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义复习目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多元起源
①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②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③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⑵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学术先秦时期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需注意分析《离骚》语句的表层和深层寓意史料二是文天祥、于谦和林则徐等人的名言警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家国情怀的体现⑴根据史料一,分析作者屈原身上有哪些中华传统美德?⑵根据史料二,归纳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提示1忧国忧民的情怀;百折不挠、坚持真理、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疾恶如仇、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浩然正气⑵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⑴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华各民族文化长期交融形成了相对可以兼容的心理、思想与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民族性格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向心力、凝聚力⑵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文化中的刚健自强精神长期以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这种精神仍是鼓舞人们不畏艰难曲折,朝着理想境界迈进的精神动力⑶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国传统的天人合
一、天人协调思想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指导着人们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对于当下的我们坚持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⑸突出重建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作用中华文化以仁孝诚信、礼义廉耻、忠恕中和为中心形成了一套价值体系其所提供的生活规范、德行价值以及文化归属感,起着其他文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6培养市场经济契约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义利观和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市场主体的道德修养,培养良性的市场经济契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⑴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仁者爱人、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崇德尚贤、自强不息等《周易》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⑵内在修养重视道德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⑶传统美德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等4人文精神讲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理念;形神皆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勤俭节约、和谐向善的生活理念;等等共研主题辐射传播一一中华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材料[导读]材料展示了部分外国翻译家及他们翻译的中国典籍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外传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简要论述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开始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国儒家文化让欧洲启蒙思想者们眼界大开他们吸取中国文化的精神,开拓自己的思想,坚定了反对宗教蒙昧和封建王权的决心如儒家倡导的尊重个人价值与欧洲的启蒙思想相契合中国的科举制度,遵循“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对欧洲影响至深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要求在政治上摆脱封建专制压迫,废除封建贵族世袭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启蒙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成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1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
①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促进了文明的多元发展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丰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创作、科技发明都在历史上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辐射其他国家的文化,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壮大,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进程⑵从当今世界发展的角度
①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
③“和而不同”的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④“群己和谐”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中华文化中的许多思想理念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启示辩证认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1外来文化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①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明末以来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对中华文化影响巨大,中华传统文化在遭受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借鉴吸收了西方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实现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⑵中华文化丰富发展了域外文明
①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外进行着辐射和传播,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中华文化圈
②四大发明的传播推动欧洲发生革命性变化、走出黑暗的中世纪
③欧洲的“中国热”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的现代化进程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
①本土性
②多样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③包容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④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⑤连续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⑵价值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④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知识点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⑴佛教融入
①过程
②影响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⑵西方思想的传播
①明末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八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②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⑴对亚洲的影响⑵对欧洲的影响
①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②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加速了骑士阶层的衰落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④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⑤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概念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起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的神农氏时代以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三家传统文化之思想,在中国合称为“三教”.学习情境一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意识形成《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材料中少数民族政权寻根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说明北魏和辽认同与汉族都是同样的祖先,都属于炎黄的子孙后代,这体现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图解历史一一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学习情境一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礼记•乐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材料反映的制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提示制度礼乐制内涵既强调规范社会秩序,又强调和谐.史学新论一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孕育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念、道德思想、行为规范、社会理想、美学品格、辩证思维等,构成了光耀千秋的不朽文化思想经典,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高尚品质、文明准则、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节、品格和气魄,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历经磨难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根基——王志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微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为中国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启发
6.深化拓展一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地理方面中国的四面被有效地切断⑵庞大的人口规模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⑶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土地是否适宜耕种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⑷汉字为维护政治统一和文明连续提供了重要力量⑸科举制度延续了中华文化6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7.学习情境一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利玛窦(左)与徐光启(右)你认为以上两幅图片,各自如何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以发展?提示云冈石窟露天大佛佛像是袒胸露肩、高鼻大耳的形象实际上反映了印度及中亚佛教的造像艺术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利玛窦与徐光启图中的利玛窦身穿汉族服装,体现了古代“西学东渐”过程中西方传教士通过顺应中国习俗进行传教的特点
8.学习情境一一唐文化的传播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材料的主旨是什么?提示中华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图解历史一一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司南一指南针.深化拓展一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
(1)中华文化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精神,为当今世界人民解决自然问题提供了智慧⑵中华文化主张的国家交往艺术是构筑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的文化基石总而言之,中华传统友好往来文化对于解决当前世界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零和思维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目标符合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文化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有助于激励各国人民为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不断努力共研主题博大精深一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史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淹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史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骨碎身浑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一[清]林则徐[导读]史料一出自屈原的作品,是屈原高洁情操的生动体现时间国籍翻译家翻译作品1658年意大利卫匡国(传教士)《中国上古史》(首次向西方介绍了《易经》及其卦图)1687年比利时柏应理(汉学家)《大学》《中庸》《论语》1689—1759年法国宋君荣(传教士)《诗经》《书经》《礼记》《易经》1788—1832年法国雷慕沙(汉学家)《中庸》(1817年)《玉娇梨》(1826年)《佛国记》1797—1873年法国儒莲(汉学家)《孟子》《大唐西域记》《太上感应篇》《道德经》《赵氏孤儿》《平山冷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交汇融通,玄学盛行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宋元时期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理学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这一时期的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明清时期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康雍乾时期,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内涵举例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说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张载、范仲淹、文天祥、顾炎武等人的思想都体现了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见贤思齐焉”;墨子主张“尚贤”、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中的内容、孟子与屈原的思想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主张和而不同西周的太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主张顿悟成佛的狸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以儒家生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汉字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等儒学与佛教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社会制度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日本大化政瓶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律令、历法、建筑等方面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也深受唐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