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环节一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七年级第四单元所选的文章体裁多样,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表达了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根据单元导语的要求,确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略读,根据阅读目的或需要筛选重要信息.梳理行文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分析评价性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表达阅读心得《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学者张中行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环节二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了解张中行张中行1909—2006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负暄琐话》《文言津逮》《作文杂谈》等环节三积累语言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句中“单一”可以理解为单纯,纯粹“儒”指的是儒者那么是怎么样的儒者呢?文中引用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两句话,“躬行君子,则吾谓之有德J“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起初孔老夫子虽心向往之而力有不能,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从“可是”“却”体现了作者对叶先生的高度赞赏,同时作者借此指出他对叶先生的看法,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实人之师表在作者看来,叶圣陶先生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儒的道德准则理解了这一句后我们就明白了,后文所写的材料都在呼应这句话,在作者看来,叶先生不管为人还是处事,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他所有的言行都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即是一个“单一的儒”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结构图\\总评价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律己严(材料
5、
6、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之师表将第二段和后面的材料联系起来,文中多处引用儒家的经典语句,可见,作者是站在儒家的标准上在品评叶圣陶先生,并借用了这些语句,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情第2段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第6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崇敬之情,作者在3-8段中有没有明确的表达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文章3-8段关注段首或段尾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第3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第4段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第6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7段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第8段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这些句子分别对应不同的材料,不仅提示行文思路,还蕴含着作者对叶先生的情感,作为语文教育的同行,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倡导的用语主张深以为然对叶先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力求语言运用规范的品行充满敬意,对叶先生关于作文主张的苦心感同身受,张中行先生把深沉的怀念和深挚的敬仰之情,潜藏在这些语言之中当然,作者对叶先生的情感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也是表现的非常鲜明的,请同学们朗读开头结尾,你读到了怎样的情感呢?第1段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第9段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第1段中“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指的是在除夕这个合家团圆的好日子,却传来不幸的消息,叶圣陶先生逝世,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情深厚的老师及朋友,同时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乐景反衬其哀情,心头的悲哀倍增,所以称之为“双层的悲哀”,也写出了作者此时极度的悲伤之情第9段中,我们先关注“叶圣陶先生,人,往矣,只几个词语之间却用了三个标点隔开,尤其是一个“人”字独立,请同学们读一读,感受一下这样停顿所传递的情感,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表达,强调了叶先生虽然逝去,但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不会逝去这样短句更加凸显出悲伤的情感,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叶老的不舍、悼念之情,我们可以再有感情的将这句话读一读,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深重的苦心”即是良苦用心,“凡是”“都要”强调了叶老人虽然走了,但他对语言运用的主张,为此付出的良苦用心,仍时时警醒每一个写作者,只要动笔,只要写作,都应该铭记先生的写作主张,这也许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写作此文的这样苦用心环节三梳理学习路径这节课,我们先深入品读了6~8段人物的具体表现,梳理了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更深刻理解了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分析了3~5段和6~8段,这两部分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叶圣陶先生的品质,然后又第2段与3~8段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及这一句与后文所有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了思路,最后结合部分段首段尾句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读出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环节四布置作业.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第13课“积累拓展”第五题.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13课第
