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绵阳重点中学2022年高2020级4月月中评估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2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想象的作用只能解释某意象的发生如何可能,不能解释作者在许多可能的意象之中何以独选择该意象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杨柳本来可以引起无数的联想,桓温因杨柳而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何以《闺怨》这首诗的主人公懊悔当初劝丈夫出去谋官呢?因为“夫婿”的意象对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闺中少妇来说是一种受情感饱和的意象,而杨柳的浓绿又最易惹起春意,所以经它一触动,“夫婿”的意象就立刻浮上她的心头了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诗是做不尽的有人说,风花雪月等等都已经被前人说滥了,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这般人不但不知诗为何物,也不知生命为何物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已经做穷了,就不啻说生命已到了末日王昌龄不是“闺中少妇”,何以能感到她们的情感呢?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的本领他们在描写一个人时,就要钻进那个人的心孔,在宴时间就要变成那个•人,亲自享受他的生命,领略他的情感所以我们读他们的作品时,觉得它们深中情理在这种心灵感通中我们可以见出宇宙生命的联贯一般批评家常欢喜把文艺作品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两类,以为写自己经验的作品是主观的,写旁人的作品是客观的这种分别其实非常肤浅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说某一笔平凡、某一句警辟,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的人的美往往在眼睛上现出,但是也要全体健旺,眼中精神才饱满,不能把眼睛单拆开来,说这是造化的“警句”功夫虽从点睛见出,却从画龙做起凡是欣赏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注释
①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屋前的树木枝繁叶茂,远处的青山秀色被遮盖,若隐若现B.砍断了大树,树叶纷纷落下,原先看不到的景色映入眼帘C.作者见到了老友,久别重逢之后他们相互问候,亲切交谈D.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两全其美,即有得就必然有失.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被贬官后,心中苦闷不堪,“持斧斤”将自家屋前障目大树拦腰砍断B.“忽似决云雾”写出了云雾忽开,天气渐好,蓝天下景色变得更加秀丽C.作者认为“人各有偏好”,自己还是更向往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D.“岂不爱柔条”两句,写出作者虽爱窗前的绿树,更爱遥望远处的青山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定风波》中,“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达作者不畏人生风雨的旷达;“”一句则道出作者看淡荣辱得失的超然情怀
(2)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4)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用“”几句,以极为细腻的体肤触感来表现重阳佳节辗转难寐的情景
(5)《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以实际行动向蔺相如谢罪的句子是“第n卷表达题(共7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8〜20题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我国园林善于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山池、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通过借景、障景等手法,使各空间有开有合,相互穿插渗透,创造出既现实又空灵的空间通过“色、声、香、味、触”,将游赏者引入到无限内涵的空间意境中,唤起记忆联想、物外情、景外意,表达出的意趣面对美景,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沉思品茗,使人们在恬静、淡雅、飘逸的心态中,进一步领悟了人生真谛与宇宙的境界除了借助于具体的景观来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意境的内涵(),反过来又产生不尽之景,迷离难分,情景交融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在中国园林中,不但游人满足了感官上的美的享受,还能获得情思不断的激发和理念联想正是深邃而广泛的意境赋予了中国园林深刻内涵,使中国园林始终在世界园林史中O.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园林拥有的无限意境B.中国园林拥有的无限情致C.