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命题实质】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4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7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常见的陷阱设置点】.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答题技巧】.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尤其关注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方法总结】
1、细读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诗词鉴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典型题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寿阳曲
①(元代)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②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
③又添铺翠寿阳曲•(元代)马致远鸣榔
④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
⑤在捕鱼图上【注释】
①两首诗歌均选自《元散曲一百首》寿阳曲,曲牌名
②霁雨停
③锦屏风:这里指像屏风一样的一排排山头
④榔同“根”,渔人系在船舷上敲击以驱鱼入网的长木棒
⑤撮聚集
1.请根据所写内容推断两首诗歌的标题,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A.边塞出猎江头怀古B.山中别友晨起出渔C.山市晴岚渔村夕照D.野渡新晴绿杨春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首,“花村外,草店西”写的是鲜花盛放的村庄与商业性的草店,是“山市”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霁”所写的是视觉中的山市景象第四句写残照中的四围山色,其中虽有晴岚在,但未直接写出直至第五句“又添铺翠”出现,作者才把晴岚及其造成的景致和盘托出以“又添铺翠”这样的点睛般句子煞尾,使“山市”与“晴岚”的意象都鲜明地呈现了出来因此,本首曲以“山市晴岚”作标题敢贴切;第二首开头两句“鸣榔罢,闪暮光”,说捕完了鱼,已是夕阳残照的时分了第三句“绿杨堤数声渔唱”,承接上两句,渔人上了岸,把船系在绿杨树下,于是绿杨堤上就飞出渔人的歌唱声第四句“挂柴门几家闲晒网”,说有几家渔家的柴门上,挂着鱼网,晒着第五句“都撮在捕鱼图上”,这一句是总收全曲,说上面所写的“鸣榔罢”、夕阳残照、绿树系舟、堤上渔唱、柴门晒网等景致,都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幅捕鱼的图画这捕鱼图,就是“渔村夕照”图;故选C
二、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甲】和董传留别粗缗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答案】D【解析】“苏轼自夸”有误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有误“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有误颈联写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有钱没钱不是问题,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时什么都会有故选D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山秋色图
①胡行简连山缥缈树槎牙
②,江上西风雁影斜万迭
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
④家[注]
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
②槎(chd)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
③万迭万重
④野人山野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答案】
11.B【解析】B.本项“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有误,根据前两句中的“树槎牙”和“西风雁影”可知,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树木枝叶稀疏,江山西风劲吹,北雁南归的画面,虽不可说萧瑟凄凉,但也不能说“生机勃勃”故选B
四、古诗词鉴赏观书(明)于谦
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
②芳客,未信我庐
③别有春[注]
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
③庐书房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尾联是用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反衬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C错误,选C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题《云山图》二首沈周
①(-)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
(二)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注】
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颖《黄鹤楼》)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渔《凉州词》)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这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容”、“云态”,也写“云情”第一首描写画家兼诗人沈周眼中看出的“云”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第三句的“云山”,以云为主,我看白云忙忙碌碌,也许忘记了自我,这是为第二句“云忙”的诗意加重语气,强化它忙碌的意思具有动态美的移动的白云,触发了画家的雅兴,他准备在空闲的时候,“洗砚写云山”,把“云容”画出来,写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与第一首不同的是,第二首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和草堂主人各占草堂的一半最后二句里的“故人”,便是画家、诗人自己石田到山里来,由“云”相接,故人要归去,还须“云”相送诗画家赋予“云”以人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另外此联中“空”与首联中的“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该选项的诗句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最接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故选B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忆邢惇夫
①(宋)黄庭坚
②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注释】
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
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句是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B.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C.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D.第四句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答案】D【解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D.第四句意思是更何况我们像父子一样的情谊,结合“眼看白璧埋黄壤”所指的“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表达了作者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故选D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闺【唐】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泗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氤【注】此诗为张九龄受唐玄宗赏识而出任洪州都督后所作湖口,即江西鄱阳湖湖口,当时归洪州都督府统辖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万丈红泉”“迢迢半紫”描摹庐山瀑布从天而降、绚丽夺目的壮观景象B.颔联中的“下”和“出”,凸显了瀑布越过山间杂树、穿透空中层云的宏大气势C.颈联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瀑布美景;晴日彩虹当空,雨天声势浩大D.尾联错赞叹飞瀑与山、云、天连成一片的恢宏气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答案】C【解析】c.“日照虹霓似”写瀑布的色彩,在晴日阳光的照射下,幻化出如虹霓般七彩缤纷的颜色绚丽瑰奇;“天清风雨闻”写瀑布的声响,天清气朗之时,本无风雨,但万丈洪泉直泻而下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却使人有急风骤雨杂沓的听觉感受颈联描写的是晴天丽日时瀑布的美景,因此本项说法错误;故选c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黎
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②唤渠
③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蔚未匝
④,照管鹅儿与雏鸭”【注】
①兜鉴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②胛肩胛
③渠他
④前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
一、二句诗连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了紧张的劳动场面B.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暗示农人对插秧这场“战斗”的厌恶C.雨中抢插秧苗的生活画面,既表现插秧的繁忙,又突出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D.诗歌内容朴实,语言通俗,平白如话,撷取农村生活中的典型场景,自然又逼真【答案】B【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B.“笠是兜婺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意思是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写出了春雨之密、之急、之大,以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蜜”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此选项中“暗示农人对插秧这场‘战斗’的厌恶”说法错误;故选B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舟师[明]俞大猷
①倚剑东冥
②势独雄,扶桑
③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就
④队火
⑤光摇河汉
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⑦夕阳景
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
⑨战士功【注释】
①俞大戳;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
②东冥东海
③扶桑我国对日木的旧称
④狮通“冲”,舞动的意思
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
⑥河汉指银河
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
⑧景通“影”
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答案】
9.D【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倚剑”倚天之剑的省称,古人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这里代指俞家水军诗句“扶桑今在指挥中”译为扶桑受制,胜券在握首联表现了作者必胜的信心故题干中表述的“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有误B.颔联译为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陈列,旌旗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所以云雾并非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是为了突出战士的士气,并非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表述有误C.颈联紧承上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一串串炮火飞上天空,在银河里摇动着倒影;喊声阵阵,气势镇住了群寇写出了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并非突出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表述有误D.尾联写海战结束,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身为将领的诗人,为军阵奇妙、战士勇武而深感欣慰表述正确故选D
十、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答案】⑴D【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稚川山水风光的热情赞颂从“隔水青山似故乡”可看出诗人还巧妙抒写了他的思乡之情;D选项说法不全面;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