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一、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和现状
(一)历史背景第
一、二次工业革命让人类先后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然而随着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了C02等温室气体,成为了加速全球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为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滋生“温床”,全球气候变化从根本上会提高未来人类生存成本和风险,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中长期风险之一,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今年夏天,四川遭遇历史同期最极端高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说明极端天气下能源需求弹性较大,放大了能源系统的不稳定性,容易产生能源挤兑,能源系统面临着供需两端巨大的挑战,供给端,极端天气影响着水电和风电供给,从而造成电力紧张;需求端,极端天气加剧了用电和用气的需求)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威胁,联合国和各国政府开始推动碳减排,在1997年、2015年世界气候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两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巴黎协定》明确了全球减排“2度以内、争取
1.5度”的全球控温“硬指标”(较前工业化时期,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c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L5C以内)同时,各国政府不断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承诺(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提出)碳达峰,是指在某一时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4关注在核准备案后、开工前或并网前取得或退出新能源项目的合规性5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煤电产能控制政策,稳妥推进新建、扩建煤电项目,关注是否制定淘汰老旧煤电机组的计划和方案,进展如何,处置流程是否合规三能源管理方面分析用能单位的用能状况,评价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水平实现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能源的合理配置使用;同时,发挥好内部审计的咨询功能,帮助企业排查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推动实现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全面、准确梳理集团各用能企业的用能基本情况,评价和掌握集团政体能源管理水平和和用能状况.关注企业对国家、地方、集团能源政策和方针的落实情况,关注企业实际用能情况是否完成中长期规划以及年度目标责任书的目标.关注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合理的能源管理职责—清晰的能源管理流程.对重点用能企业的各能源消耗工序进行梳理和分析,对重点的用能设备和系统进行分析,1判定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排查设备问题、摸清用能薄弱环节并对能源流失部位进行分析,找出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关注企业在能源产品和服务的采购、用能合同执行、用能资金管理等方面是否合规.关注能源计量、质量检测是否合规,关注能源的消耗、储存、传输是否合规,是否存在不必要的损耗.关注耗能设备是否为节能型设备,是否使耗能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是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加强维护和检修.关注企业对各用能部门及车间的能源消耗目标计划的制定、执行、考核情况.关注用能企业生产工艺的设计和调整中是否考虑到合理安排工艺过程,以达到能源梯级利用的效果,关注余热余压余能回收再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情况,推进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
(四)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关注企业落实国家、集团贯彻落实低碳技术研发和创.新政策情况,是否主动挖掘相关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关注相关企业是否建立研发创新相关管理制度,关注对研发项目和研发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否合规,科研项目的年度计划、立项、实施、验收等是否按规定进行.关注研发投入资金是否纳入财务预算,关注预算编制是否合理以及预算执行情况;关注资金支出是否真实且合规;关注研发投入资金的财务核算和税务处理是否合规.对于公司参与的外部单位研发项目,关注外部资金的到位情况,资金支出是否符合外部要求.关注企业研发相关的仪器、设备等物资采购、合同执行、实物管理等流程是否合规.对企业委托外部单位进行研发的项目,重点关注合作单位的选择和确定、研发费用确定和支付等方面是否合规.关注研发成果产出情况,关注研发成果管理及转化情况,关注符合条件的是否及时申请专利并做好后续维护(2021年集团投入科技经费
2.2亿元,开展46项节能环保相关科技项目研发,以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五)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全面、准确梳理集团近年来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整体情况,以及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分析和对标,衡量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投入强度和水平(2021年集团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全年投入技改资金
2.45亿元,新开工45个改造项目).作为集团“耗能大户”的国投电力、国投矿业、国投生物等实业板块,是否有明确的节能降碳改造的计划和方案在预算编制时是否进行考虑,积极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关注相关企业是否制定节能类技改项目相关制度,明确合理的管理职责,建立清晰的管理流程.关注已实施或在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决策流程、设计管理、概预算编制、招投标管理等前期工作是否合规.关注已实施或在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承包商结算与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合同管理、改造拆除废旧物资和设备处理、工程竣工与决算等方面是否合规.关注已实施或在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资金投入与使用、财务核算、税务处理等是否合规.对于已完工的节能改造项目,关注节能改造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关注近年来耗能以及火电厂(含自备电厂)厂用电率变化趋势情况,能否反映出公司节能改造的成效,与行业技术先进低碳工艺技术相比,还有哪些短板和不足
(六)碳交易.集团参与碳交易的现状目前,集团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控排企业共XXX家其中2021年纳入XXX家,2022年纳入XXX家2021年XXX家控排企业配额分配总量XX万吨,实际履约排放量XXX万吨,当期盈余配额量XXX万吨,期初盈余配额量XXX万吨期末盈余配额量XXX万吨,如暂按全国碳市场2021年12月末收盘价
