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箫鼓》后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定名为《春江花月夜》本课选取的是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版本,一共八个乐段组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蝶”“水云深际”“渔舟唱晚”“回澜拍岸”“欲乃归舟”“尾声二各乐段在乐曲主题的基础上,采用了“换头合尾”“鱼咬尾”等创作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意境细腻入微地展示了生动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隽永典雅的风采二.教学内容欣赏《春江花月夜》三.教学目标记住《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体验中国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在复习巩固民族五声调式音阶及“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同时,能够了解“换头合尾”这一创作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知道彭修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多媒体图片,从画面景致引入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介绍作品背景及作者原名《夕阳箫鼓》(琵琶独奏曲)后改编为《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作者彭修文“中国民族交响乐之父”
(三)视唱乐曲主题,分析调式.视唱旋律MilkLU.丫口足应闾-]鱼”盛_国至=ILi.]运五L[$;;I£U4U—虺..二一血9—
1.2-…/t.一辽U4U
0.3…ii2・一二」...观察结束音,分析调式,排列音阶..
3...S…6…./………〕li弧g
(四)分段欣赏.江楼钟鼓(引子+主题)引子部分用了哪些主奏乐器?(琵琶、箫、古筝、大鼓)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黄昏时江畔秀美的景色)主题音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鱼咬尾).月上东山主奏乐器是什么?(琵琶、笛子、二胡)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音乐跳动,活泼,情绪欢快,让人联想到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花影层叠前6小节缓慢、优雅、恬静后面4个短句摇曳、层层叠叠,按五声音阶逐级下降.水云深际古筝模仿水波流动.渔歌唱晚思考这段音乐使用了什么乐器?穿插了什么乐器?速度上有什么特点?.回澜拍岸.欲乃归舟速度怎样变化?(由慢变快)力度怎样变化?(由弱变强).尾声平静,安宁的意境
(五)欣赏《春江花月夜》影像片段.出示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美和传统文化与古典音乐的艺术内涵(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寻求变化).由静而动,由动而静情中寓意,借景抒情.欣赏《春江花月夜》影像片段,加深对乐曲,意境内涵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美丽壮观的大好河山和精湛动听的民族音乐,希望同学们能像作曲家彭修文一样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为中国音乐的传播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