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2023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习心得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在忙碌又充实的每一天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基于当下,着眼于未来,认真仔细地总结经验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此,首先就从我实习的单位开始介绍起
一、实习单位概况市位于中部,全市辖6县1区,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地为区总人口30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7万人随着科学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以人为本实践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关注民生问题、保障民生事业蓬勃有序发展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而地方民政部门对此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诸如城乡低保、医疗救助、赈灾、五保户、社会组织、基层权政建设、福利彩票、丧葬、婚姻等关乎民生问题的事物都属于民政部门的业务范畴市区民政局是区政府下设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全区各项民政事业的开展民政局下设双拥办、老龄委、救灾救济股、社会救助股、社会福利股、民政综合股等科室,同时还下属三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区殡仪馆、区殡葬所、区救助管理站在对民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工作业务有了初步的认识后,为更好地实现业余技能的运用,我决定到基层第一线,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业余素养于是我申请来到区民政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区救助管理站,救助站承担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教育、护送和安置以及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性救助等工作工作面向的人群多为弱势群体,可以说开展社会工作业余活动有较大的空间受助人员在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参与方式,对自我能力的挖掘和整合能力不足,同时对自我认知和接纳处于明显的不自信状态,这就需要通过加以引导,帮助他们重新整合和接纳自我,在社会实现互参与中增能社会工作者以其业余特点和使命,理所应当地承担了这个重要的任务市救助管理站,其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5月的收容遣送站2023年义月X日,伴随着新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出台,正式更名为市救助管站,隶属于市区民政局,现有配编13人根据《救助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规定,市救助管理站是市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临时救助管理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教育、护送和安置;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性救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政府对于城市人口流动的限制日益放宽,学校布局的改变,使得流浪乞讨问题日益凸显自2023年8月新制度实施以来,面对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跨越式转变的巨大挑战,市救助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救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先,对救助管理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救助管理站拆除了原先遣送站的各种隔离栅栏和铁门铁窗,并增添了食宿、卫生、洗浴等场地设施,为救助工作营造了宽松舒适的环境2023年10月初,位于火车站附近的新的救助站综合大楼也将正式投入使用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也将挂牌运作届时,环境更加整洁舒适、设施进一步完善、增加娱乐场所,这一切无不显示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其次,抓好转制工作救助站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加强管等方法,使干部职工掌握了救助工作的原则、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了服务意识和救助思想使得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开始逐步发生转变,为今后实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保障受助人员的基本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再次,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救助站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逐步健全并使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深入推进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流浪乞讨人员,为他们提供自愿和无偿救助
二、实习岗位职责的内容区救助管理站承担着跨区接送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任务,其任务量之大,难度之深,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在实习岗位要求
1.每周值班一次,每次两天(每天24小时在岗);
2.负责登记受助人员信息;
3.对于特殊受助群体,如残疾人、流浪儿童、精神疾病患者等进行初步访谈和制定社会工作介入计划;
4.值班期外,还需参与街头劝导、护送受助人员来站、离站工作
三、实习心得体会
1.社会工作业余技法只有结合实际加以实践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任何一门学科需要的都不是纸上谈兵,社会工作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此为蓝本开展的社会工作业余活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业余技法加以灵活地运用就我所在的实习地点区救助管理而言,每年承担的救助任务量重、救助难度大,被救助人员在地域、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果单纯地运用一套救助模式显然是不合理的这里以年龄这个因素为例,来站接受救助的人员既有未稚气未脱的少年儿童和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又有腿脚不灵便的耄耋之年的老人针对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我认为应该更多的为他们争取保护性资源,以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福利院为平台,对暂时无法返乡的未成年人和老人提供更人性化的救助,当受助者进入这些机构后,社会工作者便可以有效利用机构的场所和设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活动或个案辅导而对于青壮年,一方面,我们应当保持不批判的态度,给他们以积极地关注让他们觉得自己正在被关注;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重新探索和整合,必要时为他们争取发展的资源目前区救助管理站新的场所尚未正式投入运营,旧站的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可供开展业余活动的场地和设备,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的业余活动因此只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其实只要用心,小事中也能体现社会工作对受助者的人文关怀面对受助人员,我们给他们一个微笑、与他们握手、拍拍他们的肩膀、为他们递上一杯水等等都可以让他们放下防御体制,使得他们逐渐向你敞开心扉在救助站实习这些日子,站里有两个受助人员,一位是聋哑人、一位是孤寡老人,两人都没有查明户籍所在地,所以一直在站里接受救助起初他们带有很强的防御机制,通过前文中提到的一些列方法,我一次又一次与他们耐心地沟通,如今的他们变得轻松了很多,也开始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沟通,不管是语言性的交流还是非语言性的交流,总之他们开始慢慢尝试着重新融入社会,当然就目前而言只是救助站这十几个人范围内的小社会起初救助站的大门是锁着的,他们二人自从进站后就再也没出去,而我在说服值班的工作人员后,陪着他们在周围时常走走,再过了一两天开始主动打扫院子、洗自己的床单被套,还有他们也开始去喂院子里的狗儿……俨然,他们已经对这里有了一种家的感觉,也开始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都是将社会工作业余技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才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因此我用一句诗来总括我的第一点心得,那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