54.22元/吨,期末盈余配额量价值约为XXX万元此外,集团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1万吨标煤/年应纳入但暂未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XX家,涉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为XXX万吨,下一步有可能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管理2021年、2022年集团分别有XXX、XXX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2021年买入XXX万吨,卖出XXX万吨,交易额为XXX均为集团内部企业之间交易;2022年买入XXX万吨,卖出XXX万吨,交易额为XXX均为集团内部企业之间交易.碳交易的基本流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启动交易,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行体系,由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个试点地区及四川省、福建省两个非试点地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组成
(1)交易主体控排企业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其中,控排企业是指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
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煤/年)以上的独立法人(当前仅限涉及发电的企业)
(2)交易产品碳配额现货,包括化石燃料消费产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和净购入电所产生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目标实现)因自2017年3月起,国家发改委暂停受理《CER项目备案申请,目前CCER和其他金融创新产品均未纳入交易范围
(3)交易方式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
(4)工作流程首先,控排企业在每年3月底前完成碳盘查,地方政府再根据盘查报告委托第三方进行碳核查其次,由地方政府根据碳核查结果,按照基准线法确定控排企业上一年度实际配额发放和本年度预发配额(配额以免费分配为主),控排企业根据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与核发配额对比,确定配额盈余再次,由控排企业在规定的履约时间内一般在每年6月完成上一年度碳配额履约,若配额小于排放量,则需要购买配额进行履约;若配额大于排放量,则可结转到下一年度使用,或通过转入交易系统出售最后,待控排企业履约后,地方政府再对控排企业进行配额预分配进而履行下一年度的碳减排责任5配额缺口上限和CCER抵消上限规定当配额缺口量占经核查排放量比例超过20%时,应履约的配额缺口按经核查排放量的20%计算规定若重启CCER交易后,控排企业每年可使用不超过当年核发配额量5%的CCER抵销部分碳排放量.审计关注的重点1对于涉及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控股投资企业,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了公司的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等规章制度,形成完善且有效的管理机制2关注控排企业履约情况及履约风险,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送、核查,是否按照有关规定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3碳排放配额使用情况,是否有盈余和缺口,是否通过集团内部协同实现集团整体按期履约4对于存在配额盈余的控股投资企业,是否统筹好持有备用或短期出售获利的关系,关注是否存在于集团外企业进行配额交易的情况,重点核实其合规合法性,是否做好碳资产的后续管理(按照目前会计处理规定,从政府部门无偿取得碳排放配额不入表,属于账外资产)
(5)对于存在配额短缺的控股投资企业,是否统筹好通过节能减排改造投入与购买配额支出满足短期履约要求的关系,坚持成本效益最大原则,有效降低履约成本
(6)关注集团内企业自2012年以来已备案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情况,以及现有储备的准CCER项目,是否做好的后续管理,以发挥碳资产的最大效益
(7)是否做好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维护,积极测算配额盈缺,开展碳价预测,是否加强碳交易管理,做好交易账户的授权管理,做到交易管控精细化,制定交易策略
(8)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2019)22号)的相关规定,关注碳排放权交易税务处理是否合规
(七)碳金融
1.关注是否探索和开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业务的情况五双碳审计怎么审”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主动向相关领导汇报,准确地把握领导意图、理解领导要求,取得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子公司的沟通,取得相关部门及子公司配合和支持;强化顶层设计,更好地指导具体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谋划和实施与顶层设计同频共振、步调一致
二、科学配置审计资源,做实做细审前调查,下好审计“先手棋一是科学配置审计力量,组建专业化审计组在条件允许、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组建跨公司、跨部门、跨专业的审计组,一方面将审计监督、环保职能监督等作为“双碳”审计工作刚性组织保障,同时抽调相关控股投资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和能源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外部专家的力量,选聘目前市场上规模大,业绩好、能力强的能源管理服务和能源管理审计机构,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加入审计组,尤其是基层管理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丰富专项审计的角度,提升专项是审计工作专业性,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坚持研究型审计理念,做实做细审前调查一方面充分发挥集团内环保管理专家和外部专家的专业优势,系统、全面开展好审前培训,要让审计组每一位成员形成“行业画像”“企业画像”“审计项目画像“;另一方面,将审计方案编制和非现场审计结合起来,利用现有内部数据和公开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模型和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审计的疑点和线索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工作方案,力求缩短现场审计时间
三、创新审计项目实施模式,力争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最优组合认真落实牵头审计组和配合审计组的主体责任,以牵头审计组实施独立“双碳”专项审计为主,同时结合当年监督计划安排,统筹安排审计资源和审计项目,推进审计组之间的“横向协作二一是对纳入“双碳”审计范围的重点企业,且当年安排审计或后评价项目的,在条件成熟、时机适宜的前提下,采取“融合式”审计方式,同时召开进点会、同时开展现场审计,加强资料和成果的共享,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影响减轻被审计的迎检负担二是将纳入“双碳”审计范围,但不作为重点的企业采取“嵌入式”审计方式,以年度监督计划内项目为依托将“双碳”审计的相关审计重点,嵌入当年计划实施的审计项目和后评价项目中,确保审计覆盖面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推进“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加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领域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业务、财务等数据收集、挖掘和分析力度,进一步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