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内容主旨分析评价【考向阐释】“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作者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清歌,领会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分析评价的技巧L知人论世,理解文字“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同时,由于作家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熟知作家气质的人有时仅看诗词本身,就能判断它的作者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作家特别是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等方面注意积累,这就为鉴赏诗歌准备了条件“知人论世,了解风格流派”作为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在诗歌鉴赏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观象取意,理解诗境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表达了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把握诗歌主旨,应抓住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体察诗人所展示的诗境,体悟诗人所抒发的真情,综合总结出诗歌主旨.分析评价,诗本为重
(1)分析评价的“助手”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多是间接的抓住标题、序言、注解,理解关键语句,体味出省略的、含蓄的内容部分,对理解诗歌主旨会更如鱼得水
(2)分析评价的角度一一人事、景、物(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情、理趣(以上从属于“写作目的〃角度)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3)分析评价的原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即客观公正受时代、阶级、认识的局限,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认识程度只能符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正确理解,不拔高,不曲解,从文本出发,作出恰当评价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
①布白似雪,吴
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
③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
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
⑤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
⑥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的情怀【答案】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土的济世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都具有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土的济世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
①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
②凝寒
③?松柏有本性(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注释】
①一何多么
②罹遭受
③凝寒严寒
1.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洁,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分析“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然挺立;“一何劲”的意思是“多么地刚劲”,突出了松枝的刚劲;“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表现了松树的正直;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松柏的本性挺拔、刚劲、正直诗歌写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特点,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同时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从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瀑布联句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瀑布不满足于小小溪润式的安乐,一往无前,最终东归大海,寄寓了作者不甘平庸、思有作为(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情怀【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意思是,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此诗前两句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表达出作者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渡易水陈子龙
①并刀
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泼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注
①陈子龙明末进士,反清领袖
②并刀并州产的刀剑,以锋利出名
(1)本诗首句“并刀昨夜匣中鸣”暗含了作者的雄心壮志【答案】誓死杀敌、报效国家【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并刀昨夜匣中鸣”的含义是锋利的并刀昨夜在匣中幽幽鸣结合注释“陈子龙明末进土,反清领袖”和句子“燕赵悲歌最不平”“可怜无处送荆卿”可知,作者内心想反清复明,暗含了他誓死杀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五、古诗阅读,回答问题放舟蓬莱
①阁下戚继光
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峻噌
③出画楼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注]
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晚年因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面“建改之广东”其后“张希皋等复助之,竟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
③峻噌形容山高峻
1.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的愿望【答案】复起乡关、以身许国的壮志(或建功报国的自我期许)【解析】本题考查情感主旨“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意为青壮之时灭倭靖国的壮志复起,托那一片白云传情达意于朝廷,再欲杀敌报国,死而无怨诗人虽然因遭奸佞弹劾被罢官,但还想托云寄情,表现了诗人壮志未衰,以身许国的英雄本色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责子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
1.对于本首诗,杜甫认为是批评儿子,黄庭坚认为是舐犊情深,你怎么看?【答案】
9.我认为是舐犊情深,夸张诙谐写法,表面是责其不争,实则爱之甚切(或我认为是批评众子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深感忧虑)【解析】对于杜甫和黄庭坚的看法,可任选一种合理阐述理由即可同意杜甫的说法杜甫的意见是认为《责子》此诗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陶渊明虽弃绝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脱离文明、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还有种种常人之情,对子女成器与否的挂虑,就是常情之一杜甫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此诗的同意黄庭坚的看法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认真、太着实了些批评是有的,但诗的语句是诙谐的,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这样看来,黄庭坚的体会又是颇为精妙的
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庆清朝慢踏青【宋】王观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
①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②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饵灯
③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④【注】
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
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凤
③馆行(doudi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
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1.下列对词f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答案】
1.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C.有误,下阕中“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姑娘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并非表现她们“看花觅柳的从容”故选C
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①【注释】
①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指楼兰国王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楼兰国王屡次截杀通西域的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少中“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角度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角度表现战争的惨烈B.《塞下曲)首联写五月的天山有“雪”无“花寒气逼人,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景象突出环境的艰苦C.两首诗均用字考究,《雁门太守行》中“卷”字写出乘夜奔袭之状;《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D.两首诗都运用典故,《雁门太守行》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塞下曲》表现了将士们甘愿身赴疆场、为国立功的慷慨豪情【答案】C【解析】C.“《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表述有误《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表现了军情之紧张急迫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