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杨浦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23年4月
一、积累运用(io分)i.按要求填空
(1)屈平正道直行,,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o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3)《老子•第十一章》中通过对车子、器皿、屋室的分析总结出“有”与“无”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O【答案】
①.竭忠尽智
②.呦呦鹿鸣
③.食野之苹
④.故有之以为利
⑤.无之以为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竭、呦、苹
2.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O;因此,每当我们创作作品,我们即在进行某种叙事OOO
①艺术对情感的表现,并不是单纯地把情感宣泄出来
②但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
③情感必须置入一个感性的形象才能真正得到表现并且被保存
④只是痛苦了、流泪了、高兴了、笑了,都不是作品
⑤叙事是艺术表现和保存情感的基本方式A.
⑤④①③②B.
⑤①③②④C.
③①④⑤②D.
③①⑤②④
(2)某小区居委会给XX区消防支队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部分中找出并修改感谢信[甲]可爱的消防队员们:你们好!早就听说你们为民解困的英勇事迹,【乙】昨天,我们都是见证人昨天早上,强台风来袭则体现了这种传承局限在了远在异乡的狭小空间从思想感情上看,体现了尺八演奏艺术在现代社会的衰落而让人心生感叹,同时,语义隽永,引发了读者深深地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由“汉兹父亲荒木达是五世古童,他还在世,照片不能挂在墙上汉兹是六世古童”“汉兹父亲出生于一九三七年,十岁时学习尺八,他本人的天赋很高,学得很好”“音乐人的生涯充满了压力,只愿我的学生能好好享受音乐,我会尽力帮助可见父亲与汉兹的形象有重叠部分,父亲和汉兹一样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现代商业气息浓重的社会中,背负着古老音乐家族传承的重担由“这是父亲用文字化成声音向我讲述,父亲用特殊的方式对我讲述”“父亲没有对他讲家族的传承,但在他的名字里埋下线索”“低回的倾诉,高亢的挥洒,那旋律穿越了一个多世纪,五代人那是祖先的呼唤,是后人的回应”等内容可见:父子二人同样都受过东西方文化教育,最后同样理解尺八蕴含的修行人生的真谛读者通过理解父亲,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汉兹汉兹也在理解父亲的同时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使命,如文中写道“那是祖先的呼唤,是后人的回应”“荒木家族将断了尺八世系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古童的名号传给一个学生”【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构思角度的能力首先,由“我在美国每年有几次机会表演吹奏尺八……父亲没有给我传授尺八精神内涵”“父亲确实是得过肺病……他想逃离,想摆脱”“不是很亲密”“这是父亲用文字化成声音向我讲述,父亲用特殊的方式对我讲述”这四个回答可见,其内容包括尺八传承、现代社会中荒木家族变迁、对尺八意义价值的理解其次,由“你为什么不以尺八谋生”“你父亲离开日本真是因为得了肺结核吗”“你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如何”“当你收到论文时,有什么感觉”这四个问题串起尺八家族的儿代人的故事,尺八的传承与文化精神内涵,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再次,用问答串联起素材,体现出作者用客观的记录来真实再现尺八艺术的变迁,使读者感受到文章的真实性同时这种问答形式这也体现出人物专访在形式上的特殊之处,别出心裁最后,问答形式呈现的是作者对最后的荒木古童的最关切的问题以及想知道的答案,表现出作者对最后的古童在特殊大背景下命运的冷峻审视与思考同时也引领读者进行深深地思考【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答案示例一,以第㉑段为结尾段由本段“汉兹拿出一枝尺八,这是一枝二世荒木古童八十二岁时制作的尺八……脑海里浮现出一轮秋月冉冉升起的图像曲子在缓缓声中展开,然后曲调转高,然后昂扬铿锵”可以看出,五十岁的汉兹吹奏《月之曲》时极具画面感,在这静谧至极的氛围中,联通了荒木家五代尺八演奏者对尺八专注音乐,修行人生精神内涵的领悟,如文中写道“低回的倾诉,高亢的挥洒,那旋律穿越了一个多世纪,五代人那是祖先的呼唤,是后人的回应”整段虽与前文人物专访纪实文风不同,但并不突兀从艺术效果上看,这是对受访者汉兹精神世界的一次生动、深刻地描摹,而且还能达到戛然而止的效果,为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比㉒段更加含蓄、内敛,有余韵徐歇的艺术效果答案示例二,以第㉒段结尾段本段“他没有子女,荒木家族将断了尺八世系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古童的名号传给一个学生”两句将第㉑段对《月之曲》的唯美想象重新拉入现实“汉兹将是最后的荒木古童”一句既呼应了标题“最后的荒木古童”,也是汉兹对古童继承人的思考,如文中写道“音乐人的生涯充满了压力”“我有个中国学生,年纪很轻,吹得很棒我可以把这个称号传给他,不知道他愿不愿意”一句则体现了在新的时代,古老艺术、古童传承将不再囿于一个家族,而是用它“音乐即修行”的精神内涵帮助人更好地生活,正如文中汉兹所说“只愿我的学生能好好享受音乐,我会尽力帮助”从这个角度看,第㉒段是在㉑段内容的基础上的升华
(三)(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南宋)姜夔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窕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耦
①来吴兴,数得相羊
②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销酒,更洒菰蒲
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注
①塌来,来到
②相羊“相徉”,徘徊
③菰蒲水草.对本词艺术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乐衬哀B.叙议结合C.一语双关D.烘托拟人.有词评家认为,“白石小序甚可观,苦与词复”,那么本词的序与正文是否有重复之嫌?请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加以分析【答案】
12.D
13.不重复内容
①序,叙述观荷原因、时间、地点等观荷的内容,而词则细描工笔描写荷花之风神,如写荷花以水为佩,以风为裳,将荷花在风中水中摇曳的风姿写活了
②序的手法白描词的主要手法拟人、比喻序是词的造境之语序还是词的造境之语,词中荷花化身为女神,在水中情态嫣然,但荷塘之境,却由序言创造,一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参天之间,清风白云之下,在序言中不似人境的环境塑造,更让人有一窥词作中荷花风姿的愿望
③序的散文形式和词的韵文形式的表达不同,序侧重对游览事件、荷塘环境的客观叙述,而词则更聚焦于荷花用生动荷花意象创造意境序更客观,词的想象力更强重复词评家认为姜夔词作“序与词复”,一是序中也写到荷花出地寻丈,高高挺立,二也写到自己徘徊在荷花之中,不忍离去【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拟人的手法,把绿荷拟人化,时间在悄悄过去,已是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的绿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留“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销酒,更洒菰蒲雨”,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美女翠碧的荷叶间吹过凉风,花容粉艳仿佛带着残余的酒意,更有水草丛中洒下一阵密雨烘托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不重复内容:
