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大意
2、通过三个任务的学习,赏析作者笔下湘江秋景的特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丰富深沉的感情(重点)
3、仔细品味关键字词,体会景中寓情,景中显志的特点(重点)
4、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难点)
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通过课前的预习,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这首词的内容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描绘了湘江及其周边的寒秋景色,也写出了作者面对此景时的感受和思索;词的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从前与同学们来此地游玩时那段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的峥蝶岁月,表达了作者中流击水、浪遨飞舟的勇气和决心
二、任务学习任务一赏析作者笔下湘江秋景的特点师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笔下的寒秋之景具有怎样的特征呢?我们首先来读一下全词的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二师按照正常的散文式语言来表达,本句的顺序应该是“橘子洲头,(我在)寒秋(中)独立,(望着)湘江北去”但是作者却特意调整了语序,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生1:把“独立”和“寒秋”重组以后直接放在全词开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一种孤独肃杀之感师说得很好秋天是草木变衰的季节,也是人们更容易伤怀的时候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概括得非常恰当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悲秋情结,同学们能不能背诵几句?生2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二生3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生4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生5柳永《八声甘州》中的“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北生6陶宗亮《秋暮遣怀》中的“秋雨秋风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二师不错,同学们的古诗词储备还是很丰富的本词中的“寒秋在秋的基础上强调触感之寒,再加上无人相伴的“独立”之姿态,似乎更容易引起人的悲情哀思写作背景介绍如果同学们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PPT展示,略),或许对“独立寒秋”还会有更深层的理解《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这里的“寒秋”似乎不仅是指自然环境,也略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而“独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可能是作者不是以一个普通游客的身份,而是以被反动政府通缉的农民运动领导人的身份来到橘子洲的由此看来,作者笔下的寒秋之景,似乎很难跳脱出凄凉萧瑟的意境了是这样吗?我们来朗读一下上阕写景的部分(生齐读师请大家感受一下,这段景色描写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生7大好河山美丽多姿、充满生机,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师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写秋景而不衰飒的呢?让我们来仔细品一品请同学们找一找特别有表现力的词语并加以分析生7我觉得这首词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有特点作者选取了“红”“碧”两色,“红”象征着乐观和激情,“碧”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两种颜色都富于生命的力度,勃发着生命的光彩再加上“遍”“透”的程度修饰,一个“遍”字强调了“红”的广度,使得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鲜艳的蓬勃的色彩;一个“透”字强调了“碧”的深度,整个湘江碧绿通透,没有一丁点杂质和瑕疵,才配得上那漫山遍野的鲜红而且,红”“碧”二色对比度很强,“红”在“碧”的映衬下愈显其“红”,“碧”在“红”的映衬下更显其“碧红枫碧水,交相辉映,流光溢彩,鲜艳夺目生8我觉得这首词在动词的选择上也很讲究鹰飞长空,作者却用“击”字取代“飞更能显出雄鹰的刚健有力和勇敢无畏;鱼游浅底,作者又用“翔”字取代“游更能体现鱼儿的轻松自如和潇洒从容鹰击之刚,鱼翔之柔,刚柔并济,都体现出寒秋中顽强的生命力再看那滚滚北去的湘江水,湘江之上争先恐后的百舸,无一不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添了昂扬奋进的气息最值得玩味的是“层林尽染”中的“染”字“染”是一个着色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枫叶颜色深浅浓淡的变化,和“万山红遍”相照应,在静态的描摹中又赋予了动态的美感,也使得画面更有层次在“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总括下,一切景物都处于动态之中,秋天不再是生命衰微的象征,而是充满了生机的时节生9我觉得作者在角度的摄取上也花了心思他站在橘子洲头,以“看”字引领,“万山”一句写远处之景,“漫江”一句写近处之景,“鹰击”一句写高处之景,“鱼翔”一句写低处之景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秋景再看景物的选择,山、林、江、舸、鹰、鱼,大小无遗,意蕴丰富字里行间,爱秋之心,何等热切;赞秋之情,何等浓烈任务二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艺术特点师三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很细致地解读出了毛泽东笔下与众不同的湘江秋景那么,现实中的湘江秋景真的如此艳丽多彩、生机盎然,而没有一丁点萧瑟凄凉的感觉吗?当然不是作者在创作时以心迎物,根据自己的主观情志去选择、驾驭甚至重塑了这些自然景物,使它们达到自己期望的理想状态这种融人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面对相同的物象,作者的主观情感不一样,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意象就会不一样“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生10老师,我知道了由此我想到了杜甫在《登高》中所表达的情感当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杜甫在秋天登高看到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自然感伤之情便喷涌而出而反观此作,透过作者笔下这幅艳丽多彩、生机盎然的秋景图,我们能读出作者创作时的内心世界,那是一种意气风发、壮志凌云的心境,甚至隐隐有一种改天换地、主宰乾坤的豪情任务三感悟作者丰富而深层的情感师上阕末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也通过一个设问,直接表达了作者阔大的胸襟和气魄那么,这首词中作者到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词的下阕(生齐读)师故地重游,一个“忆”字引出了往昔那段峥竦岁月里作者和同伴们一起在长沙学习、战斗的生活这是怎样的一群同伴?