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隐贤中学陈方永
一、命题思路随着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我们的初中历史考试正朝着理性的深度发展,真正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轨正是在这种崭新的理念指导下,这份中试卷既注重基本的历史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是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检测
二、对试题的客观认识试题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双重功能的和谐统一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题型与知识结构合理,试题容量合适从试卷上可以看出有这几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辨析改错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1)五种题型的优化,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又检测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2)从试题的知识难易结构上看,处理得很合理,是由易到难的一个过程,这既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3)试题的容量比较合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完全可以完成难度不大,对于刚刚系统地接触历史这门功课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能让他们从答题中树立起自己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2、试卷重点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同时,试题注意挖掘题型考查能力的功能,加强了能力的考查总之,本套试卷以基本历史知识为基础,以考查学生能力为核心,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对于我们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答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2小题贞观初年,历经千难万险前往天竺求取佛法的高僧是A、鉴真B、鸠摩罗会什C、法显D、玄奘当部分学生错选,这是由于学生对玄奘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7小题明朝引进的高产农作物主要有哪些,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陷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17小题第
1、2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第18题第1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中后期以来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指的是什么?催生这种新经济因素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答经过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一笔带过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18小题第2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失分很多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2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隋唐至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很零散但书上涉及这段的知识并不多,应该是好掌握的,只是教师在教学这段历史时,要把有限的知识讲透讲明,教师不要存在畏难情绪,讲清割据的相同之处,讲清割据的特点,在割据的承前启后中去把握越是这类知识,越要仔细研读大纲教材,弄清大纲的要求,理清教材的脉络,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突破难点,统一之后的割据战乱连连,人民痛不欲生,割据之后的人心必向统一,渴望和平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政权更迭,头绪多,知识散,学生学起来比较头疼,教师教学也不太顺畅北宋与辽、南宋与金之间的史实学生特别容易搞混,经常张冠李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辽、夏、金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脉络梳理清,存在的时间引导学生搞明白具体时间虽然不要求掌握,但存在于哪一时段一定要对比清楚,尤其是三次议和主要内容不要混淆,要让学生明白战是暂时的,和是主旋律,战中争斗,和中交往这段历史相对于统一王朝,其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地位要次一些,但它毕竟也对历史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这些轨迹不能抹杀,它们也有其发展特点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丰富性,共同推动着历史滚滚向前
2、注重能力培养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历史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