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绝密★启用前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2022年高考最后押题密卷03语文
一、积累运用(10分).按要求填空
(1)三顾频烦天下计,o(杜甫《蜀相》)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3)《离骚》行文,香草美人多有象征意义,如“”两句说明君主废弃“我”的原因,字面是在说“我”佩带众香,其实是在“我”说行以忠正【答案】两朝开济老臣心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既替余以蕙/襄兮又申之以揽苣.按要求选择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关于《美的历程》的评论文章观点比较一般,但在结构安排上差强人意••••.这篇报道上海疫情的文章文笔很好,只是所谈的问题已是明日黄花••••C.在交流《乡土中国》阅读感受时,我说“有两个问题我不太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D.说起屠呦呦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贡献,学生们满是溢美之词••••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随着电脑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在很多具体的工作上轻松超越人类大脑了,,,,换句话说,所有的人工智能都不具备自我意识
①究其原因,机器人缺乏“本体感觉”很可能是最大的差别所在
②但是依托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却在一些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上进展缓慢
③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台电脑会把芯片、处理器、电源和机箱等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
④比如跳高或者奔跑,更不用说那些涉及情感的事情了A.
④②①③B.
②①③④C.
②④①③D.
②①④③【答案】
(1)D
(2)D
二、阅读(70分)(-)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日常感觉智慧栖身之地唐韧
①人类一切智慧(包括理论)的原初栖身处,正是人类的日常感觉境贫寒,雨停之后坚决要出去寻访别的朋友杜环让妻子陪嫁的侍婢跟她一起去,到天快黑时,果然没有找到任何朋友空手而回杜环买来布匹绸缎,让妻子为老母缝制衣服被子自杜环以下的家人,都把老人当作母亲来侍奉老母性情狭隘急躁,遇到稍微不舒心的事,便怒骂不止杜环私下里嘱咐家里的人,让老人由着她的性子行事,不要因为家境困难,轻视怠慢老人,与她计较老母有痰喘的病,杜环亲自为她熬药,给她拿调羹、筷子因为老母的缘故,不敢大声说话过了十年,杜环奉皇帝的旨意到会稽去祭祀神庙山灵,回来时路经嘉兴,遇到了老母的儿子伯章,杜环垂泪对他说“太夫人住在我家,日夜想念你以致得了病,你不能不尽早去见她老人家J伯章好像没有听到什么一样,只是说“我也知道母亲在你家,只是路远不能前去”杜环回到家过了半年,伯章才来了老母见到她的小儿子,抱住大哭母子相见后,伯章见母亲老态龙钟,担心不能一起走,竟撒谎说还有别的事情,告辞而去,从此不再管他的母亲杜环侍奉老母更加恭敬周到,然而老母也更加想念伯章,疾病顿时加重了临死之前,抬起手来向杜环说“我拖累了杜君,我拖累了杜君!祝愿杜君生的子孙,都像杜君这样!”说完这几句话便咽气了杜环买了棺椁,恭行殡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了地,安葬老母逢年过节经常到她的墓前祭奠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翠阴亭记张养浩
①违历城西北十数里,有山曰标,若二而一,皆乱石丛矗,危立道左其背有水西流,民桥于其上逾桥而东,不里许,余别墅在焉
②由城中来者,面鹊华两峰,而与东南诸山相背;由村而城者,面东南诸山,鹊华两峰若相踵,大抵左右前后,或断或续,无适而不山伍余爱其胜遂临墅而起亭,日翠阴以余退闲,无官守言责,故又名绰然前引流为池,中植石一株,曰玉云峰环以荷芟,岸树倒影,池水益绿,当其雨霁而日之夕也,云与山若相娱嬉,往来出没锦翠间,愈变而愈奇客至即盘果于林,筌鱼于渊,或饮,或馔,或游历咏歌以穷厥胜人既欢洽,物亦随适家有苍白二鹤,山椒水涯,必与俱往;其他鸥鹭鳞甲之属,亦莫不雍容闲雅,飞泳自如吾墅之趣,大较若此
③鸣呼,人之处世,其去就无越山林、朝市二途出乎彼,入乎此其出也,非苟利已;其处也,非苟洁身要之,各适于义为无歉况余自筮仕