①“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交代了观荷时间地点,荷花的亭亭玉立,出地寻丈可概括为序,叙述观荷原因、时间、地点等观荷的内容“水佩风裳无数”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美女荷花摇曳,风姿绰然可概括为词细描工笔描写荷花之风神,如写荷花以水为佩,以风为裳,将荷花在风中水中摇曳的风姿写活了
②“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一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参天之间,清风白云之下,密波之间,可窥游乐之境可概括为序是词的造境之语序还是词的造境之语,词中荷花化身为女神,在水中情态嫣然,但荷塘之境,却由序言创造,一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参天之间,清风白云之下,在序言中不似人境的环境塑造,更让人有一窥词作中荷花风姿的愿望“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拟人的手法,把绿荷拟人化,时间在悄悄过去,已是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的绿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留“水佩风裳”比喻,本指美人妆饰,代指荷叶荷花,可概括为词的主要手法拟人、比喻
③“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交代了观荷时间地点,和观荷的环境更加客观,写景散文“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荷花对词人深情如此,词人对荷花呢,“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也是无限依恋想象力丰富可概括为序的散文形式和词的韵文形式的表达不同,序侧重对游览事件、荷塘环境的客观叙述,而词则更聚焦于荷花用生动荷花意象创造意境序更客观,词的想象力更强重复“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竭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荷花的亭亭玉立出地寻丈也写到自己徘徊在荷花之中,恋恋不舍,不忍离开“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只恐怕寒秋时季,舞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风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凄写出对荷花的一片怜惜爱护之情那高高的柳树垂下绿荫,肥大的老鱼将浪花吹起,仿佛拘留我在荷花间留居多少圆圆的荷叶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边的归路上徘徊,不舍离去表达了作者留连忘返之意,情深意切,使人感到作者胸襟之旷荡,心情之依恋可概括为词评家认为姜夔词作“序与词复”,一是序与词中写到荷花出地寻丈,高高挺立,二序与词中也写到自己徘徊在荷花之中,不忍离去
(四)(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阳曲傅先生事略(清)全祖望
①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
①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日石道人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先生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嫦婀
②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故阉党也先生约其同学曾公良直等诣融使,三上书论之,不得达,乃伏阙陈情时抚军吴公姓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先生少长晋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气,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次年,袁公自九江羁于燕邸,以难中诗贻先生,曰“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先生得书恸哭日“公乎,吾亦安敢负公哉!甲午
②,以连染遭刑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而其仰视天、俯画地者并未尝一日止凡如是者二十年
③戊午
③,天子有大科之命
④,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
⑤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
⑥首过之公,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土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虽皆未豫试,然人望也于是亦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日“思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日“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大学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叹日“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及卒,以朱衣黄冠殓(有删减)注
①傅山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
②甲午清顺治十一年
(1654)
③戊午康熙十七年
(1678)
④大科之命康熙诏命开博学鸿词科,让各省举荐有学问的名士赴京应试
⑤眉傅山之子傅眉
⑥冯公冯博,益都人,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三上书论之,不得达()■
(2)时抚军吴公牲亦直袁().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乃伏阙陈情()••A.趴在台阶前B.跪在宫殿前C.隐蔽在空隙处D.住在宫殿角
(2)许放还山()・•A.流放山野B.成为隐土C.出家为僧D.允许回家.第
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晋土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把第
①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嫦婀.第
①段中,全祖望介绍傅山“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日石道人”,而官方史书《清史稿•卷五百一•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则仅“傅山,字青主,阳曲人”八字,请探究全祖望的写作意图.全祖望此文为人称道,请以第
③段为例,赏析作者如何将“傅山固辞”写得生动感人的【答案】
14.
①.申诉/辩护/申辩
②.认为……正直.