中国园林能从景致中生出情思D.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园林中,不但游人满足了感官上的美的享受,还能不断地获得理念联想和情思激发B.中国园林,使游人不但满足了感官上的美的享受,还能获得不断的理念联想和情思激发C.在中国园林中,游人不但满足了感官上的美的享受,还能不断地获得情思激发和理念联想D.中国园林,不但使游人满足了感官上的美的享受,还能获得不断的情思激发和理念联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不知从何时起,书店待售的图书大都被塑封包裹得严严实实,读者只能看书封,不能拆阅,这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图书,真的有必要塑封吗?不可否认,塑封有利于保护图书,()o但是,塑封增加了图书成本塑封一本书约需两毛多钱,看起来似乎不是多大的事儿,但在图书出版持续增长,图书利润率愈益下滑的今天,每本书若能节省这两毛钱,,书业整体由此形成的绝对节约额会很可观图书采用塑封包装,还涉及环保问题塑料含有聚丙烯、聚乙烯等,是不可降解材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o此外,塑封的存在,,在读者与图书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一本书究竟合不合读者之意,起码要大致翻一翻才能约略知晓内容和文字风格,可因为塑封阻隔,翻阅愿望化为泡影,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读者购买的欲望,减少了销售量,真是o无论是从保护环境还是方便读者的角度考虑,塑封这一“标配”都应取消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内容上除了务求经典,装帧、销售、发行等各个方面也要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A.图书可以因塑封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B.图书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皆可因塑封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C.它使得图书可以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D.它使得图书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皆可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内容上除了务求经典,装帧、发行、销售等各个方面也要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B.除了在内容上务求经典,装帧、销售、发行等各个方面也要体现出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C.除了在内容上务求经典,装帧、发行、销售等各个方面也要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D.除了装帧、发行、销售等各个方面要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内容上也要务求经典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人将下围棋的经验技术归纳为“围棋十诀”,下面是其中的四诀“不得贪胜”,即要稳定心态,量力而行,不因贪心求胜而盲目进子,造成被动局面;“弃子争先”,即要把握机会,及时出手,必要时宁愿舍弃部分棋子,也要力争抢占先机;“逢危须弃”,即遇危局时要勇于断臂求生,舍局部以保大局,避免患得患失而致全败;“动须相应”,即要有整体视野,不搞孤军作战,每动一子都要与周边他子和全局相呼应人们常说世事如棋,棋如人生,下棋的道理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绵阳南山中学2022年高2020级4月月中评估语文试题答案D情感上由“出于己,而理解,出于人”说法错误,强加逻辑关系文中说“诗人对于出于己者须跳出来视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出于己”与“出于人”没有选项中表述的关系A一种意象照应一种情感,而一种情感又会生成另外一种意象说法错误,曲解原文原文只是说“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D”文艺作品就没有完整性,要拆开来看”说法错误尽管文中强调情感综合的重要性,但文中也明确指出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但是人们理解的“神秘力量”是一样的理解错误中西方文化中对“神秘的力量”理解有差异,西方理解为“神”,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为“天”故选B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虽然文本的节选部分的几个片段逻辑关联不紧密”分析错误文本节选的几个片段看似不很紧密,但都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认识展开的,是统一在这个话题的几个层面所以说“逻辑关联不紧密”不恰当
①在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上,首先有自己的看法,然后提出问题,体现了记者广泛的知识面,深厚的知识储备
②从古代“孟母三迁”“孤儿寡母出人才”的传统文化故事到现实生活中学区房、“鸡娃”,记者信手拈来,据此提问,将问题引向深入
