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公输》的课后教学反思《公输》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的是墨子的“非攻,兼爱”思想,和墨子高超的辩论技巧教学《公输》这一课时,我出了很多错,除了课堂上的意外生成,这和我备课不充分有很大关系我自己觉得对这篇课文很熟悉,所以备课时没有再通读一遍,只是注重创设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题目这样导致自己范读课文时,错了好几个字把“侮臣者”的“侮”读成了一声,虽然我知道读三声,但由于以前的习惯,又没在课本上注音;把“糠糟”读成了“糟糠”;把“宋无长zh»ng木”读成了“宋无长ch^ng木”,因为在我印象中,“长木”的解释为高大的、树木看着学生一个个给我指出这些错误,我估计我的脸都羞红了学生们肯定会得意地说,还给我们范读还不如我们读的好呢在导入新课之初,我就给学生们介绍了诸子百家,介绍了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及写作背景,但我发现学生听的不专注,估计是对这些知识很陌生虽然在七年级的历史课上学过,但恐怕早忘了,尤其是一些差生疏通完课文大意后,学生对人物形象也有了大致了解,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再介绍背景及人物思想,比开始学生头脑中还没有印象的时候要好疏通文意阶段,有个学生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墨子说服楚王这一部分,运用了对比和比喻,初见楚王时的顺序是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梁肉与糠糟再次回答时的顺序却变成了文轩与敝舆,粱肉与糠糟锦绣与短褐为什么不按一一对应的顺序呢?这一问把我也问住了,我还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想了想说,墨子再次回答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因为要涉及到国土面积、湖泊、树木这三类中,车子最大,湖泊的水产品对应食物,所以要按这个顺序写而初见楚王时可能没考虑那么多吧,古人写文章也不一定那么讲究说真的,这样回答我自己也不太满意,可我也不明白墨子为什么不按■对应的顺序想想这节课真是的,出了不少错不说,连问题也回答不好不过也有一点收获,那就是学生表现的很兴奋,活跃,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大概是看老师出错感到高兴吧可找到自信了看来以后在教学中适当露些破绽也不失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公输》的课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