3、
7、8题
1.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商酌zhu6譬如pi累赘zhui•••别扭bieniu拖沓ta妥帖tie••••诲人不倦hui不耻下问chi••颠沛流离p^i鞠躬尽瘁cui••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修润修改泗色2商酌商量斟酌3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4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5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6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3理解下列经典名句的意思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环节四分析课文课文的标题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标题由三个词组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这里“先生”是对知识分子的尊称,表达对叶先生的尊敬;“二三事”是虚指,文中写了不止两三件事,泛指零星片段,这里指文章中的多个材料初步解题之后思考围绕标题会提出哪些问题?.本文写了哪些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材料?.这些材料从哪几方面来表现人物?材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些材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作者写这些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材料想表达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大家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过几篇多个材料写人的文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不少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这篇课文也通过多个材料写人,但是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侧重于学习用略读的方法来梳理文章思路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要快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可以尝试用略读的方法略读就是快读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可以关注段落的首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可以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尝试运用略读方法来读课文,梳理3-8段,并概括作者回忆叶圣陶先生的几则材料同学们在略读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抓住文中一些总起句、过渡句就能很快划分出文章的层次,帮助我们找到写叶圣陶先生的多个材料例如,第4段段首的“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过渡句提示我们第3段写的是有关文字交往方面的材料,第4段写的是日常交往方面的材料;再如第3段,可抓住两句提示性的句子一一“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以及“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从这两句可以推知这个段落中有两则材料第一则从“前些年”到“不敢草率了事”,可以概括为为吕叔湘的文章描标点;第二则材料从“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到这段结束,可概括为请我帮他修润文章第4段写的是关于送客的材料,早年看望他的客人告辞时,他一定要送客到大门外;晚年不能起床时,我们去看望他,他还举手打拱,并不断道谢,我们可以概括为坚持送客到大门外;晚年卧床时对访客举手打拱,连声致谢.为吕叔湘的文章描标点.请“我”帮他修润文章.坚持送客到大门外;晚年卧床时对访客举手打拱,连声致谢.为错过接待“我”而悔恨,立刻回信给“我”.一直强调写文章要明白如“话”.写文章特别重视简洁.写作力求完美这些概括的主语都是叶圣陶先生,就不一一呈现概括时可以在文中提炼信息,也可以自己提炼概括,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刚才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将过渡句、总起句等作为梳理思路的抓手通过观文章大略粗知文意,快速梳理文章写了几张材料,然后再细读各则材料进行概括文章写了这么多材料,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先把这些材料分类,然后再来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同学再次略读课文,圈画提示性的语句,用结构图来标示分类第3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第6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O句中的“还有”一词提示我们
3、
4、5段写他的“待人厚”,分别写了为吕叔湘描标点,请“我”修润文章,以及送客、回信等材料;
6、
7、8在写他“律己严”,分别写了要求写文章要明白如话,重视简洁写作力求完美等材料可见作者将这七则材料分为两大方面:待人厚和律己严.为吕叔湘的文章描标点-.请“我帮他修泗文章.坚持送客到大门外;晚年卧床时-待人厚对访客举手打拱,连声致谢.为错过接待“我”而悔恨,立刻回信给“我”-.一直强调写文章要明白如“话”-].写文章特别重视简洁律己严.写作力求完美同学们看一下这几则材料还能细分吗?我们还是借助提示性的句子来进一步分类第4段开头“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过渡句提示我们