③适时引用热播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善于抓住人们的关注点,引发共鸣,增强设问的现实意义把问题引向深入BB项中“白负和武断”分析错误
①惊讶怀疑第二名目击者的话让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铅笔不自主地划过一道“小痕迹”,这些都透露出他此时对这一结果的惊讶与对心目中人选的怀疑
②矛盾紧张专家画像时的手“再次颤抖”“迟迟疑疑”,劝说白己“一定要稳住”,体现了其既矛盾又紧张的心理
③焦躁痛心“来回踱岁”“觉得唠叨”“机械应答”等反常行为体现了其焦躁和痛心(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C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A决狱仅指判决案件B皇帝把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暂时留在胡亥处,并不是赐给
(1)蒙毅依法应判决赵高死罪始皇认为赵高办事机敏,便赦免了他,恢复他原来的官职(采分点当,判决;以,认为;敏于事,倒装;敏机敏,聪明;句意,各1分)
(2)现在一个使者来到,(我们)就要自杀,怎么知道这不是欺诈呢!再次奏请后再去死,也不迟,使者多次催促他们(自尽)(采分点省略句;安,怎么;暮,迟;趣催促;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最初,秦始皇尊重宠爱蒙氏兄弟,特别信任他们蒙恬在外带兵任大将,他的弟弟蒙毅常在朝中参与谋划国事,被称为忠信之臣,因此即使那些将军与丞相也不敢与他们争高低赵高,始皇帝提拔他为中车府令,让他教胡亥审理案件;胡亥非常宠信他赵高犯罪,始皇帝派蒙毅惩治他;蒙毅依法应判决赵高死罪始皇认为赵高办事机敏,便赦免了他,恢复他原来的官职赵高平素受到胡亥的宠信,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劝说胡亥,请他诈称始皇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计谋赵高说“如果不与丞相商议,恐怕办不成这件事”于是赵高求见李斯说“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定立太子,你和我说了就能决定此事你看怎么办?”李斯说“你怎么能讲这些亡国的话呢!此事可不是我们臣子之间可以议论的啊!”赵高说“您的才能、谋略、功劳、口碑都得到长子扶苏的信任,这五点与蒙恬相比谁更有优势?”李斯回答说“我不如蒙恬”赵高又说“如果是这样,一旦长子扶苏即位,一定要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得不到封侯而荣归故乡的结局已是明摆着的事了!而胡亥仁慈厚道,可以作为皇帝的继承人希望您慎重考虑,决定此事!”丞相李斯认为赵高说的有道理,便与赵高合谋,谎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定立胡亥为太子;又写了另一诏书给扶苏,历数他没有能力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大量的士卒伤亡,并且多次上书,诽谤朝廷,日夜怨恨不能回咸阳当太子,将军蒙恬了解扶苏的想法却不加以纠正,一起赐死,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扶苏打开诏书,哭着进了室内,准备自杀蒙恬劝他说“陛下在外,并未确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境,公子担任监军,这可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一个使者来到,(我们)就要自杀,怎么知道这不是欺诈呢!再次奏请后再去死,也不迟”使者多次催促他们自尽,扶苏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还哪里用再申诉!”随即自杀蒙恬不肯去死,使者把他交给官吏,并囚禁在阳周,改派李斯的舍人为护军,然后回来报告李斯和赵高胡亥听说扶苏已经死了,想将蒙恬释放恰巧蒙毅替秦始皇出外祭祀祈祷山川神灵回来赵高对胡亥进谗言说“始皇帝打算选拔贤能确立你为太子已经好久了,而蒙毅规劝他,认为不可以不如将他杀了!”于是将蒙毅囚禁到代郡太子胡亥继承了帝位,想要杀掉蒙恬、蒙毅兄弟秦二世的侄子子婴规劝说“赵王赵迁杀了名将李牧而用颜聚,齐王田建杀了前代忠臣而任用后胜,最终使国家灭亡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陛下却要把他们一下子杀掉杀掉忠臣却要立节操品行不端的人,这样做对内失去群臣的信任在外使得将士们失去斗志啊!”秦二世根本不听其劝告于是下令杀了蒙毅和内史蒙恬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B项“自古以来就没有人理解并做到仅作者做到了错误,从词中来看,词人能够以达观的心态看待人生他做到了“行藏用舍”,而之后他又以颜回自许,至少颜回也做到了,所以“没有人理解并做到”这一说法太绝对CA.“揽镜自照”错误,词中作者是以瓢泉为镜B.“因所以决心远离官场”错误,因果关系错误,从词中可知,词人是身处污浊世道,有志难伸,所以决心远离官场来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行D.“抒情言志直白”错误,从词中可知,词人借瓢泉言志,借颜回和许由这两个典故言志,同时把自己的悲愤掩藏在超然旷达之下,抒情言志是含蓄的CC.“作者见到了老友,久别重逢之后他们相互问候,亲切交谈”错误,“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是说截树之后看到远方的山峰就像见到久别的朋友一样,不是“见到了老友”“相互问候,亲切交谈”DA.“拦腰砍断”错误,根据“截其端”“万叶落头上”可知,应是只砍断大树的树梢,不是“拦腰砍断”B.“云雾忽开,天气渐好,蓝天下景色变得更加秀丽”错误“忽似决云雾”是对砍树之后视野开阔的形象化说法,就像云雾忽开看到青天一样C.“自己还是更向往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错误,作者只是说任何事物要照顾到两方面是很难的,并没有体现自己更向往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1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5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