①来,凡为年三十有余矣,譬之久笼之禽、困驾之马,一旦翔云霄而纵郊牧,则其快心适意为何如!而或者乃谓余年未衰而闲为太早计呜呼,知止知足、栖迟物外者,古之人皆然,尚何年齿衰壮之计口!因记是亭及之,庶俾过吾墅者,知余闲之所以云【注】
①古人出外做官也要占卜,后称初登仕途为筮仕
21.填入第
③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B.哉C.耳D.矣.下列对第
②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翠阴亭所在地群山环绕B.翠阴亭位于绰然别墅旁C.亭中有景趣、情趣和物趣D.作者状物写景,托物言志.赏析第
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答案】
21.B.B.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重峦叠嶂在白云霞光间明灭莫测的美妙景象,表达了作者陶醉于翠阴亭四周景色的愉悦之情.本文介绍了翠阴亭的地理位置,描绘了其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生活其中的乐趣,抒发了自身陶醉自然的愉悦之情,同时点明了归隐并非完全为了寻山水之乐,更是因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作者借为翠阴亭作记,阐明自己的处世哲学,人当懂得“知止知足”,使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合乎道义参考译文翠阴亭记张养浩距离历城西北十几里的地方,有一座叫山叫标山,看起来像两座山,其实是一座山乱石纷纷矗立在道旁山的北面有一条向西流淌的河流,当地村民在上面架上了桥跨过桥向西走,不到一里的距离就到了我的别墅从城中来的人,面对着鹊华两座山峰,而与东南的诸座山峰相背;而从乡下来城中的人,面朝东南诸座山峰,而与鹊华两座山峰相背大约前后左右,或断或续,向哪里走都与山为伍我非常喜欢这里的地理位置,所以在靠近别墅的地方修建亭子,将它命名为翠阴亭因为我已经致仕闲居,不再有官员的职责,所以又将它命名为绰然亭在亭子的前面引来水源修建池塘,池塘中间树立一块石头,名为玉云峰在四周种植上荷花,岸边的树木倒映在池水中,使池水更加碧绿当雨过天晴日子的傍晚,云和山仿佛在相互嬉戏,(云)在山间的苍翠树木间飘荡,(云)的变化越来越新奇如果有客人来,则从山上采摘来果品,从池中捕捞鱼虾,或者饮酒,或者吃饭,或者在四周游赏吟诗以尽兴人们换了融洽,动物也随和安适我家有灰、白两只仙鹤,无论我登山还是去水边,这两只仙鹤都紧紧相随,其他的鸥鹭等飞鸟以及游鱼之类,也都雍容闲雅,自在地飞翔和游动我别墅里的乐趣,大多像这样唉,人生在世,他最后的归宿不外乎有归隐与做官两条途径不是入世就是出世他做官也不是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归隐也不仅仅是为了洁身自好最重要的,是要符合义的要求而心中不存歉意况且我从第一次做官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之久了,就像久困樊笼的飞鸟,和困于车驾的骏马,一旦(飞鸟)被放飞云霄,(骏马)被放归田野,那该有多么地快意和舒畅啊但也有人说我还没有衰老,就如此赋闲在家,这有些过早了唉,知道在哪里停止,知道什么时候满足,超然于物外的人,自古就是这样,哪管什么衰老还是正在壮年呢!因此做了这篇记,也让那些到我这别墅的人,知道我赋闲在此的原因
三、写作(7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屈原洁身自好坚持美政虽九死不悔,苏武羁留匈奴持节牧羊终坚守无怨,令人动容;王维半生浮沉乃于水穷处坐看云起,苏轼屡遭贬谪而“身心河岳尽圆融”,亦使人叹服“坚守”,亦或“圆融”?对此,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坚守方正,圆融变通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有人说是实现自己的目标,有人说是永葆自己的初心这些说法都对,但最重要的是要出于公心,因为坚守方正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回顾人类历史,公心对人,平心对事,为人处世,权衡轻重,以求方正二字,坚守方正最终会得到人们的赞许而那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私害公的人,则会遭人唾弃诸葛亮就是一位大公无私、坚守方正的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人们广为传颂诸葛亮在呈表给后主刘禅时曾说“我家在成都有八百棵桑树,薄田十五顷,子孙的吃穿用度全靠自家,