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史学视野【主题1】辽夏金元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材料辽金元时期各朝代在政治制度上也有各具特色的地方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北面制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也就是以汉官治理汉地,实行汉族的封建制度;以契丹官员治理契丹地区,实行奴隶制度并逐渐向封建制过度这明显是一国两制的办法,具有开创性意义金朝时设立过行台尚书省,统治伪齐旧地,仍保存汉人官制这是过渡阶段的一国两制的办法元朝管理藏族事务的宣政院,管理澎湖、台湾事务的澎湖巡检司以及地方上的行省制,对后来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立都有深远影响——苏红《辽宋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推进了中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辽宋金元时期的文化,不仅是指少数民族的汉族化,而是更高层次的中华化——蒋维忠、安贵臣《辽宋金元时期各族的中华意识评析》【解读】辽宋金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快了封建化进程,同时也以积极进取精神参与了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创造活动,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辉煌局面契丹、女真、蒙古族在建立政权之后,他们与汉族政权的频繁交流,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对祖国辽阔疆域的奠定与边疆地区的开发对传播中原文化、加强中外交流以及推动历史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国家治理方式也为中华文明增添了许多新的文化元素,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主题2】民族交融的研究角度材料宋代民族交融的史料,多由汉人记载,受此影响,研究者容易忽视少数民族的求同意识,即较少关注少数民族与汉族相融合的自主性因此,应立足于少数民族角度,加强其所留史料的挖掘横向融合与纵向融合均应予以关照所谓纵向融合,是指历史发展的纵向延伸,即随着王朝的更迭,前代进入的外来民族及文化经过融合后在后代形成的历史积淀因为民族交融和文化变迁的结果是需要长时段来孕育的,外来民族和文化与前代民族和文化的融合程度一般没有与后代融合的程度深,所以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来说,纵向上的融合是不可忽视的——王善军王道鹤《从族际交往到一体认同——20世纪以来的宋代民族交融研究》【解读】辽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重要时期,一般都是强调汉族文明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但交融应该是双向的,我们不能忽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立足于少数民族角度进行民族交融的研究更能够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的特征
二、课标解读【内容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学习重点在于梳理和理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北方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辽夏金元各少数民族政权在建立之后,通过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人口迁徙等各种方式与中原汉族文明频繁交流,在此过程中拓展了祖国的疆域,开发了边疆地区,并逐步认同中华文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第二,辽夏金元各少数民族政权也积极进行制度建设,他们独特的文化也为中华文明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这个新的文化元素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基于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本课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梳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发展的史实,特别是通过阅读地图,了解疆域,把握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逐步形成的过程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制度创新的内容和特点,把握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三、教材分析教材第一子目“辽与西夏”,介绍了辽和西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典型官制、与汉族政权的关系教材以学思之窗的材料补充了辽朝南、北面官制的特点,但是对于辽代的四时捺钵制仅以描述性结论一笔带过,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需要适当补充教材第二子目“金朝入主中原”,介绍了金朝政权的基本概况、猛安谋克制、“大定之制”等内容,叙述比较全面和清晰,学生看教材即可教材第三子目“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介绍了蒙古政权的发展历史,重点讲述了元朝的行省制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元朝的行省制是少数民族制度建设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应该重点突破教材第四子目“元朝的民族关系”,介绍了元朝的“四等人制”导致的民族矛盾,主要是需要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民族平等,才能各民族交融发展
四、学情分析时空跨度大本课涉及辽夏金元诸多朝代,各朝代在时空上均有交叉,学生时空线索不够清晰,需要借助地图知识内容多本课涉及辽夏金元四个政权的统治概况和制度创新,教材知识琐碎而繁杂,可以借助表格进行梳理
五、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时间、所属民族及其代表性政治制度.借助地图,识别辽夏金元诸政权的疆域范围通过研读教材和史料,学生能够归纳辽朝的南、北面官、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元朝行省制的特点,说明这些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作用.通过补充材料和教师讲解,学生能够总结民族交融对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具有正确的民族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基本上都看过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小说或者影视剧,这些小说都是以辽宋夏金元时期为背景的,乔峰为何对自己是汉人还是契丹人的身世如此在意?虚竹最后的归属一一西夏是一个怎样的国家?郭靖杨康的名字有何深意?杨过大战襄阳飞石射杀的蒙古大汗是谁?这些问题在你学习了本课之后,你会有新的认识【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武侠人物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表1:基础知识表2四时捺钵
(三)思维拓展
(四)归纳小结课堂总结起源一一契丹族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起源一一党项族建立1038年,元昊,兴庆府〔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起源女真族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从大定之治到走向衰落民族崛起建立与扩张1271年,忽必烈,大都统治政策驿道驿站、行省制度等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民族分化政策一四等人制元朝的灭亡
七、学业评价.(水平1-2)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制度“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该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评价目标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能够识别少数民族政权的典型制度答案解析本题选Do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为了有利于军事控制,行省的界限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故D正确.(水平3-4)契丹立国后,下令“诏大臣定制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其直接目的是()A.适应统治区域内的不同情况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C.加速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评价目标能够基于史料,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少数民族政治制度作出正确解释答案解析本题选Ao契丹族建国后,面临要统治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的问题,统治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治理,以缓和民族矛盾.(水平3-4)元朝初立御史台忽必烈诏谕说“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嗣后,数月间“追理侵欺粮粟近二十万石,钱物称是”忽必烈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廉希宪曾日“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瘦;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者”从材料中不能够得出()A.御史台官员权限过大招致不满B.御史台官员可以谏言皇帝C.忽必烈借鉴了唐宋的政治文明D.