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体会文章的写景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一感悟一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翻译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了解骈体文的基本特点,感受文章结构的美【教学重点】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时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为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积极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五)比较阅读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比,你觉得有什么异同?明确相同点.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了山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写水都提到水大浪急.都侧重写山,突出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不同点.写作的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的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慨.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与朱元思书》侧重动静结合的描写【作业布置】你也许去过很多地方旅游,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教学反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读文言文,觉得难懂又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朗读,配合欣赏图片,感知文章的音韵美和富春江的山水之美,引发学生对富春江的憧憬向往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最大的特色是精巧的结构布局与丰富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本篇课文要讲的重点我有针对性的设计提问,让学生一起探讨,并通过与《三峡》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提升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翻译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体会骈体文的基本特点,感受韵律的美【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结构的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的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图景下面就让我们在一组美丽的富春江图片的欣赏中一起走进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去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与朱元思书
(二)作者及文体知识.作者吴均(469〜520)字叔痒,吴兴故郭(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文体知识骈体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南北朝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解题书,书信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读音2注意语句停顿缥piao碧急湍tuan轩邈xuGnmido泠泠作响lingling嘤嘤成韵yingylng莺飞戾天yuGnli窥谷忘反kul横柯ke3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出重音,注意语速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在“箭”和“奔二
(4)学生自由读,互读
(5)再次朗读,读出游览美景时的陶醉感.学生借助课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同桌之间相互翻译,相互纠正.指定学生进行翻译,其他学生纠正,教师明确.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五)、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诗句的理解、感知(六”课件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由讨论,整体感知文章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分式
2、找出文中描写水的句子?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清澈急猛
3、文中描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4、“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作业布置】.背诵课文.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发挥想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教学重点】.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抽生背诵《与朱元思书》
(二)发挥想象,感受意境美.用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文中相关的诗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抽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的美景,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水之异、山之奇,突出水的清澈、湍急突出山的挺拔峻秀采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提问本文呈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学生思考,交流明确文章第一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文,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水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肃静的秀丽美和灵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特征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相应水有山相映,充满灵性;山有水映衬,一个增添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他们融成一个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晰而又深幽的“独绝”的意境,人若置身其间,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倾倒而心旷神怡
(三)细读,品语言之美.分组讨论,谈谈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美和谐美,骈散相间,有参差错落之美.师生共同品味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多媒体展示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简析“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静静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简析“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票”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的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简析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可以说“看似寻常最奇遹,成如容易实艰辛”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简析“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及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简析“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简析不但写出了山峰耸峙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得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向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简析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特征,如鸣蝉,有的为山林间独有,如泉声,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有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如形容水“泠泠”,鸟鸣“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齐读句子,感受语言的美四研读,感受志趣美.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的句子很少,但自古以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研读,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生L“负势竞上”赋予山生命,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生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我感受到自由,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流露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作者旷达的情怀生3“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作者高雅的志趣,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世俗相比,更加反映出桐庐山水惊人之美,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鄙视退隐的高洁志趣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避世,它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一种常人心态,也更容易使人感到亲切.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