我觉得已经宽裕有余至于我在外面,没有别的用度,只有随身衣物,食用之类全都仰仗官府,不另索取,以长尺寸我死的时候,不要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辜负陛下”诸葛亮死的时候,正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给自己多余的任何要求这就是一种人格的魅力从诸葛亮的表言中,可以看出他坚守的操守,他坚守的志趣,他坚守的公平、方正之心,而这些无不感染着所有人保持本色,坚守原则,不忘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是我们立足于世的根本所在,也只有能够做到坚守方正,不忘做人根本,才能长久立世圆融让人懂得分享我们经常说,某人特别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虽然有一种贬义的成分,但从内心而言,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圆滑一些,至少这样的人不会吃很大的亏这个圆融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圆融的人会放下自己的利益去迎合别人,当然也会懂得与人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圆融的人看似付出了很多,但其实他得到的也许会更多当你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时,你其实是在利用另一种方式获得因为别人会因为你的付出而对你感恩,他们回报给你的,可能会比你付出的多很多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合作共享的时代,一个人的价值往往建立在大家互相帮助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要有这种圆满融通的理念,与人分享你拥有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才能使自己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每个人都应该坚守方正和底线,学会圆融和通达,让自己充满人格的力量,让人生因为独特而灿烂,因为努力而闪光,因为奋斗而辉煌
②曾有欧洲某国的一个妈妈把教给她孩子读字母“0”的幼儿园老师告上法庭,罪名是老师剥夺了孩子的想象权一一孩子本可以从一个小圆圈想到许多许多,现在只剩了一个字母“0”这个母亲告赢了
③我们的孩子一学话,家长就急急如敕地命他们背唐诗,幼儿园也忙于让他们学写字学英文,为的是叫他们比别人早些钻进知识技能中去,在未来的升学就业竞争中多持一个筹码
④此举的结果也许是,背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孩子,对枝头的鸟啼丧失了感觉
⑤苏格兰哲学学派把“日常感觉”称为“来自日常感觉的正常人类理智哲学”的提法,含义就是日常感觉对人理智的长成,其意义绝不低于书本智慧
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讲到他自幼所受的教育,说曾有孩子指着一只黑颈鸦,问他这鸟叫什么,他答不上来,那孩子就不以为然地说“你爸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费曼回忆道其实情况正相反我爸是这样教我的一一“看见那只鸟儿了吗?他说,“我可以教你怎么称呼这只鸟,可还是一点儿也不懂得它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J
⑦费曼说,我于是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⑧这也正好是会背诵“处处闻啼鸟”和会欣赏、分辨各种鸟啼两种能力的区别
⑨费曼的父亲比一般家长更洞悉人类理智发育的生态,他更珍惜儿子对生活现象的观察理解力能积累提取日常感觉的能力是高于万物、唯人才有的生态优势“理论之树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他聪明地避开高踞灰色树上的虚荣,给儿子预留了充足的理智发育的空间,轻松地指点幼子仰视“正常人类理智哲学”的常青树风景将来别的孩子拼尽全力爬到灰色树顶时,费曼却可能从容地攀上了常青树⑩自然,所有的比喻都有缺陷人不可能不必爬“灰色树”,但只知爬灰色树的人,是看不见常青树的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大家,都不可能单靠已有知识从事创造,尤其是首创,因为所谓首创,正是“发现书本(前人、他人)目前还没有的东西”⑪以笔者熟悉的文学家为例所有优秀文学家赖以工作的东西,恰恰是一些既有私人性又有特殊概括力的日常感觉,它们大到笼罩整部作品