(1)B
(2)D.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不值得称道,他非常气愤,就坚持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全祖望私人写作的纪传文,记述(比清史稿)更为全面,更能表现出尊敬而清史稿作为官方史书,则有许多约束古人字多为长辈期许,号多为自己述志、表情,傅山字青竹、青主,有不阿之气;他在家族也是学中表率,字则取色为朱,取物为石,与下文对照,可见其怀念故国,不入新朝为官之坚如磐石;青竹、青竹、石道人等号体现的拒绝入世的情怀,也体现了傅山其人的道家思想.1情节一波三折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与皇权的多次较量,从未屈服,老人先后以儿子去世、身体有疾、卧床死拒、痛哭于城门等行为拒绝入仕清朝,而皇权则先后用有司不可、抬床而行、权臣规劝、恩赐以官等行为强行逼迫在两者的拉锯战中,显示出显示出的傅山强大的不仕清朝的决心2对比在傅山与清朝朝廷的对抗中,傅山极弱,朝廷极强,本段在强烈对比中又强化清朝君臣“固请、固赐”之坚定、强势,也强化傅山“固辞”的坚定与决绝,一边是丧子的七十四岁老人称病、歹匕拒、痛哭、仆地,一边是朝臣的抬床、拜访、恩赐、劝说对比中显示出傅山沉痛的故国之思3细节描写权臣冯博率领公卿看望傅山,傅山不迎接不送别傅山被强行抬到午门,傅山看到故国都城城门,眼泪潸潸而下,不惧康熙不快傅山被恩赐,不肯谢恩,被冯博强行拽掖谢恩,傅山则倒地不起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出傅山不仕清朝决心,也为傅山为故国不惧生死而感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论”,申诉,辩护,申辩句意多次上书为他申诉冤情,但是没能转达到皇帝手中“直”,认为……正直句意当时抚军吴牲也觉得袁继咸为人正直【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伏阙”,跪在宫殿前句意于是就跪到皇宫前陈述冤情2“还山”,允许回家句意并答应放他回家【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晋地的士人当中,只有学生你对我了解最深,我离死亡已经不远了,绝对不敢辜负了知己,使得日后人们以称我为老师而感到羞耻“知”的宾语是“我”,“最深”作补语,在“深”后断开;“盖棺”作主语,“不远”作谓语,“不远”后应断开;“负”的宾语是“知己”,在“知己”后断开【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且”,将要;“丧乱”,大乱;“道”,称道;“坚苦”,坚持;“婶婀”,逢迎,迎合,阿谀奉承【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从两文的文体特点来看,本文为全祖望私人写作的纪传文,对人物介绍更加详细,记述(比清史稿)更为全面,更能表现作者对传主的尊敬而清史稿作为官方史书,则有许多约束,应简要记事,尤其是对人物的名号记述的简略从文化的角度看,古人字多为长辈期许,号多为自己述志、表情,传记中清楚详细的交代传主的号为“青竹、青主”,更能表现传主有不阿之气本文中交代传主又叫“石道人”,表明他在家族也是学中表率,字则取色为朱,取物为石,与下文对照,可见其怀念故国,不入新朝为官之坚如磐石从号体现的人物品行来看,青竹、青竹、石道人等号超凡脱俗,体现传主的拒绝入世的情怀,也体现了傅山其人的道家思想【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从叙事角度,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等内容,记述了七十四岁的傅先生与皇权的多次较量,从未屈服,老人先后以儿子去世、身体有疾、卧床死拒、痛哭于城门等行为拒绝入仕清朝,而皇权则先后用有司不可、抬床而行、权臣规劝、恩赐以官等行为强行逼迫情节一波三折,在两者的拉锯战中,显示出显示出的傅山强大的不仕清朝的决心从艺术手法角度,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传主形象原文”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傅山“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老先生“以死拒,不入城”“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老先生“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在傅山与清朝朝廷的对抗中,傅山极弱,朝廷极强,本段在强烈对比中又强化清朝君臣“固请、固赐”之坚定、强势,也强化傅山“固辞”的坚定与决绝,一边是丧子的七十四岁老人称病、死拒、痛哭、仆地,一边是朝臣的抬床、拜访、恩赐、劝说对比中显示出傅山沉痛的故国之思从人物的描写角度看,本文运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望见午门,泪涔涔下”为动作和神态描写,“则仆于地”为动作描写,“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为语言描写,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出傅山不仕清朝的决心,也为傅山为故国不惧生死而感动参考译文朱衣道人就是阳曲的傅山先生最初他字青竹,不久改字为青主,也叫石道人他家世代凭借学问高和品行好成为晋中地区的表率先生少时读书,读几遍,就能背过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其实多贪腐作恶,其行为不值得称道,为此他非常气愤,就坚持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提学袁继咸被巡按张孙振诬陷,孙振从前是阉党之人先生约定了他的同学曹良直等人到通政使,多次上书为他申诉冤情,但是没能转达到皇帝手中,于是就跪到皇宫前陈述冤情当时抚军吴姓也觉得袁继咸为人正直,袁继咸的冤情终于得到平反昭雪,而先生因此名闻天下先生从小在晋中长大,得到那里的山川雄深之气的滋养,他一心想要凭着济助世人来表现自己,而不屑于发布那些于当世无用的言论主张第二年,袁继咸从九江被清军俘获,拘系在北京的寓所,因为身处危难之中,就写诗给先生,并说“晋地的士人当中,只有学生你对我了解最深,我离死亡已经不远了,绝对不敢辜负了知己,使得日后人们以称我为老师而感到羞耻”先生得到书信后恸哭说“先生啊,我又怎么敢辜负您呢!