大数据审计工作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扎实开展现场审计,提升审计实效牢牢把握“政治一政策一项目一资金”主线,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边审边研,锁定重点、深入核查、精准施审,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探索大数据审计思路和方法,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坚持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业务研讨会,横向政策研究、纵向业务探索,进一步统一审计口径、尺度、思想,集思广益对审计事项进行聚焦,及时发现思路、方法的偏差并予与纠正,共同研究审计中发现的疑点、难点,从研究讨论中启发新思路,从问题线索中分析问题成因和背景,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进一步明晰审计方向加强专业审计人员与集团内专家和外部专家的沟通,增强彼此工作和行业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尽可能为外部专家明确工作要求和可量化的工作目标、任务清单,最大程度发挥专家的作用
五、提前谋划审计“后半篇文章”,强化审计闭环管理,提升审计质效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审计组从源头上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操作、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提炼,围绕审计结果,关注常见、多发问题,制定问题整改清单,为领导干部履职提供风险防范参考在督促审计整改时,与被审计单位和对象共同研究、提出整改建议,指导被审计单位和对象进行有效整改对因历史原因和涉及多部门联合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提请上级公司协调督促整改,达到以审帮促的目的高值,经历平台期后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实现碳达峰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脱钩”,即经济增长不再以增加碳排放为代价因此,碳达峰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体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通俗的讲,就是实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不再增加,达到“碳抵消”的效果)但目前来看,各个国家履行减排承诺表现层次不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3至2022年),发达国家态度消极,多数发达国家退出协定;美国5年内经历了《巴黎协定的》“退群重进”(奥巴马政府签署加入,特朗普政府退出,拜登政府重新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看法,根源在于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应对气候的责任承担谁多谁少还存在争议,“帐”算不清楚,各方推诿扯皮,导致全球减排实际效果并不好,发达国家站在现实的维度,认为目前的碳排放来源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中国(30%)、印度占到了全球排放量的40%中国排放量比欧洲27国加上美国、加上日本还要多),不能都让发达国家承担责任(《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是强制性的,而发展中国家的自愿的);而发展中国家站在历史的“双碳”审计是环境审计、ESG审计的范畴之一,是两者相结合的新概念,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理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赋予了新高度、新要求、新内容《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02X甲烷(CH4\氧化亚氮(N201氢氟碳化合物(HFCs1全氟碳化合物(PFCs1六氟化硫(SF6\温室气体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审计的重点方向体制机制方面.集团是否按照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的领导机构.集团是否建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集团是否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是否开展全集团范围内全过程碳排查,科学核算摸清〃碳家底〃,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水平如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两高T氐〃项目盲目发展,有没有将其纳入投资负面清单.对双碳的研究基础产业1节能减排技改资金投入情况及技改项目管理情况2节能环保科研经费项目3合同能源管理42021年集团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全年投入技改资金
2.45亿元,新开工45个改造项目,促进能效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投入科技经费
2.2亿元,开展46项节能环保相关科技项目研发,以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方面军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没有将其纳入投资负面清单5废物综合利用情况、能源梯级利用情况、余热余压余能再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情况金融产业,2019年,公司首次在国际金融市场成功发行5亿美元绿债;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发起实施了两期共计
5.85亿欧元的“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投融资促进项目”,持续助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积极落实领导指示和要求,以部门冬训为契机,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坚持融入研究型审计理念,积极探索〃双碳〃审计的思路和方法,聚焦体制机制建设、产业布局与调整、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节能降碳改造、节能降碳科研创新,碳交易、碳金融等方面,查找其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力争摸清集团〃碳家底〃,盘点集团〃碳资产〃,把牢〃碳风险〃防控关口,助力集团〃双碳〃目标的实现电力板块.关注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市场开拓和发展情况,是否认真落实党中央和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关注绿地开发的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是否对地方政府产业配套、购买资产进行过度的承诺,且在投资决策时是否一并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关注并购取得的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的合规性,对于〃带病〃项目在交易对价、交易机制方面是否充分权衡和考虑,是否有切实可行的风险化解预案.关注在核准备案后、开工前或并网前取得或退出新能源项目的合规性
