(2)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14、文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天下长治久安?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江间作四首(其一)
①潘大临
②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船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罗浮
③南斗外,黔府
④若何边?[注]
①此诗作于苏、黄都被贬谪到边远地方后不久
②潘大临,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苏轼、黄庭坚对其诗才十分赞赏
③“罗浮”指广东罗浮山,当时苏轼被贬在此
④“黔府”指四川彭水,当时黄庭坚被贬在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鸟没飞烟”中“没”字既写出了鸟儿的灵动自然,也描绘出江间雾霭笼罩的景象B.颔联诗人想象送别友人的情景,看到长江在樊口转向东去,岸边青山绵延,直连武昌C.颈联写日月高悬,亘古不变,面对滔滔东去的江水,诗人慨叹时光的易逝D.全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遒劲,结构谨严,用“日月”“乾坤”作对,颇有杜诗风米
16、结合诗歌尾联,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四、默写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7、在《屈原列传》中,“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离骚》在阐明道理与治理国家方面的独到之处
18、《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用“”两句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19、“黄鹏”作为意象,常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如杜甫《蜀相》中的“”两句
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春满沂河,花团锦簇,风光旖旎而每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忻河宛如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美玉天上的繁星、两岸高楼的灯光与五彩斑斓的倒影
①可谓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山水相依,地灵人杰临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随着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掀起了历史上孙子孙膑是两个人且各有兵书传世的千古之谜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与“马王堆”和“兵马俑”齐名,被誉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临沂培育出很多历史名人,有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