“甲午年,先生因为受牵连受刑罚,他严厉陈辞慷慨不屈,绝食了九日,差不多死了他有一个门生,用奇巧之计救下了他,得以免于一死但是先生深深地感到愤恨,认为不如早早死在这件事上为好而其仰视天、俯画地,并未曾一日停止这样做总共有二十年戊午年,天子发布诏令举行大考,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把先生作为优秀人才向皇上推荐当时傅先生已经有七十四岁了,而且他的儿子傅眉也因为疾病早于他死了,因此坚决拒绝去参加考试,但是有司坚决不同意先生于是假称自己有病,有司就命令差役抬着他的床前往,两个小孙子陪侍在身边已经到了距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傅山先生以死来抗拒,坚决不进城参加考试这时益都冯公首先来拜访他,然后其余的官员都来看望他傅山先生躺在床上,并不施迎来送往的礼节蔚州魏公就把傅山先生年迈体弱的情况禀报了皇上,皇上就下诏令,免除傅山先生参加考试,并答应放他回家,继续做道士当时那些受征聘任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中,没有接受职务的那些年迈体弱者,都受到恩赏赐以官职益都密请求因为先生与杜征君紫峰,虽然都没有参加考试,然而非常有名望于是特意加封傅山先生中书舍人的官职来表示对他的宠爱益都就到傅先生家里拜访他说“皇命格外恩宠,即使你生病了,希望因为我而勉强来到皇庭表示谢恩先生没有答应益都就命令其他众多宾客百余人反复劝说他,傅山先生就假称病得很厉害,于是益都就让人把傅先生抬进宫傅先生看见宫廷的午门,眼泪潸潸而下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蔚州走上前说“停、停、这就算是谢恩了”第二日,傅山先生立刻返回,大家都出城来为他送行先生叹曰“今天回去以后,就超脱没有牵累了!”他死后,按照道士的丧仪来安葬他
(五)(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口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锣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之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口(节选自姚鼐《复鲁絮非书》)乙吾尝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债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暗幽,则必无与于至文者矣然古君子称为文章之至,虽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其故何哉?天地之道,协合以为体,而时发奇出以为用者,理固然也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伸刚而细柔,故人得之亦然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得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夫古今为诗人者多矣,为诗而善者亦多矣,而卓然足称为雄才者,千余年中数人焉耳甚矣,口得之难也(节选自姚鼐《海愚诗钞序》)
20.下列语句的空缺处选用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o“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口”应选用“者”“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口”应选用“焉”C“口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应选用“然”D.“甚矣,口得之难也”应选用“其”.请结合文本,赏析甲文两处画线句的语言特点.甲乙两文都围绕“阳刚阴柔文风”展开论述,而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
20.C
21.这两个句子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排比,形象地写出了阳刚和阴柔的文章之美,把原来抽象的文章风格问题说得具体形象语言生动,声韵铿锵,色彩鲜明,气势流宕.甲文具体论述了散文的阳刚、阴柔风格的区分与特点;认为文章的刚柔不同,是因为人的性格气质不同乙文
①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当兼具阳刚与阴柔之美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阴阳刚柔之美源自天地之道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阳刚与阴柔的调和中应有所侧重
③雄伟刚劲的作品比温深徐婉的作品遇到这样的人才真是太难得了“其”字表反问或感叹语气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从修辞手法上看,两句运用一连串“如”子结构,既是比喻,又是排比,把具有阳刚之美的文章比作雷霆、闪电、山谷中的强风、高山峻岭、决流的大河、奔腾的骏马;把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比作旭日东升、清风、云霞、轻烟、深林间弯曲的小河、水的波纹、珠玉的光辉、鸣叫的鸿雁飞入空阔的天际从效果上来讲,一连串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阳刚和阴柔的文章各自具有的不同的美,把原来抽象的文章风格问题说得具体形象从语言特色上看诸多意象的使用使文章具体可感,色彩鲜明;同时一连串“如”字的使用和长句短句错落有致的摆放,使语言节奏鲜明,声韵铿锵,气势流宕【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甲文结合“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可知,文章具体论述了散文的阳刚、阴柔风格的区分与特点结合“其于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可知,认为文章的刚柔不同,是因为人的性格气质不同乙文:我小区【丙】老旧房屋的顶棚发生翻卷移位,摇摇欲坠,眼看坠物伤人事件就要发生居委会报警后,你们反应迅速、深入危险区域,冒着特大风雨将危机解除对你们的无私奉献,【丁】我们谨代表小区全体居民表示衷心感谢!此致敬礼!XX区XX街•道XX2022年7月23日【答案】
(1)B
(2)乙处表达不得体,应把“见证人”改为“见证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根据语段内容分析可知,
⑤是这段话的总括句,总括叙事对艺术表现和保存情感的作用,
①接着
⑤解释艺术对情感的表现,所以
①在
⑤后面;根据下两空的分号可知,所填第二句和第三句内容是并列的并互相照应的,
③与
