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十三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加强皇权)
(一)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历史元朝相权过重导致皇权不稳;直接明初胡惟庸专权;根本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2、影响解决了君相矛盾,加强皇权;决策独断、失误,皇权旁落;增加皇帝政务负担
(二)设立内阁
1、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政务负担加重
2、过程
(1)明成祖,选拔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内阁正式形成
(2)明宣宗时,内阁拥有票拟权(内阁获得了普遍与闻朝政的权力,神宗时权力更大)
3、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三)宦官专权
1、原因废丞相皇权强化易导致皇权旁落;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2、表现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监督官民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一)海上交通一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政治目的)
2、实质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3、评价
(1)增进友好往来,扩大明朝在周边国家的影响
(2)带来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二)沿海形势
1、“倭患”与戚继光抗倭
(1)明前期倭寇猖獗的原因
①日本海盗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
②明前期厉行“海禁”,致民间走私活动猖獗
(2)戚继光抗倭
①过程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戚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②结果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海外贸易的控制(隆庆开关)
2、欧洲殖民者侵扰
(1)背景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东来;
(2)表现
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在澳门的租住权;
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一)边疆管理
1、措施
(1)明蒙关系战争一订立和议,册封、互市
(2)经略西藏封授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3)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特点恩威并施;因俗而治
3、意义
(1)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交融;
(2)对国家版图奠定发挥积极作用
(二)明清易代(略)第十四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奏折制度1内容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其他中转、收发环节2特点迅速、机密3影响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设置军机处1原因直接一一处理西北军务;根本一一加强皇权2特点简机构简单速办事效率高密保密性强3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大臣的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思想文化控制1措施主要是文字狱2影响维护专制;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二、疆域的奠定
1、清朝边疆治理的措施1东南版图的奠定一一台湾的收复和统一2东北版图的奠定一一签订《尼布楚条约》3北方版图的奠定一一平定蒙古
①1757年平定漠西蒙古准喝尔部叛乱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④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4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2、边疆治理的特点管理手段多样、因俗而治、国家对边疆的控制加强
3、意义1推动边疆开发,民族交融;2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3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内部危机社会矛盾激化1人地矛盾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2阶级矛盾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
2、外部危机西方列强的潜在威胁1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清朝闭关锁国,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十五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农业的新气象
1、农作物品种增加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引进一丰富农产品结构、商品经济发展等
2、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种植;出现区域性专业性分工;初级加工、兼营副业一商品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等二手工业的新变化
1、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提高
2、经营方式使用雇佣劳动进行工场式生产(有学者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的原因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分工细化、手工业者人身束缚减少;
(2)认识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只出现于局部范围的局部行业,不足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向导
(三)商品经济的繁荣
1、白银大量流入一一推动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商业资本积聚
2、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
3、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1)地区分布工商业发达和交通要冲;
(2)功能以经济功能为主
(四)经济发展的局限
1、传统自然经济仍占据压倒优势
2、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陆王心学的产生⑴背景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明中后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⑵代表南宋的陆九渊、明朝中期的王守仁(王阳明)
(3)核心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良知往往被私欲遮蔽,将其重新发现、扩充、实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⑶评价
①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李贽的反传统思想⑴内容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⑵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⑴背景
①社会动荡(明清易代、思想解放);
②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①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还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
(3)评价:
①进步性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更新和发展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民主启蒙色彩,对近代的民主革命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②局限性未形成完整思想体系、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封建地主阶级的进步思想,与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本质区别)
三、文学艺术.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展、城镇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②封建专制强化;
③思想领域变化.成就
(1)小说
(2)戏曲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四、科技(-)传统总结性科技著作
1、著作(略)
2、传统科技特点重实用、经验、总结,轻理论、实验、分析
(二)西学东渐(西方科技初步传播)
1、表现
(1)翻译著作《几何原本》部分;
(2)测绘技术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较精确的全国地图
2、影响
(1)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
(2)引进科技知识仅是传教手段,影响局限于较小范围(大部分士大夫固守传统思想,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未予充分重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宇宙观认识“理”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外在的权威)理是内在的心(内在的信仰•道德自觉)认识论实现“理”格物致知(外寻于物・渐悟)致良知、知行合一(内求于心•顿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
①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都强调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