①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根据语境,第一处应用“耐人寻味”
②浩翰深邃指广大深沉、广袤幽深、繁多精深一望无垠一眼看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根据语境,第二处应用“浩翰深邃”
③深化使向更深的阶段发展升华指事物的提高和精炼根据语境,第三处应用“深化”
④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异军突起指新的派别或新的力量突然兴起根据语境,第四处应用“独树一帜”故选AD后文“反过来又产生不尽之景,迷离难分,情景交融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提示前文括号内应该是一个关系陈述关键点是情与景A项只讲到“意境”,B项谈的是“情致”,C项虽然谈到了“景致”与“情思”,但是并没有照应后文“不尽”一词故D项最为恰当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其一,主语残缺,“游人”应为主语;其二,语序不当,“不断”应移至“获得”之前,“情思”应在“理念”之前A积微成著细微的事物经过长时期积累,就会逐渐变得显著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句中形容节约额增多,用“集腋成裘”更合适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显而易见指事情或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根据语境应选用“不言而喻不止不限于,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与下文语意不通不啻可表示“不止”,还可表示“如同”“无异于”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语境中说塑封虽然可以保护图书,免遭污损,但造成了经济等方面的损失,选用“得不偿失”更好D括号前说“塑封有利于保护图书”,那么括号中的句子主语为“塑封”更好,由此排除A、B两项,C、D两项相比较,从句子的流畅性和强调的重点来看,D项表述更连贯C划线句的病因是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在修改时,一是“在内容上”与“除了”应互换位置,二是“装帧、销售、发行”应改为“装帧、发行、销售”据此排除A项和B项D项把“内容上也要务求经典”放在后面加以强调,这种修改不符合原文的表达重点
24.写作略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节因为有情感的综合原来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似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重复《诗经》里面的诗大半每篇都有数章,而数章所说的话往往无大差别我们可以见出创造如何是平常的意象的不平常的综合、诗如何要论总印象以及情感如何使意象整一种种道理了总之,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情感或出于己或出于人,诗人对于出于己者须跳出来视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想象的作用是能让作者寻找到可以表达情感的意象,但不能说明诗人选择某种意象的原因B.诗人在诗歌中选择的意象与抒发的情感紧密相连,就是说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C.王昌龄能感到“闺中少妇”她们的情感,是因为他在描写人物时能“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D.诗人写诗时既要跳出诗外观察,又要钻进诗内体验,情感上由“出于己”而理解“出于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王昌龄《闺怨》中“杨柳”这一意象来说明一种意象照应一种情感,而一种情感又会生成另外一种意象.作者为了说明观点,在立论的同时也批驳了“诗被前人做尽”和“文艺作品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这两种不当观点C.作者围绕意象与情感的关系展开论述,并从诗人创作时心灵感通、文艺作品完整性与情感的综合等方面来说明D.文章在举例论证中用人的眼睛来说明要把握文学作品的完整性,以《诗经》篇章的特点来突出情感综合的作用.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优秀的文学作品,描写的不论是作者自己的经历还是别人的经历,都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情感B.作者否定了“诗都被前人做尽、诗是没有未来的”的观点,认为诗歌是写不尽的,诗是生命的表现形式C.文章否定了一些批评家把文艺作品分为主观、客观的做法,作者认为文艺作品的主客观是同时存在的D.