(主题),小到一个细节,其中没有为他人触及过的尤其珍贵⑫王安忆曾说,处女作中一种非常可贵的东西,“因为它带有非常纯粹的感性,这种感性没有受到污染”,即“没有受到前人的经验和约定俗成的法规的约束和影响力”……完全是他个人的东西,个人始发的经验”这和人的“日常感觉”的首创状态多么相似一一它微妙而切近地触动着我们一一它就是日常感觉本身⑬“日常感觉”涵盖人生存中的一切感受,其中有许多特别隐秘和曲折的,属于心灵深处的小颤动,属于人可能永远都想不到要去形诸语言文字的潜意识,敏感和善于表达的作家,多半也会觉得自己表达出来的,是他日常感觉的那一部分,即使如此,他们还永远会有表达不透的遗憾一一许多这种小颤动就像水中的小鱼儿,尾巴一摆就没了⑭珞著之所以为经典,皆因它汲取并提炼了人类的日常感觉就说“阿Q精神”、“国民性负面因素”这名称,后来确称为术语和理论了,但那是评论家抽取论定之后的事,在写《阿Q正传》之际却是没有的鲁迅先生对那种在困顿中以精神胜利自我平息自我抚慰的精神习性的概括,未见于任何历史书理论书,而应来自民弱国贫年代从小康沦于困顿的处境中的人们的日常感觉它一旦被提取、流传,就有强大的生命力⑮还有另一种更为珍贵的睿智一个善于聆听自己和他人日常感觉的作家,往往能够逃脱被同时代的理性和逻辑误导的不幸,无意间站到了比他人更高瞻远瞩的位置上
(16)1959年之前的赵树理,是中国文坛的旗帜,他本可轻松顺从当时流行的理性召唤,按照当时的逻辑去写作,像很多人那样赢得喝彩和拥捧但他却是焦虑到了极点写了很多分量很重,与众不同的信件他受到组织的严厉讨伐他伤感地对友人叹息“我是农民中的圣人,知识分子中的傻瓜
(17)三年之后,讨伐者们醒来了邵荃麟说“我们的社会常常欠缺独立思考,而老赵,认识力,理解力,独立思考,我们是赶不上的”老赵所遵从的良知,当然为任何书本材料所无,只能来自他作为一个中国农民的日常感觉,而批判者们正好是被书本条条和强大的推理能力“导入歧途”的⑱日常感觉的芽花果,均结于生活之树珍惜和尊重人的日常感觉能力,就是珍惜和尊重人常青的理智源泉,珍惜和尊重人天赋的首创能力,就拥有了人对自身理智发育的良知说到底,人类一切智慧(包括理论)的原初栖身处,正是人类的日常感觉一个连啼鸟都不去听的人,是写不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第
⑨段“正常人类理智哲学”在文中的意思是指的学问.对于本文所运用的事实、理论论据理解正确的一项()A.第
②段“欧洲的母亲状告幼儿园老师剥夺孩子想象权”的事例是为了表明要让小孩子自由想象,不要教给他们知识B.王安忆认为,处女作可贵之处在于不受前人的影响,完全是他个人的东西、个人始发的经验C.“阿Q精神”这一理论术语并非鲁迅创造,但是对于这种精神习性的概括却是鲁迅独创的D.第16段“知识分子中的傻瓜”是赵树理对自己没有顺应当时要求进行创作的惋惜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A.中国家长让孩子“早些钻进知识技能中去”的教育方法必然让孩子丧失日常感觉B.“灰色树”比喻的缺陷在于它未指出掌握一定程度知识技能的必要性C.靠已有知识无法从事创造,日常感觉才具有创造性D.敏感和善于表达的作家也会有表达不透的遗憾,这是因为某些“日常感觉”难以形诸语言文字
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在文中两次出现,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
1.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
3.来自日常生活.C.D.第一次出现,引用诗句代指“知识技能”,更生动形象地论证过早学习知识技能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对日常生活的感受的观点第二次出现,引用诗句代指“创作成果论证日常生活感受对于创作的重要影响,如果没有敏感细腻的生活感受,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成果的.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分层论述,层层深入首先提出论点“人类一切智慧(包括理论)的原初栖身处,正是人类的日常感觉”接着先从教育的角度论证该论点,以中西家长对孩子“学习知识技能”和“重视日常感受”态度不同的对比论证,得出“日常感受的意义不低于书本智慧”的结论;接着举例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受到的教育来进一步论证“日常感受”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随后从创造新东西的角度论证该论点,列举国内优秀文艺创作者的经验、经历等,证明只有重视日常感受,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流传久远的作品最后总结,再次强调“人类一切智慧(包括理论)的原初栖身处,正是人类的日常感觉”,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寂寞的画廊陈之藩
