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明晰“有““无”之辨,修习人生智慧——《老子》四章教学目标.明确“有”“无”概念,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探究老子“有”“无”的辩证关系.感悟老子“有”“无”思想对人生和社会的意义教学重难点L归纳探究老子“有”“无”的辩证关系.感悟老子“有”“无”思想对人生和社会的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演绎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中科院张永清科研团队搭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运动追踪技术平台,分析了21000余次狗与人互动过程中尾巴运动的轨迹,发现狗与不熟悉的人互动时尾巴摇摆偏左;与熟悉的人互动时,尾巴摇摆偏右;并解读了狗摇尾巴的多种情形与情绪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外科研杂志上一些网友质疑说狗摇尾巴有什么值得研究的狗摇尾巴与我有什么关系言下之意,这是一项“无用”的“研究”(PPT展示)“狗摇尾巴”真如网友所言是无用的研究吗?明确构建家犬全脑蛋白质组时空表达图谱,是为了利用实验犬研究人类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张永清团队认为生命科学、医学、心理学可用家犬作为模型动物教师过渡语看了这个科学研究和网友的反应,不禁让我们陷入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什么是“有用”和“无用”要想知道什么是“有用”和“无用”,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有”和“无”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老子》四章这篇课文来共同探究“有”“无”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任务一明道——知“有”“无”活动一“有”“无”之辨,道之根本请阅读《老子》四章内容,参照下列论述,请你思考“有”“无”具体指什么?并阐述老子的观点(PPT展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明确“有”“无”可以是具体所指,也可以是较具体的事物更抽象的事物教师过渡语对于“有”“无”是具体所指,还是较具体的事物更抽象的事物,大家支持哪一种?明确“有”“无”是蕴藏于具体事物中的规律教师过渡语那么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是否也会转变为“无”呢?在文章中有没有体现呢?请同学认真思考明确第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和“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工“有”中也蕴臧着“无”教师过渡语那第二十四章和第三十三章有没有“有”“无”的体现呢请小组讨论,试从中找出证明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回答,我们对〃有〃〃无〃的内涵及老子的观点有了基本的认识首先,〃有〃与“无〃是一组相对的关系;其次,“有〃和〃无〃都是高于具体事物之上的普遍规律,其中,“无〃是万物产生的开始,是〃有〃得以产生的内在依据;最后,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相互转化,一是〃有之所始,以无为本〃,二是“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王弼集校释》)(PPT展示)活动二温故知新,明晰“有”“无”请同学们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词语或者成语中有没有“有”“无”思想的体现呢?(PPT展示)明确虚实、成败、阴阳、强弱、长短、远近、明暗、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喜极而泣……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有〃“无”之辨广泛地存在着希望我们在探究“有”无〃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同学们能以此为路径阅读其他的章节,为大家开启阅读《老子》之门任务二悟道一一修人生活动一联系现实,启智明慧通过上面对道家“有”“无”的分析,同学们对“有”“无”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结合文本,你认为生活中有哪些“有”“无”的现象最能引起你的思考请加以举例分析(PPT展示)教师过渡语其实老子的“有”“无”思想就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更多地生活启迪,指导着我们更好的生活比如,对于如何定义生命的价值,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答案,请同学们思考活动二的问题活动二自我体悟,涵泳心性思考如果,终其一生,都是个平凡的人你会后悔吗?(PPT展示)教师过渡语老子的思想给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很多智慧,启迪着我们感悟生命真谛,找寻人生价值其实不仅对我们个人,对于当今社会,老子“有”“无”思想在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看任务三《传道》任务三传道——济苍生活动修习智慧,古为今用班级拟排演穿越剧《传道》,让历史人物与现实人物对话,让先贤智慧照亮现实,让古人思想与时俱进请你以“道家老子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对话为场景,进行排练表演(PPT展示)课堂总结在学习《老子》四章之前,我们可能会感受到道家之道似乎非常的玄妙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在老子看来“道”的存在形式就是“有”“无”,只是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道”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启迪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且在构建“与道相通”的“和谐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业设计】假如你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准备投到老子门下,需要写一封自荐信说明“入门”理由,你会用怎样的思想打动他?请写一封不少于500字的自荐信【板书设计】附《老子》四章课前预习任务单:.了解老子阐述道理的言说方式,把握老子观点的思辩性,学习理性思考,提升辩证思维品质.体会老子思想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能联系实际认识生活进行读写结合的片段写作
4.借助工具书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学做知识卡片,熟记并积累经典语句,培养文言感受能力课前学习任务1学习任务一』朗读《老子》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四章,注意读准字音『学习任务二」借助工具书,给加粗的词注音,并解释意思
1、凿户牖以为室
2、蜒埴以为器
3、日余食赘行
4、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强行者有志
6、其脆易泮
7、起于累土