文艺作品离不开情感的综合,没有情感的综合,意象显得散漫,文艺作品就没有完整性,要拆开来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有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频现无论是人大代表建议设立“汉服日”,还是政协委员建议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两会”的议案提案折射出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十足关切“传统文化”到底是指什么,在如今是否还有生命力?现代化与西方文明是否在扰乱它的根基?面对如今的社会问题,我们是否能在传统中找到解答?《南风窗》记者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的许纪霖,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记者西方文化的核心关注神与人,中国文化的核心关注天与人从文化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似乎都首先关心自己与“神秘力量”的关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类似的文化心理?许纪霖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是不一样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呢?我们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叫“祛魅”,除去魅力魅力是什么?来自哪里?来自另外一个世界,这叫超越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很难想象,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以外,还有一个世界好的知识不像目的明确的工具箱随需随取,它是一种储备,等待关键时刻被亮出来但是古代人一定有在西方,是“上帝的世界”;在中国,是“天道、天理”越是往远古,人的理性能力就越弱,越容易产生无法把控自己命运的恐惧飓风来了,把部落所有的帐篷都吹走;庄稼种得好好的,冰雹、洪涝来了一下子毁掉越恐惧越崇拜,比如蒙古人的狼图腾,也是一个证明从这种共同的“恐惧”“崇拜”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平常一讲到中西文化,更多的是讲区别,好像这两种文明只剩下差别但事实上,中西文明之间的差距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记者“孟母三迁”“孤儿寡母出人才”这样的传统文化故事,总会让人想到近来对于学区房、“鸡娃”的探讨和焦虑对于后代成才的企盼与不计代价的付出,是一种文化传统吗?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生活在比较与压力之下许纪霖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儒家文化的传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解释,我这里举一个我的好朋友、知名人类学家阎云翔的解释我们都知道,所谓近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有一个是追求“个体化”-个人主义,个人从家庭网络中脱离出来从文化的角度看,这和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理解有关不同于西方人“孩子是上帝的礼物,我把他培养长大,再还给上帝,让他独立”的想法,中国文化里没有上帝,每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放在血缘关系之上,以这个脉络来理解生命父母辈没实现的愿望,儿子女儿可不可以实现?老一辈的遗憾,年轻人能不能补偿?所以中国的孩子属于家庭、血缘,承担了很多的期望,这种潜意识的文化很强烈父母是奉献的、无私的,只要稍微有点良心,孩子就会有压力这不能说好与不好,但它形成了中国文化自身的传统,只有放在这个文化背景里,才能理解它记者就像最近《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引发的集体感动一样许纪霖对《你好,李焕英》这个电影一开始没人看好,但没想到现在如此大热为什么?不能说仅仅是营销的好或者时机好,这背后我们恰恰可以看到,《你好,李焕英》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内心的愧疚感中国人再怎么现代,他依然是中国人,个人的完整性无法由个人完成,他依然要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里来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记者每年在全国“两会”,几乎都会出现对“弘扬传统文化”的讨论比如今年,有委员提议设定“成人节”,行古代成人礼,或规定以拱手礼取代握手礼等你怎么看待这些讨论?它们可以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起到作用吗?许纪霖我个人不太赞成用法的方式来创造一种新的礼仪更好的方法,是通过社会的试点,让好的东西慢慢推广,而不是患上“法的膜拜症”,一切都交给法处理法律是什么?法律背后是国家意志,但是除了国家意志以外,我们更需要社会的日常秩序,自发的日常文化秩序(摘编自《对话许纪霖把握传统需要建立文化自觉》《南风窗》2021年第7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次访谈的背景是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设立“汉服日”和政协委员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等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提议B.