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基础训练
1.我国最初的原始经济属于()A.采集经济B.种植经济C.小农经济D.商品经济
2.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贫富分化的加剧B.出现了私有财产C.等级观念逐渐产生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图是2002年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7000—8000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据年代和形制判断,其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A.麻B.棉C.毛D.丝.“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A.采集渔猎B.磨制石器C.栽培谷物D.养蚕种桑.“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生活方式的不同C.耕作技术的区别D.文化背景的悬殊.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斯塔夫里阿诺斯想表达的是A.农业种植要比采集食物先进B.阶级社会的产生与发展C.农耕与人类文明产生的关系D.祭司与文字诞生的关系.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镶、锄、铲、镰、犁锌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宋代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A.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精耕细作的特点C.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D.人们生活美满幸福.阅读下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古代早期农业中博农作物出土绝对敷事统计在(他位»)A.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B.北方以种植粟为主C.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D.南方以种植粟为主.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
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M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
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B.铁犁牛耕的应用C.生产能力的提高D.水利工程的修建.《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尊,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古代中国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B.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发展C.官府需求刺激运河修建D.长途贩运贸易十分繁荣.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代用法B.高产农作物C.筒车技术D.稻麦二熟制.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中国古代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以下关于不同时期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隋唐时期已形成两种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C.宋辽夏金时期稻麦复种制在北方已相当普及D.明至清前期玉米和甘薯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推动()
①人类趋向定居
②生产方式的变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材料二——(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卷上
(1)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⑵指出材料
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传统农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占重要地位,刀耕火种、搭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朝进入阶级社会,黄河流域也就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李根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1)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次有哪儿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2)在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耍特点是什么?3传统农业的标志和典型形态是什么?4我国农业有何传统?这一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
1.A2D
3.A
4.C
5.A
6.C
7.B
8.A
9.BIO.AILA
12.D
13.D
14.B
15.A1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秦汉时期,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结构,反映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时代特征隋唐时期,饮食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体现实行科举制及经济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两宋时期,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明清时期外来作物成为主食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特色⑵视角农作物品种结构;耕地面积;劳动力;粮食产量;饮食1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⑵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刀耕火种、指荒耕作制⑶标志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典型形态铁犁牛耕4精耕细作的传统主要内容是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生产技术和耕作制度;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农田水利和灌溉遗廿地点泰水扁小麦大豆河南省收宝西坡13451319山西省•汾阳等9160606303河南省0封王城口141611316140陵西行扶风周原58261605122河削省新密62121143时期饮食特色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秦汉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罗、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图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两宋时期“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史料内容史料来源“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养麦为最,稻菽次之”道光年间陕西《留坝厅志》“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道光九年
(1829)《宁陕厅志》“包谷、洋芋、红薯二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右高低土宜之异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光绪十九年
(1893)四川《奉节县志》“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
(1874)《湖州府志》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群芳谱》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