3、
4、5段所写的材料可以分成文字交往和日常生活交往两个方面,显然3段写的是文字交往,
4、5段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第7段首句“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还”表示上下文内容是一致的,说明
6、7段写的事情都是关于文风方面,也是叶圣陶写文章主要的主张对于第8段这件事作为出版社的负责人,他努力追求完美,不放过一个标点或格式所以关于“做”和“作”这两字的分工不明,他自然不会放过这是关于用语方面在文中第8段开头也有提示运用略读的方法,借助每段提示性的语句,清晰地划分出这篇2000多字长文的结构层次,梳理出七个材料主要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每个材料侧重点也有不同,有写交往方面的,有写交往方面的作者写了叶圣陶先生文字交往、日常交往和语言运用方面的七个材料写这么多材料有什么用意呢?接下来我们要来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些材料的作用我们先来品读待人厚这个部分第3段的两个材料都是关于文字交往方面的为什么要写这两个材料?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这两个材料如何体现叶先生待人厚?两者有什么差异?为吕叔湘的材料描标点这则材料中有这样一句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句中“描”这字是指照着笔样写或者画,因为吕叔湘的标点写的不清晰,叶先生就用自己的行动做示范,将标点一个一个描清新暗示做事要严谨认真哪怕一个标点都不能放过叶先生作为长者,没有批评吕叔湘文墨不清晰而是身先示范,可见其做事认真,对人宽厚后文也交代吕叔湘从此不敢草率,这是先生的仁厚对他的影响,吕叔湘先生深受感动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请我帮他修润文章的这则材料中,他不耻下问,这样帮他修润文字,看我不直接动笔就宽慰我,让我不必客气地对我的文字进行修润当我遵嘱不客气,他又不放弃客气,亲自来征询我同学们关注到句子的两个“可是”吗?大家读一读,体会两个“可是”流露的我的感受这两处转折显然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表达一种意外之情,强调了叶先生待人极为诚恳、谦逊、尊重他人,待人宽厚,令我深受感动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叶先生在谨言认真做事的同时待人极为诚恳谦逊,但两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来体现他的这个特点第一则材料是我听吕叔湘先生所说,是略写的第二个材料是作为下属的自己亲身感受是详写通过两个材料体现叶圣陶先生不论对谁都谦逊诚恳待人宽厚,令人感动,呼应了第3段的首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我们再来看看第4段中为什么要写两次送别客人的表现呢?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我们先分析他送别客人的具体表现,客人阻拦他送,但他“一定”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远送且鞠躬道谢,注目送别,从“一定”这个词读出他的坚持“看到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J中“才”这个字让读者更加感受到叶先生的君子之行,可见其待人真诚晚年时他已不能起床,此时送客是“不断地说谢谢”,表达他不能把客人送到门外的歉意无论叶先生在人生的什么阶段,也无论他的健康属于什么状况,他都如文中所说“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叶先生在这样细微末节的生活小事中都能一以贯之地宽厚待人,想必他无论在什么境况下,无论待谁都是一以贯之的宽厚,令人动容,这就再次呼应了第3段首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5段较为详细地记叙了我和叶先生交往的材料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70年代中期,我处于人生处境较为艰难的时刻,我到北京去看望叶先生不遇,便留了言叶先生回信表示“非常悔恨”,“感到悲伤”,叶先生对我困顿的处境满怀悲伤,为错过会面深感遗憾、懊悔叶先生的回信深深触动了我,我并不是为自己的处境悲伤,而是感慨象叶先生这样的人越来越少这个材料又一次了呼应了第3段的首句我们回到写叶先生待人厚这部分的总起句,请同学们读一读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句子的“凡是”指的是不论什么身份,不论处于什么境遇之下,与叶先生只要有些交往,“无不为他的待人厚深受感动”句中的“无不”双重否定,加强了肯定,表现了叶先生对待任何境遇下的任何人都很宽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句话统领了3-5段所有材料我们梳理了写叶先生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来了分类通过品读3-5段,不仅体会了叶先生的待人厚的具体表现,更重要的是梳理了材料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些材料有关于文字交往方面的,也有日常交往方面的,有些是听来转述的,也有自己亲身经历,但这些都围绕着“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这句话展开多角度、多侧面突出叶先生待人厚的特点环节五回顾学习路径这节课我们先从题目入手,初步了解了本文写的主要人物一一叶圣陶先生,并围绕标题提出问题,接着用略读的阅读方法概括了写叶先生的多则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初步了解本文从“待人厚”和“律己严,,这两方面来写人然后我们梳理了3-5段待人厚这一部分中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入品读人物的具体表现,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点,更深刻地体会了叶先生待人厚的特点环节六布置作业.抄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第13课“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13课第
1、
