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昔阳30MW光伏发电项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施工单位(章)年月日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
4.
2.4治理方法当所成型钢筋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则必须返工;返工时如需重新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I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
4.3骨架外形尽寸不准
4.
3.1现象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4.
3.2原因分析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多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4.
3.3预防措施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
3.4治理方法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4.4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够
4.
4.1现象浇筑混凝土前发现风机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4.
4.2原因分析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高度不准
4.
4.3预防措施检查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高度是否准确,如不准确及时调整
4.
4.4治理方法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风机基础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
4.5露筋
4.
5.1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4.
5.2原因分析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
4.
5.3预防措施钢筋支架垫层垫得适量可靠;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
4.
5.4治理方法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处长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
4.6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4.
6.1现象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6.2原因分析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6.3预防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
4.
6.4治理方法将松脱的接头再用铁丝绑紧如条件允许,可用电弧焊焊上几点
(五)现浇混凝土工程1麻面
1.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2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去过多而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干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5.
1.3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6)拆模不应过早
1.4治理方法
(1)表面尚需作装饰抹灰的,可不作处理
(2)表面不再作装饰的,应在麻面部分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修补完后,应用草帘英明袋进行保湿养护
5.2蜂窝
5.
2.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窟窿使结构受力截面受到削弱,硬度和耐久性降低
5.
2.2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与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使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够;或下料与振捣未很好配合,未及时振捣就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5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或模板未支牢,振捣混凝土时模板松动或位移,或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
5.
2.3预防措施1要求商混站认真设计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同时加强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2混凝土应拌合均匀,其搅拌延续时间符合要求,坍落度应适量3混凝土下料高度如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4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赶浆捣固法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5混凝土每点的振捣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合适的振捣时间一般是当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出现气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密实即可6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第常检查模板、支架、拼缝等情况,发现模板变形、走动或漏浆,应及时修复
5.
2.4治理方法1对小蜂窝,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
12.5水泥砂浆压实抹平2对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3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支模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5.3孔洞
5.
3.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窟窿,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空隙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5.
3.2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而在下部形成孔洞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从而形成特大的蜂窝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或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5.
3.3预防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易于充满模板,并仔细振捣密实,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实2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成40-50角斜向振捣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使用半径的L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动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3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4控制好下料,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浇筑板时为
1.0m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
5.
3.4治理方法1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应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修补或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一般孔洞处理方法是将孔洞周围的枪以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光3对面积大而深进的孔洞,按2项清理后,在内部埋压浆管、排气管,填清洁的碎石粒径10-20mm表面抹砂浆或浇筑薄层混凝土,然后用水泥压力灌浆方法进行处理使之密实
5.4酥松脱落
5.
4.1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出现酥松、脱落等现象,表面强度比内部要低很多
4.2原因分析1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厝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4.3防治措施1表面较浅的酥松脱落,可将酥松部分凿去,洗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
15.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2较深的酥松脱落,可将酥松和突出颗粒凿去,刷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支模,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强力捣实,并加强养护
5.5缝隙、夹层
5.
5.1现象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平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5.
5.2原因分析1施工缝或后浇缝带,未经接缝处理,将表面水泥浆膜和松动石子清除掉,或未将软弱混凝土层及杂物清除,并充分湿润,就继续浇筑混凝土2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在施工间歇时,施工缝处掉入锯屑、泥土、木块、砖块等杂物,未认真检查清理或未清除干净,就浇混凝土,使施工缝处成层夹有杂物3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下料,造成底层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拉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密实;或浇筑混凝土接缝时,留槎或接槎时振捣不足5柱头浇筑混凝土时,当间歇时间很长,常掉进杂物,未认真处理就浇筑上层柱,常造成施工缝处形成夹层
5.
5.3预防措施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处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2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
5.
5.4治理方法1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
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
(2)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捣实,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5.6位移、倾斜
5.
6.1现象基础以及预埋件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产生一个方向或两个方面和偏移(称位移),或其位移或倾斜值均超过允许偏差值
5.