5..关注淘汰老旧煤电机组的进程,处置流程是否合规;对现役煤电机组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情况,其决策程序、投资支出等是否合规,改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关注近年来煤耗以及厂用电率变化趋势情况,能否反映出公司节能改造的成效与行业技术先进发电企业相比,还有短板和不足.是否按规定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排放量、元素碳含量等数据指标是否真实、完整、准确,报告数据与底层原始数据逻辑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数据造假、〃应纳未纳〃、参数选取不当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通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元素碳含量检测的煤样采样、制样、化验、留存(至少保存一年)等流程是否合规,是否存在通过区别性、选择性抽样等方式来人为操纵抽样结果等情况.企业是否按照规范的方法开展低位发热量监测,是否存在人为调节检测设备,导致检测数据失真的情况,校准频次、检测频次等是否合规.企业是否与受当地环保部门委托进行碳排放报告核查的第三方机构,还存在其他业务往来合作的情况,进一步核实其他相关业务往来的合规性和真实性.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低效率、高排放的煤电机组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启动交易,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行体系,由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个试点地区及四川省、福建省两个非试点地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组成各省脚防攵配额总量由各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当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确定地区碳排放配额的分配由各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分配时主要采用据有关资料介绍,2021年,除发电行业(广东、天津除外因其发电企业2019年和2020年配额已提前核发)通过全国统一交易平台进行配额现货交易外,原〃7+2〃省市碳市场其他行业将仍通过原交易平台进行配额交易,预计2021年碳配额现货成交量或将达到
2.5亿吨,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十四五〃期间,碳交易量有望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增加3-4倍到2030年碳达峰时期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对于涉及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控股投资企业,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了公司的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等规章制度,形成完善且有效的管理机制.关注控排企业履约情况及履约风险,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送、核查,是否按照有关规定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碳排放配额使用情况是否有盈余和缺口,是否通过集团内部协同实现集团整体按期履约.对于存在配额盈余的控股投资企业,是否统筹好持有备用或短期出售获利的关系,关注是否存在于集团外企业进行配额交易的情况,重点核实其合规合法性,是否做好碳资产的后续管理(按照目前会计处理规定,从政府部门无偿取得碳排放配额不入表,属于账外资产).对于存在配额短缺的控股投资企业,是否统筹好通过节能减排改造投入与购买配额支出满足短期履约要求的关系,坚持成本效益最大原则,有效降低履约成本.关注集团内企业自2012年以来已备案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情况,是否做好碳资产的后续管理,并发挥碳资产的最大效益.是否做好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维护,积极测算配额盈缺,开展碳价预测,是否加强碳交易管理,做好交易账户的授权管理,做到交易管控精细化,制定交易策略.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
[2019]22号)的相关规定关注碳排放权交易增值税处理是否合规常规审计和后评价中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维度,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是来自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累计排放占比接近60%(美国就约占25%)从历史来看,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发展中国家是受害者二是地缘政治的影响,导致能源供应短期紧张,不得不放缓减排的步伐比如,因俄乌冲突的影响,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减量,欧洲出现能源危机,2021年夏天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为应对以及高温带来的高负荷,重启燃煤发电或推迟退煤进程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需要全球广泛参与、共同行动
(二)我国碳排放现状我国当前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大数在100亿吨左右,大概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0%左右,排全球第一位如此量级的排放主要是由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所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的高度依赖,202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约
52.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比56%、石油占比
18.5%、天然气占比9%三者合起来占比接近85%其他能源的占比仅仅为15%左右(而在煤、油、气三类化石能源中,碳排放因子最高的又是煤炭),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如此之高,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短期内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压力巨大(中国是全球煤炭第一个消费国、生产国,煤炭储量全球排第四,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煤炭储量是世界第一,储量约为中国的一倍多,但美国能源结构以天然气、石油为主,占比70%左右)约100亿吨二氧化碳的年总排放中,发电和供热约占45亿吨(截止202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
23.77亿千瓦,火电约55%)交通排放约占10亿吨,工业排放约占39亿吨工业排放的四大领域是建材、钢铁、化工和有色,而建材排放的大头是水泥生产(水泥以石灰石为原料,煨烧成氧化钙后,形成二氧化碳排放)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8.11万亿千瓦,从电力供应端看,火电占比约71%也就是
5.76万亿千瓦,从电力消费端看,工业用电
5.51万千瓦,按照目前电力体制改革要求,煤电上网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交易,推动工商业用户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可以说火电供应基本上都被工业用户所消纳所以说,电力热力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其“账”应该记到电力消费领域头上,这样算一下就是我国工业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68%如此之高的占比在所有主要国家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是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出现压缩式发展等因素所决定的
(三)集团碳排放现状集团公司2021年能源消费量是
844.07万吨标煤,其中煤炭XXX、石油XXX、天然气XXX国投电力XXX万吨、国投生物XXX万吨、国投矿业XXX万吨、国投生物XXX万吨折算