2、5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环节一回顾学习路径上节课我们先从题目入手,初步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并围绕标题提出问题,接着用略读的阅读方法,梳理了叶圣陶先生的多则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分类,初步了解本文从待人厚和律己严这两个方面来表现人物然后梳理了3-5段待人厚这一部分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入品读人物的具体表现,更深刻地理解叶先生待人厚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6~8段,律己严这部分的材料,梳理材料间的逻辑关系,品读人物的具体表现,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环节二分析课文上一课时,我们在对材料分类时已经明确,这三个材料都是关于语言运用方面的那么同一类型的材料作者为什么要写三个这三个材料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细读第6到8段,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这部分,先来看看每个材料写了什么?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第6段的材料写叶先生“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才算极了格”联系后文所说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我们可以从中理解,他的写话±张,即是强调写作语言,像日常说话那样通俗质朴、平易自然,写出来要让人看得明白,叶老自己曾说过,文风是作风,也是思想风,他的文风某种程度上就折射出他的为人一一平易、细致、恳切、心中有读者“不止一次”强调了他对此很重视,对于不像话的文字坚决改,这里的“坚决”体现态度之坚定,改的决心之大,从“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这句话,看出他首先自己以身作则,亲自践行这个写话主张,体现他正心修身,严于利己叶圣陶先生这样严格的要求自己,然而他为什么要“常常谈到”要“不止一次的说呢”,第六段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这一句话提到了这些年来社会上的用语现象,从“近些年来”“不少人”可以推知,这不是个别现象,是当时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文风问题那么我们就能理解,叶先生针对性和纠偏作用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读到,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希望推己及人,这正呼应了第6段开头“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第7段中写道,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用语要力求简洁,不累赘拖沓,第6段也提到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第7段为何再次强调简洁呢?我们看第7段中的这句话,“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就提醒作家要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反省自己的写作态度,端正自己的写作理念,第7段单独把简洁这一主张拿出来说说,可见叶先生对文风简洁的重视与第6段相似,我们也可以从下面这句话中看出,他提出这样的主张,其实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这句话指出,叶先生主张用语简洁,建议删掉拖沓累赘的字本来是有益的建议,但当时的现实是因简而偏偏要繁,文中举了最微末,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了”“太”为例,指出了用语中现在却几乎都要添加,这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虽然累赘而又别扭,甚至违理但很少人肯删文中用了“竟然”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此有一种诧异之情这种现象与叶先生倡导的身体力行的文风主张,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后作者也表达了叶圣陶先生前面要发那样的的感慨也不奇怪从这句话来看,作者是非常赞同叶先生的这一文风主张的,这一部分材料一样呼应了第6段开头,“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我们再来看第8段,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用语求求完美,从“绝不放松”这个词,读到他对写作的任何细节都是精益求精,毫不松懈,小至一个标点,抄稿的格式都认真至极文中列举了一个事例,作为出版社的负责人,他发现,“作”和“做”用字自体例不统一,虽然没有对错问题,但他依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办法再到监督执行,不吝心力,亲自去推进表现他对用语规范性的重视,也表现出一名语文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感这段材料讲到他不仅自己认真的践行,而且不遗余力带领、督促整个出版社的人,又一次呼应了第6段的开头“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才我们品读了三个材料中叶先生的言行,抓住了一些关键词句,进一步体会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三则材料的内在的联系三个材料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语言运用方面的材料第6段针对朦胧的文风坚持要写文章如话,要让人能看懂,第7段针对写作不简洁的普遍现象,提出文风要简洁,若说第
6、7两段是从总的用语角度来写,第8段则是从最微小的角度,小到一个标点、一个用字,叶圣陶先生也力求完美将这三个材料连缀起来,可以表述为叶圣陶先生强调写文章要明白如话,还特别重视细节,甚至不放松任何细节,力求完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之间层层推进,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展现了他强烈的责任感这些材料共同表现他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积极倡导简洁的文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三个材料也同时呼应了第6段的开头,“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5段从叶先生与人交往的角度选择材料,体现他待人厚的特点6-8段则是从叶先生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角度选择材料,突出他的文风,同时也体现他的为人,体现其“律己严”的特点两部分材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我们已经梳理了3~8段材料之间的关系,感受了人物的精神品质,那么3-8段与第2段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第2段中一开始回忆我和叶先生相识、相交的过程,文中提到《左转》中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作者认为,随着他与叶先生交往的深入,在立德方面,叶先生总排在最前面,作者接着对他的品德方面做了这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