6.2原因分析
(1)模板支设不牢固,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位移或倾斜
(2)放线出现较大误差,没有住址检查和校正,或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造成轴线累积误差过大,或模板就位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致使结构发生歪斜
5.
6.3预防措施
(1)模板应固定牢靠,不得松动,以保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2)模板应拼缝严密,并支顶在坚实的地基上,无松动;螺栓应紧固可靠,标高、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检查核对,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倾斜
(3)测量放线位置线要弹准确,认真吊线找直,及时调整误差,以消除误差累积,并仔细检查、核对,保证施工误差不超过允许偏差值
(4)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防止模板产生变形或预埋件们移或脱移落
5.
6.4治理方法
(1)凡位移、倾斜不影响结构质量时,可不进行处理;如只需进行少量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当修整一般可用12或
12.5水泥砂浆或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2)凡位移、倾斜值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用千斤顶正或结构加固或局部返工处理
5.7凹凸、鼓胀
5.
7.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偏差超过允许值
5.
7.2原因分析
(1)模板支架支承刚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局部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造成凹凸或鼓胀2模板支撑不够或穿墙螺栓未锁紧,致使结构膨胀3混凝土浇筑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员斗直接往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或振捣混凝土时长时间振动钢筋、模板,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
5.
7.3预防措施1模板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2柱模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柱箍还应适当加密3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4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30cm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L0m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7.4治理方法1凡凹凸鼓胀不影响结构质量时,可不进行处理;如只需进行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当修整一般再用12或
12.5水泥砂浆或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2凡凹凸鼓胀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5.8干燥收缩裂缝
5.
8.1现象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它的特征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多在
0.05-
0.2nlm之间,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但对基础、墙、较薄的梁、板类结构,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变截面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侧面也有时出现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间断度的变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
5.
8.2原因分析1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2混凝土结构长期裸露在露天,未及时回填土或封闭,处于时干时湿状态,使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3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
5.
8.3预防措施1要求商混站严格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2要求商混站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4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
5.9温度裂缝
5.
9.1现象湿度裂缝又称温差裂缝,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常纵横交错深进的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在
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深进的或贯穿的多发生在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沿截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状,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的情况,紧顶部或底板配筋较多的结构,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5.
9.2原因分析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引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的结构仍保持完整2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混凝土基础浇筑在混凝土垫层上时,没有采取隔离层等放松经贸部束的措施,如果混凝土浇筑时温度较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很大,使混凝土的温度很高,当混凝土降温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他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这类裂缝较深,有时是贯穿性的,将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基础工程长期不回填,受风吹日晒袭击作用;基础由于与刚度较大的柱、基础约束、降温时也常出现这类裂缝
5.
9.3预防措施1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2细长结构构件,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后浇缝,以减少约束应力3在结构薄弱部位适当配置必要的累直径温度筋,使其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担伸值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c范围以内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基础部分及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5.