请同学们联系词中内容加以分析生1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四句激昂顿挫,节奏鲜明,刻画了一群青春年少、充满理想、才华横溢、满腔热情的青年革命家的英姿俊采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畅谈革命理想,探讨改造中国之途径,激情澎湃就像这奔腾北去的湘江浪涛生1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三句,艺术地概括了这群青年革命家的实干精神“指点”二字,既体现了同学少年的潇洒自信,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未来道路的坚定明确“激扬”二字意为激浊扬清,革命青年以文字为武器,将黑暗的污浊的腐朽的东西都清除掉,把光明的清澈的新生的思想高扬起来“粪土当年万户侯”表达了作者和他的同伴们对军阀和旧官僚的极度蔑视,也表达了他们无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志在救国救民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师说得好!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绝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空谈报国,他们在长沙办报纸、写文章、斗军阀,实实在在地为改造旧世界而付出了卓绝的努力我们可以简要梳理一下毛泽东青年时期在长沙的主要经历(PPT展示,略)大家看,长沙对于青年毛泽东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同伴,“百侣”二字毫不夸张也正是在这里,让他相信年轻的革命家完全可以主宰中国的命运,完全有能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所以,他在回忆往昔峥噪岁月的时候,才会充满着豪迈的气概和磅礴的气势师我们再来看下阕的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生13这不由得让人想起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当时祖狭率军队渡江北伐,在江中心敲打着船桨,发誓要平定中原,展现出一种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自信而回忆中,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在湘江游泳时推起的大浪竟然遏制住了飞驰的船只虽是夸张,但更能体现出这些青年革命家们刚健有为的精神和无坚不摧的力量生14我觉得这个结句同时呼应了上阅的设问,这些“中流击水”的青年才俊才是主宰世界的新生力量有了他们这大无畏的伟大精神和强大力量,何愁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呢?师带着这种理解,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开篇之“独立寒秋里面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境界呢?生15虽是“寒秋”,但作者的“独”恐怕不是无人相伴的孤独,而是一种傲立天地、舍我其谁的气概;而“立”也不仅仅是简单地站在橘子洲头,更蕴含着坚定挺拔、傲岸威严的姿态师说得非常好橘子洲、湘江畔,岳麓山,曾是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和他的同学好友常来畅游之处壮丽的山水陪伴着他们的峥蝶岁月,激发着这群时代骄子的豪情壮志,送他们走上革命征途1925年深秋时节,青年毛泽东独自来到橘子洲头,眼前的山水唤起他的思忆,激荡着他的心胸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昂扬奋发的青春活力,继往开来的英雄斗志,这一切,通过写景、忆旧的笔墨痛快淋漓地挥洒出来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寒秋”全无萧瑟凄凉之境,而尽是绚烂多姿、生机盎然之景了唐代永贞革新的主要人物刘禹锡的《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的下一句便是“我言秋日胜春朝”;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也盛赞了秋之美景毛泽东更是多次赞美秋天如《采桑子•重阳》中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万木霜天红烂漫”,《清平乐•六盘山》中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等,都是一位立志改造社会的革命者,对秋风除旧育新的热烈礼赞师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概括一下本词所抒发的丰富而深层的情感生16首先,作者抒发了故地重游,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壮丽秋色的喜悦之情其次,作者抒发了回忆同学们的意气风发和对以天下为己任的战斗精神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切之情,表达了自己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
三、课堂总结师概括得非常准确同学们,词的上下两阕一般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往往都是相互渗透,相互照应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中意象的特征来感悟作者情之所在,也可以通过感受作者的情感抒发来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远意境此外,品读作品时需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这会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师最后,布置一下作业L比较分析词中“独立寒秋”中的“独”字与李白“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独金勺寒江雪”中的“独”字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2.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进一步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深切感受革命领袖的青春理想和伟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