许纪霖认为,古代人以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人们理解的“神秘力量”是一样的C.在许纪霖看来,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放在血缘关系上,因此作为下一代孩子身上就会承担很多期望,形成了生活的压力D.《你好,李焕英》由不被看好到取得巨大成功,其中原因是电影反映的个体生命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中体现的生命意义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在“两会”中频现,引发了人们对其十足关切,以及对其发展的思考,于是成为了这次访谈的主要话题B.谈论中西方文化中人与神、人与天的关注差异,以及对后代培养的重视,都是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很好的角度C.许纪霖不同意动辄就将传统文化的一些礼仪形式用“法”来规定的做法,他认为好的东西可以慢慢扩大,而不是一切都交给法律D.作为一次访谈,虽然文本的节选部分的几个片段逻辑关联不紧密,但也展示了许纪霖对访谈的话题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
6.做好采访工作,需要记者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引导被访谈者深入探讨问题的能力《南风窗》记者在本次采访活动中是如何体现这两方面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第251张模拟画像钟祥荣“我再认真想想,这里需要添加儿根眉毛,对,就这样,属于比较粗的线条”“头部比例要适当修改,这人整个脸型是国字脸,但我不确定他的鼻子是啥形状的,我看到了他手里有枪”在金店店员集体回忆的基础上,嫌疑人的模拟画像被初步勾勒出来了,第一位现场目击者走进了模拟画像室,根据自身回忆,对第一稿提出修改意见昨天发生的金铺抢劫案作案时间仅为四分钟,嫌疑人抢劫得手后全力冲出街道,不知是心慌意乱,或是没戴牢固,急冲冲跑到第一个岔道口时,头套瞬间脱落,待其从地下捡起来重新戴上之际,十五秒之内有四位目击证人目睹了其真容,刚巧这四人是从街道岔口四个角度看到了其面容,直线距离不足三米,他们同时证实嫌疑人手里握着一把抢,刚巧这一区域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头,用公安术语来说,属于监控“盲区”当地公安局马上邀请省城最顶尖的模拟画像专家,要赶快提取目击证人的记忆碎片,经画像专家的严谨组合,勾勒出这名嫌疑人的真实影像,再发出通缉令第二名目击者走了进来“鼻子是尖挺型,额骨比较高”“这个部位要适当加宽几厘米,我总觉得哪里还需要修改,哦,是耳朵比较大,耳垂还要画长一点点,对,这样就比较接近了”画像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几秒钟后恢复了平静,黑白素描画像边,铅笔划过了一道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小痕迹,但这丝毫不影响画作更加趋于完美第三名目击者说出了另一个角度的辨识“前额比这画像里的要窄些,眼珠子更趋向于丹风眼,双目有神”“双目有神?!这个描述于绘画无益,你还是说说你能够想起的细节吧,比如头部的具体特征,对破案帮助较大”“哦,他耳垂下面有个红色的印记,又好像是小时候受伤留下的伤痕,这个我看得非常清楚”画像专家的手又再次颤抖了一下迟迟疑疑在素描头像上划拉了几下,一个小小的印记细致又传神地勾勒出来了一定要稳住,越接近成画之际,越要沉住气,并且一定要关注细节,画像专家至今共画了250幅嫌疑人肖像,据此抓获了250名嫌疑犯,靠的就是对面相细节的把握,靠的就是对目击者记忆碎片的有效提取第四名目击者还在门外等待,画像专家起来喝了口水,来回踱步托腮思考,再次从较高处目测画像的轮廓,从一名美术学院毕业生到公安部知名的模拟画像专家,他相信这幅画是到目前为止画得最传神最到位的,连眼神也画出来了,没有丝毫的偏差,他有这个自信和把握第四名目击者提供了嫌疑人跑起来好像有类似长短脚的特征,专家觉得唠叨且多余,只是机械地应答了几句,画笔并没有动,画面上再也没添加一笔,搞得目击者不知所措,莫名其妙地离开了画室沉浸已久的记忆又被捞了起来,浮现在眼前的是那块小小的疤痕,熟悉的疤痕,又是残忍的伤痕,那是二十年多前家乡青草山上,两个十多岁的放牛娃在山路上玩弹弓打鸟的游戏突然一阵低沉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一头公牛低头舍命狂奔,红着双眼喘着粗气,后面是一头体型,更大的公牛,全速追逐而来,山路狭窄,两个放牛娃愣在路中,不知所措,电光火闪之间,高大的放牛娃一把推开矮了一个个头的放牛娃,自己躲闪不及,牛头直冲身腰,撞倒在山路旁,尖尖的牛角划过其脸庞,一股鲜血流了下来,伤得很重公牛打架,神仙难挡,但在此时,画像专家心里仿佛奔跑着几百头野牛,想躲也躲不开想跑也跑不了从山村放牛娃到美术学院毕也生,再成为公安部门知名模拟画像专家,他相信这第251幅模拟画像是目前为止画得最传神最到位的,他有这个自信与把握该出去给家里的林伯打个电话了,电话里就说,我找到三娃子了,他在外过得很好,不必惦记(《小说选刊》
