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高考语文复习微专题之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典例引领】(2022•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晓
②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
③低心事折腰【注】
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意境开阔,气韵生动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媪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②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彳来
③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
①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②杜二甫即诗人杜甫
③徂徐山名.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C.乙诗颔联中,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D.乙诗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两首诗同是表达送别的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比较其不同之处【答案】
1.B
2.
①甲诗“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者不写自己对故乡的依恋,反而从对面落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送我远行),生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②乙诗颈联“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徒”,前一句近景,写出眼前泗水秋波摇荡,后一句远景,“明”,“照亮”的意思,赋予静态的山水动态感,显得富有生机,作者借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的豁达情感【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错误,应该是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感受和体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说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果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所以这两句是写初到平原的感受和体验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先看甲诗由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来看,诗人本是依恋不舍故乡,却说故乡的山水不舍自己,“送”的对象是山水,是山水“送”“我”,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动作,这是使用拟人的手法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由此可知,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表达的是对故乡的不舍之情再看乙诗由诗歌标题可知,这是写李白送别杜甫“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律”说明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彳来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徐山,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且前一句说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这是近景,后一句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伏,这是远景,远近结合展现了风景之明媚,用明媚之景体现了二人分别时的豁达之情,所以就有了尾联“且尽手中杯”的豪放举止,感情豪迈而爽朗【方法技巧】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一一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借景抒情当作者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做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乐景写乐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哀景述哀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再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乐景衬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再如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衬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托物言志作者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烧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咏史抒怀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写景手法【典例引领】(2022•新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杂诗(魏)曹丕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游子羁旅古体诗,它以情景交融的典型笔法,表现了游子深切的思乡苦情B.前十二句为第一层,写景为主而兼叙事,营造清冷寂寥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蓄势C.后六句为第二层,直接抒发游子思乡的感情,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D.本诗语言平易质朴,描写细腻,情景相生,感情深沉,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的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答案】
1.C
2.
①运用叠词突出特点“漫漫”“烈烈”等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②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秋夜长”“北风凉”将心理感觉与触觉相结合,写出北方秋夜深沉、萧瑟、凄清的特点;“天汉回”“草虫鸣”“雁南翔”视听结合,写出秋夜的寂寥与空阔
③俯仰结合立体描绘诗人仰观明月银河,俯察清波白露,立体描写出了秋夜的天地景观,营造了清冷寂静的意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有误诗人因还乡无望,只有向风长叹,肝肠断绝了,这个结尾直抒胸臆,余情袅袅,令人回味,但不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运用叠词“漫漫”“烈烈”,思心愁绪满怀的人最不耐长夜的煎熬,而飒飒秋风自又分外增一层凄凉之感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愁绪“秋夜长”写诗人的心理感觉,“北风凉”写诗人的触觉,“天汉回”“雁南翔”写诗人的视觉,“草虫鸣”写诗人的听觉,诗人调动多种感官写景,写出北方秋夜深沉、萧瑟、凄清、寂寥与空阔的特点“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一“俯”一“仰”,俯仰结合,富有立体感,诗人低头游目,只有清澄的池水在月色下滚动鳞鳞的波光;仰头纵观,也无非明月当头,夜色深沉,银河已向西倾颓,寥廓的夜空上镶嵌一天星斗;主人公那一种百无聊赖、寂寞孤独之感,直从字里行间泛溢出来【方法技巧】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占・
八、、•L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参照前面的表现手法.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答案】
1.D
2.1借代,都是代指女子2
①《九日》中强调二人聚会,只需要绿酒黄菊,无需音乐助兴,表达了二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②《水龙吟》中,写谁能唤来歌女为自己擦去英雄泪,表达了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的激愤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错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表达了诗人自己甘愿居于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故选Do.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红裙”“红巾翠袖”都是以服饰代女子,是借代修辞《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揭英雄泪”谁能请来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揭,擦拭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表达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激愤本诗“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颔联作者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无需音乐助兴,相对酣饮“绿酒酬黄菊”指畅饮赏菊之事,“红裙弄紫箫”指音乐助兴“红裙”对“绿酒”,“紫箫”对“黄菊”,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欢快表达了二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方法技巧]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运用比喻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如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一王之涣《凉州词》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对偶可以使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一一崔颖《黄鹤楼》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运用排比可以使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运用反复可以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运用借代可以使诗歌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一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设问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运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运用双关可以使表达含蓄,语义丰富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一刘禹锡《竹枝词》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运用顶真可以使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一一白居易《琵琶行》通感也叫移觉,就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运用排比可以使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一宋祁的《玉楼春春景》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如战土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一高适《燕歌行》答题模式.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结合诗歌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答出效果表现手法【典例引领】(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二月十九日携白酒妒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①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潮玉蛆
②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青浮卵碗槐芽饼
③,红点冰盘蕾叶鱼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④【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
(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亦以代酒
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
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C.末句用“三余”之典,不写读书,而叙闲暇享乐,说明诗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D.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本诗前三联皆对仗,体现格律严谨、语言整饬的特点.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在本诗前三联中,他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美食美味?请简要赏析【答案】
1.C
2.1对比首联中金黄色的枇杷与白玉色的美酒,颈联中青绿色的槐芽饼与绯红的蕾叶鱼,色彩对比鲜明,让人垂涎欲滴2衬托用垂莲盏、圆卵碗、大冰盘等器具盛放美酒佳肴,美器衬美食,更显美食色味俱佳,令人口齿生津3比喻首句把枇杷比作金珠,写出了枇杷的色泽诱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分析错误,此句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情,既有旷达洒脱,又有落寞失意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美食第一,本诗的首联“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潮玉蛆”,写枇杷已熟,金灿灿圆润如珠;启封一坛桑落酒,酒沫洁白盈盈此联中将金黄色的枇杷与白玉色的美酒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体现出颜色的反差;而颈联“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蕾叶鱼”中青绿色的槐芽饼与绯红的蕾叶鱼同样运用颜色的对比,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突出食物的美好,,让人垂涎欲滴其次,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描写盛放食物器具的精美来衬托食物的美好,颈联“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蕾叶鱼”中,卵碗,圆卵形的碗冰盘,大瓷盘,光洁如冰槐芽饼盛在圆碗里,一抹青色浮现;蕾叶鱼片排在白瓷盘中,点点绯红盛放食物的器具衬托了食物,更显美食色味俱佳,令人口齿生津最后,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首句中“枇杷已熟粲金珠”,此处将枇杷比喻为金珠,生动地描写出了枇杷色泽诱人,从中可以联想到枇杷已经熟透,吃起来一定甘甜异常【方法技巧】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题模式
(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抒情手法【典例引领】(2022•浙江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
①尽,江入大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