8、常于几成而败之『学习任务三』说说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的大意,并记下疑难问题『学习任务四』阅读下面《老子》第二十二章,作为互文性拓展阅读,思考它与第二十四章有什么联系第二十二章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译文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伸展;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有功;不自我矜恃,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确实能使人得到保全,回归大道推荐的学习资源.中国哲学的里程碑一一老子的〃无(任继愈)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多年来一直沿着这条思路考察中国哲学的发展、变化,踪迹昭然、历然老子首先提出了“无”作为最根本的范畴,是中国哲学史第一座里程碑人类认识外界,总是经历由外到内,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近半个世纪以来,儿童心理学发展较快,研究儿童认识外界的过程及其发展轨迹,经过观察、实测、比较,得出大体可信、比较接近儿童思维成长的实际状况一个民族思维成长的过程与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大体相似,至少从中可得相关的昭示儿童认识外界先从身边周围的事物开始由近及远,先认识母亲,后及家人,扩大到身外的食物、玩具,再扩大到鸟兽草木虫鱼等目力所及更大的范围如高山、大河、天空、气象风雷等等外界虽在视听范围之内,并不能引起足够的认识日月星辰先被认识,日月依附着的更大的“太空”则较后才会引起注意朱熹儿时,其父向他指示天空日“天”,朱熹问其父“天之上何物?”这被看作特异儿童的表现,所以古人特别记上一笔古今中外千千万万儿童,是很少关心“天之上有何物”的儿童教育家还发现,小学生春游旅行,虽然喜欢爬山、涉水,但不懂得欣赏山水风景,朝辉落霞之美认识过程总是由具体事物开始,由微细到宏大儿童学习数字计算,也是先学计算一个两个实物,然后形成“1”、“2”……的数的概念先有自然数的实数,“零”的概念形成较后因为“零”没有形象,也找不到与零相当的对象(实体)可供抽象我们回顾中华民族的认识史,竟与儿童成长过程有惊人相似之处人类认识从有形开始,逐渐由分到合,由具体到抽象,形成了“有”(存在)的概念“有”有形象(大小、形色等),“有”有性质(坚软、轻重、香臭等),“有”有结果(得到或未得到),各种“有”都可见闻,可感知,可推得结果这些都属于人类认识的幼年期随着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深化,从“有”进而认识到“有”的对立面一-“没有”“没有”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打猎、捕鱼,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而且出现的频率很高把“没有”抽象到概念的高度,也作为认识的“客体”对待,达到这个认识水平,只在具有先进文化的民族才有这种可能“没有”在未上升到概念时,只是一次性的客观描述提出了“无”,是认识的一次大飞跃由于“无”具有“有”所不具备的“实际存在”,号称“无”,并非空无一物,而有总括万有的特点老子称之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它不同于“有”,所以“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搏之不可得”,“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对这一最高的负概念给以特殊名称,有时叫做“无”;因为它具有规律性,也称为“道”在一定情况下“无”与“道”同义,有时“无”也是“道”,“道”也是“无”老子的“无”不是停留在描述性的“没有”的认识阶段“无”并不是消极的存在而是有它实际多样肯定性的涵义,有现实作用,有可以预测的后果,也经常用作对待日常生活、政治生活的一个原则“无”的发现,为人类认识史开了新生面,的确非同寻常《老子》书经历史上老学传人的补充、完善,现存的定本共五千七百字左右这部书从各个方面提醒人们重视“无”的地位和作用不但认识“无”,而且用“无”的原则来指导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日常生活中认识“无”的功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章)把“无”的原则运用到政治生活“取天下常以无事”(四十八章)“以无事取天下”(五十七章)“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六十三章)“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六十九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章)“为无为”(三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十章)“道常无为”(三十七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四十三章)日常行为准则也离不开“无”的原则指导“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梃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二十七章)“无”也是政治生活的指导原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十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十章)老子由“无”衍生出一系列否定概念的积极涵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处理人际关系,要遵循“无”的原则,以退让、收敛为原则“不目见,故明;不目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目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二十二章)老子思想的深刻性在于,善于从纷乱多样性的现象中,概括出“无”这一负概念其可贵处在于把负概念给予积极肯定的内容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用“无”的原则去“为所以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屈为伸,以弱为强,以不争为争,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建立了中国古代辩证法贵柔的体系,与儒家《易传》尚刚健体系并峙两大流派优势互补,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人类认识总是在旧的认识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见解对旧知识来说,是一次进步同时,这新见解往往成为后来更新见的障碍《荀子•天论》篇中曾指出,“老子有见于谢无见于信”老子发现了“无”的价值,把它提高到应有的位置,是老子的贡献如果把“无”的地位、作用过分夸大,反倒背离了真理比如,老子指出建房屋供人使用的地方是墙壁中间的空间部分但也应看到供使用的空间部分是在墙壁、梁柱等实体支持下才能供居住没有墙壁、梁柱、砖木的“有”,也就没有供起居的空间,只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虽有空间(“无”),却不能居住有与无互相依存,相得益彰总之,老子发现、提出了“无”这个范畴,是一大贡献,并赋予以肯定、积极意义,功不可没(选自《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2009年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学习目标L理解老子〃有〃与〃无〃思想观点的深刻内涵,初步认识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