9.4治理方法1温度裂缝对钢筋锈蚀、碳化、抗冻融有抗冻要求的结构、抗疲劳对受动荷载构件等方面有影响,故应采取措施治理2对表面裂缝,可以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3对有整体性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缝宽大于
0.1mm的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环氧、甲凝或内凝浆液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4宽度不大于
0.1mm的裂缝,由于后期水泥生成氢氧化钙、硫酸铝钙等类物质,碳化作用能使用裂缝自行愈合,可不处理或只进行表面处理即可安装工程一电缆敷设工艺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电缆敷设的质量通病没按设计施工或人为改变路径而导致电缆在不同层的分布不匀;电缆交叉或敷设的弯度不整齐;引入盘、设备的电缆排列混乱弯度不一致;转弯处、人孔、竖井孔处无标志牌;没按电缆的先后顺序敷设造成电缆交叉;集中控制盘柜内,电缆量过大,使之排列不整齐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写年月日混乱针对以上的质量通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1电缆敷设前,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明确每一层电缆托架上的电缆型号、电缆编号、根数及敷设的先后顺序,编写详细的施工方案2在盘柜下侧加装电缆固定装置采用N50X5镀锌角钢,做头前,要先整理盘柜下部的电缆用统一型号的电缆卡具,将电缆固定在角钢上,确认整齐美观后,方可做头3电缆敷设过程当中,设专人进行电缆标志牌挂设,并且每根电缆敷设后立即进行4集中控制盘柜的电缆量过大,电缆排列容易混乱这样就需要利用盘柜内部空间用[25的异型槽钢,在不同平面上,上下加装两道电缆固定装置,使电缆头分层布设5根据设计院电缆清册图纸、进行电缆剖面图排列二次设计,并按照中、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和低电频信号电缆统一组织敷设每根电缆敷设完毕后及时进行整理在桥架转弯处、竖井上下处及直线段每隔一定距离均用绑扎带予以固定1电缆接线的质量通病接线正确率底,接线端子与导线截面匹配,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芯线号头的材料、规格不统一标示不清2控制措施1控制电缆接线前必须按设计图纸进行电缆编号确认,二次接线的回路标识接线标牌采用圆形塑料套管,标识字体由专用打印机打印而成,套管长度为30mm套管的标识一般分二行打印2绑扎线束时,应使用特制固定卡卡固,保持间距一致,平整、美观;施工拐弯处时应处在统一位置,宜布置同一型号电缆应采取同弯度,保持平整美观,一般线间其凸出误差应小于
0.5mm以内,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宜增加布置卡具;施工固定螺丝下接线的缺口应在同一水平上,两螺丝之间高低误差应小于
0.3mm;施工每块盘头电缆,应事先统筹规划布置,保持盘前及盘后整洁和整齐;每个螺丝只能固定一个线头,任何情况不得超过两个同径的线头3保证二次接线一次合格率,设备启动前按照接线原理图检查二次回路的接线是否正确三盘柜安装的质量通病控制措施1盘柜安装的质量通病盘面平整度超标,盘柜基础与盘柜外形尺寸不符,未及时做好成品保护2控制措施1控制盘正面及正面边线的不垂直度控制在盘高的
0.15%之内2相邻二盘连接处,盘正面的平面度偏差应不大于1mm当盘间的连接超过5处时,盘正面的平面度偏差不大于5mmo各盘间连接缝隙不大于2mmo3相邻二盘顶部水平偏差不大于2mm成列盘的顶部水平度偏差不大于3mm04及时与设备厂家沟通,确定盘柜实际尺寸按厂家实际尺寸制作盘基础5盘柜安装后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好,并做好标示派专人定期巡视四接地工程的质量通病控制措施接地工程的质量通病接地扁铁不达标,镀锌层不达标,接地极深度不足焊接处截面未达到标准2控制措施1区分各类接地网,做出不同标识2根据电气、热工不同设备的接地要求,接入各不相同的接地网,并指派专人检查、校核,防止错接3接地位置及接地点必须醒目且选在容易检查到的地方4定期检查、测试接地电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形成文字报告五光伏阵列安装质量通病光伏阵列及设备安装质量通病支架未紧固,平整度未调整即安装光伏板,施工材料管理不善接地安装不规范焊接处未做防腐
1.2控制措施1在施工前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阅读施工图、供货商提供的有关图纸、资料,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安装施工方案,制定严密周到的施工计划2安装过程中严格按三级质量检验要求进行专检和互检,每一道工序施工前都要进行技术交底,特别是重点工序确保每道安装工序符合生产厂家的安装质量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3对光伏组件支架及光伏组件按照生产厂家不同分别保管逆变器及箱变等设备安装必须按照设计电压说明组合安装重要设备各施工单位要安排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安装经验的人员进行安装工作4对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计量仪器、仪表、量具,要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并要进行报验施工机具是否完好,安全可靠,灵活好用要检查和标定
5.2设备安装的一般要求光伏设备安装要严格执行相应的施工与验收规范及随机技术文件所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并编写施工技术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安装前各有关责任人及施工作业人员,应先熟悉施工图、规范有关技术文件,在此基础上参加图纸会审并做好记录,会审后进行技术交底基础验收重点检查基础支架的水平及几何尺寸的偏差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并做好相应记录组件安装前的基础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支架连接螺栓垫片齐全紧固,接地良好规范组件安装前,应开箱检查验收,要对组件进行全面外观检查并清点零部件,是否有碰损和缺件,面板是否有裂纹,核实后并做记录,同时要清点随机文件是否齐全设备开箱时有关各方必须同时到场,并在记录上签字开箱后设备安装的零部件和备品备件由承包单位妥善保管安装前设备放置要求地面要平整用砧木将设备垫好,防止设备变形、做好防雨、防冻、防潮、防火工作搬运和吊装时,吊装必须采用吊装带,严禁使用钢丝绳进行吊装设备应捆扎牢固,主要承力点应高于设备重心,以防倾侧光伏组件装卸车时不得同时起吊2箱以上防止底板变形损坏光伏组件一总则1二工程概况1三基本规定1四管理措施2五质量通病防治内容21土建工程22安装工程16
一、总则为进一步提昔阳30MW光伏发电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杜绝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发生,全面开展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逐步消除施工中有较大影响和影响观感质量的质量通病,促进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工程顺利达标投产、争创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质量通病重点治理工作要求,特制定《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要求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各参建队伍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
二、工程概况昔阳30MW光伏项目位于山西省昔阳西寨风电场内,规划容量30MW场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