2194.5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国投电力XXX万吨、国投生物XXX万吨(自备电厂XXX万吨)、国投矿业XXX万吨(自备电厂XXX万吨)、国投生物XXX万吨
二、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及实现的基本逻辑
(一)国家“双碳”目标中国2016年签署并核准《巴黎协定》,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4.1%”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二)中央企业“双碳”目标2021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5%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不低于30%”“到2030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大幅下降,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中央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力争碳排放率先达峰”“到2060年,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一流企业先进水平,形成绿色低碳核心竞争优势,为国家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三)集团“双碳”目标目前,集团还尚未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实施方案,未明确实施路径及具体目标
(四)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逻辑怎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谈两点个人的思考基本逻辑就是需要“两端发力”,两端就是碳源端和碳汇端,通俗点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端和回收端一是排放端,就是尽力实现少排、不排放需要大力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从源头出发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全社会“绿电”供应量,实现绿电“有求必应”(但是光伏风电有先天的缺陷就是不稳定,利用小时低,所以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出力增加,储能就要跟得上,这样才能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刚才提到目前煤电占到电力供应的70%以上,所以从现阶段来看,新能源车并不是真正“新能源”,汽车制造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的都),;能源消赛企业要积极推进节能降碳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推进能源的梯级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以绿电、绿氢等替代煤、油、气二是固碳端,持续科学植树造林,做好生态建设和修复,增加森林蓄积量,利用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森林碳汇);利用海洋中数量巨大的微型生物自身代谢将二氧化碳储存于海洋中(海洋碳汇)除了“天帮忙”以外,还需要“人努力”,要大力提升碳捕捉技术,然后进行工业化利用或者实现碳封存(通俗点讲,就是二氧化碳不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先搜集起来,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工业化利用或者封存到深海或者地下)(记得在微藻审计时候就看到一个例子,2017年微藻二期项目时候,与北海电厂合作做个固碳减排的实验把电厂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搜集起来,然后再进行养藻,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三双碳审计为什么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是党和国家关于“双碳”的最新战略部署内部审计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在促进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发挥作用;内部审计要围绕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在保障集团党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发挥作用认真落实领导指示和要求,通过开展创新性的“碳审计”在体制机制建设、产业布局调整、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碳技术创新、节能降碳投资改造、碳交易、碳金融等方面,排查其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分析集团“碳足迹”摸清集团“碳家底”,盘点集团“碳资产”,把牢“碳风险”防控关口;同时发挥好内部审计咨询功能,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推动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助力集团“双碳”目标的实现四双碳审计“审什么”
(一)贯彻国家和集团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体制机制建设及规划引领方面.关注是否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全面纳入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关注集团及下属企业是否按照要求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的领导机构和自上而下的组织机制,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关注集团是否建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自上而下逐级分解、逐项落实装.关注集团是否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关注是否开展全集团范围内全过程碳排查,科学核算摸清“碳家底”,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水平如何
6.关注各子公司、投资企业双碳任务落实情况
(二)绿色低碳布局和转型发展方面
1.集团层面
(1)关注是否服务国家低碳发展战略,构建有利于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
(2)对于存量项目,是否通过专业化的整合和重组,优化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清理处理不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产业
(3)对于增量项目,在股权投资尽职调查、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研究时,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绿色环保因素,进行节能评估专项审查,是否考虑优先投资绿色环保产业,优先选择生产清洁化、能源低碳化的工艺和技术
(4)关注是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两高一低”)项目发展,是否将其纳入投资负面清单2|.国投电力
(1)关注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市场开拓和发展情况,是否认真落实党中央和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
(2)关注绿地开发的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是否对地方政府产业配套、购买资产进行过度的承诺,且在投资决策时是否一并考虑项目的经济性
(3)关注并购取得的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的合规性,对于“带病”项目在交易对价、交易机制方面是否充分权衡和考虑,是否有切实可行的风险化解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