①照应解释情感在艺术表现上的保存,所以
③在
①后;根据题干中句子“每当我们创作作品,我们即在进行某种叙事”可知下边说“作品”与“叙事”的关系,
②用“但”字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说明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所以文中第四个空是
②;
④是对
②“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的具体解释,所以
④在
②后面故选Bo【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乙处,“见证人”是指被司法人员邀请在现场观察并为此作证的人,此处只是说小区居民看到了消防队员为民解困的英勇事迹,没有涉及到案件,所以“见证人”使用不当,应把“见证人”改为“见证者”,“见证者”是指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某个人看到了它的发生
二、现代文阅读
(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实践传统的式微陈嘉映
①古人说道行之而成,鲁迅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以某种相似的方式来从事一类活动,做的人多了,形成了一个实践传统艺术、文学、学术、行医、教育、科学活动,都是这样生长出来的传统结合“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可知,对阳刚阴柔的精微有所领悟,可以成就文章之美结合“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则必无与于至文者矣然古君子称为文章之至,虽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可知,占代君子所称赞的好文章,阳刚阴柔应当并存,但也不能在两者之间毫无偏胜结合“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可知,雄伟刚劲的作品比温深徐婉的作品更可贵参考译文甲我听说天地的大道理就是阴阳刚柔罢了文章是天地的精英,是阴阳刚柔生发而来的只有圣人的话,能够使二气会合而不偏颇但是《易》、《诗》、《书》、《论语》中也偶尔有刚柔可以相分的情况那个时代和那时的人,以语录为体裁,各有其适合之处从诸子以下,他们写文章没有不各有所偏的那些得到阳刚之美的,他们的文章如雷霆,如闪电,如山谷中的强风,如高山峻岭,如决流的大河,如奔腾的骏马;他们的光芒如明亮的太阳,如烈火,如黄金镂嵌的铁器;得到阳刚之美的人,如登高望远,如帝王接见臣民,如鼓舞千万名勇士去战斗那些得到阴柔之美的,他们的文章如旭日东升,如清风、云霞、轻烟,如深林间弯曲的小河,如水的波纹,如珠玉的光辉,如鸣叫的鸿雁飞入空阔的天际;得到阴柔之美的人,深沉得像是叹气,高远得像是有所思考,火热得像是高兴异常,伤心得像是悲哀无比看他们的文章,听他们的声音,可见写文章人的性格气质及外在表现,全部都不相同啊!乙我曾说过写文章的根本(规律),源于天地之道天地的规律,不过是阳刚阴柔罢了如果对阳刚阴柔的精微有所领悟,都可以用来成就文章之美阳刚阴柔应当并存而不应偏废如果(文章)只有其中的一端而完全没有另一端,阳刚发展为紧张激烈、乖张不顺,阴柔发展为萎靡消沉、闭塞昏暗,(这种文章)就一定不会成为好文章但是古代君子所称赞的好文章,虽然兼具两方面的特点,但也不能在两者之间毫无偏胜这是为什么呢?天地的规律,以协调融合为本体,但时常产生特殊变化并以此作为功用,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事物(如果)在天地间发挥独特功用,常常尚“阳”而贬“阴”,扬“刚”而抑“柔”,所以人们领悟的天地规律也如此雄伟刚劲的文章,一定比温和深厚、舒缓委婉的文章更可贵能作温深徐婉之文的才子是难得的,而更为难得的,一定是在天下遇到能作雄文的才子从古到今,会写诗的人有很多,诗写得好的人也有很多,然而卓尔不群值得称为雄才的人,一千多年中不过几个人罢了遇到这样的人才真是太难得了
三、写作(70分).作文退出朋友圈,卸载社交视频软件、新闻推送软件、智能搜索引擎……这使人们离这个世界更远了还是更近了?你对这一问题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引出了一个问题,退出朋友圈,卸载一些相应软件,是让人们离这个世界更远了还是更近了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朋友圈、社交视频软件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感觉离这个世界更近新闻推送软件、智能搜索引擎可以让我们随意搜索,更早更快地了解这个世界有什么大事发生我们每天看朋友圈,每天使用一些软件或搜索引擎,看似离世界更近,但是,这些都是借助网络世界的,与现实世界比较,还是有些虚拟这时候,需要我们思考,什么是离世界近?怎样才能离世界更近?关于离世界远与近的问题,是这个作文的核心问题,写作时要紧紧围绕这个来写比如,当我们翻看朋友圈,可以最早了解朋友的动态,哪怕这个朋友远在重洋,相隔万里;当我们使用一些社交软件时,即使远隔重洋,也可以面对面交流;当我们打开新闻搜索引擎,世界大事,尽收眼底这样,我们距离世界就近了但是,我们当我们使用互联网时,好像隔离了身边的人或事,实际上近的人或事反倒是变远了也就是说远与近是相对的,并且是互相转换的因此,写作时,可以针对材料中所给的问题谈你对世界远与近的认识,写作时尤其需要注意思辨性,因为远与近是相对的,甚至有的时候就是一个心理上的问题立意.咫尺能成天涯.天涯也能近在咫尺.最远的你也能有最近的爱
②我们进入某种行业,也就进入由前人造就的一种传统,从以前的实践者那里学习该怎么做,在这个传统中了解怎样算是把一件事情做得好在技术时代之前,无论你最初抱有何等高远的理想,不能深切领会你所在的传统,就将一事无成
③当然,传统不只是生长起来,各种传统都充满了传说和虚构,这些虚构成分在传承中又不断由权势阶层加以塑造两千年把“三代之治”奉为王道政治的圭臬,但与其说王道是三代的历史总结,不如说是先秦圣贤用自己的政治理念塑造了三代-“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此后的岁月中“三代之治”不断修正,以适应帝王国家、士大夫立场在不同历史处境中的复杂变化
④我们所了解的各种实践传统是在轴心时代一一形成的这些传统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传统之内不断产生对传统的批判与反抗,也不断出现传统的重新建构,而到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实践传统都在衰落乃至瓦解之中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来反思各个实践传统,艺术、文学、学术,甚至医学、商业、政治如在语言的发展和转换那里,“传统的约束力是最为强大的,彼甚至似乎只为个人的创造留下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余地”,但随着文字时代的落幕和图像时代的到来,语言传统也露出了破败的迹象