1947.34〃~113°
3235.11〃、北纬37°
2729.51〃〜37°
4231.55〃,光伏电站海拔高度为1303〜1678m项目周边交通十分便利,昔阳西寨风电场总容量200MW已配套建设一座220kV升压站本期初拟新增光伏发电容量30MW以2回集电线路接入昔阳西寨200MW风电场220kV升压站35kV侧通过风电场已有升压站一并送出,光伏场区距升压站约9kmo本项目组件容量为30MW,拟设置30个1MW光伏发电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配置2台500kW逆变器,共60台500kW逆变器与1台lOOOkVA分裂升压变本项目不单独建设升压站,与昔阳西寨200MW风电场项目共用一座220kV升压站本项目的建设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有促进作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有利于优化当地的电源结构,缓解当地的用电压力;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
三、基本规定质量通病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各参建单位质量职责主体按各自职责开展质量通病整治活动施工项目部成立质量通病防治组织机构,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组长张建亮副组长许晋生成员李强、张士东、吕伟、陈迪施工项目部质量通病防治及控制措施报监理审查、批准报建设单位备案后予以实施
四、管理措施1项目部利用每月安全、质量检查活动,把质量通病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计划、实施、检查、整改定期组织班组、各施工小组对质量通病整治进行专项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对已暴露出的质量通病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不断提高通病防治的实效性2必须做原材料和构配件的第三方检验试验工作,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用于工程施工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原材料、构配件的试验检测必须坚持见证取样制度3根据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各施工小组进行技术交底,样板引路,并记录、收集和整理质量通病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五、质量通病防治内容土建工程
(一)土方开挖
1.1挖土边坡塌方
1.
1.1现象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1.
1.2原因分析
(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1.
1.3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H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1.2超挖
1.
2.1现象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1.
2.2原因分析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1.
2.3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
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二)土主回填
2.1填方边坡塌方
2.
1.1现象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2.
1.2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2.
1.3防治措施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2.2回填土不密实
2.1现象回填土塌陷或裂缝
2.2原因分析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颗粒过大,含石块等硬质填料;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量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或碾压机械行驶速度过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2.3防治措施
(1)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土料过筛;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时,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如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三)、模版工程轴线位移
1.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风机基础实际位置与设计轴线位置有偏移
1.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4)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5)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6)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1.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T/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3.2标图偏差
2.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2原因分析
(1)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3.
2.3防治措施
(1)有效设置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标高由首层±
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
3.3脱模剂使用不当
3.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3.2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现装饰质量
3.3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四)钢筋工程1条料弯曲
1.1现象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1.2原因分析每批条料或多或少几乎都有“慢弯”
1.3预防措施减轻条料弯曲程度
1.4治理方法直径为14mm和14mm以下的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粗钢筋用人工调直可用手工成型钢筋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打直;将钢筋进行冷位以伸直2成型尺寸不准1现象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
4.
2.2原因分析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4.
2.3预防措施加强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向角底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现两边分画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