元朝御史台可以纠察百官、追理财赋评价目标能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理解元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和作用答案解析本题选Ao选题干材料主要涉及御史台的职责,并未涉及因权限过大而不满,A项排除;B项由“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可得出;C项由“立台察,古制也”可得出;D项由“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等信息可得出.(水平1-2)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材料二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以上材料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政区域划界依据的原则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评价目标基于材料信息,概括元朝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特点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特点及原因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得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是行省制建立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得出,元朝制度创新的特点是二重性第三小问,根据材料“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得出,元朝行省制度创新的原因是沿袭传统做法;结合所学可得,元朝行省制度创新的原因还有疆域辽阔;加强统治需要
(2)本题考查元朝行政区域划界依据的原则及作用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可得,元朝行政区域划界依据的原则是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界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行政区域划界依据的作用是加强军事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3)本题考查从元朝制度得出国家治理的启示的相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所学可知,得出的启示是制度创新要符合国情;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参考答案
(1)表现行省制建立特点二重性原因疆域辽阔;沿袭传统做法;加强统治需要
(2)原则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作用加强军事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3)启示制度创新要符合国情;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水平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编自管彦波《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交融问题》结合表格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评价目标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的史实说明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答案解析解答本题时,联系表格内容,从中国古代史上不同朝代民族交融的表现中首先,归纳提炼出论题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其次,结合表格内容并联系所学知识,从炎黄时代、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西夏金元时期、清代时期等史实全面阐述观点;最后,综合所述得出结论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说明学生言之有理可以酌情赋分,以下示例答案不作为阅卷的唯一标准,仅供参考参考答案示例论题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阐述炎黄时代,通过部落战争,炎黄在黄河流域建立大联盟,使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先秦时期,经过激烈的兼并、分化、吸收,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为秦汉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不断交往,各民族杂居,北魏孝文帝的封建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的统一提供了条件宋辽西夏金元时期各政权在冲突与纷争的同时,加强了遣使、朝贡、互市和联姻等交往,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元代多民族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清代,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统治者推行移民政策、“盟旗制度”等,促进民族交融,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综上所述,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设计表格(见参考示例表1)学生阅读教材,按照表格内容自主梳理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教材核心知识展示辽与北宋对峙图、金、元与南宋对峙图,提问通过地图和教材知识,列举辽夏金元与宋王朝的主要大事,概述少数民族政权与大宋王朝的战和关系观察地图,独立概述或接龙的方式概述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实现教学目标1展示材料材料一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契丹]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汉人]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O材料二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卷四五《百官志》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原因南北经济文化水平不同,统治者意在保留本民族特性作用既维护了本民族特性,又学习了汉族封建文明,促进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传播了汉族封建文明通过研读、分析材料,理解辽朝官制的特点,以达到教学目标3辽朝官制设置有何特点?为何如此设置?有何作用?补充表2信息,介绍辽朝的“四时捺钵”制度了解制度内容,概括体现的政治智慧通过补充少数民族特色制度,让学生体会少数民族的政治智慧,以达到教学目标4o材料三元朝的行省实际上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材料四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材料五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问题2根据材料,归纳行省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特点权力较大,但受制于中央;行省的划分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影响
(1)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
(2)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封建经济建设的组织和开展,促进积极发展
(4)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通过研读、分析材料・,理解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以达到教学目标3朝代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重要制度辽契丹族916耶律阿保机南、北面官西夏党项族1038元昊制度仿北宋金女真族1114完颜阿骨打猛安谋克制元家古族1271忽必烈行省制四时捺钵主要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派(luo)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四月上旬一一七月中旬避暑、议政秋捺钵庆州伏虎林七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十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归纳辽夏金元政治统治的相同点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同点.都不同程度模仿和学习了中原政权体制.都部分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政治体制.都对汉族和本民族人民实行了分别统治.都不同程度地接受和传播了中原农耕文明和汉族文化.其统治都有效地促进了民族交融通过总结少数民族政权的共同特点,达到教学目标4o.朝代民族交融的表现先秦时期远古时代,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击败江汉流域的苗蛮集团春秋时期,经过激烈的兼并、分化、吸收、统一,到战国时期只剩下齐、燕、韩、赵、魏等大国,原来被称为“蛮夷”的秦、楚已同被称为“诸夏”或“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在黄河流域建立了政权,中原地区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北魏后期,柔然、吐谷浑、敕勒等也与汉族逐渐融合在南方,自秦汉以来,就有不少华夏或汉族大批进入蛮族区、西南夷及岭南地区,与传统的蛮、俚、僚等族聚居辽宋夏金元时期建立辽的契丹,在东灭渤海,频繁征伐回鹘、新罗、吐蕃、党项、室韦、沙陀、乌古等民族逐渐发展起来建立西夏的党项族,吸收了氐、羌、吐蕃以及西北地区其他民族成分东北女真,灭辽亡宋,承继了辽汉文化元代将女真人、汉人、契丹人列为第三等级迨至元末,中原地区的女真人已完全融入汉族清朝时期清朝先后平定准嚼尔部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册封西藏宗教首领和派驻藏大臣把散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族迁入东北腹地控制蒙古高原,推行“盟旗制度”,以统治归附的蒙古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