⑤近代社会的很多因素促成传统的瓦解-泛商业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权威等在思想观念层面上不能不提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不同于传统内部连绵不断的对传统的批判-启蒙运动提出了与传统相分离的理性观念,因此,它对传统的质疑与批判是整体性的,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即应当”的观念
⑥传统的瓦解给现代社会带来很多困扰其中突出的一种,就是人们常说的意义流失不少论者曾指出意义流失与实践传统衰落之间的密切联系昆德拉在《身份》里说,在过去的时代里,“生命的意义那时不是个问题,这种意义自然而然地跟人们在一起,在他们的作坊里,在他们的田野里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了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为什么处在实践传统之中,“生命的意义就不是个问题”呢?因为意义不是想出来,不是论证出来的,而是被感受到的,通过生存和劳作的直接性感受到在实践活动中,人的整个生存,包括他的德性,跟他的劳作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他的劳作跟一个兴趣-劳作共同体结合在一起而当传统瓦解,行业转变为职业职业要求于个人的,不是他的整个的人,而是他在特定岗位上的效用个人不再作为整体的人通过他所属的实践传统与社会相关联,他的性情、德性跟他的“效用”隔离开来,“生活的意义”渐渐成为一件主观的事情,而一旦意义成了主观的事情,就等于没有意义了
⑦传统的瓦解固然有可叹之处,但反观近代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平民的兴起,这些导致传统衰败的事项,每一项都自有其情理解放是意义的不确定性一起到来的,职业化是连同祛魅一起到来的,喜也罢,叹也罢,往者不迫不者不拒是我们不得不采纳的态度钟爱传统不一定意味着要努力回到——除却其他种种,至少要考虑到现代化转型的每一步自有它的道理在而且当人们把主要精力用于总结传统的美点以图弘扬,所显示的差不多是它已经成为一个死去的传统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不在于从它那里可以搜求多少美点,而在于它不断赋予传承者以力量,使他们能够以某种独特的方式来应对现实问题华夏传统若真有生命力,它就要能让这个传统中人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当代诗歌、艺术、哲思,在各个领域中面对“共同问题”、提出富有特色的方案,它们不必是压倒其他方案的最优方案,却为人类在地球村能够健康地共同生活所不可或缺
3.根据第
②段画线句概括“实践传统”包含的两个内容□□口口、□□□□
4.如果以《乡土中国》为例理解第
⑤段中“传统即应当”的观念,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A.人们在熟人中、熟悉的土地上生活,经验代代相传,只需要保存,不需要思考B.人们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随着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公即私是应该的C.人们在乡土社会中不使用文字,动作、表情的含义都约定俗成,可以精准使用D.人们主动地服膺礼,并不是外在权力使然,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感5下列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实践传统始终处于被修正、被批判、被重建而不是被继承的过程中B.实践传统的约束力极其强大,但技术时代的来临彻底解除了约束力C.实践传统瓦解的重要因素是启蒙运动对其思想根本性、整体性否定D.实践传统的瓦解带来意义流失,导致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追寻意义.第
⑥段中,作者是如何证明“传统的瓦解给现代社会带来意义流失的困扰”的,请对此加以分析.学校记者团开展“我和经典面对面”采访活动,当记者问你“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像‘大学之道这样的历代读书人遵循的实践传统,能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来应对现实问题呢?”请你面对采访镜头,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回答附录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答案】
3.操作步骤/方式/方法;行业标准/准则/规范
4.A
5.C.首先,用不少论者的观点支持自己的观点,提出传统瓦解和意义流失之间的关系;特别引用昆德拉的话证明在实践传统瓦解之前,生命的意义与实践是完全相融的;不仅如此,作者从相融的方式切入进行深入阐释;最后采用的对比论证,以传统瓦解之后意义的消失形成前后对比,从而证明传统社会的瓦解给现代社会带来意义流失的困扰.“我面对采访镜头”,回答中应有“我认为”“我的想法是我认为《大学之道》以“至善”一一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目标,而不少现代人以物质、名利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至善”的精神目标启示我们“人生而为人应该追求更为丰富的精神境界”,虽然“至善”难求,但它昭示人类要超越当下的自己,不为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所束缚,超越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我们进入某种行业,也就进入由前人造就的一种传统,从以前的实践者那里学习该怎么做,在这个传统中了解怎样算是把一件事情做得好”抓住两个方面的中心词“该怎么做”、“怎么做好”,行业中该怎样做,指的是操作步骤,行业中怎样做好,指的是行业的准则标准可概括为操作步骤/方式/方法;行业标准/准则/规范【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它对传统的质疑与批判是整体性的,