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2023年以读为本阅读教学心得体会辨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联系,相互关联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把联系得比较紧密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形态称之为“场如“电场磁场”等等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处于立体的、互动的、多层次平等对话的教师、学生、文本实际上也存在一个“场在这个“场”中,教师、学生和文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学生身心无比愉悦,知识体系得以建构,能力得以形成,方法得以掌握,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养成我们把这样的理想化的课堂教学境界可以称之为“对话场而这个“对话场”的创设与形成,正是我们改变课堂教学现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以至于最终形成和谐、融洽的“对话场”呢?
一、在学生的独立阅读中进行对话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场”得以形成的基础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自身在外因和内因的相互作用下,自我建构的过程没有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内因不发挥作用,学生是很难无法完成知识体系等方面的自我建构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和文本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对话呢?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学会做一个“隐藏者在课堂中隐去我们的身影,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而要确实做到成为一个“隐藏者我们的教师要努力做到“两个保证一是要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时间二是要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第一个保证中要特别注意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质疑问难是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对话场完成意象建构的一种基本策略它能引导学生真正经历与文本对话的全过程,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出现障碍的真正原因,便于集中火力,解决根本问题学生也能通过在“对话场”中解决这些问题,而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阅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二是要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一个教师在教学《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时,在总结阶段,让学生完成了这样一个填充题你认为花木兰是个的女英雄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谈一谈对花木兰的整体印象,相互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受但学生交流起来很困难,甚至出现了“花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的女英雄”的状况这就是因为这位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学生被紧紧地束缚在一个小小的框子里如果我们这样问学完了课文,你想对花木兰说些什么?你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则对话的空间要大出许多
二、在教师的科学整合中进行对话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是“对话场”得以形成的基础但它并不是全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之初,肯定是肤浅的,不完整的仅仅依赖这种对话,是不能完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的而教师的科学整合,则是对话场得以形成的关键教师的整合一般有这样的两种形式
1、预设性整合一般在上课之前,教师都要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都会设想如在何学生独立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一两个大的问题,不断把对话引向深入而这一两个问题的确定,关键是要看教师是如何对“三个思路”进行整合三个思路”即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教者的教学思路而对“三个思路”整合的关键,则在于教师确定怎样的“三个思路”的交叉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这种预设性整合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话场”是否最终形成
2、生成性整合上课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给予及时的整合学生课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问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教师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时所产生的问题对这些生成性问题的整合,我们教师一般有三种处理办法
①当场解决
②整合后作为第二课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来解决
③在语文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解决第二种形式是教师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突然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出现的一些意料之外的答案对于这种形式的问题,一种方法是学到相关的内容时,教师随机给予解决;另一种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形成一两个有价值的核心问题,临时改变自己的预设性教案,并围绕着这
一、两个核心问题组织教学这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在文本的多向拓展中进行对话文本,不仅仅指教材这种文本,也包括其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其他各种教学资源文本拓展”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一个层面是从“客观文本”的拓展来说的什么叫“客观文本”的拓展呢?我们说,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进行对话时,教师不仅仅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还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以及其它各种背景资料、音像资料来共同参与对话,我们就认为它对“客观文本”进行了拓展这种拓展是文本在外延上,在横向上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另一个层面是从“主观文本”的拓展来说的学生对文本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要看学生头脑中的“主观文本”是否已经通过对话,经过激活,而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是要看文本中的那些冰冷、生硬的铅字是否已变成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充满情感的画面这就是以往我们所说的人物形象是否“立”了起来,课文内容是否“活”了起来这是从纵向来说的,从文本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丰满的过程来说的
1、在“客观文本”的拓展中进行对话这是现在很多老师经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位教师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引导学生体会的“泗水春景”之美时,学生卡住了让学生讲出美在何处十分困难,教师尝试着让学生读出景色之美,学生读得也不行这时,学生和文本对话出现了障碍但这位教师处理得十分巧妙播放课件,让学生一边听描写春天景色的音乐,一边欣赏描绘春天明媚景色的画面,唤醒学生对春天美景的已有感知再让学生吟诵一下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这时,学生的朗读果然出现飞跃不着一言,而尽得风流为什么这里他教得如此成功呢?关键是因为教师在这里,对“客观文本”进行了拓展这时参与对话的文本,不再仅仅是教材了,还包括了一些能激活学生对春天已有感知的音乐、图画,诗歌等等各种教学资源正是在这种与多种文本的对话中,正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交流以及和谐、融洽的“对话场”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意象建构和情感表达这是烦琐分析所不能够达到的
2、在对“主观文本”的拓展中,进行对话学生的“主观文本是他们头脑中建构的一种意象,教师是无法直接看到、触摸到的,但教师可以在倾听、观察,了解学生已有“主观文本”建构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对话,对学生既有的“主观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拓展从而在形成“对话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主观文本”重新建构情境表演是对“主观文本”进行拓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很多老师认为,对话就是指语言上的平等交谈,实际上,学生的倾听,教师的一种姿态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眼神,都在传递着某种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集语言、动作、表情一身的情境表演,则更是一种对话而这种对话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主观文本”的建构与拓展于永正老师在这个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个“高手”和“师大在情境作文《捕鸟》中,教师在让学生听音乐,感受并描写森林、小鸟的美丽和可爱之后,教师竟扮演成一个偷猎者,在大森林中偷猎在学生义愤填膺之时,请全班同学推荐一个同学扮演“红领巾”上台对教师的“偷猎”进行劝阻在这个情境表演中,教师创设了一个鲜活的“文本”在与学生对话,这里的教师即文本,文本即教师,教师和“文本”已经融为一体学生正是在与教师这个“活化”的文本的对话中,顺利地完成“主观文本”的建构和拓展这也正是后来学生“主观文本”物化后的作文,十分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是在学生的独立阅读中进行对话,还是在教师的科学整合中进行对话,还是在对文本的多向拓展中进行对话,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真正经历和文本完整对话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的指导作用,并通过这种和谐、融洽而又高效的对话场的创设,确实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素养,使学生不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或许就是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归宿吧。