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国学经典《论语》《学而篇》《为政篇》温馨提示带★的需要背诵,不带★的需要熟读学而篇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C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立n不亦君子乎?”【注释】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时:时常习用于实践,实习愠:怨恨,恼怒”【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i而好犯上者,鲜xia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ti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弟尊敬师长鲜:很少犯上作乱冒犯尊长,颠覆国家【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xian矣仁”【注释】巧:好令:善于色:脸色【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dn不习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标注为背诵句子和段落,不带★的需要熟读【原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原文】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译文】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其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译文】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的人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至IJ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译文】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原文】《诗》云”瞻彼淇qf澳y票口竹猗yi猗炉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倜xidn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言宣xuGn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倜兮者,恂像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言宣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译文】《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像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庄重;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原文】★《诗》云”於戏((wuhu))!前王不忘”o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译文】《诗经》说“啊呀,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日“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译文】《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日“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译文】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原文】《诗》云”邦畿ji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min蛮黄鸟,止于丘隅yU”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译文】《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山丘的角落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能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原文】子日“听讼song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译文】孔子说“审理诉讼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懂得了根本的道理★【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佗n)博,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译文】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译文】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意因此,世上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第十章【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日“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I〕),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债(珀n)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ji6)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藁蒙(zhen)o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te])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译文】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还能管教好别人,是没有的事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ID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懿xie矩之道也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藜xie矩之道”【原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紫xie矩之道【译文】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絮xie矩之道O【原文】《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修lu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译文】《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注释】日每天三:多次省:检查反省传: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子日“道千乘sh4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注释】道:治理乘: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人【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两兵车的国家,就要严格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事”★【原文】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i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原文】子夏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为名词,贤德,贤明事:为…做事,侍奉【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重着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借鉴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b6i)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译文】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原文】《康诰》日“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译文】《康诰》说“天道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道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原文】《秦誓》日“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chi)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ma)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译文】《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忌、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仁德的人爱憎分明★【原文】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译文】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君子要有正确的原则一定要通过忠诚信义去获得一切,而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原文】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译文】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财富的人多,消费财富的人少;生产财富的人勤奋,消费财富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以财富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好忠义的;没有喜好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的;没有不把国库里的财物不当做自己的财富来爱惜的【原文】孟献子曰“畜马乘(Sheng)不察于鸡豚(tUn)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译文】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留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国学经典一第三单元《千家诗》(每首诗都需要背诵,内)惜别咏怀
1.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译文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释
①著地碰到地
②漫漫遍布貌
③搅《说文》乱也
④借问敬词,请问赏析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这又另一种解释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回乡偶书二首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注释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⑶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1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⑸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6消磨逐渐消失、消除7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唐代李白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译文壮丽的山河,不论楚秦,处处飞白云白云处处飞,为着长随你长随你,你去楚山隐居白云也跟随你渡过湘江水湘江上,女萝做流苏,潇洒又飘逸那里的白云真美丽,你早去早享受赏析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宋代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译文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寂寞的园林里,花木荣枯似乎有情的落日照耀着客座,高耸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横云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我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注释
①簌簌花落的声音,堕悠然落下的样子
②系缆代指停泊某地
③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此处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鉴赏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蝶蝶恋花情”句双调,六十字“簌簌无风花自享单”,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暮春落花是古诗词常写之景,但东坡却又翻出新意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好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接着写“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点出园林寂寞,人亦寂寞”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白居易《别柳枝》绝句诗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这里借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所谓“柳老”即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正巧今送李公择亦逢此时东坡这期间另有《送笋芍药与公择》诗说道“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芍药,樱桃,同时皆尽而这个时候老朋友又将远行了花木荣枯与朋侪聚散,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时俱至,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时,却见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横云之变态此时彼此都是满怀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这份静默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路尽河回千转舵”“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河回”二字居中,相关前后船一转舵,不复望见;“路尽”岸上人亦送到河曲处为止岸上之路至此尽头了,是送行送到这里就算送到尽头To“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这两句,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上句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朕兆,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飞魂”与“楚些”是倒装,求其语反而意奇“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有恳切浓至的情思,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深情想象的一个照应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国学经典—第四单元《千家诗》(除了《咏荆轲》以外,每首诗都需要背诵,译文、注释和赏析,仅为帮助学生理解,不在考查范围内)枝叶关情