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即应当的观念”“我们进入某种行业,也就进入由前人造就的一种传统,从以前的实践者那里学习该怎么做传统即应当的观念强调的是传统就是应该,必须,代代相传在熟人中、熟悉的土地上生活,经验代代相传,只需要保存,不需要思考,指的就是乡土中国的祖辈传承,历世不移故选Ao【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实践传统始终处于被修正、被批判、被重建而不是被继承的过程中”错误原文“传统不只是生长起来,各种传统都充满了传说和虚构,这些虚构成分在传承中又不断由权势阶层加以塑造”实践传统也在在传承中被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塑造“但技术时代的来临彻底解除了约束力”错误,过于绝对化原文“近代社会的很多因素促成传统的瓦解-泛商业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权威等”技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传统的瓦解而不是彻底瓦解D.“导致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追寻意义”错误原文“‘生活的意义渐渐成为一件主观的事情”生活的意义成为了主观追求现实社会人们仍在追寻意义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传统的瓦解给现代社会带来很多困扰其中突出的一种,就是人们常说的意义流失不少论者曾指出意义流失与实践传统衰落之间的密切联系”根据现状,提出观点传统瓦解和意义流失关系密切可概括为用不少论者的观点支持自己的观点,提出传统瓦解和意义流失之间的关系“德拉在《身份》里说,在过去的时代里,’生命的意义那时不是个问题,这种意义自然而然地跟人们在一起,在他们的作坊里,在他们的田野里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了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引用论证,意义流失与实践传统关系密切,实践传统瓦解之前,生命的意义与实践是一起的可概括为特别引用昆德拉的话证明在实践传统瓦解之前,生命的意义与实践是完全相融的“为什么处在实践传统之中,“生命的意义就不是个问题”呢?因为意义不是想出来,不是论证出来的,而是被感受到的,通过生存和劳作的直接性感受到”设问方式,指出生命的意义与实践是完全相融的,是被感受出来的可概括为作者从相融的方式切入进行深入阐释“在实践活动中,人的整个生存,包括他的德性,跟他的劳作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他的劳作跟一个兴趣-劳作共同体结合在一起而当传统瓦解,行业转变为职业,职业要求于个人的,不是他的整个的人,而是他在特定岗位上的效用”“生活的意义渐渐成为一件主观的事情,而一旦意义成了主观的事情,就等于没有意义了”对比论证,以传统瓦解之后意义的消失形成前后对比论述了传统瓦解后,意义成为了主观性可概括为最后采用的对比论证,以传统瓦解之后意义的消失形成前后对比,从而证明传统社会的瓦解给现代社会带来意义流失的困扰【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情境格式为大家好、我认为、……有在镜头面前的感觉指出社会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不少现代人以物质、名利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引用大学之道中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一一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目标进行准确的阐释用大学之道中的话解决提出的问题,超越当下的自己,超越自我,超越眼前的局限可概括为我认为《大学之道》以“至善”一一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目标,而不少现代人以物质、名利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至善”的精神目标启示我们“人生而为人应该追求更为丰富的精神境界”,虽然“至善”难求,但它昭示人类要超越当下的自己,不为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所束缚,超越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二)(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最后的荒木古童蔡维忠
①在缅因州首府波特兰市西南边的乡村,住着一对音乐人夫妻,丈夫叫汉兹,妻子叫科琳,年纪都在五十左右二0二一年七月,我和妻子兰从纽约长岛专程来听汉兹吹尺八,讲尺八身世
②汉兹是个混血儿,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爱尔兰后裔他的全名是荒木半三郎
③汉兹第一次接触乐器是在八岁时,在气走严厉的钢琴老师后,再一次接触乐器已经是在十七岁那时,他随父母搬到东京,想跟父亲学尺八,父亲递给他一枝尺八,他拿过来就吹,并吹出声音来尺八难吹,但汉兹吹起来毫无困难,而且进步神速汉兹用了四年时间,把家族所传的几十首尺八曲全学会了父亲授予他名号,叫做梅旭,相当于他达到了可以教学的水平
④不过,汉兹不习惯在日本生活容貌上,他不像日本人语言上,老有人当他不懂日语整个社会都被卷入经济狂潮,人们把传统音乐摆在一边,任其逐渐老化他在尺八界没有同龄朋友汉兹于一九九二年只身回到他成长的西雅图他在圣帕特里克节(爱尔兰族裔的重要节日)上演奏爱尔兰音乐,很成功,此后,汉兹继续吹奏爱尔兰乐曲,并以此谋生
⑤“你为什么不以尺八谋生?”
⑥“我在美国每年有几次机会表演吹奏尺八,但无法以尺八谋生那时有人来向我学尺八,他们主要是来寻求精神指导偏偏那时我对于尺八的传统一无所知,父亲没有给我传授尺八的精神内涵”
⑦尺八在日本兴盛于江户时代,普化宗的虚无僧手持尺八行乞于市他们不把尺八当成乐器,而是当成修行的法器这种修行称为吹禅汉兹带我们走进起居室,让我们看墙上挂着的先人照片曾曾祖父荒木半三郎(与汉兹同名),二世古童,老当益壮;曾祖父荒木真之助,三世古童,英俊魁梧;祖父荒木聚四世古童,年轻儒雅汉兹父亲荒木达是五世古童,他还在世,照片不能挂在墙上汉兹是六世古童二个尺八世家,连续不断五代,浓缩在缅因州的一个乡村房子里
⑧汉兹父亲出生于一九三七年,十岁时学习尺八,他本人的天赋很高,学得很好,但母亲却非常严厉他被作为家族继承人培养,从小重负在身,上学、做作业、练习尺八,不完成便送进庙里学佛他没有玩耍过,没有朋友,没有快乐的童年九六二年,汉兹父亲从东京庆应义塾大学音乐专科毕业的第二年,继承了古童的名号一九六三年,他到美国留学,一去二十多年据他自己说,是因为得了肺结核,不能吹奏了
