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基础教育精品课作业练习
一、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参考答案《望海潮(东南形胜)》主要表现杭州城的繁华富庶景美一”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人多——“参差十万人家”;豪奢的物质一-“市列珠矶,户盈罗绮”;优美的乐声——“羌管、菱歌、箫鼓”;歌舞升平——“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表现手法上L铺叙词作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动静相衬“云树绕堤沙”写出了树木环绕江堤的静态美,同时“怒涛卷霜雪”则写出钱寤江潮势极雄豪的动态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以动衬静;“嬉嬉钓叟莲娃”,垂钓的老翁f锹安闲,采弱丽娘喧闹嬉戏,动静结合给读者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闲暇时品酒赏音,纵情山水,吟诗作画,何等风流潇洒既摹写自然景色,也注意穿插人物的活动,动静结合,美丽的西湖洋溢着生机,荡漾着欢乐.点面结合这首词开篇即是“文眼”,先总括杭州全貌,突显了钱塘在政治与经济方面的重要地位接下来细描杭州与西湖,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点带面,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基础教育精品课《扬州慢(淮左名都)》主要表现扬州城的荒凉破败城市荒芜——“尽养麦青青”;人心惶惶一“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音乐变调一“渐黄昏,清角吹寒”;无繁华热闹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无赏花之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花依旧开,但早已物是人非……表现手法上今昔对比,虚实相衬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来反衬今日“尽弃麦青青”的荒凉景象下阕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今日扬州是实写,昔日扬州是虚写,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二、“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词体的发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环境从名家作品可以窥见宋词的大体特征请同学们结合北宋和南宋的相关词作(分别找两首以上),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说明北宋到南宋词作内容的变化思路点拨宋词的盛行,与北宋经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宋词唱和的主题最初与市民文化、文人生活有极大的关联性这一时期宋词的创作内容相对通俗,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北宋初,词人有晏殊、张先、柳永等人,这些词人一方面继承了唐五代的传统,内容上多写樽前花下,风格上“香而软媚”,形式上除柳永外多写小令;另一方面对唐五代词又有所发展,词的风格逐渐诗化,体制上来讲,柳永的慢词更是一大开创到中期,词人苏轼更加开拓了词的思想内容北宋后期的秦观、黄庭坚、周邦彦等,大多数又回到传统的言情和婉约中去这时期的词人创作离不开恋情、离别、伤时南宋以来,“靖康之变”的政治风云极大地改变了词人的生存环境和创作心态,使他们的词作从早期描写绮罗香泽、闲情逸致的个人生活转变为描写国家兴亡的重大主题,词风也从柔婉绮艳一变而为刚健雄放“史上第一女词人”李清照,身经国家事变,经历曲折,以高妙的词章,咏唱爱情,感伤事变与此同时一些爱国将领(文天祥等)、主战朝臣(张元干、张孝祥、陈亮、陆游、辛弃疾等)和流离失所的文土(刘过、姜夔等),以词感伤时事、呼吁抗敌咏叹国难时艰,写出一些慷慨的爱国作品和忧愤凄婉的念旧词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学期春季课题扬州慢教科书书名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6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