1.咏蝉/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一作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不堪一作那堪)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译文秋天里寒蝉叫个不停,被囚的人思乡愁情深想着自己当年的模样,现在却满头白发只能自言自语霜露重蝉难举翅高飞,大风起蝉鸣声被掩没无人相信蝉居食高洁,又有谁能为我表冰心注释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深一作“侵”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不堪:―^作“那堪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予心我的心鉴赏★【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注释】重:庄重,自持固固执无通“毋”不要过:过失惮:害怕【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注释】终:去世的父母远:祖先【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注释】是:这个邦:诸侯国抑还是其诸:大概【译文】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是求来的?还是人家自愿告诉的?”子贡说“老师凭着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得来的老师的请求,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o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一篇简短而精美的骈文,是一篇很有情致的抒情小说诗人在这段序文中叙说了自己作诗的缘起,叙说了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抒发了自己“失路艰虞,遭时徽耀”的哀怨之情诗人首先从禁所的古槐写起,运用晋代殷仲文仕途失意及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痛苦和乞盼有司明察的心愿然后,写闻蝉鸣生悲感,“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以反问的语句把蝉与己、心与物联系在一起.梅花[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译文在这百花凋零的季节,惟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容颜的占尽了小园的风光稀疏的倒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芳香在黄昏的月光之中悠悠地飘散寒雀想飞落下来时,都要先偷偷地看一看;想必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香艳,一定会销魂蚀骨,流连忘返幸好我能低声吟诵几句小诗,与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也不用手执金杯饮酒来赏玩注释梅花一作《山园小梅》逋bu(音“不”)o众芳百花摇落凋零,零落暄妍形容丽日下的花格外鲜艳、美好疏影横斜指疏疏落落的梅花投影子在水中的样子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空中飘散的样子月黄昏月色朦胧昏暗霜禽冬天的飞鸟,寒雀偷眼偷看合应该断魂形容神往到了极点微吟小声吟咏相狎(xia)相亲,亲近檀(tin)板歌舞时打拍子用的檀木拍板共和,与金樽精美的酒杯鉴赏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抛开花之形迹的吟诵,着意于写意传神诗人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从多个角度渲染梅花清逸高洁的神韵和风骨这其实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的自我写照此诗一出,即被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画眉鸟宋代欧阳修百噤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译文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注释
①嘴鸟婉转地啼叫
②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③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④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⑤百噬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⑥始知现在才知道
⑦不及远远比不上赏析这首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鹏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的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小松唐代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engha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鉴赏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杨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白云泉唐代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译文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注释
①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鉴赏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咏史怀古
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才啬橹灰飞烟灭(才啬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廛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⑵大江指长江⑶淘冲洗,冲刷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⑺雪比喻浪花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⑼小乔初嫁了lia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⑩雄姿英发齿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⑪羽扇纶gua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⑫橘橹qiAngKO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⑶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⑭“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a)花白的头发
(15)一尊还(huan)酹(庙)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⑯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2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鹉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鹏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第)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暄0)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鹏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i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鉴赏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咏荆轲魏晋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译文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个个同仇敌性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注释荆轲战国时卫国人,为燕太子丹报仇,以送地图为名藏匕首刺秦王,不成被杀燕丹战国时燕王喜的太子,名丹强嬴秦国荆卿.指荆轲渐离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与荆轲友善,善击筑(古时的一种乐器)宋意燕国的勇士商音、羽奏商声和羽声商声凄凉,羽声较激昂简析此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登楼唐代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一作梁父译文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注释1客心客居者之心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3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这位两句是【注释】斯:这小大:小事大事节:约束【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原文】有子日“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注释】复:实现因依靠宗:可靠【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原文】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原文】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cuO)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子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机,前来侵略北极: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5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6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父”通“甫”读三声琦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鎏,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O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⑶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⑷北固楼即北固亭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⑺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整doumo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⑩曹刘指曹操与刘备11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简析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谈禅说理.和子由港池怀旧宋代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译文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濯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注释
①此诗作于苏轼经海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淹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濯(mian)池今河南港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港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③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唱“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
④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
⑤蹇(jia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靖山,在港池西),骑驴至海池”简析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ti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简析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3.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唐代刘禹锡注释:
①深分深厚的情分
②因于是
③叹逝悲叹逝者
④伤怀心中哀痛
⑤短歌指本诗
⑤空徒然
⑥集指文集
⑦芳林长满花草的树林
⑧陈叶枯叶
⑨闻琴泪尽听到琴声而流尽眼泪.琴诗宋代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注释若:如果何:为何简析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入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②降(xiRng)服输
③骚人诗人
④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赏析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6.名家经典断章(近代)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简析该诗人会让人以为是佛法之大成者!处处充满使人朵颐的哲理!四句诗精巧短小、明白如话,乍一看并不难懂,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己不了解别人”为政篇第二【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I注释】北辰:北极星共,同“拱”环绕的意思【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u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原文】孟懿yi子问孝,子曰“无违”樊fdn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日‘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dn);曾是以为孝乎?【注释】色:脸色弟子晚辈先生:长辈馔:吃喝曾难道【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sou)哉?人焉瘦哉?【注释】瘦隐藏藏匿【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原文】子曰“君子不器”【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bi)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dng)思而不学则殆(ddi)【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i通“智”)也”【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注释】干禄求取官职阙通“缺”,放置的意思尤过错【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日“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注释】举选拔直正直公平错:通“措”,放置枉:不正直【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注释】劝:勉励如之何:怎么办【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乂教育能力差的人,白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XI其为为政”【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原文】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根ni小车无觐yu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注释】因:沿用或:有人【译文】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原文】子日“非其鬼而祭之,谄chan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注释】鬼:祖先【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景页、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