(9)“你父亲离开日本真是因为得了肺结核吗?我问汉兹⑩“父亲确实是得过肺病,他以为他不能表演吹奏,只能教课但是深层的原因是,他从小生活在极大的压力中,那是一段非常艰难而痛苦的回忆,他想逃离,想摆脱”⑩又兹父亲和母亲在华盛顿大学认识,结婚父亲于一九七五年携全家回日本年轻的五世古童游学归来,古童会非常欢迎,对他寄予厚望只是,他的母亲和妻子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汉兹的父亲夹在中间,非常苦恼,最后带着全家回到西雅图汉兹父亲回美国后,连尺八也一并放弃了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也是汉兹从七岁到十五岁期间,家里听不到尺八声所以,汉兹开始懂事后,在家中没有受到尺八熏陶⑫到了一九八八年,汉兹父亲年过五十,又一次携全家回日本他虽然离开二十多年,有负古童会,但他终究是荒木世家的继承人他对于会长的名头和古童名号都不感兴趣,一心扑在尺八吹奏和教学上,仿佛要把失去的时光补回来汉兹父亲不负古童的名号,终成顶级人、大师⑬“你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如何?”我问汉兹⑭“不是很亲密”颂也们父子之间有许多错过二OO八年十一月,在纪念二世古童逝世一百周年的聚会上,父亲宣布要退休,把古童的名号传给儿子汉兹被承袭了古童名号,因为他不知道有这个活动,没有在场错过了这么重要的场合,汉兹觉得在感情上受到伤害,至今不能释怀,不过,汉兹知道这就是父亲,只有他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对他来说,吹好尺八,成为尺八高手,至为重要;至于通过尺八取得个人荣耀,发扬光大先人的荣耀,不重要、所以,他只教汉兹吹尺八,并不跟他讲尺八传统、家族历史⑯又兹父亲不知道尺八传统、家族历史吗?他知道的,他把这些知识写进硕士论文他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讲述他的尺八理念“我们吹尺八,有一个说法,叫做一音成佛,意思是,一个音便可以抵达觉悟的境地专注于一个音,忘记一切,心无杂念地吹不需要技术,专注地吹,发出一个声音,不管是模糊的声音、清晰的声音如果你试着专注于呼吸,你不是会感到平静吗?这就是真正的禅生活”可是他从没有想到把这样的感悟讲给汉兹听⑰有些错过,来得及补救父亲没有传给他的东西,他自己补上他得知父亲写了一篇硕士论文,便请求卫斯理安大学给他寄来一份复印件他从论文中得知,他的祖先二世荒木古童是尺八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得知尺八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传说⑱“当你收到论文时,有什么感觉?“我问⑲“这是父亲用文字化成声音向我讲述,父亲用特殊的方式对我讲述”⑳又兹也知道,父亲给他起名半三郎,那是二世古童的本名父亲给了他一个尺八名号,叫做梅旭梅旭是汉兹的祖父承袭古童名号前的名号父亲没有对他讲家族的传承,但在他的名字里埋下线索㉑汉兹拿出一枝尺八,这是一枝二世荒木古童八十二岁时制作的尺八汉兹用这枝二世古童制作的尺八吹奏了二世古童谱写的尺八曲《月之曲》,脑海里浮现出一轮秋月冉冉升起的图像曲子在缓缓声中展开,然后曲调转高,然后昂扬铿锵,犹如月亮从地面升上来,越来越高,直到中天,光芒洒向大地他似乎回到一百多年前,看见曾曾祖父在喧哗的东京城自家的花园里,手里拿着尺八,招头看着明月世间万物的声音融入尺八声中低回的倾诉,高亢的挥洒,那旋律穿越了一个多世纪,五代人那是祖先的呼唤,是后人的回应㉒汉兹将是最后的荒木古童他没有子女,荒木家族将断了尺八世系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古童的名号传给一个学生他说“我有个中国学生,年纪很轻,吹得很棒我可以把这个称号传给他,不知道他愿不愿意音乐人的生涯充满了压力,只愿我的学生能好好享受音乐,我会尽力帮助”.第
⑦段画线句颇具表现力,请加以赏析.父亲的形象对塑造汉兹的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本文多次运用问答形式讲述荒木古童的故事,请从构思角度加以赏析.本文以第㉑段还是以第㉒段为结尾段,颇有争议你认为以哪一段作为结尾段更为合适?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答案】
8.将绵长的时间,跨越百年的尺八世家的传承放入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而且这个空间还远在异乡,让人不禁为古老的尺八演奏艺术在现代社会的衰落而唏嘘,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回味.
①父亲与汉兹的形象有重叠部分,父亲和汉兹一样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现代商业气息浓重的社会中,背负着古老音乐家族传承的重担,同样都受过东西方文化教育,最后同样理解尺八蕴含的修行人生的真谛
②理解父亲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汉兹汉兹也在理解父亲的同时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使命.
①四个问答从内容上包括尺八传承、现代社会中荒木家族变迁、对尺八意义价值的理解
②四个问题串起尺八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尺八传承与文化精神内涵
③用问答串联起素材,体现出作者用客观的记录来真实再现尺八艺术的变迁也体现出人物专访在形式上的特殊之处
④问答形式也表现出作者对最后的古童在特殊大背景下命运的冷峻审视与思考.答案示例一以第㉑段为结尾段本段描绘出五十岁的汉兹吹奏《月之曲》时的画面以刻画出乐曲意蕴,创造静谧至极的氛围,联通了荒木家五代尺八演奏者对尺八专注音乐,修行人生精神内涵的领悟整段虽与人物专访纪实文风不同,但并不突兀,因为它也是对受访者汉兹精神世界的一次生动、深刻地描摹,而且还能达到戛然而止,比㉒段更加含蓄、内敛,有余韵徐歇的艺术效果答案示例二以第㉒段为结尾段本段将第㉑段对《月之曲》的唯美想象重新拉入现实,既呼应了标题“最后的荒木古童”,也是汉兹对古童继承人的思考在新的时代,古老艺术、古童传承将不再囿于一个家族,而是用它“音乐即修行”的精神内涵帮助人更好地生活因此,第㉒段是在第㉑段内容的基础上的升华【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一个尺八世家,连续不断五代,浓缩在缅因州的一个乡村房子里”一句中,“一个尺八世家,连续不断五代”体现了尺八世家的传承经历了绵长的时间,跨越了百年之久“浓缩在缅因州的一个乡村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