2019.10有删减).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描摹“第251张模拟画像”的过程为情节的主体,并以此聚拢人物的各种关系使情节主干突出,结构紧凑.专家觉得第四位目击者提供的信息“唠叨多余”,表现了专业技术高超的他也有些自负武断,使这一形象更显真实C.文中反复说专家相信这是“目前为止画得最传神最到位的”,这源于他的专业自信更因为多年来他从未忘记这张脸D.小说讲述了画像专家意外发现童年的救命恩人成为犯罪嫌疑人的故事,故事安排巧妙,语言质朴平淡,结尾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专家在画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毂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始皇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毂治之;毂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哀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Z\Z\ZSZXZ\ZXZSZ\ZXZSZ\ZXZSZ\ZXZS/\ZXZXyKZ\ZXZSZ\ZXZSZ\Z\Z\Z\Z\1ZZ\Z\Z\ZSZS/\Z\ZS/\Z\Zw*\Z\ZXZSZ\Z\Z\Z\ZS/SZ\ZXZSZ\Zw*SZ\ZXZSZ*ZS/\Z\Z\Z\Z\Z\Z\Z\ZS/\Z\Z\Z\ZV*w*SZ\Z\1/\Z\Zw*XZ\Z\ZXZ\ZSZSZXZ\/\ZXZ\Z\Z\Z\ZXZ\Z\ZXZSZ*ZXZ\ZSZXZ\Z\Z\Z\Z\ZXZ\Z\ZSZ\Z\Z\Z\Z\Z\Zw/\Z\ZSZ\Z\Z\/V/\Z\Z\Z\Z\/\Z\Z\Z\Z\Z\/XZS/SZ\ZZ\/X/\/SZ\/\Z\Z\1/\Z\ZXZ\Z\ZXZV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日“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日“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于胡亥日“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太子胡亥袭位,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日“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土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日/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B.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日/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C.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日/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日/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决狱狱字用两犬以言相争来指诉讼案件,引中为监狱决狱指判决关进监狱B.符玺玺指印章,秦以后专指天子符印;符指皇命的凭证,都是皇权的象征C.通侯秦汉以爵位赏有功者,通侯最高;初称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称D.裨将裨,此处读pi本指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引申为副的裨将即副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氏兄弟受到秦始皇宠信,分别在朝廷内外担任重要职位,其他朝臣都不敢与他们一争高下,受宠于胡亥的赵高也不例外B.赵高见到李斯,说皇帝把定太子的诏书和符玺都赐给了胡亥,只需要李斯和自己告诉天下即可,而李斯却认为这是亡国之论C.蒙恬不肯像扶苏一样就死,被使者交于官吏囚禁起来胡亥本想将蒙恬释放,听赵高几句谗言后反而把蒙毅也囚禁了起来D.子婴劝谏胡亥不能杀蒙氏兄弟,认为杀掉忠臣而重用节操品行不端的人,对内会失去群臣信任,对外会消解将士的斗志.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
(2)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6分)水龙吟-题瓢泉
①辛弃疾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
②人不堪忱,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
③者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
④风树,一鸣渠
⑤碎,问何如
⑥哑注释
①本词写于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瓢泉泉名
②行藏用舍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舍不用
③栖栖忙碌状
④挂瓢相传隐者许由饮水常以手捧,人赠以瓢许由瓢饮毕,挂瓢于树风吹瓢响,许由烦,遂抛
⑤渠:它
⑥何如哪比得上.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稼轩”两句是说稼轩怎么会是贫穷的呢,瓢泉就是身边的财富,带反问语气“古来”两句是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人理解并做到“行藏用舍”,仅作者做到了“且对”三句是说希望瓢泉之水有青山与浮云相伴,不要匆匆忙忙地流下山去“绕齿”三句是说先生饮了瓢泉水,既感觉口齿含霜般清凉,又感觉满怀清香.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揽镜自照,容颜已老,于是产生富贵荣华如梦之感B.作者因与瓢泉为伴,懂得乐天知命,所以决心远离官场C.本词多处化用《论语》章句,并以己意串联,意蕴丰富D.本词语言散文化,笔法多姿,议论通俗,抒情言志直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6分)截树°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