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人教版七(上)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嘉陵第一初级中学邹巧兰【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3、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教学重点工
1、有感情的诵读国学经典,在诵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教学难点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前置学习.教师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孔子及《论语》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是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山东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也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莘学子的人生教科书.经典诵读比一比谁读得好、背得快(I)教师范读、领读
(2)自主练读
(3)小组齐诵4)背诵接龙第二阶段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这十二则《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交流点拨,小结学习态度
(2)学习方法
(3)修身做人
3.请从文中找出与上述道理相对应的句子学习方法(I)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九章)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二章)(-)成语积累.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收集出自《论语》中的其它成语
(三)各抒己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这一为人处世之道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一)收集展示关于孔子及出自《论语》的故事孔子学琴曾子杀彘韦编三绝道听途说
(二)请你从课内外阅读中为我校“孔子论语墙”收集选择五则符合我校特色的名言总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希望同学们在读《论语》的时候也能汲取孔子在修身和治学方面的智慧,并联系实际,以此指导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