①我像一朵云似的,飘到密西西比河的曼城,飘到绿色如海的大学来
②校园的四周是油绿的大树,校园的中央是澄明的小池,池旁有一圣母的白色石雕,池里有个圣母的倒影穿黑衫的修士们在草坪上静静的飘动,天上的白云在池中静静的悠游
③这是个学校呢,还是寺院?我正在一边问自己时,已经坐在校长的面前了
④校长已为我找好了房子,一位修士陪看我走了十分钟路,走到另一片绿丛,有一石头垒起的小楼,猛看去,像一白色的船在绿海蓝天之间缓缓前行
⑤一位老太太静静的开了门,带我们走到我的住室
⑥我没有办法不喜欢这样安静,柔和,洁净的房子我安顿下来我的房子很像一个花坞,因为墙纸是浅浅的花朵,而窗外却是油绿的树叶,在白天,偶尔有阳光经叶隙穿入,是金色的在夜晚,偶尔有月光经叶隙泄入,是银色的使人感觉如在林下小憩,时而闻到扑鼻的花香至于那白色的窗纱,被风吹拂时,更像穿林的薄雾了
⑦我爱这个小屋
⑧搬进的当晚,我已经知道了老太太的三代第二天她又为我温习一次在一阵苍凉的笑声后,我总是听到她不改一字的这样说
⑨“我大女儿嫁给第一银行的总裁,我二女儿嫁给皮货公司的总理,我缺少第三个女儿,不然,我一定有个女婿是美国的总统了”⑩“我的丈夫是曼城有名的医生,五年前他死了我不想卖我这四十年的房子等我去了以后,给我儿子,把他的诊所搬到这个房里来这儿不是很像个疗养院吗?”⑪“我不论你当什么教授,我也称呼你孩子,我是老祖母了你祖母有我大吗?我已七十八岁了J⑫每天我回来,她向我背一遍身世但半月来,我既未见过她的女儿,更未见过她的儿子,只是礼拜天,似乎有一个小孙来接她去教堂⑬每天早晨,我只听到她在厨房的弄盆碗声,每天下午我回来,她总是在她屋里,大嚷一阵⑭“我的孩子,桌上有你三封信,三封啊!”⑮B一边拆信,一边上楼,一边心酸我每天可以接到一信,而我们的房东老太太正像每个老年人一样,在每一年盼望着有一天儿子的圣诞卡片可以和雪花一起飞到房里来一年只这么一次而有时万片鹅毛似的的雪花,却竟连一个硬些的卡片也没有⑯这样大的一所房子,楼下是钢琴、电视、吊灯、壁炉、雕花的大收音机,厚绒的沙发,沉重的桌椅,点缀得典雅而大方,每件东西全在诉说它们的过去的光荣,与而今的萧瑟而楼上,这六七间大房,出出进进的却只有两个生物,老太太与我⑰夜很深了,老太太还有时敲敲我的门“孩子,夜里凉,不要冻着”我有时也去敲敲她的门,道声晚安,我并不怕她寂寞,我实在怕她死在屋里,而无人知⑱如此老太太每天回忆一遍她的过去,我复习一遍她的过去也淇实这个房子与它主人的昔日,不必由老太太每天诉说的由房内的每件物品,全可以看出一个故事来敏少年前,一定是年轻的医生,带着美丽的爱人,风尘仆仆的看过很多地方,忽然发现,这绿色的山坡,碧色的丛林,幽美诱人㉑于是,买地、雇工、砍树、奠基,把他们梦寐了多年的云朵里的小屋,在褐色的地球上建立起来㉒这片丛林,自是不再寂寞了以后除了春天的鸟声与秋天的蝉声,还有女人的语声与孩子的笑声;除了绿色的叶子,还有花色的衣裳了㉓红木的大床,可以说明这对情侣的爱与眠;灰色的壁炉,可以说明他们的谈与笑;钢琴是女儿上学时才抬进来的;灯笼是给儿子过生日才买来的;为庆祝他们的银婚,开了个特别大的晚会,也同时抬来这厚绒的沙发;为庆祝他们的金婚,人家送来这巨幅的油画,挂在墙上;为庆祝他们的钻婚,才点缀上这雕花盒的老收音机㉔以后女儿像蝴蝶一样的飞去了儿子又像小兔似的跑走了燕子来了去了,叶子绿了红了时光带走了逝者如斯的河水,也带走了沉痛不起的丈夫㉕在镜光中,她很清楚的看到如雾的金发,渐渐变成银色的了如苹果似的面庞,渐渐变成不敢一视了从楼梯上跑下来的孩子,是叫妈咪,从门外走来的孩子叫起祖母来了而逐渐,孩子的语声也消失了㉖这是最幸福的人的一生,然而我却从她每条苍老的笑纹里看出人类整个的历史,地球上整个的故事来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似乎赢得了一切,又似乎又一无所有草丛间的幼虫不断的涌到,废墟上的花朵不断的浮现,楼上孩子的哭声,一个跟着一个的到来,然而征不服这永世的寂寞㉘一位哲人说的好,人间的面孔是画廊的肖像每一个人,无例外的,在铃声中飘来,又在画廊中飘去㉙我看不出有谁比这位老太太再幸福,但我也看不出还有谁比这位老太太再寂寞㉚“你不要着了凉J老太太又敲我的门了㉛“谢谢你,我还没有睡,今夜我想多看些书J㉒我翻开伍尔夫
①的《无家可回》,翻书页的声音,在这样静夜,清脆得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注】
①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选自《在春风里》,有删改).请分析第⑭段画线句人物的情感.分析金㉕段在构思上的作用.赏析本文结尾段的妙处.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寂寞的画廊”的含义【答案】
8.通过对别人收到信件的羡慕之情,突出了人物的孤独寂寞.
