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进入宋朝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婚姻由“士庶不婚”到“婚姻不问阀阅”、由“尚姓”到“尚官”,这反映出宋代()A.门第观念淡化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社会风气开放D.社会价值取向扭曲.元朝时,科举制经历了先废除后重建的过程,实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学生按程朱理学的观点答题这反映元朝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B.重视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C.削弱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功能D.致力于提高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1851年,英国常任文官人数为4万人,1901年达
11.6万而到1968年,文官人数已高达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战后的增长更为迅速,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已占全部文官的52%—60%这种变化表明英国A.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B.冗官的问题日益突出C.君主立宪存在严重弊端D.政府社会干预职能扩张.唐代科举考试中,考生是否能得到公卿大臣的推荐,密切关系到录取与否和名次高低宋代科举要求以考生成绩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禁止官员向考官“荐嘱举人”,以防止势家垄断科举,“致塞孤寒之路:禁止官员推荐考生的做法()
①使科举录取更加公平
②杜绝了科举舞弊现象
③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④导致南北分卷的出现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大清律例》规定,下级官员呈报给上司的事件“有差误”,上司“不觉失错”而准行相关上司“各递减下司官吏罪二等”(降两级留任)据此可知,清代()A.官员内部等级森严B.官吏贪腐之风盛行C.法律法规异常严酷D.问责机制受到重视.“豫州大中正夏侯俊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俊固据正《晋书•傅玄附子咸传》,据此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与以往的选官制比较,最大的特点是A.改变了选才的标准B.将选官权收归中央C.通过考试选拔人才D.世代垄断高管.与唐朝相比,北宋科考取土方式已占主导,考中得意、落榜失意现象已成普遍这种现象A.深化了儒释道三教合流B.有利于科考制度的完善C.促进了土商合流的产生D.加速了门阀政治的瓦解.汉王朝以孝治天下,并把孝纳入官吏选举制度之中,成为个人社会评价的重要依据士大夫能持服三年者,身价倍增,如桃期为父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如果遇丧不奔,往往身败名裂,如元帝时陈汤“父死不奔丧”,为司隶校尉弹劾而下狱这说明当时()A.治国理念影响社会风气B.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C.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D.民众道德水平普遍提升.韦伯说中国在“长达12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的社会地位由其官职决定,而不是由其财富决定而获得做官资格的又是由其所受教育决定”形成这种局面的制度保障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故唐朝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此材料反应出唐朝通过选官制度()A.打破垄断,缓和社会矛盾B.选拔精英,优化社会结构C.维护传统,抵制社会变革D.教化民众,引导文化方向.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其中北宋寒门子弟比例大幅上升的原因是A.活字印刷的广泛应用B.选官制度的不断完善C.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D.程朱理学的地位变化.唐玄宗时,有官员希图将赏赐给其女婿的官位换成进士科名,玄宗答应后通知礼部给进士及第礼部将此事禀报宰相,宰相认为“明经、进士,国家取材之地若圣恩优异,差可与官,今以及第与之,将何以劝?结果只好作罢由此可见,唐代科举()A.削弱了门阀世族势力B.注重取士用人的信度C.有利于限制君主专权D.促进了尚学风气形成.到了隋唐时期,尽管士族依靠科举制度继续延续其家门地位,但这并非是缘于阀阅,而是因为在面对同一选拔机制时丁士族子弟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有更多机会获得社会声誉,故而更容易在科场较技中取胜这反映出这一时期()A.士族权力来源方式的变化B.选官制度走向成熟C.门第血缘关系的日益淡化D.官僚群体日渐儒化.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写道“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据此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A.保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B.滋生了官场化化现象C.克服了政党政治的弊端D.保证了政坛局面稳定.古代中国某时期实行“四科取士”的选官制度,其内容为“一曰德行高妙,志杰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据此判断,该选官制度主要A.导致了门阀士族的形成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C.强调官吏个人品德修养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土;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二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参考答案:ABDDBDBAADDBBAAC1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2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1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尊崇儒术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大一统;经济上,盐铁官营,向工商业者征税,抑制商人势力,控制国家经济命脉⑵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理由三省六部制在中央决策方面,形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流程,各部门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是,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科举制选官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不分门第,打破了土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参与到政权当中来,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
17.2%
24.5%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