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跟踪训练一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图示法是一种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形成于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下图是秦朝与唐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唐朝中央官制的突出特点是A.丞相制度已被废除B.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中央行政机构效率低下D.散相权保障皇帝集权.下列诗句中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是()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D.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但也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制度不过是皇权的再分配,实际上中书省的官员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门下官署更像是皇帝的收发室”这段话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A.职权划分B.基本内容C.本质目的D.内在缺陷.《唐律疏议・职制》载“诸官有员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谓非奏授者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此律令的直接目的在于A.注重任人唯贤B.防范机构臃肿C.严惩贪污腐化D.强调公正廉明.北宋时,曾流传“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它折射了()A.重文修武消弭边患的决心B.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C.民间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D.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变迁.西汉更赋表,从如表可以看出,以钱代役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生产时间D.防止了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宋代朝廷给予新科进士各种荣耀,录取后即行“金殿传胪”(唱名),皇帝逐一召见,当殿授予出身和官职,并赐袍、笏、靴等,后于琼林苑赐宴,称为“琼林宴”.・・・・・但却规定不许及第者拜“座主”称“门生”和互称“同年”上述材料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A.进土交往受到严格的限制B.殿试成为选拔官员的关键C.宋代的皇权专制日益强化D.宋代文官地位进一步提升.唐朝时期有一位皇帝,“一度夺了唐朝政权改为周朝,但贞观之治得以延续,社会经济继续向上发展,其最大贡献在于把政权向一般庶人开放”下列措施体现这位皇帝上述贡献的是A.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土和明经科为主B.扩大科举取土人数,首创了殿试和武举C.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D.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始建进土科.唐朝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说明A.政事堂是最高决策和议事机构B.中书门下拥有最高立法权C.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D.三省体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均田制被破坏,权贵之流再次在损害农民的情况下扩大其地产由于税收制是以人头为基础的,帝国不断增长的捐税负担都落在农民头上,而这时农民占有的土地正在减少为此唐政府实施了()A.租庸调制B.两税法C.摊丁入亩D.租调制.下表为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据此可知唐代A.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B.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河南尹田敞的外甥王退以知人出名田款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哎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察举制的弊端B.选拔官更以品评为主C.地方无选官权D.科举考试的选官方式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举子看榜困唐太宗在金殿瑞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J——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2在汉代与魏晋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又是怎样的?其选官依据是什么?3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革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材料二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贫苦子弟、纨绛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⑵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参考答案C【详解】图示显示的是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形成于隋唐时期,c正确;先秦时期尚未形成三省六部制,排除A;秦汉时期是三公九卿制,排除B;宋元时期不符合题干中限定的“形成于“,排除DB【分析】【详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故B项正确;A不是分割宰相权力;C属于地方分权措施;D是负责行政权力B【详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故B项正确其中,世官制是在商周时期;察举制是在西汉时期;科举制是在隋唐以后实行的制度;A、C和D项顺序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的选官制度体现了由重视血缘关系和门第的高低逐渐转向考试成绩,体现了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稳定社会秩序,因此科举制从隋唐确立就一直延续到清末D【详解】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明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是在清朝,中央行政机构效率不是低下而是不断地提高,两幅图片最大的不同是唐朝的中央官制多了门下省、尚书省和中书省,而三省的设置意在分散相权保障皇帝集权故D项正确A【分析】略【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A反映的是科举制,故选A;BCD项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C【详解】根据材料“皇权的再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专制主义的加强,故C项正确;AB项包含在C项之中;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三省六部制的缺陷,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点材料“皇权的再分配”B【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唐代法律对各级官员的人数配置做了规定,对“非奏授者”制定了处罚措施,其直接目的是为了限制官员数量,防范机构臃肿,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官员人数的限制,与任人标准和吏治情况无关,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D【详解】试题分析材料中描绘出将领即使领兵打仗获胜的荣誉也不及考上状元,显然是当时文人的地位高于武将,所以D正确重文轻武为了削弱武将的权力,排除A;BC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重文轻武政策【名师点睛】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宋朝把兵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但又降低了行政效率,造成“三冗”局面
(2)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设立“二府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3)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分散军权重文轻武,武将受到过多的牵制,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发挥C【详解】从材料信息看,西汉采取了以钱代役的方式,用金钱代替服役,这种方式能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c项正确;以钱代役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而不是强化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以钱代役的赋税制度,没有涉及赋税是否以人丁为主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以钱代役的赋税制度,不能防止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并且材料没有涉及土地买卖和兼并问题,D项错误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皇帝召见及第进士并且对其称谓作出了明确要求,这体现了宋代的皇权专制日益强化,所以C正确;材料未体现进土交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所以A错误;“殿试成为选拔官员的关键”说法绝对,材料未体现,所以B错误;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反映“宋代文官地位进一步提升“,所以D错误B【详解】武则天夺了唐朝政权改为周朝,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土人数,首创了殿试和武举,故选B;A是唐太宗,C是唐玄宗,D是隋文帝,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D【详解】材料中“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政事堂和皇帝之间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D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最高”;B项错误,无立法权;C项与材料不符点睛材料“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是解题的关键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到唐德宗统治时期,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B项正确;均田制是租庸调制和租调制的基础,而材料已经明确描述是均田制破坏后唐政府实行的租税制度,排除AD项;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排除C项故选B项C【详解】从表格数据看,士族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人数占较大比重,说明士族改变了依靠门第出身为官的旧观念,也能通过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即士族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C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不能反映实质问题,A错误科举考试根据成绩确定结果,材料不能反映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B错误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说法绝对,D错误A【详解】据题意可知,田敞要求外甥王退举荐他想要推举的人为孝廉,这说明孝廉的推举中出现了暗箱操作,被上层贵族操纵,因此体现了察举制的弊端,A项正确;“以品评为主”的选官方式是九品中正制,排除B项;察举制下地方官是有选官权的,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察举制,不是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A项1科举制度2制度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依据察举制德才;九品中正制门第3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详解】1据材料“唐太宗在金殿瑞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和图片信息可以得出,所述的选官制度应该为科举制,材料描述的即是科举制下,科举考试放榜的情形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汉武帝开创了察举制,实行自下而上的举荐官员,举荐依据是德才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和出身,使得官职被世家大族所垄断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试题要求可以从选官制度的作用和如何制定选官制度以及如何保证选官的公平、公正等方面加以回答1察举制;以德行为主;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⑵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扩大官吏人才来源⑶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详解】
(1)根据材料“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察举制;选官过程中以德行为主根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草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主要看门第
(2)根据材料“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贫苦子弟、纨绮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儿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及所学知识可得,科举制的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3)根据材料“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及所学知识可得,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如下,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更赋类别服役内容代役价“更卒”23至50岁的男丁在郡县或京师服徭役一个月可纳钱2000(即2000文),由政府雇人代役“正卒”23至50岁的男丁到本郡服兵役一年每月2000文“戍卒,,23至50岁的男丁一生必须去边境屯成一年可以缴纳24000文代役戍边男子每年须戍边三日可纳钱300以代类别土族小姓寒族人数总计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进士
58971.
010913.
113215.9830明经
8163.
31814.
02922.7128制科
8865.
7107.
43626.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