①内容上从现实到“我”的思考,猜想老太太昔日的故事,虚实结合,用曾经的年轻漂亮、圆满幸福、美好快乐与今日的衰颓老迈、冷清孤单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太太当下生活的寂寞
②结构上既照应上文“我”眼里老太太今日的生活状况,又为下文的议论抒写感悟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总结了老太太的经历和寂寞,指出老太太的经历的故事和寂寞正是人类的故事和寂寞.从思考回到现实,作者借阅读伍尔夫作品,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旁观老太太的生活经历,思前想后,近忧远虑,两重寂寞一起涌至使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生难免寂寞和孤独,启迪我们孤独中品味生活的滋味,耐人寻味.“画廊”比喻人类的漫长历史,有美好和寂寞,每个人都只是画廊里短暂的过客人生有多种“寂寞”,其实正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本质,如此看来,人生就是一道“寂寞的画廊”,美好总有,“寂寞”也无所不在,无可摆脱,永远不朽的,只有风声、水声,与无涯的寂寞而已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跳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边塞诗B.古体诗C.七绝D.每首诗都有三个韵脚.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其一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B.其一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C.其五“日色昏”指天色已晚,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交代了战争的具体时间D.其五“红旗半卷”通过明丽的色彩展现了战士强劲凌厉、奋勇挺进的画面.作者在表达征人情感及描写战争方面都善用曲笔,请结合两首诗的划线句具体分析飞【答案】
12.B.C.“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间接抒情远处传来的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诗人运用曲笔,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自己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前军夜战跳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侧面烘托,出征时声势凌厉、迅猛无比的后续军队正要上战场,却还未来得及与敌军交手,便已在半路获得捷报,避开正面描写战争,运用曲笔,从侧面烘托出前线战斗的迅速与战果辉煌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杜环,字叔循环谨饬重然诺,好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败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妖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住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嬴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住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日“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昆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节选自宋濂《宋文宪公全集》).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盍往依之()
(2)咸如杜君()••.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好用人急()■A.需要B.才能C.效力D.因为
(2)环奉母弥谨()A.遍布B.弥补C.长久D.更加.把第
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住奉母乎?.请用画出下列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概括杜环“以母事之”的具体表现.本文写人叙事多处运用衬托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
15.何不都.CD.天正在下雨,雨停了为您老人家去打听假如没有人侍奉您,我家虽然贫穷,难道不能供奉您老人家吗?.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
①告诫家人凡事要顺着张氏的心意;
②亲自为张氏烹药;
③用侍奉母亲的礼节来为张氏置办丧事等.
(1)用谭太守拒不收留张氏衬托出杜环扶危济困的高尚品格
(2)用张氏亲生幼子常伯章拒不奉养衬托杜环奉养张氏的厚道善良的品格
(3)用张氏做客不安的心情反衬杜环的善通人情
(4)用张氏脾气不好反衬杜环的孝敬愈加参考译文杜环,表字叔循杜环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在别人危难的时候帮助人家他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病死在九江,家庭破落了常允恭的母亲张氏,六十岁了,在九江城墙下痛哭不止,没有归宿有人告诉她说“现在在安庆府做知府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到那里去依靠他?”老母搭乘别人的船去拜望谭敬先谭敬先推故不见面老母的境遇十分困窘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做官,那里的亲戚朋友,或许还有活着的,也许有万一的希望;于是又掉着眼泪哀求别人将她带到了金陵打听了亲戚朋友中的一两个人,没有还在的接着又打听杜一元家在哪里,路上行人回答说“一元死去很长时间了,只有儿子杜环还在这里,他家住在直鹭洲坊」老母穿着破衣烂衫,冒雨走到杜环家杜环正在陪着客人说话,见到老母十分惊愕,就像曾经见过她的面似的于是问她说“老母不是常老太太吗?为了什么事来到这里?”老母告诉杜环来到这里的缘故杜环也一边听一边哭,搀扶着老母坐下,向她行礼,又喊妻子出来行礼杜环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老母的湿衣,端来米粥让老母吃,抱来被子让老母休息老母打听过去与她家交往密切的老朋友和她的小儿子伯章杜环知道她家的老朋友没有在这里的,不能去依靠他们,又不知道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太太说“天正在下雨,雨停了为您老人家去打听假如没有人侍奉您,我家虽然贫穷,难道不能供奉您老人家吗?”当时正值战乱之后的饥荒年月,百姓们亲骨肉都不能互相保全,老母见杜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